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让人物“动”起来

2023-04-23 08:57姚益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动作动作教材

姚益兰

摘 要: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如何抓住文中的生成点,让学生跟着课文“动”起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从“聚焦大动作”“抓住典型动作”“分解小动作”“扩散丛动作”多管齐下,进行动作片段写话资源开发,让动作之树“立根”“开枝”和“长叶”,绿意盎然。

关键词:统编版五年级 动作片段描写 写话资源开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6.010

一、緣起:前测发现主问题,动作无序、无神又无情

在小学习作中,写人记事是一大重点和难点,只有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等多种描写有机结合来,才会是一个真正立体的人。作家老舍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 作家莱辛也说:“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是举足轻重的,应让孩子们笔下的人物“动”起来。

(一)动作单一无序,无准确性

在写“斗鸡”时,一会写我,一会写爸爸,动作无序,而且“碰撞”“撞”多次重复出现,用词比较单一,形象单薄。

(二)动作呆板无神,无形象性

在写“我”和爸爸“弹弹珠”时,多次提到“发射弹珠”,那到底是怎么发射的?笔者觉得还没有把双方的动作写清楚,描写也不够生动。

(三)动作干瘪无情,无修饰性

即使出现了一系列动作,但缺少修饰性,无情感,没有体现人物的特点。

游戏写不出乐趣,于是笔者从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入手,聚焦动作描写,让孩子们笔下的人物真正“动”起来,真正有“神”又有“情”。

二、探寻:梳理动作落脚点,四五年级纵延伸

自从孩子动笔开始写话以来,动作描写每个年级都会有学习与训练,对比统编版四年级和五年级教材,发现下册第七单元均是写人的单元,于是进行了以下纵向对比研究。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习作目标对比

对比发现,四年级要求是“不拘形式”和“写清楚”,五年级要求则是“留心观察”和“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不同学段对于习作上的侧重,决定了孩子所要达到的水平。

(二)单元学习目标中的纵向对比

对比发现,四年级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而五年级是“学习并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从感受到运用,对于描写方法要求更加丰富了。这一递进要求的提出,使得动作描写需要更扎实的落脚点,这是对四年级水平的纵向延续与提升。

(三)教材课文资源中的示范对比

四年级和五年级教材都撷取有代表性人物,动作丰富,对比发现四年级教材人物有动作较平面化,五年级教材更具有形象性与连贯性,更立体直观的引路。

基于学段目标和单元导读目标,立足现状和“五下”第五单元课文教材,让学生品味动作描写的方法,并适时进行写话资源的开发、归类与迁移,从“聚焦”“捕捉”“分解”和“扩散”多管齐下,让孩子动作描写“内外”兼修。

即“聚焦”人物大动作,准确有序表达,让动作“树”立根;“捕捉”人物的典型动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动作“树”成长;“分解”动作为若干小动作,形象生动再现,让动作“树”开枝;“扩散”各个丛动作,巧用修饰装点,让动作“树”散叶,枝繁叶茂。

三、实践:指导动作描写,“多管”齐下显神通

(一)“聚焦”人物“大动作”,“准确有序”直“立根”

人物动作描写就像是一棵大树,只有仔细观察,聚焦“大动作”,“动”之有序,才能让这棵大树在土地上立好根,打下生长的坚实基础。

1.立足课堂,直面有序

《刷子李》片段:

片段教学目标:

2.萃取写法,聚焦举动

此动作片段,让学生聚焦人物“刷”这个大动作,不再只是“刷”,而是以“慢镜头”一帧帧地走过,按顺序用多样化的动词表现这即时动态的 “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显示文字中的“个别化”,突出个性特色。

3.课堂写话,同类练兵

有了课文的方法体会,笔者顺势出示班中平时捕捉的学生看书照片,放大单一动作的慢镜头,对比四年级时班中同一同学的写作片段,要求对“看”的动作进行准确而有序的练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对比发现,这一动作描写片段的难点,是把“看”这个动作聚焦放大,利用准确的动词,有序再现这一即时化的过程,充满属于个人特色的情感。

(二)“捕捉”人物“典型动作”,“特点突出”促“成长”

正所谓:“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抓住一个典型动作进行细节描写,精雕细琢,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将人物近距离呈现在读者面前,于细微处见性情,同一动作,不同层次,突出的特点会让人印象深刻,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让这棵大树茁壮成长。

1.立足文本,品读写法

例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中的四组镜头:

作者在四组镜头中都捕捉到了严监生伸出的两根手指,分别用不同形式对两根手指进行了描写,但是层层递进。

2.捕捉典型,凸显特征

一个家财万贯的人,临终之际,记挂的会是什么?吴敬梓锁定“两个指头”,意指两茎灯草,独具匠心,用真实的、有悖常理的、典型的瞬间动作细节,把一个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刻画得淋漓尽致,严监生也因此被定为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 四大吝啬鬼”之一。

