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银 莫 伟
(作者单位:1.兰州财经大学;2.甘肃农业大学)
202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电影作为受众广泛、感染力强的媒介,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就科幻电影来说,其可以借助未来的视角,来展现中国文化、中国科技发展及政治理念。本文以《流浪地球2》为例,分析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策略。
在数据来源的选择上,烂番茄(R o t t e n Tomatoes)虽然是较为权威的影评网站,但是其中关于《流浪地球2》的影评仅有专业影评19条,观众评论为0,内容较少,参考价值较低。IMDb是目前全球信息量最大的电影数据库网站,网站中关于《流浪地球2》有228条用户评论和40条专家评论,约5.3万字,并且有9 886位用户对该电影进行收藏,具有代表性,因此选择以IMDb上观众的评论为数据来源。
根据猫眼数据,截至2023年4月13日,《流浪地球2》在海外取得的票房约1 000万美元,在海外上映之初,IMDb评分10.0,烂番茄新鲜度为80%。截至2023年10月27日,IMDb评分稳定在7.0;共有1.2万名用户进行打分,其中5 000人打10分(满分10分),1 600人打9.0;烂番茄新鲜度为80%,19名专家评论中,15名专家给了新鲜,4人给了烂;爆米花推荐指数为97%。这都说明《流浪地球2》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电影之一。
本文收集IMDb上专家和观众的评论,共计268条,文字约为5.3万,经过数据清理得到评论数为249条,并且有9 886位用户对该电影进行收藏,文字约为5.1万字。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词频,其中“地球”的词频为235次(不包含电影名字),“中国”168次,“人类”129次,“流浪”122次(不包含电影名字),“故事”194次。此外,还借助软件集搜客将文本内容做成网络图,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图片当中出现的词汇有“人类”“中国”“故事”“故事情节”“拯救”“第一”“科幻”“好莱坞”等,这说明国外网民对《流浪地球2》中故事内容、文化内涵进行了一定的讨论。此外,笔者还依据情感词典提供的情感词,来对已收集的文本中的词、短语、句子进行划分。在进行情感划分前,笔者先对内容进行了降噪处理,然后分句,输入后统计IMDb关于《流浪地球2》评论的情感划分,在1 549个句子中,评价为正面的句子有799条,具有代表性的评价词有“团结”“伟大”“震撼”“吸引”;评价为负面的句子有278条,具有代表性的评价词有“荒谬”“混乱”“宣传”;评价为中性的句子有472条,评价性代表词有“完整”“普通”。上述数据表明《流浪地球2》在IMDb上的评价以正面为主,电影表达的中国文化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较为积极的评价。
郭帆认为“包含中国文化内核的科幻片才能被称为中国科幻片”[1],而将电影中中国文化表现出来是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流浪地球2》中包含的中国文化有集体主义、乡土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创世精神等[2]。在IMDb评论中,表达对中国文化正面的评价,如“这是与好莱坞截然不同的叙事模式”“地球联合政府才是灾难下的主导”“人类作为一个整体面对危机,这不是好莱坞的俗套剧情”等,都可以体现出国外网友对《流浪地球2》蕴含的中国文化有一定的接受度。笔者接下来也将展开论述《流浪地球2》中展示的四点中国文化。
中国的集体主义是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完全不同的。在美国科幻电影中,人类或者地球面对危机时,总会有一位“美国英雄”排除万难拯救世界和人类,这种套路在好莱坞电影中屡见不鲜,如《钢铁侠》《绿巨人》等。这些电影将优秀的品质注入“美国英雄”身上,以“美国英雄”来展示美国形象,输出美国价值观。中国的集体主义讲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谐统一。儒家主张“仁者爱人”,这里“人”并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侧重众人。群体主义的思想在数千年不断被强化,形成了先公后私、先义后利的理念。当代的集体主义的内涵——“人本”和“仁爱”,即以人民为本、以仁善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3]。在《流浪地球2》中,面对灾难时,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拯救人类的从来不是那些单个的英雄,而是汇聚在一起的群体。面对人类末日危机,中国航天员张鹏说“中国航天员50岁以上的出列”,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将生的机会让给别人,主动去承担艰巨的责任,炸毁即将相撞的月球,以牺牲“小我”保护地球安全,这正是集体主义的体现。
东汉班固在《汉书·元帝纪》有言:“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意即留恋故土、不愿迁居是百姓的本性。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百姓依赖土地获得生活生产的物质资料,最终扎根于土地,产生对土地的依恋情结[4]。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5]中国人不仅仅从土地上获取生产资料,也与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乡土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流浪地球2》具体讲述了中国的“移山计划”,而“移山”起源于中国神话故事“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面对“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坚定地选择移山,这是中国乡土情怀在神话之中的显露。