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示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新黄山形象

2023-04-22 07:57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1期
关键词:屯溪日报社黄山

舒 俊

近年来,安徽黄山日报社持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党媒深度融合,精心策划,创新表达,融合发力,以“微视角”诠释“大主题”,有力提升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累累硕果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各级党媒的职责使命,也是体现党报权威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每年在重要事件和重大时间节点,黄山日报社都要策划推出重大主题报道,形成声势浩大的宣传氛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如:在2020年全国扶贫日前后连续推出8篇系列报道,讲述8个村庄的脱贫故事,展现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特别报道纸质版和H5版,以图文视形式直观地展现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2022年10月,推出“喜迎二十大”系列特稿,全面展示新时代非凡十年新黄山建设的多彩画卷;今年,相继推出“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在行动”“秀美之城大家说”等系列专题报道,以微访谈、短视频等形式,持续推出一批各行各业结合实际大干快干的精品力作,在社会上形成了宣传合力,汇聚了发展信心。

二、创新探索

如何才能让重大主题报道入耳入心,使老百姓爱读爱看?近年来,黄山日报社创新主题策划和传播呈现方式,讲好地方故事,在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中不断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实效。

(一)走出来的品牌

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临黄山视察。四十多年来,黄山人在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了黄山旅游发展一次次的历史性跨越。2022年是小平同志视察黄山43周年,7月8日,报社组织的“文旅新融合 黄山再出发·文旅复苏看黄山”媒体采风团沿着“小平足迹”登上黄山,从夏游、夜宿、智慧旅游、暖心服务等小切口展开细致采访。这作为报社的一项重大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28年,可谓是“走”出来的品牌,历年来推出的该系列专题报道获得了1个安徽新闻奖特别奖、2个安徽新闻奖一等奖等荣誉,并被初选进入中国新闻奖初评。

从“沿着小平足迹走”到“文旅新融合 黄山再出发”,变的是活动名称,不变的是党媒的初衷:践行“四力”,通过记者的体验式采访,“站在黄山之巅”看问题,向外界传递新时代黄山文旅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这已成为黄山市传播史上具有历史意义和品牌价值的活动之一。7月13日的《黄山日报》做了通版,将《夏约黄山成风尚》《山巅夜宿添奇趣》《智慧旅游新体验》《人在旅途更安心》《暖心服务成风景》《钟情始于见‘面’时》一组精品稿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报社“两微一端”同步推送,形成了立体式传播格局,引起了较好社会反响。

(二)沉下去的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曾经说过“脚底板下出新闻”,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四力”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记者只有沉下去,深入基层,才能挖掘出鲜活的素材,写出来的新闻报道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不俗的影响力。

2022年,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助力黄山乡村振兴,黄山日报社与黄山市文联、市作协、各区县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黄山日报社全媒体“锤炼四力走转改、深老边远看发展”采访采风行活动,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实践,采取报道+摄影+文学的形式,对全市边远深山区、老区乡村进行沉浸式采访报道、采风宣传,以新的视角反映黄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新成效。《风展红旗如画》《实在的“辣子”》《探寻樵山的“蝶变”密码》《乡村振兴的“狮石实践”》《云上茶乡多胜景》《红魂绿韵映田里》……一篇篇带露珠、沾泥土的新闻作品,全景式展示了边远深山区、老区的青山绿水之美、时代发展之美、文明进步之美、幸福家园之美,全媒联动、全力聚焦,形成了新闻宣传合力,让重大主题报道深入人心。

