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睡眠成为最好的借口

2023-04-23 13:07:49曾子馨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蛛网社会性消息

曾子馨

有过住集体宿舍经历的人大概都不会对“床帘”这一事物感到陌生。层层叠叠的白色网状蚊帐外面裹上一层遮光的布料,人在里面只有很小的活动空间,就像处在茧里。在大学,我与室友们也确实将床帘戏称为虫茧。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夜晚,我像之前的许多次一样,钻入床帘,向刚进行完一轮闲聊的室友们宣告一声:“我睡了,晚安。”接着,我放下床帘遮住最后一丝光线。这已经是彼此间的一种默契,意味着闲聊结束,哪怕她们对于我根本没睡这一点心知肚明。但手机里的联系人对我自称进入睡眠状态这一点一无所知,辅导员与班委成员依然敬业地转发着通知,催促我们填写各种表。常聊天的好友又发现了什么趣事,急切地发来一条又一条消息,未读信息霎时便积攒了几十条。

刚以为自己获得了一丝独处时间的我,看着不断闪动的消息提示,感到一阵疲惫。我翻看朋友发的大段对时事新闻的感想,预见到这个话题一聊怕是就得耗费很长时间,可明天还有早课的我并没有什么熬夜的资本,深夜混乱的思绪也让我无心再关注这类宏大的命题。于是我决定开启所谓的“社会性睡眠”,假装自己已经入睡,等明天得空再回消息。可惜学校的通知是不会在意我是否入睡的,该填的表如果不在当天填完,很快便会迎来各种消息的轰炸,疯狂的信息提示每次都能成功破坏我做任何事的心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工作学习与个人生活的界限仿佛不复存在了。不管你身处何方,不管现在是不是属于休息时间,只要微信有信息提示,便默认了你应当看到。没能及时注意到通知、处理好事务,哪怕当时毫无疑问处于法定休息时间段,倘若产生什么后果,你也只能自负其责。

这大约是手机功能愈发多样带来的后果。在手机仅简单地作为通信工具的时代,错过一个电话或是晚回几条消息还是可以被原谅的,毕竟当时的人们还不习惯成天盯着手机,甚至可能不爱随身携带这物件。然而在手机功能趋于全面、互联网似乎无处不在的今日,错过一条消息便显得难以理解了。毕竟一部手机不仅是邮箱,是电话,是报纸,也是钱包、机票、通行证。手机里的消息通知不仅“闪烁”在屏幕上,更是“闪烁”在身边的许多物品上。也可以说,在手机成为成年人生活必需品后,对我们而言,书本、唱片机、地图等都成了通信工具。

这种情况下确实没有理由看不见消息。因此不及时回复仿佛就成了一个会在道德上被谴责的点。因此,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剥夺了人们不被联系的自由。娱乐、办公与日常生活同时依附于同一个工具,本身就是件危险的事。发达的网络、多元的软件使得我们像被拴在蛛网上的昆虫,每个人的动静都极易被他人感知,同时他人的消息也会不由分说地影响到我们。这简直就像处于萨特笔下的地狱,时刻被注视,难以得到喘息。

对绝大部分成年人而言,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离开手机生活的,对此大家心知肚明。于是睡眠成了最好的借口。毕竟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使消息提示闪动在人们的梦里,因此睡眠成了我们逃避道德谴责的途径。

其实处于“社会性睡眠”中的人很多时候也并没有在做什么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能被打扰的事,大部分人只是想不被打扰地看一会自己想看的东西,想一些应该想想的问题,又或者只是单纯地想要静一静。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做到一边回消息一边干这些。但为什么人们还是乐意进入“社会性睡眠”呢?

大约是因为处于社交状态的人总是不可避免地需要套入某种预设的身份。就像在学校是学生、在单位是职员,就连面对亲朋好友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扮演特定的角色,只展示适宜的那一面,这无疑是使人疲倦的。其实每个人都是“套中人”别里科夫,在人群中被束缚在各种身份里,时刻需要注意言谈举止是否符合身份,只有独处时才得以伸展一下被压抑的自己。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独处的时间本就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与朋友的交流有时就成了一种负担。原本有休闲娱乐性质的社交一旦过度,带来的也只剩疲惫。在手机还不像现在这么“无处不能”时,与朋友互发短信或是电话聊天尽管存在,但远不如现在这样无孔不入。如今所有社交平台都绑定着你的号码,在使用任何软件时都可能看见熟人的账号与消息弹窗。我们将自己置于一个随时能被联系的蛛网上,冗杂琐碎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们的视野,灌输进我们的大脑,却不问我们的意愿。

因此我习惯了将睡眠当作借口,就像钻入虫茧似的床帘一样,隔开他人的视线,摆脱加诸我身上的一切角色与责任。只有在这时,我才可以暂时摆脱套子,不必去当个顺服的普通人或是知心的好朋友,只需畅快地浏览感兴趣的知识,任由思绪翻腾,在隐约的愧疚中享受这仿佛偷来的独属自己的时光。

其实享受独处本不必怀有负罪感,只是网络世界中缺少这样一个虫茧似的床帘作为标志提醒他人:当我进入这个空间时,就不应当再受任何打扰。不论是微信状态还是QQ的隐身功能,都难以像現实中的床帘那样有效地隔开他人的注视、隔绝他们交流的企图,因此我们只能自行进入“社会性睡眠”状态。

“社会性睡眠”是手机与网络无限深入生活带来的后果,这种行为不应当被烙上否定性评价。况且“社会性睡眠”并不是要求对方有任何需要告知的信息都必须等到工作时间段才发,而是意味着:你可以让你的信息在我的信息栏堆积,但这也意味着我有权利暂时不回。“社会性睡眠”不过是我们在疲于奔命的套中生活里为自己构筑的一层外壳,以保证我们在有限的独处时间内不被打扰。白天身份的套子施予我们责任与负担,夜晚睡眠的外壳则带来些许喘息的余地。

为自己编织一个黑暗的茧,这是一种生活在蛛网上必备的休息技能。将来是否有方法解决个人生活被过度入侵这个问题,我们尚不知晓,但在此之前,我们所求的不过是拥有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时光,能让书本只属于阅读、唱机只属于音乐,能将自己从他人的注视中暂时抽离。

猜你喜欢
蛛网社会性消息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 22:21:35
一张图看5G消息
—类非均衡蛛网模型的动态分析与经济预测
—类非均衡蛛网模型的动态分析与经济预测
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蛛网粘住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蛛网迷宫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消息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