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檀教授治疗寒湿疫后虚损经验

2023-04-21 07:19王科举王子元
吉林中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疫后疫毒气短

曲 婷,王 檀,王科举,王子元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性大流行。自2019 年底爆发以来,随着病毒由最初的Alpha,快速突变为Beta、Gamma、Delta、Omicron 毒株,其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1],虽然引起的症状有所减轻,但并不意味着长期后遗症的风险会降低[2]。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康复后持续出现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慢性症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显示,国内外超过50%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的近6 个月仍然存在后遗症[2]。如何成功克服这一难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

中医认为此次新冠病毒感染是由寒湿裹挟疫戾之气侵袭人体而为病,故名之为“寒湿疫”[3],并在疫情初期就提出寒湿阳虚是病因病机的核心,气化突然顿滞为疾病变化的关键,“寒、湿、瘀、虚、痹”为病机特点[4],王檀教授防治寒湿疫经验丰富,兹将其治疗寒湿疫后虚损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寒湿疫后虚损定义

很多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虽然核酸或者抗原转阴,仍存在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能是急性COVID-19 最初发病时的持续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能波动或复发,也可能是发作初期恢复后出现的新症状;也有部分人群出现单个脏器或多个脏器的器质性损伤,王檀教授将这一阶段定义为寒湿疫后虚损,“虚”指功能低下,气血阴阳衰少;“损”指有形脏器的组织损伤。

2 王檀对寒湿疫后虚损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虚损在肺则主气不能

2.1.1 气伤 肺主气,司呼吸。疫戾之气外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外侵生毒,肺卫首当其中,肺脏先受邪,内传脏腑,变生他病。寒湿疫发病以“肺脾气虚,寒湿偏盛”为病理基础,寒湿疫后对疾病的焦虑和家属好友患病甚至突然离世所致的悲伤情绪,损伤肺气,肺气亏虚,宣降失权,卫外不固,则见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劳则气耗,故出现活动后喘促;寒伤阳,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机体失于温煦则恶寒畏风;肺通调水道功能失常,津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进一步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喘咳多痰等症;肺开窍于鼻,经络络属于脾,寒湿困脾闭肺,不得主气,气机不得通达,肺窍丧失其功能,则嗅觉失灵。

2.1.2 阴损 《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体用受损,肺气亏虚,无力佐制肝木,导致肝火偏旺,气火上逆,引动心火,干扰肺之清肃则喘咳。疫毒久久留滞,痰湿瘀时时壅滞人体易化火伤阴灼肺,则出现干咳或咳黄痰,甚至咳血、盗汗、口干口苦的症状。

2.1.3 痹结 寒湿内侵,肺中痰饮停聚,内外合邪,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血瘀,久病伤络,寒痰湿瘀阻于肺络,则肺痹。

2.2 虚损在心则心阴不足

2.2.1 阴损 肺气受伤,浊气(寒饮、痰湿、瘀血)痹阻肺络,魄居受袭,心神受扰,营血生成受抑,心阴不足,肺魄、心神受伤,则可出现记忆力减退,专注力降低;感受疫疠之气,化火成毒,伤阴耗液,心阴亏虚,血脉痹阻,五脏六腑之大主不安,五脏失和,则诸症横生。心阴不足,津液虚损,心神失养,神无所依,五脏失其所主,上有心阴不足、心阳浮越,不能下温肾水,心肾不交,则会遗留失眠多梦、心烦心悸、焦虑抑郁。

2.2.2 痹结 疫邪所着,周身之阳气被遏,营血卫气运行受阻,阴阳失交,导致不寐;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心气不足,寒湿偏盛,阻碍气机的布散,经气不利,舌知五味功能丧失。

2.3 虚损在脾(胃)则化源不足

2.3.1 气伤 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寒伤脾阳,湿遏脾土,脾胃运化失职则后天化源不足。在经络循行上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经气相通,在五行生克制化上肺脾之间母子相生,在脏腑功能上肺脾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气的生成、水液代谢方面: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产生的宗气能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保证宗气的充盛以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是肺脏生理功能的动力来源,故补肺离不开补脾[5]。脾运化之水湿通过肺宣发肃降,下输膀胱,以布散全身,肺脾皆虚,则寒湿困脾加之脾阳虚生湿,故见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稀。

2.3.2 阴损 部分患者平素贪凉喜冷,日久损伤脾胃阳气,脾气虚弱则升清作用减弱,寒湿疫后虚损之发生又正值交春之季,少阳升发之时,肝气阻遏则升发受阻,皆令命火独走三焦,致中焦郁而不散;另一方面,中焦湿气盛,土气敦厚,木不得以疏土,少阳亦不得生发,独走三焦之命火亦可因湿阻而郁而伏,形成脾经伏火之证。若火伏而炎于上,肺之清肃不行,宣发肃降失常,则见久咳不止。

