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莹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当前数字化潮流的驱动下,融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趋势。《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GY/T321—2019)给出了“融媒体”的定义:即融合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与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有效结合,借助于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形式,将新闻资讯等广泛传播给受众,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演进至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媒体的多元形态不仅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也为媒体从业人员提供了更丰富的创新机遇。但是,这种媒体格局的变化也对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迫使其在不断涌现的媒体生态中展现出更专业的素养和更广博的能力,掌握更多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制作、跨平台传播策略、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创新思维等。如此,媒体从业者才得以在风云变幻的媒体环境中维持竞争优势,更为精准地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高效传达信息、引导舆论走向,从而拓展其社会影响力。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从业者面对迅速变化的传播环境,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具体来讲,媒体从业者要突破以往对传统媒体的局限认知,不只专精于一门技术,而是要熟悉今日头条、微信、微博等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的操作,积极在各类传播平台上创作。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媒体从业者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需要培养多方位的核心能力,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创意的吸引力和受众的有效参与。
多媒体技能在现代新闻传播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涵盖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元素的处理和整合,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力,提升用户体验。从图像处理、音频编辑、视频制作,到动画设计、交互设计等多领域,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技能使新闻从业者创作出生动、多样、互动性强的高质量内容。此外,多媒体技能也包括社交媒体管理,如建立社交媒体用户画像和增强粉丝群体黏性。这些技能将助力媒体从业人员在数字媒体时代更好地与受众互动,提高媒体影响力。
媒体从业者需要在不同的传播平台,如社交媒体、自媒体、传统媒体等上进行内容传播。为提高传播效果,他们应了解不同平台的特点和受众习惯,以及如何最有效地与受众互动,以提高信息到达率,提高用户参与感,进而增强用户黏性。
在传播平台选择上,媒体从业者需把握不同平台的定位与特色,从而实现信息传播的最优效果。在面向充满碎片化信息的社交媒体如微博、抖音、快手等时,媒体从业者需以短视频、即时图文等形式传递新闻信息,顺应受众使用习惯;面向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允许创作者进行长篇写作的平台时,可以进行专业知识的探讨与解析,为用户提供更为深刻的见解与思考。社交互动则构建了内容生态中的双向互动关系,使受众不再是被动接收者,而成为内容创作与传播的参与者。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互动形式,受众与内容之间的互动成为内容传播的重要增强剂。同时,媒体从业者要能够激发受众的创作热情,与其共同创作内容,实现内容的广泛传播与延展。
在融媒体人才培养中,提升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有助于塑造具有高度洞察力和新闻敏感性的新闻从业者。这一能力的价值不仅在于解码庞杂的信息海洋,更在于构建一种数据驱动的新闻实践哲学。
首先,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赋予媒体人才更深的理解力。数据不再仅仅是数字,而是一种被赋予意义的资源,能够分析了解受众需求、趋势演变等。通过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新闻从业者能够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洞察社会问题的基本特点,挖掘社会问题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信息的高效传递。其次,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能够帮助媒体人才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精确分发。总之,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使得从业者能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具价值的信息,进而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这种能力有助于优化内容策略、确定报道焦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也在推动媒体创新和跨学科融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融媒体环境中,新闻人才日益需要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分析学科交叉领域的数据,新闻人能够融合多维度的视角,创作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报道。数据的跨学科应用,不仅为新闻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还推动了媒体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不仅有助于媒体从业者突破原有的视野局限,更能为其创新性转型提供不竭动力。
首先,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引导媒体从业者追求不同寻常的视角。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寻求新的思考方式,突破传统框架,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通过跳出传统,寻找新的报道角度和表达形式,创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引人入胜、触发共鸣的内容,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驱动新闻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数字化媒体的浪潮下,新技术不断涌现,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媒体从业者需具备拥抱新技术的勇气和能力。通过积极采用新媒体工具、技术和平台,开发新的内容类型,创作者可以持续为受众提供新鲜、新颖、新奇的新闻体验,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推动媒体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现代融媒体环境要求媒体从业者不仅具备新闻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呈现、分析和解读复杂的社会问题。借助创新思维,通过跨学科的思考和实践,将不同领域的思维融入新闻创作中,为受众提供更全面、更深刻的内容。
随着新闻传播生态的演进,培养具备多维能力的新闻人才,已成为传媒行业的刚需。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适应媒体发展的浪潮,也能够为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践行多维新闻人才的能力培养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新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助于创新内容生产、扩大受众覆盖面。
融媒体要求媒体从业者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因此高校应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培养综合思维和跨领域融合能力。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可以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媒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5G时代的媒体融合趋势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正面临学科交叉与文理融合的发展方向。为培养跨领域的全媒体人才,高校应将新闻传播学作为核心学科,并在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框架下,突显专业独特性。
