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啊,谭英换

2023-04-23 04:06田祥玉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江方言

田祥玉

从纷繁复杂的方言中寻找关键信息,10年间义务帮助300多位走失、被拐、被弃的人找到家人。这位普通的山东农妇,用大海里捞针的专注与坚持,谱写了一个个朴素又动人的真情故事……

2023年3月26日,“宝贝回家”公益寻人网站发布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离家36年后,55岁的吴继娇在两个女儿陪伴下,回到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的老家。与此同时,远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的谭英换接到了吴继娇女儿的微信视频。她和妈妈不停地说:“谢谢!”谭英换哽咽着说:“吴大姐终于找到家了,真好!”

她们非亲非故,认识也才刚刚一个月。吴继娇认亲后为何第一时间告诉谭英换?谭英换为什么如此激动?看似平常的一次寻亲背后,藏着一个女人朴素又执拗的大爱与信念……

自己做了母亲,就见不得别人骨肉分离

“女子自学十几种方言帮300多个家庭寻亲”的话题在2023年初登上热搜后,到现在依然热度不减。这名女子就是谭英换,今年是她开展义务寻亲的第十个年头。

2014年12月,为了帮刚上小学的儿子查资料,谭英换买了一部二手智能手机,下载了QQ。第一次接触网络,谭英换阴差阳错加入了一个“寻亲群”。

她帮助的第一位寻亲对象叫小江,他五六岁时被拐卖,养父母对他不好,初中毕业后辍学打工,年纪轻轻吃尽了苦头。刚刚结婚的小江很想找到亲生父母,但因为离家多年,不知道要如何找,寻亲群里的其他志愿者也不知如何帮他。

“我自己做了母亲,见不得别人骨肉分离。”谭英换觉得小江太可怜了,决定试着帮他找亲生父母。只是,误打误撞进入寻亲群的她没有任何经验和头绪,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小江聊天,让他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儿时的记忆支离破碎,在小江嘴里全部是“好像”“大概”或“真不记得”。

换成别人可能就放弃了,但谭英换不是半途而废的人。两人在QQ上聊了近一个月后,小江突然说自己小时候,母亲总用背篓背着他去赶集、走亲戚。谭英换马上上网查找信息,发现西南地区有些地方有这个习俗。再结合小江的面部特征等,她把地点锁定在了川渝一代,并把相关信息反映给当地的志愿者。

经过各种对比、核实后,2015年3月,小江终于找到了在重庆的父母。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谭英换打电话表达感谢。那通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小江和他的父母、姐姐和妻子都抢着对谭英换表达感谢。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与满足,也因此坚定了要继续做这件事的决心。

谭英换之所以这么做,与她的家庭和成长经历分不开。44岁的她是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龙门街道闫庄村人,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谭英换是家里的老二。父母善良本分,乐善好施,村里谁家办红白喜事,他们都会放下家里的活计去义务帮忙。从小带谭英换长大的姥爷一直跟她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善良”。

“人心换人心,善良换善良。”谭英换上小学时,常把自己的午饭让给家里更困难的同学,她有困难时,同学们也争相帮忙;她18岁去青岛打工,有一次肚子疼得厉害,工厂对面小卖部的奶奶帮她揉肚子,还给了100元让她去买药,谭英换至今想起来都会泪湿眼眶;儿子很小时,她和丈夫白天要上班,邻居就热心帮忙照看孩子……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谭英换一一铭记在心。

因为小江的事,谭英换成了寻亲群里的名人,更多人来找她帮忙。她来者不拒,用QQ聊天的方式为失踪人群提供寻人帮助,帮助走失、被拐的孩子寻找亲人,协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正常生活。2016年10月,谭英换注册了微信号,更多寻亲者和救助机构慕名而来,最多的时候,她有300多个寻亲群。

别怕人海茫茫,用心一定找得到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失孤》中有一句台词:“说句你不想听的话,这茫茫人海,找不到的。”谭英换说,寻亲的确如大海捞针,但每一个寻亲的人对家和家人的感情都比海深。只要多想办法,不轻易放弃,茫茫人海也能找到。

