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关系:微信朋友圈分组与社交关系管理

2023-04-22 20:33徐媛妹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0期
关键词:屏蔽分组社交

徐媛妹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得知,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腾讯2022年第四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达到13.13亿,同比上升3.5%。当前,微信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主要社交软件,利用微信进行线上沟通也成为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人际传播不再拘泥于线下的交流,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人际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场域,拓展了人际交流的场景。

在新媒体研究领域,人们如何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交往也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作为网民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平台,微信的功能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路径,而在微信朋友圈分组的相关研究中,关于关系管理策略的研究较少,本文选用过滤假说对朋友圈的人际交往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用户对朋友圈进行分组的关系管理行为策略。

1 文献综述

1.1 朋友圈分组的动机:印象管理

朋友圈被看作个体展现自我的场域,在社交媒体的人际交往中用户对于自我呈现的内容具有更强的把控,因而能够用新媒体呈现出自己想表露的一面,进行社交媒体上的印象管理。个体发布朋友圈,无论是形象塑造还是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都是自我呈现的一方面,个体为了在不同对象面前展现自己的多面形象会分组进行自我呈现,在满足朋友圈观众对自己的角色期待的同时又创造了自己的伪后台形象。至今,朋友圈已经成为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主要舞台,分组发布协助个体区分不同的观众进行印象管理,决定发什么以及对谁发,从而塑造自己在不同对象面前不同的形象。现有研究大多基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视角,关注用户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呈现自己的形象,通过分组进行自我形象的管理[1]。现有研究根据用户使用微信的动机来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交往行为,少有研究从人际关系管理的角度对朋友圈分组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朋友圈分组行为除了是一种印象管理以外,也是一种关系管理的策略,并从关系管理角度出发探讨用户如何通过朋友圈分组进行关系管理。

1.2 朋友圈分组的新视角:关系管理与过滤假说

达克(Duck)在1978年提出了一个“过滤”过程来解释纵向熟人发展过程,他认为在人际发展过程中,人们会对不同阶段的关系作出相应的行为调整[2]。该理论假说认为在关系的不同阶段,不同种类的相似性对喜好很重要。达克认为在一段关系的早期阶段,对于事物态度的相似性往往是关系相处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随着关系的发展,更深层次的相似性成为吸引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也就是说新认识的朋友在相对容易获得但肤浅的性格信息方面更有可能相似,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在因素是决定这段关系是否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的重要因素。在社交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此理论假说也有着新的发展,在关系的早期阶段用户对于共同事物的喜好影响着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当用户认识到自己与朋友圈的朋友在观点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时,当他们再想发布类似的观点和行为时则会利用微信的分组功能对其进行屏蔽,以此来维持两人关系的平衡。朋友圈的分组是一种对关系的维护,个体对于不同的人际关系是区别对待的,朋友圈中的人际传播对于不同阶段的朋友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现实中的关系延伸到朋友圈中,所以在朋友圈中用户使用屏蔽与分组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人际关系[3]。

当连接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基本特征时,屏蔽与分组这种使空间情境分离的行为便意味着个体放弃了线上关系扩展的可能性。屏蔽与分组发朋友圈是根据关系的不同来处理自己在微信的关系,其与关闭朋友圈和近三天可见相比是自己不自由的人际关系下的相对自由。本文聚焦于使用该功能的人群,从过滤假说的概念视角出发,探究该功能在用户进行关系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机制,分析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并总结该行为构建出的新的交往情境。

2 研究方法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采取质化研究的深度访谈法,因为该方法更适用于描述与解释,并且更加关注情境和研究对象,适合理解过程性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青年群体,考虑到性别、工作状况等因素,将目标群体划分为工作男性/工作女性/男学生/女学生四个分组。最终选择了16名青年,其中4名工作男性、3名工作女性、3名男学生、6名女学生,年龄分布在19~27岁。研究将四个分组分别用字母表示,工作男性为A,工作女性为B,男学生为C,女学生为D,然后在每个分组中用数字依次编号。访谈于2023年3—8月进行,单次访谈时间为45~60分钟,所有的访谈均通过面访或是微信语音聊天的方式进行,涉及隐私部分经被访者同意进行技术处理。

3 研究发现

本文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探究用户的朋友圈屏蔽与分组行为,发现用户的屏蔽与分组行为具有不同层次的意义,接下来将具体阐释。

3.1 关系产生:出于对隐私的保护

人际关系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关系的产生之初这段关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人们在初始的人际交往阶段只是进行简单的社交活动。微信的主要功能就是联系,当陌生人涌入微信社交圈层,微信上的熟人社交被打破,使微信中的陌生人社交成为常态[4]。微信朋友圈的出现使用户的生活等暴露在平台之上,用户为了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对朋友圈进行权限设置,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为仅聊天、发朋友圈时屏蔽或分组,在发新的朋友圈动态时达到保护自己的隐私的目的。微信的分组设置功能区隔了开放的空间,能够使用户根据自己意愿表达。部分访谈对象谈到自己设置不让他人看朋友圈或者屏蔽他人的情况主要是对于接触不多的人所设置,研究认为微信的社交圈层扩大也是用户设置朋友圈权限的潜在因素。在访谈中D2提到:“我在刚加上一些陌生人的时候我就对他们设置仅聊天,我不看他们也别让他们看我。”D3提到:“微信使用时间久了之后,陌生人也变多了就会对他们进行分组。”

