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4-27 09:34:53何邓娇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何邓娇

摘 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中国税制是财税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缺乏、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不紧密、课程思政考核方式不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鉴于此,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教学应增强专业教师思政意识,提升教师思政能力;提炼点状分布思政元素,有效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重新设计课程标准,努力提升专业课程育人质量;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环节设计;开展双重评价,落实教书育人。实践以上五个课程思政改革策略,可以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得到有效实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国税制;教学改革;混合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45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中国税制是财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加强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期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质量,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1 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缺乏

首先,专业课教师观念上不够重视。部分教师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教学,对课程的德育功能不重视或者认识不足,未能有效提炼税法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其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良莠不齐。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机融合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无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最后,专业教师缺乏多学科知识,尤其缺乏具备跨学科、宽视野的复合思维和创新思维,这也决定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程度。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对专业教师的思政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课程标准设计不全面、课时安排不合理

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专任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教育归属思政教育学院专属,专业教育只负责专业知识讲授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此观念下,课程标准设计往往忽略思政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信息化的运用和发展,专业课的课时不断压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相关课程纳入财会类课程,在总学分和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压缩许多专业领域课程课时。专任教师要完成专业知识的讲授,必然无法顾及思政教育,即使考虑了也是一带而过、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深入分析思政案例。

1.3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不紧密

要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中应该恰当提取课程思政元素。当然,课程的思政元素并非显而易见存在专业课程中,需要授课教师熟练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税收政策背景,拥有较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并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有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类課程的思政建设存在结构不匹配、内涵不充分、形式不突出等“脱嵌性”问题,要解决该问题必须从适应性、联结性和社会性三方面努力。

1.4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科学

在中国税制教学中,只有选择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程才能很好体现思政教育,达到“三全育人”。否则,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可能削弱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然而,中国税制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一般教学安排的课时是有限的,教师授课形式主要是以线下讲授方式,教师所讲授的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也比较单一。如果教师对中国税制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直接讲授知识点而不加以概括提炼,学生难以理解其思政意义。例如教师介绍税收发展史,不采用中西对比分析,而是照搬课本简单介绍我国古代思想家人物代表及其发展,学生难以理解古代思想家们对税收发展史的贡献,难以体会中国民族的自豪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运用,忽视税收知识深层次的人文教育和育人教育。“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降低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对我国税收政策发展变化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

1.5 课程思政考核方式不健全

专业课程中体现思政教育,却没有形成与思政教育相匹配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国税制课程最终评价方式还是以闭卷理论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有关税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运用,无法全面对学生在该门课程中所掌握的课程思政内容给予客观评价。在教师的考核中,虽然已经体现了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但量化指标仍然笼统,这也不利于专业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方面能力的提高。由于各方面课程思政评价方式的不健全,导致了该课程的思政建设重形式轻内容

2 税法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2.1 增强专业教师思政意识,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承担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不足,认为思政课程的老师负责学生思政教育,专业教师只负责专业知识的讲授。在专业教育要体现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已经逐步提高,但由于自身缺乏思政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身心疲惫。因此,在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改革中,应增强专业教师思政意识和提升其思政教学能力。因此,要强化专业教师思政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同度。同时,办学单位应建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常态化机制,先选一些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引领所有专业课程强化课程思政教育。高校还要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强有力的推进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实施及创新。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要定期检查专业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过程有没有体现课程思政;通过听课的形式,查验专业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实施的方式和效果如何。

2.2 提炼点状分布思政元素,有效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

专业教师在传授税法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结合知识点,合理融入职业道德、法制意识、辩证思维、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等思政元素,为国家培养专业知识精、遵纪守法、维护正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有职业理想固然重要,但更要有职业道德,中国税制教学内容中纳税申报、纳税义务确认、应纳税额计算均涉及严谨求实、诚实守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涉税工作人员。税法要素构成中税率高低、税种种类、征税范围、纳税主体划分依据等方向涉及多门学科的统筹,此时应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用科学态度分析税制改革问题。在资源税改革、疫情期间减税降费等中寻找“家”的思政元素;在增值税改革、金税工程实施中搜集“国”的思政元素。体现这些思政元素,让学生理解税收政策改革是满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对“四个自信”的全面认知。在讲授我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双边税收政策、利润分配原则的意义所在时,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尚和合、求大同。