(三)“分解”人物“小动作”,“形象生动”助“开枝”

有了人物大动作作为坚实的根基,就要用合作的方法一步步分解“大动作”为各个形象生动的“小动作”,立足小班 “合作化”, “动”及全身,才能让树“开枝”萌发。

1.教材引路,分解动作

《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片段:

教学目标:

在课堂中,孩子们通过对动作“塌、合、鼓”与“低、闭、瞪”的比较理解,这两个“新旧叶”的对比并结合图示体会“动”及全身的助力效用,才能让人物立体化。

2.追根溯源,撷取比较

教材中一些形象特征化的动作,会让文字焕发出不同的味道,于是,笔者让孩子自行到学过的文章中寻找并筛选,并展示汇总如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孩子发现形象生动性动作的妙用,学会观察与思考,更能让人物的情感在文字中默默流淌,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3.穿针引线,举一反三

有了前文的示范,孩子学习的兴奋点达到了一个高潮,于是笔者出示了教材有关的描写《小嘎子和胖墩儿第二次摔跤》的学习任务:

有了前文的示例,孩子们关注到全身动作的形象性,各种生动性的动词“拉”“拽”“勾”等詞萌发生长,举一反三,加强了运用,加深了人物形象。

(四)“扩散”人物“丛动作”,“巧用修饰”漫“散叶”

人物在层层描写中,一个个分解的小动作让全身的枝干“动”起来了,但要想让这棵动作“树”枝繁叶茂,就得巧用修饰,“扩散”人物“丛动作”,让枝干上“散叶”,“动”至满叶,才能绿意盎然。

1.串联文章,发现“叶子”

《临死前的严监生》片段:

课外补充《金钱的魔力》片段:

教学目标:

2.化大为小,扩散“叶子”

这两篇教材的动作片段,是人物活动的有序连贯再现,大动作分解为全身的小动作,还应让孩子发现一些修饰性的“叶子”,才能有“绿意”。

在教材中,严监生的动作是“瞪”“摇”“指”等,托德的典型动作是“瞟”,这些动作形象地反映了人物吝啬和轻蔑的本性,在这些特征性动词的前与后巧用一些修饰语,就能让人物有骨,更有血有肉,从而呼之欲出。

3.活动探航,催化“叶子”

学完本组教材,都是一类连贯有序动作的描写,特别适用于活动化的场景,动作一气呵成,就应该让孩子经历“观察”—“思考”—“提笔”,亲身实践“聚焦”“捕捉”“分解”“扩散”这“多管”齐下法。于是在课堂中引入孩子们最喜欢的斗鸡比赛,让孩子亲历活动实践,在活动化的情境中,综合发挥孩子的语文素养。

(1)现场PK,观察入微

将“斗鸡”比赛搬入课堂,选出男女生中的最强者,进行PK赛,让孩子细致观察参赛者的动作等,直面比赛氛围。有了活动化的铺垫,孩子们热情高涨,所有孩子都屏息凝神地观察,目不转睛地钉着参赛者的一举一动,聚焦“撞”这个大动作,写下自己观察到的准确动作,并有序排列,形成一级思维导图。

(2)捕捉瞬间,思维碰撞

有了活动化场景,也有了细致的动作观察,每一个不同动作在孩子们心中捕捉并放大,一个“撞”大动作进行分解,重点落在“脚”上,并逐渐找到了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作为支撑,并让孩子梳理分类为全身各部位的形象性小动作,得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从而形成二级思维导图。

四、展望:立体呈现,多元结合更饱满

有了第五单元集中教学,在平时结合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时时以片段加以提升,班级的习作优秀率明显提升。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过程,课外是课内的有效延伸,教学就更加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在实践中诠释“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生长期,只要给予他们合适的土壤,依托“聚焦”“捕捉”“分解”和“扩散”四大策略,让他们在动作描写中学会观察、思考、运用、迁移,让人物“动”起来!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在平日教学中抓住生成点,让课文“动”起来,学生的文章才能“动”得精彩,“动”得出色。但是,动作描写一般不是单一存在的,更多是和神态、语言、心理等多元结合,这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实践,只要多管齐下,用心去“作”,孩子们笔下的人物才是一个真正“人”!

参考文献:

[1] 翁蔼葵《谈如何利用文中的动作描写指导写作》,《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第1期。

[2] 徐良英《找准“练”点,笔下生花》,《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小动作动作教材
萌宠们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养护膝关节常做小动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用小动作点燃“小宇宙”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