3.2 关系维持:人际关系的管理与维护

分组的主要目的是对目前关系进行管理,保持关系稳定,维持自己的好友关系。微信分组设置所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式关系的延伸,熟人关系延伸到网络平台,为了维持自己线下的人际关系,用户会对朋友圈内容进行屏蔽与分组设置。C1提到:“老师让转发的朋友圈我会设置分组发送,只让学校的同学和老师看到。”A2提到:“我想根据自己在现实中的人物关系对朋友圈内容进行分类,比如我发关于工作的就会只让公司的人看到,我和朋友出去玩我就不想让亲戚看到,怕他们说我不知道学习只知道玩,所以就会屏蔽他们。”

3.3 关系变动:分组的流动性管理

根据达克的过滤假说,人们在人际发展过程中会对不同阶段的关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微信是真实关系在线上的延伸,作为一种社交媒介为用户的交往提供媒介情境。吸引理论认为,只要关系得以产生的吸引力存在,关系就会维持下去。对于双方而言,吸引力不存在之后人们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微信上用户会根据现实关系的远近对线上关系进行管理,根据现实关系对微信好友进行分组以便于自己在发朋友圈时更好地呈现不同的自己。当吸引力存在时双方关系得以维持,如果吸引力不存在,用户则会改变这段关系预期并作出改变行为,将原有的好友从自己的亲密关系中筛选出去。当关系发展到新的阶段时用户根据现有亲密关系作出调整,以维持自己线下的人际交往行为。被访者表示会根据线下关系的远近来对线上关系进行分组管理,呈现自己的朋友圈内容。C2谈到:“好朋友的话从来都不分组,但是难免会有开始玩得很好后面变得一般的朋友,发朋友圈又不想被说闲话就会分组他。”

3.4 关系的恶化:微信朋友圈的语境维持与崩溃

微信构造的线上多重人际关系网络,将不同语境中的多样的受众聚集到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和一种语境中,就可能产生“语境崩溃”[5]。为了防止语境崩溃,用户会根据线下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以维持自己在不同对象面前的形象。语境保证了个人表演的封闭性,个人可以通过分组对不同的人进行表演,以此防止语境崩溃。A4谈到:“在出去玩时发的朋友圈会屏蔽领导不让他们知道我出去玩了,防止他觉得我不认真工作不上进。”由于微信是复杂社会网络的集合,朋友圈的好友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发朋友圈时如果不对信息进行处理就会被所有人接收到,接收到信息的人进而将信息带入两人关系中去解读,所以用户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总是会思考自己所说的话是否合适,分组是否合理。B3谈到:“因为你可以自己选择这条朋友圈给谁看不给谁看。但是,你有的时候也会想,就是万一你漏了谁,所以我就要现场设置。我也会经常翻我的那个通讯录,然后检查有没有落下谁,如果落下了我就重新设置。”

采用分组是对关系进行管理的一种行为策略,若管理失败会导致关系的退化或者断裂。微信的分组是对关系的预期管理,个人心中对关系有所预期和判断,一旦被另一方发现,现实关系就会面临着退化甚至断裂的风险,分组管理失败会导致自己所创造的语境崩溃。D5谈到:“有的时候因为大家圈子都一样,有一次别人说我发朋友圈了,别的好友看到了她没看到,就来问我为什么分组她了,我哑口无言,后来她就疏远我了。”由此可见,微信分组作为用户进行线上交往的人际关系管理的一种策略,在实行过程中可能带给人们便利但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

3.5 关于朋友圈分组的另一种思考

研究者在访谈时也发现有些访谈对象从来不发朋友圈或者之前发现在不发的情况,因此对他们的屏蔽设置行为进行探究,发现他们并不是完全的社交媒体倦怠者,他们当中有些人是不想让自己暴露于陌生人中。例如,在访谈中A1谈到:“我只想跟好朋友和家人分享,不想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有些事熟悉的人知道就好了。”D2谈到:“就是感觉现在生活中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没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一般分享一些事情都是和朋友聊天,发朋友圈的话就感觉有点范围太大了。”除此之外,研究者在跟访谈对象的交谈中发现,有些访谈者因为长时间不发朋友圈等想发时却会有羞耻感,于是索性不发,这也是他们不在朋友圈展示自我的原因。D6表示:“有时候超过几个月不发朋友圈,就不会再有想发的想法,如果某一天突然有了想法,也会犹犹豫豫地不想发了。”

4 结语

本研究从过滤假说出发,分析不同阶段的人际关系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线上人际关系管理行为。在社交媒体上人们通过“过滤”来对自己的线上关系进行管理,微信的分组为这种人际关系的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这种技术上的支持与介入使人们可以能动地选择自己的社交媒体呈现与屏蔽行为。微信用户的分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社交圈区隔开,缓和了情境崩溃所引发的关系变化,引发自己的社交媒体行为变化,从而完成对自己关系网络的重构。本研究亦有局限之处,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复杂且有一定相对性的,以线上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探讨现实人际关系管理难以全面且准确地阐释人们对不同情境的需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媒介技术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人们又如何能动地使用媒介技术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讨论与研究。

猜你喜欢
屏蔽分组社交
社交之城
把生活调成“屏蔽模式”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距离
朋友圈被屏蔽,十二星座怎么看
分组搭配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怎么分组
满足CLASS A++屏蔽性能的MINI RG59集束电缆的研发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