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警察文化的功能定位、传播矩阵与发展趋势

2023-04-21 21:42:31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警务文化

丁 灿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30138)

警察文化作为“伴随人类社会警察现象起源、存在和发展的过程而产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1]已经取得了丰硕的人类文化成果,深刻地影响或决定着人类社会中警察群体的行为规范、信念和价值观,并一直致力于作用在全体社会成员的观念之中,形成关于警察这一职业及其与之相关的社会公共安全和秩序治理的共识。

我国警察文化作为世界警察文化的一支,不断总结归纳、创新引领我国警务工作的长期实践,并一直保持着与各国警察文化的交流学习、反思互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色的警察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体系:以我国政治安全、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合法、有效地行使包括治安管理权,侦查权,强制权与处罚权,使用警械武器权等警察权力,与一切违法犯罪现象做坚决斗争,廉洁执法,解救危难,服务人民,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努力奋斗。基于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应充分认识我国警察文化作用于全体警察的思维和行动,形成全体中国人民对中国警察和法制中国共治共享的观念共识与行为合力,从而更好实现我国警务工作各要素的科学发展,不断促进法制中国的共治合力提升。以警察文化所蕴含的警察精神与价值观念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鲜明代表,并为世界警察文化提供具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中国方案。

一、我国警察文化的功能

英国学者雷蒙・威廉(Raymond Williams)在《文化分析》(The Analysis of Culture)一文中,对“文化”一词进行了分析和界定:一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的“理想的文化”;二是以不同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经验的“文献式文化”;三是表现在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的“社会化文化”。[2]由此可见,文化已被认为是一种既具有符号象征框架又指涉实践系统的价值体系。我国警察文化正是这其中的一种特定文化:社会生活中各类警察执法与管理的行为实践及国家对警察的法律、制度性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为典型代表的警察文化生产),通过表征系统生成意义,形成深层的关于警察的接受期待、被记录的警察故事和稳定的、特有的警察精神。从而实现警察自身和全体中国社会成员的相关观念生产和强化,并进入到警察文化的再生产。这种不断循环的警察文化动力机制对当下我国的现实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作用。

(一)构建安全维度的国家主流文化

中国警察自1927 年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中央特科在上海成立,承担情报、侦察、安全、保卫的职责任务开始,[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由战争局势转型建设和发展阶段,始终以保卫人民政权安全、维护解放区和国家安全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价值取向,坚决与反共破坏行为、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警察发展史,也是一部鲜明地展示了中国社会由饱受战争、匪患困扰,颠沛流离的落后文化形态转化为平安稳定的现代化国家文化形态的历史。至当下,隶属于国家政府组成部门的公安部,以条线直管的方式延伸到各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区县政府下属的公安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派出所。当前,机构严谨、职责明晰的公安机关全体警察依法继续履行国家治安行政和刑事侦查职能,承担着维护我国社会治安秩序、打击防范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人身权益,为我国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以中国警察故事为内容的警察文化文本,生产了一系列定义和描述中国警察的思想观念、行为经验的文字符号或视觉符号,理所当然地再现了具有鲜明辨识性的“平安中国”图景,建构了社会安全维度的国家主流文化。

由bilibili、中广天择、长沙市公安局共同推出的警务纪录片《守护解放西》,把镜头对准湖南长沙解放西的警察,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件,讲述发生在这里的种种人间烟火故事①警务纪录片《守护解放西》的文本样式生动地再现了现代中国城市的平安图景,建构了安全维度的国家主流文化样态。。[4][解放西片区聚集着国金中心等7 家大型购物中心、近2500 家大小商铺、30 家酒吧俱乐部、1300 家酒店和宾馆民宿,在这个人口流量大、不稳定因素多的繁华地带,故事以天心公安分局坡子街派出所日常工作为切口,表现他们面对犯罪嫌疑人时,毫不退缩,予以坚决回击;面对受害者,他们挺身而出,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的铜墙铁壁;面对生活不顺的年轻人,他们化身“知心人”,给予真诚的宽慰和支持。在充满亲和力、人情味和幽默感的镜头语言下,聚焦一线警察,呈现长沙公安刑侦民警、星城快警、交警、特巡警等的群体形象,再现了以警察为重要内容的平安社会图景,激发起社会公众守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生活的更广泛的力量。据统计,《守护解放西》仅在视频网站上,两季共达到了1.1 亿次的播放量,在微博上的阅读量超过两亿,并产生了网红警察的效应。

