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梅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徐州 221114
近几年来, 在江苏某些乳牛场流行一种以心肺病变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犊牛(0~2 月龄)阶段,流行时间从每年11 月中旬到次年的3~4 月份,发病率80%~90%,病死率在30%左右。
犊牛呼吸紧促、心跳加快,伴随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腹式呼吸明显。 初期犊牛食欲正常,后期观察病程长短不一, 发病较短的在12 h 内就出现死亡;发病期较长的,1 个月左右,随着病程的发展,饮食逐渐减少, 体重不断下降。 治愈的犊牛有一定的致残率,一旦病情反复,短期内就可造成死亡。
2.1 肺 病变肺背侧、膈缘白化,左侧肺的尖叶、心叶易与胸膜粘连; 部分病例在肺部的尖叶会形成白色颗粒,镶嵌在表面,质地坚硬。
2.2 心脏 体积明显增大,病例心脏占到胸腔体积的1/3。 病程长的犊牛心包液会发生浑浊,产生白色絮状物,部分出现心包内充满干酪样伪膜,心肌表面弥漫着肉芽肿,大小不均。
2.3 肝脏 表面肋骨压迹明显, 散落着出血斑,胆囊大小正常。
2.4 脾脏 边缘有瘀血,表面有出血斑和出血点。
2.5 关节 关节肿大, 内有絮状物和黄色液体,关节囊内侧面有出血斑。
2.6 膀胱 有尿液潴留,胃、肠道一般色泽、大小正常,部分病例空肠、盲肠有充血和出血现象。
2.7 肾盂 有出血坏死现象,出血现象明显。
3.1 初步确诊 通过专业人员和专家对发病犊牛解剖及与其他疾病对比分析, 作出初步诊断。 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肺部和关节腔的病理变化与支原体病是否相似;(2)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病理变化与IBR-BVD 是否相似。
3.2 措施
3.2.1 日常管理 首先要明确病死牛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做无害化处理。 其次发病牛舍应防止日光直射暴晒,采取遮阳、转入屋舍等遮荫措施,并进行单独隔离、单独治疗。 尽可能让牛群休息好,保证充足饮水和新鲜饲草料,减少各种应激。
3.2.2 消毒工作 发病牛舍、 健康大牛舍及其运动场按照规范要求保证每天消毒1 遍, 并进行标识隔离。饲养人员及兽医人员做好防护后才可出入牛舍,对于发病牛舍的槽具应用高猛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发病牛群转走14 d 后要全面集中消毒1 次。
3.2.3 预防工作 首先根据牛体重大小配合灌30~60 L 多维电解质水,提高免疫力。 其次发病牛治疗使用2 000 万单位的抗生素,每天早晚各1 次,但应注意抗生素按牛群实际情况调整用药疗程, 疗程不超过7 d,避免牛只产生耐药性。 此外,治疗要选择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 一般在早晨4 时或晚上6 时以后。
3.2.4 免疫治疗 考虑到有IBR-BVD 感染的可能,犊牛在吮乳期间,因为有母源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存在, 进行疫苗注射没有作用或所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因此,采取在怀孕牛干乳和临产前2 月注射IBR-BVD 疫苗, 提高初乳和常乳中母源特异性抗体浓度,犊牛喝后会产生被动免疫,使得出生的犊牛获得抵抗特异性病原体的能力。
母牛安排在6 月初和6 月中旬进行两次三种疫苗预防注射,IBR-BVD 疫苗联合注射, 支原体病疫苗单独免疫,两次免疫间隔控制在18~21 d。
3.2.5 调整用药 首先进行实验室化验诊断, 对有临产症状的牛进行取样送检,进行病原体检测,看是否有检测出支原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冠状病毒及轮状病毒。然后根据化验诊断结果,调整用药的方式方法。 前期使用的方法为:一是口服双黄连,霍香正气散;二是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丁胺卡那霉素、地塞米松;三是静脉滴注奧美拉唑钠、阿昔洛韦、氨茶碱。后期使用的方法:一是口服磺胺嘧啶钠、泰洛菌素;二是肌肉注射土霉素、加米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地米;三是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头孢噻呋钠。
要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和育成率, 必须让犊牛喝到优质的初乳,获得被动免疫的母源抗体。
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对症治疗时要审时度势、辨证施治,一病一例;要积极探求致病的根本原因,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对检测出的特异性病原,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肺部疾病会引起肺动脉高压, 导致心脏代偿性增大,治疗的关键是缓解肺部疾病。首先要选择一些对肺部有亲和力的药物,如加米霉素、替米考星等,并要考虑这些药物的负面影响,严格控制使用量,注意间隔休药,避免引起中毒性死亡。 其次,选择一些对病原有针对性的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泰乐菌素等,对支原体有一定的疗效。再者,要联合用药,中西兽药并举,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发病急的可以直接输液,轻的可以口服、肌肉注射药物;全群治疗可以使用口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