2.3.3 痹结 疫毒夹寒湿来袭,内合人体中焦虚寒之态,久久得之致使清阳不升,湿热中阻则胸闷气短、乏力、腹胀、头晕头痛、大便干。补脾胃、理中焦以调理寒湿疫后虚损的枢纽,可以清余邪扶正气。

2.4 虚损在肝则升发不足

2.4.1 气伤 此次寒湿疫疫毒以寒湿伤阳为主线,一身元阳受损最重,肾阳不足,则厥阴虚寒使肝升发作用减弱。

2.4.2 痹结 疫毒损伤阳气,中焦的湿浊不清反过来也会郁滞肝气,导致肝气升发不利。肝的升发不足则肝郁气滞,焦虑、忧郁等情志改变与肝气郁滞互为因果。

2.5 虚损在肾则气化不周

2.5.1 气伤 脾阳虚体现在气化不足则中气不能提振,湿困于肺,表现在呼吸运动受阻,也表现在肺CT 的磨玻璃或是实变影上,肾阳为人身之元阳,脾之阳虚日久常累及于肾,出现脾肾阳虚的症状,故提振脾肾的阳气才能使湿气上涌成痰而排出体外,给有形实邪以出路才能更快速地恢复周身气化功能。

2.5.2 阴损 疫邪暴虐,传变迅速,染之其人多死。新冠肺炎患者身心健康受损,疫情期间除了情绪的郁结不畅,还有对疾病的焦虑与恐惧,恐伤肾主要体现在对肾中精气的损伤。

2.5.3 痹结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外感先受之处,在人体分布最广,疫毒伤络,则全身气化顿滞,出现各个部位的疼痛和瘀滞,根据太阳经的巡行部位,太阳经瘀滞使津液不能上乘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

3 王檀治疗寒湿疫后虚损治法方药

寒湿疫后虚损状态相比于寒湿疫感染时阳气有所恢复,气化顿滞的程度也相对减轻,这一阶段总的治疗原则为补虚易损,提振并恢复气化功能。

3.1 脾肾阳虚,疫毒闭肺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胸闷气短,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沉弱或沉滑。或肺CT 可见散在磨玻璃或实变影或蜂窝状纤维化病变。治以温补脾肾,逐瘀化痰。方用附子理中丸合千金苇茎汤加减。加大温肺力度可配细辛。有时患者出现咳黄痰、口干,也会使用上方,根本原因是患者的本质是脾肾虚冷,此时的黄痰是由于阳气不能够气化,湿郁化热,可配桑白皮、全瓜蒌清热化痰;出现口干是因为气不能正常地化生津液。

3.2 疫毒化火,气阴两虚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黄色黏痰,胸闷气短,口干口苦,盗汗,低热,眠差,大便干,舌红苔腻,脉弱或沉滑数。或兼见肺CT散在磨玻璃或实变影或蜂窝状纤维化病变。治以益气养阴,逐瘀化痰。方用当归六黄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许多患者就诊时呈现此证,当患者津生气复之后还会暴露出脾肾阳虚的本质,用药不可专注于气阴的耗伤,一味地填精补液反而会损伤需要固护的阳气。

3.3 肺虚肝旺,肝阳上亢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严重者喘促,眠差,口干,大便干,舌红苔白,脉沉滑或浮滑。治以平肝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3.4 心阴耗伤,心肾不交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气短,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神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兼见心电图、心肌酶、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变。治以滋阴养血,交通心肾。方用天王补心丹加肉桂、牛膝。若是眠差为兼见症状,则合酸枣仁汤,或加柏子仁、远志等养心安神药。

3.5 脾经伏火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干咳或咽痒而咳,口干口渴,头胀痛,五心烦热,纳差,舌质淡红或暗红,苔白,脉细数。或兼见肝功能改变。治以清利脾经。方用泻黄散加减。

3.6 清阳不升,湿热中阻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气短声低,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疲劳乏力,口干口苦,头晕,胃胀、反酸、呃逆嗳气、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兼见肝功能改变。治以健脾升阳,清热化湿。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此证是在寒湿疫后虚损患者中占比最多的证型,治疗时当遵先天阳气不能速生,后天清气急当为固之意。

3.7 疫毒伤络,太阳经瘀滞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头晕,后背重滞感,身体不定时不定位刺痛,小便不利,舌暗苔薄或腻。或兼见肾功能改变。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4 小结

王檀认为,寒湿疫后虚损是寒湿疫毒损伤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组织后产生的病证,可因损伤脏腑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其病机主要是脏腑气伤、阴损、痹结。王檀治疗本病,强调脏腑辨证,注重益气温阳、养阴生津、通痹散结,临床疗效显著。显示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值得同道借鉴。

猜你喜欢
疫后疫毒气短
登布达拉宫(外一首)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全球抗疫与疫后重建
惊闻疫毒(新韵)
汇聚起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湖北人大关于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决定出台前前后后
两手
疫期财政的应对 疫后财政的支持
对垒疫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