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萍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达拉特旗站,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公众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近年来,为了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持续加强对环境监测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标准化的环境监测方法,有效实施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准确、及时的环境监测数据。然而,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环境监测工作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远不能满足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难以跟上监测技术的发展,因此还需要不断地优化监测技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主动应对存在的挑战,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度、精确度,落实环境监测目标任务。
环境监测是利用科技手段,完整地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同时,完整地展示这些数据的收集流程[1]。利用环境监测可以精确掌握环境污染状态,并通过物理和化学参数的变化,对整体环境进行深入观察和评估。
对于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必须坚持科学的准则,并且优先考虑其实用性和经济性。实际操作准则为使用的方法必须既符合环境友好的标准,又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度、精密度、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监测数据实用性提出的要求是要采用先进且可靠的监测方法[2]。经济效益主张在保障监测技术和数据需求的同时,对监测设施的资金投入进行管理,以确保其能够维持在科学标准的范围内,不会对监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代表性原则即环境监测站能够有效收集信息,并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此外,该类收集方式要有连贯的属性,可以持续进行,从而增强收集信息的实时性。
我国目前已经对环境监测技术开展了广泛的创新研究,当前的采集分析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为主,例如放射性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3]。生物技术则是将生物在受损环境下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汇总,进而评估其所在环境的质量状况。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有效地增强监测数据的精确度,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同时也能够公正的评估监测结果[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境监测的核心任务是收集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机构能够运用这些信息来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保障。因此,在执行环境监测任务时,监测人员必须精确掌握真实的环境状况,构建科学的监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环境监测,全面、合理利用监测数据,精确掌握环境污染因子,正确判断环境质量状况,运用科学的手段防治污染,从而让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价值,深入推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以往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动监测方法,这样的监测方法耗资较大,且部分数据达不到要求的精准度,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环境状况,无法为环境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因此,需进一步优化环境监测的工作效能。开展精准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优化治污方案,可以大幅度降低环境管理项目的经费支出,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进一步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势在必行。通过及时、科学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防范环境监测数据风险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所面临的挑战,只有通过详尽地剖析以及运用适当的策略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执行环境监测任务,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目前,我国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环境监测机构解决质量管理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只能在宏观层面上执行,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关机构的具体工作职责[5]。每个环境监测机构是相对独立的,承担着不同的监测任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未得到明确细化,使得这些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不彻底,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目前,环境监测机构规模正在持续扩大,但承担的监测任务相对独立,难以全面掌控整体环境监测质量。一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测要素人、机、料、法、环得不到有效管理,环境监测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部分监测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监测设备落后,不能满足监测工作的需求;三是缺乏全面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工作重心不清晰,监测质量管理不合理,监测数据不准确,不能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功能,进而不能为环境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四是设立的相关行业规范较少,不能有效规范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用性、有效性。
环境监测工作专业技术性强,环境监测人员必须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监测任务,促进监测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一些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人员专业知识薄弱,专业技术能力较差,部分人员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在招聘监测人员时,没有明确设定具体的专业需求,对专业化水平要求较低;二是环境监测部门缺乏对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教育,未设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不能继续提高其专业技能。监测人员对监测方法、标准、规范知之甚少,导致其不能精确掌握最新的监测技术,不能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更不能保障环境监测任务的有效执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所承受的压力也在逐步加大。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对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这就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监测仪器设备,更需配套足额的专项资金。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仪器设备更新慢,检定校准、保养维护不及时,监测技术更新落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极大地限制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创新与进步,阻碍了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水平的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涌现出众多的环境监测新兴技术与仪器设备,合理地运用环境监测新兴技术和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详实、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各地环境监测发展不平衡,大多基层环境监测部门并未跟上时代的进步的需求,依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仪器设备完成环境监测任务,这些仪器设备工作效率低,有的甚至已经接近其最大使用期限,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导致了实际的监测任务与标准要求有较大的偏差,存在数据不准确的风险,从而影响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综合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于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各级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但距离标准化建设要求仍有差距:一是环境监测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缺乏对于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的理解;二是生态环境部门专业人才引进慢,人才储备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三是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储备较低,专业技能缺乏,给新兴环境监测技术的普及带来了阻碍。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对于指导环境监测人员准确完成监测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依旧集中在内部的质量管理上,缺乏外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机制体制不健全,环境监测人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彻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目前,随着环境监测市场化改革,社会化环境监测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大多引进的是进口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配置较高,虽然能够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仍然停留在中级阶段,而且国内监测仪器设备的创新研发依然滞后,不能与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功能相匹配,无法满足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并且环境监测部门的专业水平在逐步提升,构筑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架构与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是当前环保的重点工作之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又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创新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需要增强质量意识,改进质量管理方式,精确地监测分析环境因子,全面执行监测质量管理规范,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提升。
环境问题已成为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监测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政府必须出台和完善相关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法律和技术支持。同时应该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明确细化,清晰地指出各个部门在执行环境监测任务时的工作职责,让每一位监测人员恪尽职守。另外,还需要明确指出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划定责任边界,专人负责,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完成。在执行具体监测任务时,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针对不同地区的监测方法、执行标准等,减少中间环节,更好地增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久发展。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对环境监测的管理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并且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在环境监测的开展过程中,政府环境监测部门必须起到引领作用,给予科学的指导,持续激励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监测人员在工作中全力以赴,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准确度。环境监测机构要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把它们融为一体,结合改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策略,进一步增强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实用性。政府机构要完善优化相关规章制度,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活动,确保环境监测任务有序进行,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效率。
当前环境监测领域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对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工作不但需要监测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环境监测技术,而且要求监测人员拥有环境监测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显著优化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因此,环境监测机构必须在以下几个领域进行努力:一是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全面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增加其工资报酬,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扩大环境监测队伍,从而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对现有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对他们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发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政资金有效投入是环境监测管理系统运行的稳定保障,只有专项资金得到了保障,才能有效地满足监测仪器设备的更新需求,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环境监测工作,进而全方位提升环境监测的水平。一是政府每年要制定环境监测预算资金来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对这些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并能够实时掌握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详细列出各项开支,同时及时公开这些支出信息,让全社会共同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二是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增加资金的投入,并融入财政预算中,引入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通过对监测技术的更新和改良来应对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三是排污单位设立专项基金,增进环保机构与治污单位间的协作,扩大资金来源。
进行环境监测任务时,为了能够准确地掌控环境的变化,清晰地确定环境污染的方向,必须将先进的监测技术与设备融入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获得精确的监测数据,并据此来做出科学的决策。环境监测的目标是多样的,而且监测工作较细致、繁琐。当我们监测不同物质时,监测人员必须选择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先进的监测技术与设备是推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进步的必备条件。
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对整个监测计划进行全面管理,明确样本采集的详细步骤,同时妥善进行数据的传递与保存,以及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监测手段。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监测任务。根据实际监测对象,遵循相关规定实施数据监测和质量控制,以为数据分析和评估提供有效支撑。
当前,通过有效地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大幅提升了环境监测质量水平。然而,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实施多样化的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仍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要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条例,运用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监测人员的优势,提升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资金投入,全方位创新工作理念,以更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手段,创造更大的环境监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