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观视域下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2023-04-20 06:59:37杨青青
英语教师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译林文本阅读教学

杨青青

引言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主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重大意义能否有前瞻意识直接影响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他们中绝大部分的父母没有“亲子共读”意识,因此在孩子幼儿时期就没有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以至于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阅读缺位。母语阅读如此,更别说外语阅读了。由此可见,对于从小学三年级为英语学习起点的农村学生来说,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迫在眉睫,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势在必行。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定义及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定义

英语对于我国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作为一门外语学科,英语学习缺乏语言环境。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基于相关主题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知识,指导他们应用实践已知信息,引领其迁移创新语言,真正达成“会用英语做事情”的综合语言运用目标。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基于大观念的一种语言学习观,集语言、文化和思维于一体,多元化探究语言学习,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英语学科的教与学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复现的过程。即使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从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层面提出来的,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如下:首先,活动的前提是有主题意义,依托语篇教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其次,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知其言,更要知其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阅读教学要将英语语言学习、中西方文化及思维发展融为一体。最后,阅读活动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迁移创新。小学生关注的对象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从阅读教学入手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现状分析

随着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愈加多样化,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农村一线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阅读教学的素材按照其属性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教材上的文本和教材以外的原版绘本或分级读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虽然教学方式日新月异,但是教师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仍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在教学策略的使用上,由于大部分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不高。面对以上情况,走访了所在学校及周边兄弟学校的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就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现状做了相关调查,分析如下:

(一)阅读素材单一

在走访中发现:许多英语教师没有在教学中融入教材以外的阅读素材。个别教师只是在准备公开课时会将课外读物融入课堂教学。学科教材中呈现的阅读素材较为固定,一般分为对话类、故事类和语篇类。这些素材篇幅短小,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无法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限制了其阅读的张力。因而,将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读物融入课堂的教学方式,既能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数量,又能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英语学习多一份期待。

(二)阅读方式一成不变

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发现:许多教师执教不同类型素材的文本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一样的。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以下称译林版小学《英语》)中的Story time板块和Cartoon time板块是两种不同课型的素材,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这两个板块视为同一课型,导致语言学习的功能性目标难以实现。另外,阅读方式的碎片化和表层化难以生成深度学习。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会说英语,更是文化的交融、思维的碰撞。

(三)阅读策略指导甚少

在走访部分学生时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点胜于阅读策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学习能力指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可以看出,英语学习越来越倾向于英语学习能力的考查。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是在检验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解题策略。因此,从小学阶段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策略指导。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力

王蔷教授指出:教师是均衡的英语读写素养课程体系的最终设计与实施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所处学段、认知发展情况开展阅读教学的设计、实施,调整拼读、阅读及写作教学之间的比例。同时,她提供了小学均衡的读写素养发展比例参考:拼读教学占10%,阅读教学占60%,写作教学占30%。可见,阅读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希望改变农村小学生在阅读上长期缺位的现状,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意识并提高其阅读能力。

(一)立足学科教材,筑牢阅读根基

学科教材是学生学习之本。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学习固定的教材,完成与教材相关的作业,基于教材中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评价(戴小雨 2022)。以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为例,每个年级上下学期共有16个主题单元。按照对话类、故事类、语篇类和“对话+语篇”类素材统计如下(见表1)。

从横向对比来看:译林版小学《英语》中Story time板块以对话类素材为主,语篇类素材次之,故事类素材相对较少。从纵向对比来看:年级越高,对话类素材越少,语篇类素材越多;高年级增加故事类素材和“对话+语篇”类素材。无论哪种类型的素材,体验式的阅读教学策略应贯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

1.重组与整合:“对话”走向“独白”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不可逾越。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指导学生整合语言知识,从而发展其语言技能。因此,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目标定位,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4 Where’s the bird?Story time板块对话类素材为例,在教学最后的巩固环节对原教材进行重组和再构,拓展阅读的宽度和深度。教师对文本进行重组,并改编文本呈现形式,鼓励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把缺少的信息补充完整。改编文本如下:

Look!Here’s a beautiful bird!It flies here and there.Where is it?Oh!It’s________Mike’s chair.Now it’s________the door.Oh,no!It’s________Su Hai’s chair.Shh!It’s________Mike’s desk.At last,it’s________.What a naughty bird!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解决个别疑难词句后,留出充足的探讨时间,鼓励生生之间同伴合作,补充文本中缺失的介词或短语。在反馈环节,学生对前四个空缺处的介词掌握较好。最后的介词短语“在树上”,有学生表达成on the tree。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中文的“上”字翻译成英文是on,学生自然而然会理解成on the tree。语言的学习是基于语境的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分析“At last,it’s________.”中 it指代 the bird。在英语中,“鸟在树上”的表达用in the tree,不用on the tree。然而,类似水果长在树上翻译成on the tree。虽然重组后的文本缺少了图片的渲染,趣味性大打折扣,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用眼睛浏览文本、嘴巴朗读文字、大脑勾画情境,仿佛在和文中的主人公bird捉迷藏。这种融语言、文化和思维于一体的阅读形式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看似一个人的“独白”,实则在与文字“对话”。

2.再现与创造:“故事”登上“银幕”

