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孔子学自省,这些金句让家人受益一生

2023-04-23 04:06闫燕秋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4期
关键词:卫灵公弟子问责

闫燕秋

当孔子无缘无故被人误解甚至围攻时,他不是怪罪对方,而是先反省自身。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朋友人到中年,花了三年时间重新学习《论语》,结果人生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敏感脆弱,现在有了钝感力;

原来家里总是鸡飞狗跳,现在成了爱的城堡;

与同事相处时和颜悦色,从刺头变成了开心果……

她很好地处理了与自我、家人和社会的关系。

我很纳闷,到底《论语》中的哪一点改变了她?于是买了她最爱吃的蛋糕,准备听其长篇大论。谁知,她一边吃着蛋糕,一边云淡风轻地说:自省。

听了朋友对自省重要性的认知,以及对《论语》有关金句的理解,我对她的变化一点儿都不意外了。人在旅途如车辆行驶上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遭遇各种情况,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唯有通过自省让自己变得通达、强大,才能无往不胜,保持平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朋友的转变触动了我。我想起每当自己遇到事情不顺利想开口抱怨别人时,父亲总教育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母亲不像父亲那般有文化,但也会不客气地怼我:“先看看你自己。”哦,原来我一直生活在自省的家风中,却浑然不觉。

寻常家风中的自省

依稀记得,小朋友一起玩耍起了冲突,父母总是先把自家孩子教育一顿。当我们骄傲翘尾巴的时候,父母通常要求我们“照照镜子”。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也有自省的含义,即每个巴掌都有一定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更有一句特别接地气的歇后语:乌鸦趴在黑猪身上—只看见猪黑,看不见自己黑。

这些细碎朴素的俗语老话都在倡导自省,说明自省的家风由古至今就在华夏大地的寻常百姓家世代传承。

而现代社会,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人们开始膨胀,身上傲慢的习气炽盛,也很少自省了。人们特别习惯于手指向外,指指点点,这个不行,那个不好。这几乎是时下各种场域关系不睦的根本。尤其是家人之间,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放大对方缺点,无视自身问题。所以,特别有必要重提自省的家风。

也许因为人们对自省耳熟能详,所以对它不屑。其实,自省背后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和社会心理学背景。

传统文化上,自省最早出现于《礼记·乐记》,原句是:“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后世据此引申出成语“反躬自省”。躬是自身;省是检查。反躬自省的意思就是回过头来检讨自身的过失。所以,自省也可以换成文绉绉的成语:反躬自省。

社会心理学上,自省代表一种人身上固有的问责机制。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套问责机制,分为两类:向自己问责,即一旦有问题,第一时间从自身找原因,无关外界;向别人问责,即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把责任全甩给外在的人事物上。错都是别人的,好全是自己的。

毫无疑问,自省代表向内的问责机制。每逢遇到问题,自省的人就会自动启动这套机制,扪心自问:这件事,我哪里做得不好?和这个人相处时,我有哪些认知不足和应对不当?现在,我该如何补救?以后,我该如何调整?

相比较而言,向外问责很容易,但不解决问题,只能图个嘴上痛快;向内问责很难,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说它难?因为自省的前提是敢于否定自我,承认自己的不足,要克服傲慢,走出心理舒适区。为什么说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因为人是无力掌控外界的,只能通过自省,调整思路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在各种境况下都应付自如。

我们都希望自己诸事顺遂。殊不知,一个人只有善于自我问责,养成自省的习惯,才能处处是坦途。在这里,我想讲个孔子在周游列国路上发生的故事。

在鲁国,孔子有个宿敌叫阳虎。阳虎是鲁国望族季氏的家臣,经常羞辱孔子。偏偏冤家路窄,阳虎和孔子长得又十分相像。当孔子周游到宋国的匡地时,由于阳虎曾经实施暴力于这里的人民,匡地人把孔子当成阳虎,报告给主宰简子。简子听后,马上率兵披甲前往,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

平白无故被围攻,生性勇猛的子路非常气愤,拿起兵器便要与他们对战。孔子见状,立即制止并教育子路说:“哪有修行仁义之人改变不了世俗的凶暴呢?不讲授诗书,不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啊。匡人是误把我当成阳虎,我们今天只能按礼仪来消弭这场误解,你来唱歌我来和吧。”

子路听了老师的教诲放下兵器,师徒唱和,其音曲甚哀,唱了三遍之后,匡人便消除误会放下武器离开了。

無缘无故被人误解、围攻时,孔子一没感到委屈和恼怒,二没怪罪对方,而是秉持信仰,淡定自省,巧妙化解了这场危机。设想一下,假如孔子当时没有自省,而是带着弟子一起和匡地之人撕扯、斗殴,那就出大乱子了。

正是因为足够自省,所以尽管在外人看来孔子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但他一直无忧无惧,乐山乐水,可谓躬身自省的旷世典范。

《论语》中的自省

如何跟孔子学习自省呢?还好有《论语》。我们只需对照其中相关金句学习实践,日积月累,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为,也能在家庭内营造自省的家风。

孔子在教化弟子自省时非常直白,要求极其严格,无论何时何事,都要求弟子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比如,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这与我们上面所言的向内问责机制是一个意思。要从自身找原因,寻求解决之道。不停地自我要求与提高,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实现治理天下的政治理想。

不仅如此,孔子还不停地向弟子展示自省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远怨。“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

我们经常说现在社会戾气重,其实就是人内心的怨气随意撒出来,汇成了遍地的戾气。

如果人人都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到处都是春和景明了。孔子还要求弟子把自省当作一种日常、习惯和自然。所以,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意思是: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孔子的教诲被弟子广为认同。他的得意门生曾子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关于这段话,我在这里着重细说一下。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指的不是次数,而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学的知识有没有派上用场,有没有像小鸟试飞一样不停地练习?

这三个方面其实囊括了我们每天面对世界的所有内容。“为人谋”代表做事,“与朋友交”代表人际交往,“传”代表“道”,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信仰。有没有经常在生活中践行“道”,反复练习。所以,“吾日三省吾身”的“三”很耐人寻味。

即使知道了自省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想自省,也还是会遇到心理障碍,比如有人问:明明是他不对,我为何要自省?该自省的应该是他!即使是他不对,你也只能自省,因为你改变不了他。以暴制暴或放任自流都不可取,凡事求诸人一定会受挫。为何还要庸人自扰?

我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自省吗?再自以为无辜的事情,我们依然有改进的空间。就像我给学生辅导作文一样,一篇作文写得再好,依然还有提升的空间。为人做事也一样。

别人不理解我,我也要自省吗?是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君子只惭愧自己能力不够,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所以,你想让别人理解你,是你需要自省努力的事,不应该怨别人。

总之,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也是美好家风的要义,更是一种幸福的能力。自省的人幸福又成功,自省的家风和谐又甜美。诚挚地祝愿大家都能收回向外指指点点的手势,转为向内,这样才能静水流深,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卫灵公弟子问责
让事故问责生威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弥子瑕是对是错?
弟子规
不欺暗室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弟子规
出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