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高校院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和启示

2023-04-24 19:19段晓宇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
科技中国 2023年11期
关键词:深圳大学教职工科技成果

■文/段晓宇(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

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随北京市教委、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北京科技大学相关人员赴深圳市、上海市两地调研。调研小组一行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园区建设和改革、校城科创融合等工作同两市的重点高校院所(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深入座谈交流,并实地查看了XbotPark机器人基地总部、零号湾。

一、两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一)上海: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金额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上海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高位增长,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45%,两年增长了120%。高校院所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成果的金额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其中,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2020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下,制定并上报试点方案;1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开启了专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据统计,上海交大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的合同金额在2020年专项改革前后增长了4倍,上海交大周边师生校友创业企业超过500家。

(二)深圳:高校院所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近年来,深圳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圳大学是深圳市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以“创新创业”特点著称,在深圳支柱产业相关领域发起“原点冲击”,PCT总申请量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中排名第一位,2022年获专利授权119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94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于1996年12月共建的、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事业单位,首创“四不像”创新体制。目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已成立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30多个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引进培育重大科研项目团队,重点解决国家重大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累计孵化企业3000多家,培养上市公司30多家;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一揽子”科技金融和孵化服务支持,加速科技产品走向市场;先后创立北美(硅谷)、英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美东(波士顿)、日本等七个海外中心,引进海外人才和高水平科技项目,提供优质人才服务。

二、两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做法

(一)构建“基础研究+自主创业”双驱动的科创转化体系

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仅需要强化转化的渠道,更需要强化原始创新的供给。比如,上海交大发布了“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和“交大2030”计划等一批自主创新研究计划,投入百万级经费支持高风险、基础性、长周期研究,赋予科研项目和人才支持自主权。同时,上海交大与闵行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三方合作共建零号湾(据不完全统计,“大零号湾”核心区现在有600多家企业,其中,上海交大师生校友创业、技术合作等约550家,融资过千万的42家、过亿的28家、过10亿的3家,一大批师生校友创新创业企业成长迅速,10余家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正积极筹备IPO),被上海市列为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上海交大鼓励教职工自主创业,梳理形成教职工过往创业合规性整改措施,在一定时间内允许老师校外合作业务在校登记,推动在职创业合法化、合理化、合规化,零号湾公司总经理张志刚就是上海交大第一个离岗创业的教师。深圳大学在研究方面强化基础创新,建立了多个重点实验室。同时,注重创业辅导,一直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实行弹性学制,最长年限为8年,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位。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率低于1%,深圳大学学生创业率则达到2%至3%,每年至少有200多名在校大学生创业。2021年,深圳大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每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经费超过1000万元。2021年5月,深圳大学创业学院揭牌成立,校友企业捐资1000万元率先设立“海岸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创新“导师+孵化+投资”的科创企业孵育新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除了创业的孵化指导,更多还需要社会资本的链接,帮助企业获得“第一桶金”,为企业助跑。比如,XbotPark机器人部落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原工学院院长高秉强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教授等一众优秀创业导师联合创建,同时李泽湘教授也担任金融天使轮投资者,为所看好的企业团队提供资本支持。目前李泽湘孵化的公司存活率达到了80%,独角兽或准独角兽公司达到了15%,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首创“四不像”创新体制,形成了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融合性主体。项目投入上由技术专家、投融资专家共同参与,发明人、责任人带头投入,通过“利益捆绑”激发各方动力。同时研究院下设科技金融板块,通过概念验证基金、中试基金、风险投资、投贷联动等方式为企业助力。

(三)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高容错率环境

容错机制对于企业的创新创业至关重要。深圳市先行先试探索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的容错机制,XbotPark机器人部落建立了较为宽松的容错机制,比如对一个大学生投资25万元,在资金的支出内容、支出方式等方面不作严格性的约束,同时对于项目失败不追究任何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同时,深圳整个城市都是容错率较高的,深圳市天使母基金由深圳市财政全额出资,通过投资子基金全部投向天使类项目,并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式对天使母基金进行运营管理。深圳天使母基金对单个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40%,对符合条件的子基金实行超额收益全部让渡,即“最高会承担一个子基金投下去一个具体项目40%的风险”。

(四)强化技术经纪人在推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技术经纪人是技术交易的核心力量,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圳大学2020年12月正式发布《深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其中将引进社会技术经纪人作为重点。以不高于交易到账金额或作价入股股权10%的比例聘请专业的技术经纪人,统筹完成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宣传推广、商务谈判、产业化等活动,助力成果高效转化。上海交大创立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从内部培育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通过培养行业领袖和技术转移领军型人才,充分对接行业市场和金融市场,实践深耕我国技术转移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

三、对中关村建设一流大学科技园的启示和建议

(一)“投资+孵化”联动,强化创新型企业培育

支持中关村园区内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创企业孵化机构引入天使基金等早期投资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天使投资+深度孵化的特色服务,避免企业“出孵外溢”的情况。重点围绕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创业中心,联合相关区、创新平台以及优秀创投管理机构等,发起设立一批种子、天使基金,形成科技投资集群效应,支持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强化扶持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初创项目,邀请专业的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种子投资人全流程参与项目转化。

(二)“创新+创业”结合,给予教师更多的创业自主权

建议改革高校院所研发评价机制,提高研发活动的针对性,加强对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强化事前转化前景评估,确保科技成果供给从源头上更加符合企业的现实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引导科技人员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寻找承担科研课题,鼓励科研人员下沉,密切对接企业和产业需求,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联合开展契合市场前景的前沿性研究,实现科技成果高质高效转化。建立灵活的教职工校外兼职机制,为中关村内各大学建立统一的教职工兼职机制,并通过财税奖励、审核程序简化等方式鼓励教职工在中关村内部开展成果转化,提升专利就近转化效率。鼓励教职工“以一带多”实行教职工创业,鼓励教职工在高校内形成研发团队,通过高校人脉推动运营、管理等人才的加入,实现团队校外创业模式。

(三)“学科+产业”融合,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围绕国家和地方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推进高校与行业科技领军企业合作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促进学科建设、专业认证与创业就业资格协调联动。鼓励支持校企共同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科学技术研究,对于企业投入交叉前沿学科建设的科研经费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引导加强一流企业对重点领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投入,校企合作设立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发挥企业在产学研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坚持在重大项目、创新实践中建设发展学科、发现培育人才。

(四)“激励+容错”结合,营造更好的容错纠错环境

推动建立政府股权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容错机制。针对地方股权基金中的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设置不同比例的容错率,推动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企业发展早期。研究探索政府投资基金单个投资项目投资限额,适度提高投资容错率,探索基于孵化企业数量等指标的正向考核激励机制,鼓励优化政府投资基金和国有创业投资资本退出机制安排,鼓励通过协议转让、上市、回购等市场化方式退出。

(五)“政府+社会”联动,推动鼓励引导中介机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创办技术评估、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技术交易、技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活动,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和支持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在理工科学院、独立研究机构设立兼职技术转移专员,负责做好可转化成果挖掘及跟踪服务等工作;同时,支持高校引进社会技术经纪人等第三方机构参与科技成果推广、商务谈判、产业化等活动,签署学校、项目负责人、第三方机构三方合作协议。

猜你喜欢
深圳大学教职工科技成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3 年分类总目次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 年分类总目次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年分类总目次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征稿细则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