从五、六年级开始,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增加了故事类素材。这四个故事分别是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Cinderella、The king’s new clothes和The lion and the mouse。以上四个素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童话故事,并且同属于虚构类文本。虚构类文本相对非虚构类文本而言,故事性和趣味性强,因此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和欣赏。教材中的故事使用文字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虽然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但是不够生动形象。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根据剧情需要增添一些台词、动作、角色、情节和装饰等,搭建平台,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再现并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素材供学生阅读和演绎,那么学生将会收获超越原文本释放出的更加夺目的光彩。

3.梳理与转化:“语篇”生成“图式”

语言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阅读同样如此。小学阶段的高年级语篇类素材明显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后进生”增多。看着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组成的长句,一个个长句又组成一个个段落,若干个段落组成篇章,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亟须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持续下去(陈双、柳鑫、刘敏 2022)。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Story time板块语篇类素材为例,文本由四个段落组成,整体来看语篇结构清晰,每个段落明确给出主题词并搭配图片,方便理解。但是仔细品读,发现生词发音困难,长句理解难上加难。班级里的“后进生”出现畏难情绪,对学习语篇失去了信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段,找出主题词,对文本发问,并提炼关键词,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其次,放手让学生模仿第一段的分析方法,补全文本第二、三和四段的信息(见表2)。最后,学生脱离书本,结合表格梳理课文,重组语言,阐述文本。简单的图式把全新的知识体系和原有的知识结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素材,提高了语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巧设主题语境,夯实读写技能

近些年,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各城市、街道都在推广书香文化,开展各种“真阅读”活动。在农村地区,人们对“真阅读”的意识仍然不够。农村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严重制约了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了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丰富英语课程资源,教师只讲授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考虑到农村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长期处于滞后的境地,于是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从课堂教学着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物,并将其与课内教材结合使用,走进课堂,深入学生的内心(费玉华 2022)。译林版小学《英语》Checkout time板块是一个主题单元的复习板块。如何依托文本,深度挖掘教材,让Checkout time板块中零散的练习在主题语境下变得有“血”有“肉”?下面,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Checkout time板块为例,将课内复习板块与课外绘本阅读串联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又重阅读素养的提升。

本单元Checkout time板块由看、说、想和写四个环节组成。Look and say环节由四幅孤立的图片和句子组成。为了改变这种碎片化的文本模式,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创设主题语境:以主人公迈克(Mike)在家里翻阅相册,查看亲朋好友的出行方式为背景展开教学。教师提问:“Look at Mike’s photo album.Try to ask some questions.You can use‘what’‘who’‘how’‘why’and‘where’.”学生对教材图1的提问如下:“Who is she?/Where is she?”学生对教材图2的提问如下:“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学生对教材图3的提问如下:“Who is he?/Where is he?”学生对教材图4的提问如下:“Who is he?/What is he doing?”在提问中,学生只有有所思,才会有欲望解答疑问,自然过渡到文本中给出的例句。同时,教师不忘鼓励学生常和同学、朋友、家人分享身边的乐趣,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本课的Think and write是基于单元主题的写作环节。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理想的语言输出必须以充分、完整的语言输入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将英文原版绘本This Is the Way We Go to School:A Book About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犹如一泓清凉的甘泉,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学生一边听着绘本里活泼押韵的语言,一边欣赏水彩画风的图片,一边体会形式各异的交通出行。学生走出课内教材,走进课外读本,开阔视野,仿佛一场文化盛旅,妙趣横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学生回归课内教材,写出自己、父母及身边朋友上学、工作的出行方式。“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语言更灵动。

(三)融合绘本阅读,助力思维提升

近几年,课外英语绘本的教与学与主教材相融合的教学形式非常流行,这也是英语学习的必然趋势。但是,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学校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教师面对众多的英语阅读类材料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只有选择适合、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才能助力英语教学(韦莲香 2022);反之,则会抑制英语教与学的步伐。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Checkout time板块为例,教师选用了《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五级1》I want a pet!一书与其融合。

主教材上有两个学习任务。Look and say环节是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农场里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旨在巩固There be和It has/They have...句型的看和说的能力。Draw and write环节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的特征,旨在巩固There be和It has/They have...句型的书写表达能力。虽然课外绘本的主题和动物相关,但是绘本里出现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又和农场里常见的动物不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唤醒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开阔了其眼界。

《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第四点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育部 2022)。在本堂课的Post-reading环节,教师结合学生之前“学到”的内容,提出问题:“Which pet do you like to choose?”同时展示课内教材上的农场图片和课外绘本中的动物图片,让学生思考。面对课外的strange和课内的ordinary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话语权得到了,畅所欲言,其乐融融。学与思相结合,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巩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制作宠物信息卡。制作要求:既要有语言的描述作支撑,又要有图像作装饰。教师给出的范例如下:

标题:My pet

内容:This is my animal friend.

It is________.

It has________.

It can________.

It is________.

I________.

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图文并茂,创作出自己喜爱的宠物。用创为本,激活已知,迁移创新,集语言学习于运用活动中,何乐而不为!

结语

阅读是一个人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儿童早期阅读对其认识世界、发展自我、融入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得以实践。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师适当拓展课外读物,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教师适时调控,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上,教师不断总结,让阅读真正走向“悦读”,提升农村地区学生的英语阅读力。

猜你喜欢
译林文本阅读教学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过刊转让
译林(2014年2期)2015-01-19 14:08:07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