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青云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尊敬的杨建新先生、赵天晓会长,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
十月羊城,繁花似锦,我们齐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白云校区,隆重召开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我谨代表广师大向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学会作出卓越贡献的学术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出席本次盛会的各位学会领导和来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非常荣幸地了解到,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四十年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一代代专家学者,薪火相传,脉脉相承,持续推动中国民族史研究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来自80 余所高校、研究所的200 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广师大召开本次盛会,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广泛而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以民族史研究的学术智慧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我相信,这肯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影响深远的大会。我衷心期待大会取得丰厚的学术成果,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发出中国民族史学人的最强音。
借此学术会议的良机,我也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介绍一下我们广师大和广师大民族学学科的发展概况。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7 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岑家梧先生为学校和民族学学科奠基立业。学校因民族教育而生,具有鲜明的民族教育底色。建校66 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各民族优秀人才。民族学是我校的传统特色学科、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作为一级学位硕士点,是我校博士点建设的重点学科专业,是我校大力打造的三大学科高峰之一,现设有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城市民族学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五个二级学科,彼此之间已形成互惠支撑的学科体系。我校民族学学科最鲜明的特色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的城市民族学和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及基于民族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如经济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旅游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近年来,我们通过“达之计划”广揽民族研究英才,以有组织科研的方式积极开展民族学特色研究,正在全力打造南方民族教育、民族研究、民族服务、民族人才的新高地。我校民族学院拥有多个学科平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广东省政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点提升平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岭南民族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及港澳台高层次合作平台以及2 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共拥有8 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教学平台;与青海民族大学合作共建“青粤民族学研究中心”,并与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广州市海珠区、连南瑶族自治县分别建立了两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心”;同时,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分别建有多个田野调查研究基地。这些平台和基地为师生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特别是2023 年我校历史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这将为我校中国民族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史学基础和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心聚力的文化工程,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涵是增强五个认同,其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最根本的认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因此,我校民族学研究要结合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深入阐释这一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命题,并以此为纲指导民族学研究。文化是民族学研究的主题,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要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历史逻辑和必然性,要全面阐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石,同时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时下我校正在承担国家“十四五”规划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史料汇编·广东卷·中华民国卷》的编纂工作。我校的民族学、历史学学科要以此为契机,立足广东,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进一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回顾历史,近代以来的广东是最早开风气之先的地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早文化自觉之地,更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又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今天的珠三角地区已成为56 个民族的汇聚之地。因此,我校的民族学、历史学学科要深化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红色文化、改革开放史、南岭文旅走廊的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东实践提供道理、学理、哲理的支撑,为广东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广东视察,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有为才有位。广师大民族学要紧紧围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和广东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布局,立足大湾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研究的纲,面向时代之需,构筑大民族学格局,聚焦“应用民族学”——城市民族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重点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三交”与互嵌、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南岭文旅廊道建设、闽粤赣黔红色文化、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湾区比较、全球化与跨国移民等重大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民族学智慧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因此,我校民族学学科的发展要面向时代,积极主动服务、对接国家与广东省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要在实践中、丰富学科理论体系,要以中国民族学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心构筑大民族学学科体系,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精耕细作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这片肥沃的民族学“田野”,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在学科对话、互鉴中深化我校民族学研究,提升我校民族学学科的软实力,推动我校民族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我们真诚希望中国民族史学会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希望全国的学界朋友指导我们帮助我们,与我们结成牢固的学术共同体,以奋进之笔共同努力书写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新篇章!
最后,再次感谢中国民族史学会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指导,再次感谢诸位对广师大、对广师大民族学的关心和支持!祝中国民族史学会越办越好!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嘉宾在会议期间身体健康,研讨愉快,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