因为第一次帮人寻亲就成功了,谭英换很自信。在帮小江寻亲的过程中,谭英换也意识到了方言的重要性,因为求助人来自全国各地,听懂方言很重要,比如在地名上,一个字的差异就会对寻亲结果产生很大影响。于是,她开始抽空儿上网学习各地方言,可能不会说,但一定要能听懂。

吴继娇19岁被人骗婚,火车在山东省某地(具体站名吴继娇记不清)停靠时,她偷偷下车,一路流浪到德州市平原县。被好心人收留后,她结婚,生下两个女儿。婆家对她很好,过去36年来,一直在帮她找家。但因为吴继娇没读过书,被拐骗的经历让她受到一些伤害,丧失了很多记忆,早就不会说家乡话了。恰巧村里有几位四川的外来媳妇,吴继娇曾跟其中一位回过她的娘家,那里的环境意外唤醒了她的一些记忆。她觉得自己应该是来自四川省江北县(现重庆市江北区),有个哥哥叫吴万信(音)。然而,丈夫按照她说的地址写了很多次信,都被退了回来。

2023年2月17日,吴继娇的女儿在“宝贝回家”寻亲网站替妈妈登记了寻亲信息。距离吴继娇的家仅有2公里的谭英换看到后,马上骑着电动车去了她家。“她的鼻子有点儿宽,不像四川人,更像广西人;她的眉毛、眼睛和嘴巴不像汉族人。”看到吴继娇的照片时,谭英换就猜测她的老家可能是广西、贵州或两省交界的地方。见到真人,她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鉴于之前寻亲失败的经历,谭英换转换思路,问吴继娇老家的坟是什么样的?她说是用大块石头砌成的圆形坟墓,坟尖上插着一个白色的东西。通过整理、分析吴继姣所说被拐路线及家乡风俗、服装穿着等细节,谭英换觉得她很可能是少数民族,被拐路线是从家里到“泥山”,坐汽车到“野毛”再到“六丘”,然后坐火车大约一个小时到贵阳。

谭英换将自己整理的寻亲资料发布到广西寻亲群,在当地志愿者的合力帮助下,2023年3月27日,吴继娇在女儿的陪伴下回到了阔别36年的家。她第一时间向谭英换表达了感谢,同时还对她说了“对不起”。因為谭英换第一次上门时,吴继娇以为她是骗子,一直阴沉着脸。但谭英换没有退缩,耐心地帮她搜寻小时候的记忆:“大海里捞针,我不会放弃,一定要帮你找到家!”第二天,谭英换又去了,接下来20天天天上门,跟吴继娇聊天并拍摄了视频。

近百个小时的视频信息,谭英换一遍遍反复听,记录、上网查,从吴继娇说的那些似是而非的信息里慢慢比对、筛查和核实,加上广西志愿者的协助,最终帮她找到了家。

“我帮助的人,几乎都找到家了。”之所以成功率这么高,除了从方言下手,一点点找回寻亲者记忆里的地名、姓名或风俗习惯外,谭英换还会有针对性地问问题。“如果求助者是女性,我就先问与婆家相关的消息,因为有些是婚后被拐骗等原因走失的,再问当地的婚丧嫁娶习俗;如果是男性,就问他小时候的饮食习惯,周围是什么环境。”但无论男女,听懂对方的方言都是第一步。实在听不懂,谭英换就看对方的五官长相。“汉族人鼻头圆,回族的鼻梁有点儿勾,壮族鼻梁比较宽……根据长相、民族找出生地,也有一定胜算。”

谭英换帮助寻亲的人很大一部分来自救助站,他们识字不多甚至根本不识字,有的智力残疾,还有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这些人要么没有身份证,要么没有补办二代身份证,基本跟正常社会脱了节。遇到这样的寻亲者,有的志愿者会避而远之,谭英换却耐心地跟他们沟通交流,把每次聊天的内容记录下来。她说故乡如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个人身体里,即便丧失了记忆,乡音已改,依旧可能会在某一刻蹦出一两个与家乡有关的关键词。

