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价值、逻辑及路径探究

2023-04-24 08:07顾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评价

顾梅

摘 要: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能够为美育课程开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同时对于美育课程的完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过程中,需要遵循逻辑性,促进多方评价主体的协同,使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本文对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路径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包含整合多元评价内容等在内的多项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美育课程 课程评价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41

2020年,国家出台文件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说明:新教育环境下,应充分认识到艺术类课程及艺术实践活动对学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有必要通过美育评价优化与改革促进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此后,再次针对美育评价改革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将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下一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充分展现中小学美育价值。由此来看,对美育课程评价进行思考是促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对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及逻辑进行分析,能够为实施路径的提出奠定基础。

一、中小学美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主要来源,同时创造性思维也能够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创造能力的产生有赖于想象力。从特定意义来说,人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均与人的审美实践息息相关。审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这种社会实践会令人愉快。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的本性是渴望美的,且美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审美的刺激下,人的想象力会迸发出更大的潜力,创造能力也能够获得显著提升,有助于个体智慧的展现与延伸。美育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阶梯,对于中小学生审美兴趣等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为学生想象力及创造能力的诞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小学生阶段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路径多种多样,在国内部分学者看来,美育课程是美育教学的重要载体,美育教学质量需要传统文化艺术的支持。通过美育课程的不断渗透,中小学生的审美体验愈发丰富,其审美情感在此过程中得到成长。

(二)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美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美的事物,这对于学生积极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了辅助作用。所谓发现美,是能够感知到不同事物美的形态;鉴赏美,是基于一定的审美知识或审美经验作出关于美的判断;创造美,是在上述过程中运用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是美育教学的三个重要步骤。通过美育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具备更多发现美、鉴赏美的机会,其审美能力自然能够得到锻炼,有助于其自身成长及人格完善。从课程本身来说,美育课程教学并不是单向传输的,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其审美情趣能够得到延伸。在良好的审美体验下,中小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也逐步增加,这为其审美素养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二、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价值

(一)为中小学美育课程教学提供正确方向,是美育正确价值导向的主要体现

中小学美育课程教学方向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关乎最终教学质量,而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对这一教学方向起到验证作用。在科学评价体系的维护下,美育课程的育人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美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带领下,教师能够找到科学的评价目标、功能定位等,为合理的美育课程评价路径的提出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中小学美育课程教学价值保驾护航。

首先,需要明确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目标,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教学理念,不再单一地将教学检查作为课程评价的目标。美育课程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知识上,同时基于公民素质培养进行思考,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理念及评价方式,引导美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目标更趋向于人文素养的提升、社会情感的丰富及个体的全面发展。

其次,明确美育课程评价功能定位。教育改革背景下,美育课程评价功能是实现“美”“美育”内容的转化,以美树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美育课程评价的引导下,以美学的视角面对生活,以美育人。

最后,明确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立场。美育课程评价环节的实施必须拥有正确的“美”的立场,从哲学角度给予课程评价并回归生活落实评价。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引发了诸多哲学思考。不可否认,上述哲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并不利于学生对美的认识。基于此,本研究抛开单纯的理论研究,将美学教学、评价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倡导生活美学,即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合理评价美育课程效果,促进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完善

1.评价中小学美育课程功能与价值的实现程度

任何课程教学的实施都需要设置目标与任务,从而凸显教学的功能与价值。课程评价重点对课程价值进行研究,需要对课程价值的实现程度及所展现的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即了解美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程度,明确课程教学应达到何种目标。因此,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更多关注课程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是否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从而为美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供方向。

2.评价中小学美育课程方案的科学性

前文提到,美育课程评价主要是对课程教学价值及功能进行判断,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与优化。美育课程教學方案主要包含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多个部分,是教学的整体设计,也是实现教学意图的前提条件。通过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能够对中小学美育课程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关于课程方案评价,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首先,可对美育课程方案与中小学“美”的发展需求的适应性进行考察,即判断该课程方案的建立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素养。其次,要对课程方案是否与中小学生发展规律相匹配进行检验,即观察中小学美育教学方案设计是否基于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是否有关于不同学生差异的思考。最后,还要对课程方案是否与中小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进行检测,最大程度保障美育课程方案的科学性。

3.将美的素养提升作为评价关键,促进中小学美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小学美育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评价的使命主要是对课程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探索。因此,课程评价与育人价值的实现及个体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关键是生活美育及全面发展。与普通的知识传递不同,美育教学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升华。

首先,美育课程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将美育打造成为养成人格的事业,希望通过美育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高尚的人生格局。