(二)强化武力特征的警察身份认同

警察是我国除抵御外来侵略的军事力量之外的唯一合法性武装力量。通过警察文化的表征系统指涉警察的武力特征,尤其是扫黑除恶、制止和惩治正在进行的暴力犯罪等,警察的武力特征具有鲜明的辨识性,从而生产出警察强制力的意义实质。这一身份认同是警察文化通过警察精神、警察制度、警察行为实践的不同文化形态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在警察内部形成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追求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者的意识和努力,并通过连接人们知觉和思想中那些不顾自身安危,与犯罪者殊死搏斗的警察英勇行为实践,及其经由关于这些行为与事件的文本再现,向人们表征并强化了警察武力合法性和正义性的观念和价值。形成广泛的关于警察身份特性的认同,即警察是与黑恶势力、凶残的犯罪分子坚决斗争的群体这一社会文化惯例和文化标准。

2019 年由中央电视台公安部宣传局、公安部禁毒局、广东省公安厅、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缉毒题材电视剧《破冰行动》,以2013 年广东省“雷霆扫毒”12・29 专项行动为原型,还原了缉毒警察冒着生命危险与犯罪者及其背后的保护伞进行的殊死斗争,生动地再现了警察武力,型塑警察强制力的正义性与共识性,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好评。

强化武力特征的警察身份的文化表征普遍性地存在于警务新闻、犯罪题材影视剧、警察(犯罪)题材文学作品及各类警用装备等文化客体之中,形成了稳定的、具广泛共识性的警察身份认同。

(三)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警察精神

“枫桥经验” 是1963 年诞生于浙江诸暨干部群众的伟大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其中警察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主力军。历经60 年的历史,枫桥经验始终在我国基层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枫桥经验大致经历了“社会管制—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三个发展阶段。[5]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公安机关按照依靠群众和教育人、改造人的思想,对“四类分子”就地进行管制、教育和改造,实现矛盾不上交的社会管制经验;针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公安机关按照“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加强自上而下的管理,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管理经验;如今,公安机关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党政引领,依靠群众,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治理新经验。在警察制度文化的建构及警察的社会生活所赋予的精神结构中,“枫桥经验” 的警察精神文化表现出武力特征的式微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性警务的崛起。

IP 属地北京,账号主体为警网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权威、准确、及时的警务资讯的“中国警察网”公众号上,以2023 年6 月1 日至6月30 日共计30 天为样本进行分析,服务性警务资讯报道76 篇,重大刑事案件及相关工作报道20篇,警务管理及其他37 篇。其中,服务性警务资讯报道占比57.1%。内容包括:网络诈骗重要提醒26篇;接警营救生命危险者6 篇;网络谣言警示6篇;6 月7-8 日高考考点执勤及护送试卷、送考车、特殊考生以及涉考犯罪警示等7 篇;涉及中小学生夏季安全问题汇集提醒3 篇;全国公安机关夏季专项打击整治飙车炸街1 篇等。

“以人民为中心”是更好发挥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直面问题的政治自觉,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重处理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二是旗帜鲜明的思想自觉,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三是国家治理的行动自觉,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6]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警察精神文化正是我国社会基层治理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体现。这一服务性警务的文化特性与警察武力特性不同,它来自现实的日常社会生活,通过大量的服务性警务实践解决或回应人民真实而广泛的“急、难、愁、盼、痛”,这些警察文化图景使警察文化与社会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是富有微表现力的服务性警务的现实经验,更加具有民主性和开放性,同样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并凝聚了一系列独特的警察文化符码,例如枫桥经验、110、城市快警、一村一辅警、交管12123 等等。这些文化符码是我国“新时代”特定历史语境背景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形成的关于警察的社会的、文化的和语言的惯例的结果,建构着关于新时代中国警察的规则与意义。

二、我国警察文化传播矩阵

社会生活之中的警察行为实践(执勤、侦查、抓捕、救援、走访等等)和对这种实践进行描述的文本在更宏大的社会文化中占用、展示,构成了当代警察文化的表现形态。这些关于什么是警察、警察怎样行动以及警察何以这样行动、他们追求的结果是什么,一系列稳定的、明确的警察行为实践,以及关于实践的文本建构了内容关联、持续运转的警察文化传播,由此不断生成人们意识形态中关于警察的意义,构建人们与警察的现实的或想象性关系,从而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包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有效规避可能被侵害的危险、依据警方提示防控高发风险、为警察提供破案线索,以及与警察一起勇斗歹徒等。多元化的传播矩阵作用的结果,实现了警察文化观念的输出和强化,持续发挥着“平安中国”的社会协同治理动力作用。

