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别丢了传统家访

2023-04-26 07:23张玉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入户家校微信

■张玉胜

与一位朋友聊天谈到家校沟通,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小学6年,一般都是家长主动找老师沟通,孩子若没什么特殊问题,老师不会专门联系家长,沟通形式最多就是靠微信,“6年来除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我们没跟老师面对面交流过”。

《河北教育》的“直击‘双减’”栏目里,各校落实“双减”政策各有妙招,其中很多学校都注意到有效推动工作,还需家校合力,在家校沟通上下足了功夫。但据我观察,在沟通中,不少学校都忽略了传统家访的作用。

在国人的记忆里,入户家访曾是教师教育学生最精准有效的方式,尽管因联系单一、频次少屡遭诟病,倒逼学校对传统家访方式进行反思与强化,折射出家长对完善家校沟通机制的殷殷诉求,但随着QQ、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家访这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非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逐渐变得式微与奢侈。

“双减”政策的落地,更是给了一些学校忽视家访的理由。比如,生活节奏加快,让家长无暇接待教师来访;学校生源分散、课后服务延时,让教师没时间与精力家访等。这其实存在着对传统家访的轻视与误读。

家访是基础教育中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一直为国家教育部门提倡与推广。相较于电话沟通和微信留言,入户家访确有“耗时”“费事”的弊端。但其“面对面”和“一对一”的沟通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入户家访可以让教育更具针对性、零距离和仪式感,教师放下身段,家长感受到被尊重,学生更有被关注、被呵护的亲情触感。毕竟在学生幼小心灵里,教师是神圣的,教师家访必定让学生犹如喜鹊登枝般地快乐。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入户家访是家校沟通、家校共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社会考察教师、提升教育公信力的难得机遇。故此,教师就需做足功课、有备而来。学校和教师要正确解读“双减”政策的本质与内涵,积极创新教育管理与评价手段,建立和完善支持、激励教师家访行为的良性机制;要强化对教师家访的专项培训,提高其家访能力和沟通素养;要积极宣传,争取更多家长理解与配合,恢复教育应有生态,让线上沟通与入户家访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入户家校微信
家校距离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微信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探讨三网融合及光纤入户技术的应用
关于FTTH平移入户难解决方案的有益探讨
微信
微信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方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