第一,应普及“宽口径、厚基础、跨媒体、精专业”的课程设置,如打造建立“视频+内容生产类”的课程群和“大数据+智能营销类”课程群[1]。同时,注意课程体系的集中、专业、应用性。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还应熟练掌握传统采写编播技能,同时具备新媒体产品设计、数据挖掘、精准营销、新媒体运营等能力。第二,应设计跨学科课程,让新闻专业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共同参与。例如:新闻专业与计算机科学、设计、心理学等专业合作,设计跨学科课程,培养更具创新思维和多元化观点的新闻人才;学校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设计跨学科项目,如让新闻专业的学生与设计专业的学生合作制作新闻界面,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开发新闻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需要强调的是,跨学科课程设计应持续改进和更新。随着新闻行业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课程内容和方法也要不断调整优化,以保持其时效性和创新性。
基于项目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融媒体项目中锻炼能力。从跨媒体制作到社交媒体传播,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体验多媒体技能的应用,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教师参与跨领域项目。学校不仅要鼓励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深耕,还要鼓励他们涉足多领域,参与实践和创新工作。这有助于教师拓展知识边界,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机会。第二,建立实践创新工作室。学校应组建实践创新工作室,为师生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它可以是一个实验室、研究中心或实践空间,旨在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第三,与企业紧密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提升实践创新工作室在社会课题和商业项目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与实际产业的合作,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融合在一起。第四,借助教师的教学研究课题和学校的相关项目,学校可以构建贯穿产业、学术和研究的实践教育架构[2]。这样的架构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接触实际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逐渐成长为以服务社会为终极目标的传媒领域创新人才[3]。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融媒体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媒体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核心素质。首先,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趋向于那些引人注目的新闻信息。这意味着,创新性的报道、独特的视角以及新颖的叙事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受众。因为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关注与众不同、富有新意的内容。其次,内容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新闻产品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其审美疲劳。所以,在融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创新思维,以满足受众对多样性和独特性的需求,保持其在社会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第一,应提高媒体从业者的创意写作能力。媒体人才培养机构可以通过举办创意写作培训班或工作坊,邀请资深作家、编辑和记者分享经验和技巧,提供针对新闻报道、特稿和评论等多个领域的写作技能培训。媒体从业者自身也需要主动提升写作技能,如通过制定个人写作目标,完成特定数量的深度报道和特稿的方式进行自我创新写作训练[4]。
第二,使用多媒体表现形式。融媒体环境要求新闻信息以更多样的方式呈现,媒体从业者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动画、音频、虚拟现实等多种媒体元素,给受众带来更丰富、生动的互动体验,使受众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和感受新闻。第三,加强数据驱动创新。数据在融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媒体从业者通过分析受众的行为和兴趣,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趋势和关联性,可以精准地定位受众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总之,通过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融媒体从业者可以不断创新,为受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发。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融媒体领域的从业者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国交流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媒体环境。为此,融媒体多维新闻人才的能力培养策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第一,加强国际化课程设计。设计涵盖国际事务、跨文化沟通、国际媒体趋势等内容的课程[5]。学生通过深入学习课程可以了解全球媒体格局的演变,了解国际媒体间的相互影响和协作。教师在课程中引入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挑战,探讨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媒体内容制作和传播效果。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全球化背景下融媒体的发展与挑战。第二,引入国际案例分析。国际媒体案例研究是一种深入探讨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媒体实践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加深对国际媒体环境的理解。学生通过分析国际媒体案例,可以了解不同策略在不同背景下的效果,也可以从中学习成功的营销、传播和创新策略,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第三,组织国际交流活动。学校请外国专家、学者、从业者来校举办讲座、研讨会,或者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节、外国文化展示等,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日后跨国合作做好准备。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团队到其他国家的媒体机构进行参观和交流。这种亲身经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媒体运营方式和创新实践。
融媒体多维新闻人才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强调传统新闻素养的传承,也需要突破传统边界,强调跨媒体传播、数据分析与解读、创新思维与实践等多层面能力的培养。这并不是简单的技能堆砌,而是深刻的行业洞察能力与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的叠加,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实践。本文提出的培养赋能策略,旨在构筑一个多元、创新、实践驱动的培养体系,使新闻人才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
然而,这一策略的实施离不开教育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协同优化,需要学校与媒体行业紧密合作,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融媒体多维新闻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品德塑造,避免传媒伦理失范,即在培养其能力的同时,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总之,融媒体多维新闻人才能力与培养策略的研究,将为新闻领域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思路与指导。当代媒体人才培养唯有秉持开放的心态、追求创新的精神,才能在媒体融合时代培养出具备全面能力的优秀新闻人才,为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