2023年初,谭英换跟山东省某救助站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于海英视频聊天,对方说她来自安徽省一个叫营上村的地方。上网查询后,谭英换发现,光安徽省就有上千个营上村。她问于海英结没结婚,有没有孩子。她说有两个女儿,其他都不记得了。

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尽管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于海英还依稀记得女儿小时候的模样,经过多次沟通,于海英突然说小女儿在观上小学读书。直觉告诉谭英换这是个可靠的信息,她马上把这条信息提供给于海英所在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和安徽的救助站对接,最终发现怀远县果然有个观上小学。

就这样,离家近20年的于海英终于找到了亲人。看到于海英记忆中仍在上小学的小女儿即将大学毕业,与母亲分离多年依然亲切地拥抱她,谭英换感动得哭出了声。

她认为最动听的话,“谢谢你啊,谭英换”

谭英换的丈夫在一家工厂上班,每周只能回一次家。头几年,他对妻子义务帮人寻亲不是很支持,偶尔也抱怨她耽误了照顾孩子和做家务。

2018年冬天,丈夫骑电动车去上班,因为地面结冰,连人带车朝一辆正在行驶的大卡车冲了过去。钻到车轮下的瞬间,大卡车戛然停下。同事说,这是他妻子多年做好事为他积了福。那天晚上,丈夫给谭英换打电话,第一次明确表态支持她继续义务助人寻亲。“这次死里逃生,加上之前还有好几次逢凶化吉,我觉得都是因为我娶了个仁义善良的好媳妇。”

“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谭英换和丈夫都对波斯诗人萨迪的这句话深以为然。“他同意我做这件事,就是最大的支持。”谭英换感谢这么多年来,丈夫虽然不曾和她一起做,却从不曾因为这件事跟她吵架。

和妈妈一样,谭英换的儿子也善良仗义,自己很节俭,对别人却很大方。2022年,班里号召为一名白血病同学捐款,他让妈妈多给点儿钱,因为“生病的同学家里很困难,我们多给点儿钱,他就会更快好起来,他的父母也就轻松一点儿。”谭英换毫不犹豫地给了儿子100元(因其他同学只捐1元、2元,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儿子最后只捐了20元,但也是班上捐款最多的)。

尽管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和电话与受助人联系,但这些年来,谭英换也投入不少。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打上百个电话,每月仅电话费就高达三四百元。这对她家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为此,丈夫和儿子不在家时,谭英换连肉都舍不得吃,但看见越来越多的人回到阔别多年的家,却比吃了山珍海味还要开心和满足。

这么多年到底帮了多少个家庭团圆,谭英换从没计算过。曾有媒体称她帮助了300个家庭,熟悉她的人说:“远不止这个数,因为过去10年,她每天都在做这件事。”尽管如此付出,谭英换却一直被质疑。有人骂她是骗子,觉得她有利所图,对此,她从不在意。“做自己就好,不用管那么多。”

10年过去,谭英换第一次帮忙寻亲的小江,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事业也越来越好,逢年过节就回到重庆父母的家。“他有什么事都会告诉我,但我从不打扰他。”每年春节,她会接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都是她曾帮助成功寻亲的人,但谭英换已不记得他们是谁。找不到家的人,她会记在心里;找到家的,她会抛之脑后。

除了助人寻亲,谭英换还是平原县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水上救援、疫情消杀,她积极地参加救援队的每次行动,还经常带儿子去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

“我的妈妈,她没什么文化,可是她能听懂近20种方言;她靠打零工维生,却帮助几百位被不幸离家的人找到了家。我曾问她世界上最动听的话是什么,妈妈说是‘谢谢你啊,谭英换!’谢谢你啊,我的妈妈!在我心中,你美得无与伦比。”

这是谭英换14岁的儿子前不久在日记里写下的一段话。如果美丽只是外表的展示,那它的意义就不是很大。真正有意义的美丽,是温暖的笑、亲切的问候;是心存善念并持之以恒,更是為了帮助更多的人,努力让自己和家人都变得更好。毫无疑问,谭英换美得无与伦比!

(文中除谭英换、吴继娇外,其他人均为化名。感谢山东省德州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小江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劝 告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一斤红薯三斤葱
我家的方言
兄弟
小江和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