电影里中国提出“移山计划”,耗费无数资源建造行星发动机,让人类与地球共同进行星际流浪,逃离灾难,并且整个计划需要2 500年完成,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来不断接力。在电影中地球并不只是“家园”符号,更承载着人类的感情价值。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美好愿景。这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天下大同”有异曲同工之处。儒家的“天下大同”理念,不是民族特性消弭,而是在尊重民族差异的基础上,实现“美美与共”。电影《流浪地球2》,以人类命运为关注点,采用国际化的视角叙事。影片中,中国验证了“移山计划”的可行性后,全世界集中人力、物力建造行星发动机。在面对月球坠落危机时,周喆直在联合政府大会上围绕一根断裂而又愈合的肱骨进行演讲,呼吁共同面对地球危机,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电影的叙事中。
《三五历纪》记载了中国“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如“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血液为江河,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6]。这两段话描写了盘古开天辟地以及其死后身化万物的故事,这是古人对天地、万物如何产生的独特理解。古人借助想象力征服自然,表现出了古人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希望开创美好生活的渴求。这种创世精神不仅体现在征服自然上,也体现在近代改造社会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导演郭帆在访谈中也表示,当我们选择回避、放弃、逃离面对这一切,这就是“末世”。我们可以选择有勇气地相信未来,选择希望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困境,这也是一种态度,也就是“创世”。在《流浪地球2》中则更明显表现为中国主导的“移山计划”,即带着地球进行星际流浪,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新太阳”,创造一个人类的新家园。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于某些特定群体或事物的一种固定化的、片面化的认知,通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文化传统、社会习惯等因素所导致的。而对不同文化的电影,观众非常容易出现刻板印象,因为电影是一种情节、形象和角色刻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观众更倾向调动先入为主的观念对电影进行评价,尤其是不同文化的电影[7]。在IMDb上,有377人给《流浪地球2》打1分(满分10分),笔者将低分评价整理出来,发现低分评价的特点:集中在民族主义的批评、许多差评指出实际内容存在不足、充满意识形态的批判,等等。这些都说明国外观众对《流浪地球2》存在刻板印象。这也是中国科幻电影走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最大障碍。
电影宣传是电影上映前的重要推广手段,它能够让观众了解电影的基本情况,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看电影。但是,电影宣传不到位,就可能导致观众对电影的兴趣降低,不关注电影,导致电影的口碑下降。以海外大电影市场北美为例,《流浪地球2》在北美的代理发行商为Well Go USA,这家电影公司专门负责亚洲电影在北美的发行,但是公司规模很小,没有足够的能力对电影进行宣传,也没有能力对接北美规模较大的影院,导致《流浪地球2》仅在北美142家电影院上映(北美大概有16 000家电影院)。这也表明科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渠道不顺畅。
“文化主体性”是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内在质的规定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精神信仰。一些中国电影对外传播中刻意迎合西方对中国的想象,呈现出一种“神秘”“落后”的刻板印象,站在“他者”的角度去塑造中国形象,不断消解中国文化主体性。如电影《长城》以两个外国人为视角,强调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借鉴西方化的故事情节,中国文化符号成为陪衬,这种迎合西方想象下的中国电影具有明显的局限性[8]。而《流浪地球2》是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讲述了以中国为核心与其他国家共同拯救地球人的科幻故事,这在意识形态上区别于好莱坞电影的个人主义。其中,“移山计划”“带着地球去流浪”,是对中国文化中“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的科幻处理;刘培强在家庭感情与国家责任的矛盾中,选择坚守职责是中国文化中家国理念的表达。创作者在科幻的外衣下,只有坚持文化主体性,走文化自信道路,才能在国际舞台中更好地表达中国文化特质。
加大电影的海外宣传力度,是推广中国科幻电影、打通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电影走向海外的最大困境是缺乏海外大型电影发行公司进行电影的发行,这与中国电影长期在海外遇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院线宣发渠道受挫的情况下,可以转变思路,积极利用国外的流媒体平台如网飞(Netflix),选择线上点映,不受院线影院的制约,最大范围触及海外受众。在电影宣发方面,同样可以采用线上宣传,借助短视频进行营销,在TikTok发布预告片和精美的宣传海报,展示电影的特点和魅力,让更多的观众了解电影,提高电影的曝光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