其次,美育课程评价将学生美学思维的形成作为重心。就中小学美育评价而言,能够掌握“美”的知识并不令人振奋,“美”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其对学生处理问题方式的影响才是重点。

三、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逻辑

(一)实践逻辑

实践逻辑是以证据为中心的实践分析。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实施者及实施对象等主体均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其中,实施者会对实施对象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变化进行总结。与此同时,最大程度搜集证据,为研究者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在实践逻辑的支持下,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环节的开展能够更好地解释课程教学的真相,为课程教学价值的判断提供帮助。若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研究者的标准、管理者的价值取向等保持一致,美育课程教学目标能够实现。

(二)实践范式逻辑

课程评价实践范式逻辑主要强调课程评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除关注课程内容教学及知识结构强化以外,还十分重视课程实施效果。通过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美、理解美,有助于美的教育实现,即美育的达成。

(三)未完成性逻辑

个体是不断发展的。基于此,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美育课程评价也应该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现阶段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需要重点关注人的发展,即对美育课程内部要素进行协调处理,同时确保美育课程教学能够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个体成长提出的要求相吻合。课程评价过程中,基于“完成逻辑”,不仅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发展变化,还要遵循中小学全面发展的逻辑。

四、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实施路径

(一)协同多方评价主体,促进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科学性的提升

中小学美育课程教学涉及学校、教师等多个主体,只有各主体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够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选择更加合适的评价内容,最大程度达到课程评价的目标。

课程专家、教师、学生等是多方评价的主要力量。其中,课程专家主要负责对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指导,即在遵循课程发展规律、课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专业性、权威性的意见。教育管理者是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制度的主要建立者,同时也是常态化管理的主体之一。不同管理领域的教育管理者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建议,有助于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增加。教师是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主要实施者,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程实践、课程价值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自行总结更多的课程改进建议。学生作为课程评价的受教主体,在此过程中可基于体验者视角对美育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向教师表达最真实的课堂学习感受,同样能够为美育课堂的优化提供参考。

多主体在美育课程评价的参与,能够基于不同的立场与视角对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等进行讨论,从而为美育课程评价的改进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目标,是提升美育课程评价科学性的重要举措。

(二)整合多元评价内容,提升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全面性

为更加全面地对中小学美育课程进行评价,更好地促进美育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价值的实现,必须对中小学生美育学习过程、美育课程教学实施等进行综合评价,多角度总结中小学美育课程的优势与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活动的开展需要对美育课程教学频率进行检查,同时考查教师的课堂表现。美育课程教学频率是教师对美育课程重视程度的直接反映,而之所以对教师课堂表现力进行评价,主要是寻找更多的改进之处,促进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除此以外,還要对中小学生关于美育课程的学习进行评价,即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成果,重点关注美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学生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美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观察学生对美育课程教学的学习态度。

最后,还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资源拓展情况,以及可能对中小学美育课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行评价,尽可能多地拓展评价内容,提升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全面性。

(三)建立多维评价标准,关注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课程评价的实质是对实施结果的价值判断,需要具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传统教学中,课程评价多以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主,这一评价体系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标准单一且有效性较低。借鉴美国教育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建立多维评价标准。

首先,建立效用性标准,确保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多的反馈意见。其次,建立可行性标准,即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课程评价计划等的制定要考虑不同主体的不同立场,进一步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再者,建立适当性标准,即建立合情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课程评价应结合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服务。最后,建立准确性标准也是十分必要的,即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标准的建立应与其课程价值相匹配,同时能够展示该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四)选取多种评价方法,摸索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创造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评价改革文件的不断发布,国内关于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愈来愈多。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适应美育发展与课程评价规律,可采用质量评价法,即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量化评价主要是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找到变量、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为提升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如纸笔测试、问卷调查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阶段的美育课程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所获得的量化数据在教学分层或素养评价等方面并不具备参考价值。质性评价是评价者直接开展的课程评价,结合访谈资料等进行信息分析,分析结果往往是文字或图片。

综上所述,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是新时代美育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美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任务。学校管理者、教师等作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主体,应对美育课程评价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在立德树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实践逻辑等对美育课程评价路径进行思考,促进美育功能与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静、蔡春《论中小学课程的美育实施路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2] 陈平《美育为什么重要——基础教育中美育的价值和实现途径》,《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2期。

(顾梅,1974年生,女,江苏海门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美育、音乐)

[2] 宁本涛、杨柳《美育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从“五育融合”谈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5期。

[3] 吴艳梅《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的应然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21年第6期。

[4] 陈含笑、尹鑫、徐洁《新时代中小学美育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路径》,《教育科学论坛》2021年第10期。

[5] 赖桢榕《中小学美育实施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评价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