(一)警察本身即是最具表现力的传播媒介

通过教育、培训,警察的信仰、警察的精神特质,他们完成自身职责所应具备的技术规范,各种关于警察的规章制度,以及大量日常性的对警务工作的观察、实践,警察得以被养成。社会成为舞台,新警察投身其中。而每一位警察在执勤、侦查、抓捕、救援、走访等工作过程中,或个人的日常生活(他虽然未着警察制服,但熟知他的警察身份的人仍无意识地观察到他的生活细节,他的素养、品质、观念等)过程中,其个人表现或警察的集体行动是警察文化的认知图示,他们的语言、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内含其中的既定观念:忠诚、勇敢、不怕牺牲,公正、自律、保护人民,被处于相同的具体境遇中的人们观察、体验到,以至向更多的人描述和评价,警察因而得到了普遍的社会认同。因此,处于具体的、广泛的社会生活之中的警察,其行为具有鲜明的传播属性,每一个警察就是一个独立的警察文化的表征系统。

(二)警务报道是最具时效性与广泛性的传播媒介

警察文化由警察自身在具体的社会空间中加以呈现之外,将这些警察现象和警察事实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加以描述或再现,在包括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自媒体场域进行传播,从而建构更具普遍意义的关于警察文化的意识形态,凝聚起警民携手共同创建平安社会的合力。从国家级至省、市、县级公安机关自媒体稳定运行,如“中国警察网”“中国警方在线”“湖南公安”“长沙警事”等等,表现出警务报道的主体性与专业性;专业媒体法制栏目的运行,如《人民公安报》《法制日报》、“长沙都市频道”的“警务快递”等等,表现出警务报道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个人自媒体运行,如视频号“此城此警”、订阅号“小警之家”等等,具有鲜明的互动性与开放性,吸引众多公众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相关警务话题。警务报道成为警察文化播撒的重要场域,形成了巨大而丰富的警察文化文本的丛林。

(三)警察文学艺术作品是最具经典性和感染力的传播媒介

尽管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今天逐渐边缘化,但作为文学性的警察文化文本,经过作者精心的提炼和创作,作品中心思想的隐喻形式、语言表达的修辞手法,复杂而生动的出自作者独特而不可复制的内心感受与想象力,生动地再现了警察现象,与现实社会发生着复杂深刻的网状链接,是重要的最具有共鸣效果的警察文化传播矩阵中不可忽略的分支。文本明显的精英气质使警察文化的意蕴更加富于审美性,阅读警察文学艺术作品需要体验而非解释的精神探索,是任何其他文本都难以代替的。我国一大批作者对警察文学艺术的坚守,创作了丰富的警察和犯罪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警察小说、散文、诗歌以及公安文艺汇演作品等,如电影《湄公河行动》、电视剧《破冰行动》、诗歌集《警察之诗》等,这些警察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警察英雄形象,热情讴歌惩恶扬善、救危救困的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警察精神和国家意志。

警察文化传播矩阵通过社会生活中的警察现象,不断生产或创作特定的、具体的、遇合的警察文化文本,共同表征/再现关于警察的意义、观念,文本与现实、文本与文本并置,它们彼此验证、互文,共同建构我国警察文化的主流形态,在与社会公众的期待视野碰撞和融合过程中不断得到认同与强化,并最终在广泛的社会行为与惯习中体现维护警察权威、支持警务工作的普遍共识。

三、我国警察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警察文化发展的核心

通过包括各类传播媒介的表征系统生产知识、意义、观念的文化,必然涉及身份、群体、权力、中心、边缘等一系列相关的社会构成性因素,覆盖各日常生活场景,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警察与生俱来就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机器,“警察总是提醒着人们的行为边界,暗示着国家这一强权的存在,使警察将其政治性质时刻外显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从而以权力的形式,以限制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其外在的政治特征,并成为人类政治生活的常态。”[7]文化的政治性与警察的政治性深刻表明警察文化的政治性。我国警察的政治性与警察制度表明,警察现象是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实现国家整体与人民总体的最大安全、公平、正义与最小限制、损失相加的结果。其核心要义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阶段,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引领,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不断挖掘和延伸符合我国现实社会发展的警察文化,展现和描绘符合我国现实社会发展的警察文化图景,型塑警察的忠诚勇敢、纯洁可靠的个体和群体形象,公安工作才能持续保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生生不息的内在驱动力,才能在与各种不断出现的社会新思潮的交汇、互动、碰撞,甚至冲突中表现出警察文化自身的优越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警察文化发展趋势既是当下明确的政治要求,更是历史经验的文化传承,是我国现实社会及长远社会发展的核心要义。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警察文化发展的主线

