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

2023-04-23 05:22陈诚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具体策略双减政策

陈诚

摘 要:社会的发展趋势,课程的改革要求,无不客观地推动着我国的教学方式从过去以指导学生为中心的传统型学习,转变为以引导学生创新为中心的创新型学习。“双减”政策的落实和持续推进,使初中物理教学发生重大的变化,促使初中教师不得不反思物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地贯彻“双减”教育方针。因此,本文以研究“双减”教育政策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文章紧扣“双减”教育方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开展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进行重点探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6-0153-03

创新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与发展不竭的动力,是人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阵地,在“双减”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学校不仅要着力抓好“双减”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初中物理教育者,应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作为首要目标,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所谓减轻学习负担,并非要求教师降低教学质量,反之,则应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国提倡创新教育理念,但就初中物理教育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数停留于物理理论教育水平上,离创新开展物理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初中物理教育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传授知识启迪学生,训练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数理思维、对认识科学本质的强烈兴趣,以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1.“双减”方针的内涵

所谓“双减”,一是减作业负担,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双减”政策主要意义在于通过降低学生学习负担与压力,提高学生生活品质,促进学生的成长,使教育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物理作业作为评估教学效果、学习效度的途径,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设计科学高效的物理作业对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2.初中物理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创新型科研人才仍然相对匮乏,初中物理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理应义不容辞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回报社会。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创新尤为重要,守旧则停滞不前,并非时代发展之正道。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创新能力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之一。物理学科是一门重在发现、重在探究、重在创新的科目,其在观察、实验与物理思维结合的基础上发展,非常适合作为一门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课程。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初步认识把握科学规律,慢慢养成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上,经历由生活走向物理、由自然走向物理的转变,最终学会独立应用科学的探索方式,解答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的牢笼,更新教育方式,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引领,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而非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传授。

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课堂形式单一,模式边缘化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更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以至于教学器材在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课堂学习模式与教学方式仍然是固定的单调、枯燥,满堂灌教学模式早已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地生根。与此同时,物理作为一门理科类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教学课时有限,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而初中阶段教学过多关注语数外,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物理课在教学模式上处于边缘化的窘况。此外,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中学都把目光放在如何应对考试和检查,忽视了对学生课后学习状况的检查和反馈,学生死记硬背物理定律或概念,不能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开拓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长期遵循某种教学方法,变通性不强,只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在教学过程未充分体现的创新,就很难有效地启发、引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2)重理论、轻实践

物理这门学科应用性较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息息相关。在生活中进行探索、发现,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真正理解物理学科的含义。但是,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内容丰富,课时偏少,理论和实践难以做到有效兼顾,再加上学校、老师、家长对学习成績的重视,课堂教学自然而然更偏向理论学习,以至于忽略实践。就连物理实验课,也要求学生按书本或者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就是死记硬背公式定理,但这只会让学习变得更加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物理学成了一门刻板的学问,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物理教学理论框架中,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难以理解物理学科的深层奥妙,逐渐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教师教学观念有待加强

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很传统,教学模式没能与时俱进,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生理论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塑造。部分教师更注重分数体现出来的教学成果,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教学成果认知不到位,教学中会无意识地把重点转移到提高学生成绩上来,自然也就没有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将全新的知识大门打开,却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时大量灌输应试思想,不但使得新课标实施更加困难,还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学习过程更加机械化。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僵化,创新创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开拓。

4.“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1)组织动手实验,锻炼发散思维

以发散思维为依托,当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多向思维。所以,在面向初中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发现,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烧瓶、铃铛、橡皮塞和其他实验用具,接着鼓励各组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进行试验。试验的流程是:首先,将铃铛系在线上,线的另一端穿过橡皮塞,然后把橡皮塞塞到烧瓶上,让铃铛在烧瓶里,再摇晃烧瓶,记录铃铛发出声音的响度。紧接着去掉橡皮塞,把水倒进烧瓶里,将水加热到沸腾,迅速把橡皮塞塞好,放凉片刻再摇晃,听铃铛响声,将其与之前的响声对照,可以发现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比第一次听到的响声要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执行每一个环节的时候都能获得新的体验心得,很自然地被好奇心所驱使,深入地探索和沟通,然后亲自参与实验验证中,得出实验结论,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逻辑思维,还能使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持续地增强,为学生创新探究、提升相关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要想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首先要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如学习《弹力》一课中,就课程导入环节而言,教师可列举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例如,“轻轻地压动一把直尺,尺子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把头绳拉长,松手后,头绳还是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等。教师可通过罗列学生所熟知的这两种现象来提问:“同学们了解弹力的形成过程吗?哪些物品具有弹力?物体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学生在讨论分析之后,教师引导他们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并将其与物理规律相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由此引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弹力的概念。以提问的方式,建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同时,教师提问还能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对弹力内容的认识,并学会用弹力的相关知识回答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合理减少物理作业量

作业是检验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双减”环境下,教师要合理布置物理作业,实现减轻学业负担、增强创新能力的目的。传统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题,用“题海”战术使学生背会做题思路,促进成绩的提升。但是该方法经时间考验非但未取得预期效果,还让学生面对作业苦不堪言。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与减轻学业压力的双重目标,教师需要物理作业设计中下足功夫,充分考虑物理作业质与量的关系。“减负”并不仅仅是减少学生作业数量这么简单,减轻的应该是形式主义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和负担。教师布置物理作业时,要依据课本内容,结合学生课堂表现,给学生安排具有反思性特点的作业,夯实学生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可安排画图作业、口头作业等。“光现象”一章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具有思维空间感以及对光成线的想象力,课后留下过多作业练习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毫无用处。教师应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画图作业可给学生安排光线由空气进入玻璃的光路图,使学生开拓自身思维。这样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光路形成规律的认识,还能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与此同时,可安排口头作业,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折射实例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将筷子放进装满水的水杯中,会发现筷子变弯,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思考的思维空间,以少量的物理作业,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内驱力和创新力。

(4)安排分層作业

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学习的本质都是不变的,“双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时代进步的需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文件,分层布置作业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激发不同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讲授《串联和并联》一课知识,可针对本章的知识,布置如下题型的作业,基础性问题有“串联与并联各自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分别有什么?”。基础性问题主要是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简单的提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其对串联和并联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性提问则可以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例如,“并联与串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有哪些?亲手设计试验,验证和记录家庭电路中各家庭电器之间是采用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通过设置提高性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性作业重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可布置作业“依据已学知识,独立完成含有串联、并联的运作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匹配实物”。通过分层作业布置,每一个学生在做作业时都会体验到满足感,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5.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创新最根本的内容,更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作业设计,切实为学生减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地发展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杨红元.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9).

[2]徐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考试周刊,2016(69).

[3]魏君芸.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学周刊,2020(11).

[4]曹冬梅.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2).

[5]江飞.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2020(04).

[6]蒋迎升.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刍论[J].成才之路,2022(29).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具体策略双减政策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