2023年是黄山日报创刊70周年,为切实提升“四力”,从4月9日起,黄山日报社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市文联及相关区县委宣传部,开展“全市市域边界乡村振兴采风行”活动,选取全市市域内与外省、外市交界的10个乡村,组织记者、作家、摄影家进行蹲点式调查观察、沉浸式跟踪采访,用新闻、文学、摄影、视频等生动的表现形式,用饱含深情的笔、镜头和话筒,记录一个个美丽乡村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蓝图变成现实的生动实践,讲好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茶季茶乡说竹铺》《聂家山上好光景》《源头活水出右龙》……沉浸式报道画面感十足,同时,该系列报道创新推出了首条视频《三阳竹铺:一条古道的新玩法》,在报社视频号推送,平日擅长文字的记者从“幕后”走向“前台”,既参与前期策划、脚本撰写,又出境主持,从一条古道切入镜头,引领受众边走边看,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视频的制作也体现了好玩、好看,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从而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该条视频得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点赞和肯定,这也是报社坚守内容为王、创新表达方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三)融出来的精彩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需要花心思、下功夫寻找“微视角”,从小处落笔,实现“硬题材”的“软着陆”,更要注重融合发力,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2022 年8 月1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一封回信,纸短情长,彰显了总书记对劳动者的关心关爱。这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回信也吸引了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成为报道热点。作为地方党媒,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媒体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总书记回信这一重大主题做出新意?黄山日报社抢占“地利”,迅速行动,抽调精干力量,积极开展全景式、生动化、故事性的融媒报道,通过消息、侧记、评论、摄影专版、短视频、海报等形式多元化展现回信背后的故事,在黄山大地引发强烈反响,凝聚起爱岗敬业、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同时,报社新媒体在新闻客户端开设“总书记回信到黄山”专题,下设六个板块,配发大量图片、视频,及时更新内容。截至2022年底,该专题页面访问量突破20万人次,转发数近1万,《总书记回信到黄山》荣获2022年度安徽新闻奖(媒体融合)一等奖。

2022年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黄山屯溪主持召开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和“阿富汗邻国+阿富汗”外长对话会等外事活动,又先后在屯溪与来华访问的多名外国政要举行工作会谈,小城屯溪变身“外交大舞台”,闪耀世界。面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作为地方党媒,虽然没能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但仍精心策划,从外围“破圈”,在头版连续推出《屯溪:美丽小城牵引世界目光》《国际风云际会在屯溪》《国际聚焦下的“屯溪服务”》等系列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纸质+新媒体融合发力,多角度展示了黄山新形象。记者采写的《国际风云际会在屯溪》从“一座会客厅 彰显国际风范与担当”“一杯黄山茶 传递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一眼花格窗 洞见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三个独特的视角,深入阐述了小城屯溪何以担纲“国际会客厅”角色,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美丽窗口。该篇作品获2022年度安徽新闻奖(基础类)一等奖,这也是地方党媒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的生动实践。

三、几点思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重大主题报道要想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精心策划,立足本土,将融合理念贯穿于重大主题报道生产传播全过程。

(一)加强新闻策划,找准切入点

重大主题报道往往采用系列性报道的形式,为避免给人产生散乱的感觉,提前谋划显得尤为重要。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地方党媒应紧扣重要节点,提高全媒体新闻策划能力,通盘考虑,周密部署,找准报道切入点,让系列性的报道能够体现内在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从而引发读者共鸣。

(二)讲好本土故事,挖掘好资源

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但内容为王这一主旨不会变。讲好故事,才能“吸睛”、打动人心,对于地方党媒而言,要结合地域特色,深挖本地资源,讲好本土故事。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挖掘,才能找到好故事,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新闻,才能让重大主题报道活起来、新起来。

(三)深化媒体融合,提升传播力

媒体融合不是媒体间简单的“1+1”,而是要发挥媒体协同“1+1>2”的作用,要学会运用系统思维,创新表达方式,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近年来,黄山日报社充分发挥平台渠道优势(报纸、杂志、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视频号、抖音号、“学习强国”黄山学习平台),加强与中央、省、地市各级及高铁城市联盟媒体广泛合作,同时联合市直单位、各区县融媒体中心及乡镇,健全三级通讯员队伍,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全媒体宣传大格局,全矩阵声势渐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

结语:

对于地方党媒而言,在全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机遇更是挑战。黄山日报社将守牢舆论主阵地,持续强化“四力”提升,深化拓展全媒体矩阵,强化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新黄山形象,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屯溪日报社黄山
晚清民国屯溪河街兴衰史
妈妈的爱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2019年de第一场雪
黄山冬之恋
梦幻老君山
民国时期皖南屯溪镇茶业概况
屯溪老街石板路
集体“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