我国国家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执政优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8]我国警察文化理所当然地要引领和型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理念,这既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要求,也是作为国家政府组成机构之一的公安部所应承担的职责。其组织框架内的各级公安机关在警察制度文化的发展中,必然与我国国家文化二者之间达成同构关系,是我国法制维度的国家主流文化,其价值取向、观念系统、行为惯例等文化经验的重要因素无不是国家主流文化在警察这一子系统的具体化,以人民为中心是鲜明的警察文化发展主线。在日益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面前,中国警察投入大量警力持续侦查追捕,维护受害者权益,认真总结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及防范措施,为辖区群众现场讲解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在禁毒一线出生入死,以命相搏,为天下无毒而奋战;排爆警察为保一方平安,和死神博弈,每一次出警都是诀别;重大活动安保疏导,快速反应,精准处置现场安全风险,[9]这些可观察可描述的警务行为及其文本共同构成了警察文化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指向。

警察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为人民”的路径和方法,在推进适应人民群众新需要的公安工作新格局中,我国警察不断创造性打造新时代服务人民的公安新经验。我国警察文化必然要不断挖掘和传播“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精神内核,坚守新时代人民情怀,表征/再现公安工作融入国家大局,服务于经济金融领域和互联网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推动更加具有时代性和专业性的公安工作面貌。

(三)英雄主义是我国警察文化发展的品格

“英雄”是指所处时代中的先进典范,他们承担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创造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价值,是历史坐标中富有开拓精神的创新者或无私利他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0]“英雄”又是一种蕴含巨大的社会正能量,具有强烈的社会感召力的文化符号。“英雄主义是指那些以社会进步为己任的英雄,以超乎常人的胆量和勇气,承担起艰巨的、首创的、独特任务时所体现的勇于献身的心理状态及其外在表现”。[11]中国警察的职责使命在于维护国家和平稳定的局面,为人民群众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并因而培养、磨砺出了他们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品格,其超拔于普泛层面的崇高感和人格震撼力必然获得人民群众的尊崇,引起人民群众内心的共鸣,激励公众产生相似的向往和行动,从而达到对整个社会风尚的引领和塑造。

警察文化中警察英雄文化是其中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部分,是我国警察精神文化重点培育的核心价值。当前我国整体上的转型升级给全国公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家每一个领域的创新几乎都在同步促成相应的警务改革,在这样关键的历史节点,警察是我国英雄精神重要的承载者:他们常态化24 小时无休在线,长时段在岗执勤,他们中有人过劳猝死,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有些人疾病缠身仍坚持工作。警察英雄、公安烈士是我国鲜明的国家记忆,以强大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诠释着新时代英雄主义的高尚品格。

(四)现代化是我国警察文化发展的质素

我国在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逐步清晰明确地提出了更为综合、更为复杂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其中承担国家、社会治理主责的公安工作而言,警务现代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代表,需要持续不断地自我超越和进步,实现更加高效、理性,更加协调、正义的现代化警务。警务现代化的实践向度必然对应警察文化现代化,需要警察文化予以反映、体现、总结和引导。一是要体现现代化警务技术与装备的构成性的警察文化质素。如2023 年5 月11日至14 日,由公安部主办,以“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装备护航新时代” 为主题的第11 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在北京举办。警用装备展览及其之后的列装;展览会专题对话与探讨,鲜明地生产和表征着警察文化基于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质素。二是要体现警务价值认同与社会动员能力现代化的警察文化质素。警察文化应将目光投向更具开放性和协同性的意义指向,如智慧警务离不开信息技术相关运营方的技术服务;“平安中国”的创建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主体的联动等等,在我国警察文化的相关表征/再现中实现更加稳定、持久的“平安中国”价值认同和更加广泛的社会动员。

猜你喜欢
警务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谁远谁近?
社会化警务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以辅警为视角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察技术(2015年4期)2015-02-27 15: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