2.3 重新设计课程标准,努力提升专业课程育人质量

首先确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与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关系,把思政目标融入课程标准之中。其次,针对培养对象的特点、社会人才的需求、专业学科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思政目标。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大部分是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法制意识和思想品德等方面没有目标要求。中国税制实施课程思政,应该将学生的法律意识、纳税意识、团队协作和职业素养纳入考核范围,在课程标准中加入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加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教育,让学生树立高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国税制课程内容涵盖税法认知、增值税、消费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小税种税法以及税务行政法制等。专业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时,应该全面梳理该门课程的知识点,充分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理想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为国育税收专业人才。如在介绍税率知识时,借助短视频,将政府为了扶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实施系列税收减免政策给学生呈现,引导学生树立民生意识,感受国家领导体恤民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讲授国家征收消费税的原则以及消费税税目、税率时,以高档小汽车为例,引入“合理消费”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不爱慕虚荣,量力而行,理性消费。在介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的加计扣除,通过介绍华为的领先和创新之旅案例,引导学生今后工作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培养学生依法纳税,做人做事都诚实守信,将科技强国、强国有我的民族情怀植根学生的内心。对于关税、环保税等知识学习,借助案例分析如“空姐李晓航代购走私”、中美贸易战、疫情防控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等,引入“可持续发展”和“爱国”的思政元素,培養学生公正、法治、诚信、敬业、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4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环节设计

专业课程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但由于课程本身内容源于中国税制,教师对于违法乱纪行为,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必须是“显性教学”。因此,要创新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环节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学习中国税制的时间和空间。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预习任务,培养学生“敬业”的学习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中,学生与教师共处一室,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归纳总结学习任务或者学习项目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后,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作业,还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思政教育方面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查询资料,强化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效果。还可以邀请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有关税收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举办专业讲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标准的良好职业道德。专任教师根据税收热点话题或者前沿问题以话题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讨论。如疫情期间我国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辨析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动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家国情怀,培养职业道德精神,养成科学态度,开阔国际视野,提高法制意识。

2.5 开展双重评价,落实教书育人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课程内容的考核评价差别很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情况才能体现思政教育的真正效果。因此,可以分为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短期要注重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长期可以通过毕业生跟踪或者校友跟踪评价。本文主要讨论短期评价。

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时,要开展双重评价,即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教”与“学”,要根据中国税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后的新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进行评价。对于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评价,既可以育人,也可以育已,可以通过常规教学资料的检查、听课制度的落实、学生评教等进行。例如督导对于“教”与“学”方面,可以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有没有课程思政,思政内容表达的方式如何,知识内容和思政元素结合得如何,挖掘的深度怎样等评价,同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没有进步。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对我国税收制度等认识是否更加清晰,是否明白财税工作的遵纪守法、爱国敬业的职业精神等。

2.6 网络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助力思政教育

当今社会是网络化、信息化社会,专任教师除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外,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启“互联网+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基于网络新媒体这一载体实行浸润式教育。网络平台助力思政教育实施方法如下:首先,专任教师构建一个思政案例库,案例库资源来源于国内国际新闻报道、生活案例、网络媒体案例、国家税制改革热点等,形式可以视频、文档等。其次,专任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雨果课堂、中国慕课等学习平台,将优质的思政学习资源传送到这些学习平台。最后,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可以开展师生互动交流,形式可以辩论赛、分享观点。此外,专任教师也可以通过建立的课程学习微信群、QQ群,向学生发布思政教学资料,推送重点关注的权威网站,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最新动态。

3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立足于财税类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针对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思政师资队伍的缺乏,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不紧密,课程思政考核方式不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对该课程课程思政进行改革。实践“增强专业教师思政意识,提升教师思政能力;提炼点状分布思政元素,有效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重新设计课程标准,努力提升专业课程育人质量;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环节设计;开展双重评价,落实教书育人”共五个课程思政建设举措,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程的知识性、育人性。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1):2731.

[2]王淑荣,董翠翠.“课程思政”中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四重维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02):129137.

[3]许天航,侯经文,王强.用思想政治的亮光点燃“设计构成基础”教学的海洋[J].科教导刊,2021,(34):116118.

[4]高磊.《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商业经济,2022,(05):166168.

[5]何旭娟,阳丹.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三重逻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1):13614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