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生斌
摘 要:阅讀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开展丰富的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及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结合具体例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189-03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学习为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奠定基础,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积累与体现。而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需要小学生在知识上的积累与理解能力上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知识并培养理解力,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吸收并内化,进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就是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通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小学生语文写作现状
(1)阅读量匮乏,缺乏写作素材
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好的作品,就要有大量阅读的积累,没有知识积累的写作只能是随意发挥,文章没有思维逻辑与内含的意义与思考,这并不能算是好的写作,只能说是学生从作文题目展开的罗列与堆积。写作就好比是输出,想要有好的输出,当然必须有大量的输入,以及要将输入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理解与认识,这样的输出与写作才是好的写作,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帮助小学生提升阅读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从写阅读笔记做起,逐渐积累写作素材,并进行长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优秀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思考能力、培养良好写作思维,同时对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利。
(2)学生思维固化,缺乏想象力
既定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写作时思维不够发散,总是围绕在某个点或范围,无法跳出思维怪圈来思考。究其原因,可能与学校教学模式及家长的教育方式均相关,在学生有突发奇想或灵光一现的时候,教师或家长可能会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可以这样做。诚然,这样会让学生正确地处理事情、节省时间并高效完成任务,但同时也抹杀了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此一来,小学生逐渐减少自己思维的发挥,减少自我思考,渐渐地形成思维定式,想象力也逐渐受到限制。
(3)写作缺乏感情,过于机械化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心智发育及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索欲,而日渐缺乏的自由课余时间让学生不仅缺乏想象力,沉闷的生活更是让小学生的感情发展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对学习及生活充满感情,也就无法将自身感受融入写作中。长期这样的学习生活会让学生逐渐形成死板的、机械化的语文写作模式,如教师讲作文要分成三段,开头和结尾很重要,小学生就记住教师讲的要认真写开头段和结尾段,写作的时候就写一个开头,找一些名人名言编一个结尾,中间的部分就随意拼凑,以为这样就是写了一篇好作文,殊不知在教师的眼中,这就是学生的机械化写作,全部都是一个模式、一种套路。形成这种写作方式,对学生而言可能是容易完成作业,可是却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的发展,这就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
2.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
(1)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写作的基础就是阅读,并且要大量阅读,这样在自己进行创作时就会才思泉涌、下笔如有神。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对小学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有益,也可以让学生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同时,在阅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做到言之有物。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点明课文的情感内涵,并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赋予自己的文章丰富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性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再通读几遍文章,想象文章描述的场景会是一个怎样的画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雨后铺满梧桐叶的街道的图片,辅助学生进行联想,并感受整篇文章的心境,感受作者在写文章时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觉得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或表述进行标记与摘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上学或者放学回家的路上都有什么有意思的所见所闻,学生此时可能七嘴八舌地说自己都见到了些什么:“下过雨之后路上有好多蚯蚓,但是好多都被人踩死了。”“今天上学的路上前面一个阿姨的伞特别好看……”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积极发言,并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回忆蚯蚓在什么附近出现,教师可以进行简单提醒,如蚯蚓可以松土,从而让学生展开更多描述。又如,让学生描述前面那位阿姨的伞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花纹,跟学生自己的有什么不一样等。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过后,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自己所描述的场景或画面用文字写下来,写完之后可以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文字加以点评,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写作。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均是写作的良好素材,就像学生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一样美好。
(2)通过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很多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认为自己即使进行大量的阅读也对写作不感兴趣,这就说明学生的阅读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读促写,选取趣味性较强的课本让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展开联想,从而开始了解写作,并爱上写作。
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一遍文章,自行想象课文中鸟儿与大树发生的故事,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提问:“这个故事好不好读懂?”学生可能会说:“好读懂。”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好读懂?”从而引出文章最大的写作特点,即拟人写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拟人写法,拟人是童话故事常用的写作手法,一来简单易读懂,二来对小学生存在较强吸引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的鸟儿与大树都是不会说话的,而童话故事中它们都是像人一样会开口说话,富有像人的感情,这就是拟人写法。讲解过拟人写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鸟儿与大树之间的感情,像是两个好朋友原本约定好来年再相见,而等到了第二年,鸟儿再来找大树,却找不到大树了,因为大树已经被砍掉了,鸟儿辗转多次都没能找到它的朋友大树,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朋友之家的友情,以及经历世事无常后的遗憾。这是人生必经的一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是无法避免的。進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赋予身边的物品性格与角色并为其编故事,比如,让学生为自己的铅笔盒及铅笔编个故事,学生就会编出各式各样的故事,如铅笔盒和铅笔的互相帮助为主人服务等。教师可以将较好的故事进行展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想象,并做好日常素材积累。编故事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避免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畅想未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也是对学生的心智与独立思考能力进行锻炼。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写作思维
小学生的写作思维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加以培养。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简单以及缺乏较好指导性的问题,均是需要教师特别注意与避免的。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学习思维较为单一,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引导与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学会思考,并学会如何有效地进行好的写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依据写作素材进行讲解,对写作题材、技巧等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却较少涉及写作指导、写作思维能力等内容。这样容易让学生陷入技巧式写作,形成模式化的写作方式,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更有甚者,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如此就是得不偿失了。
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几遍,在学生读完之后进行引导性提问:“在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能不能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情况?”可以让学生组内相互交流。随之教师对文章整体讲解之后,让学生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再一次的回答就不是简单的猜测了,要让学生有依据地预测可能的情况,进行启发式教学。比如,有学生会认为:“不断地有小动物来找老屋不要倒下,而根据老屋前面每次的帮忙,推测出老屋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角色,因此认为老屋在接下来的请求中仍然会坚持不倒下。”也有学生会觉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说老屋是倒不了的老屋,所以老屋是不会倒下的,但是老屋不会倒下的原因在于老屋愿意为小动物们遮风挡雨。”“很好,回答的都非常好!”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然后对学生进一步引导,整篇文章的讲解加上学生对文章的推测会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并理解了文章的行文思路。生活中经常会将父母比作为孩子遮风挡雨的大树,教师可以引申到将父母比作大树的写作,让学生模仿“老屋”的行文方式进行写作,一来类似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不会产生过多的惧怕,二来将学生和父母比成小树和大树,比让学生直接写“我和父母”更加容易。
(4)把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应注意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写作孤立于其他门类的学习,而要与阅读等相联系,使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小学生对写作常持惧怕、厌恶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通过阅读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并练习,经常鼓励学生,逐渐让学生减少抵触情绪,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愿意动笔,甚至爱上写作。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科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对写作各部分的理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对各部分进行着重强调,让学生加强理解与认知,从而更好地从阅读迁移到写作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并对教材文章有深刻理解与认识,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具体而言,教师要从文章标题开始,带领学生进行破题,从题目出发,对全文的整体情感基调进行理解,“狼牙山”点明地点,从“五壮士”三个字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文章描写的主要人物是五位英勇无畏的壮士,而“壮士”二字也很明显地点出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即爱国情怀。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整篇文章分部进行完整理解,带领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高度概括,帮助学生从繁到简进行理解,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文章,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再通读几遍文章,自行感受爱国英雄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当时英雄所处的境地,以及作出的为国牺牲的选择。
3.结语
本文从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激发写作兴趣、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把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四方面阐述了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正确阅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阅读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写作意识,从而保证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焦亚萍.谈如何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4).
[2]马中竞.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2022(07).
[3]严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1).
[4]祝益金,鄢传明.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