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方式与经验

2023-04-20 06:28马金玲周海建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政治动员陕甘宁边区动员

马金玲,周海建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动员是一个发起、鼓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的过程。政治动员属于政治行为范畴,“政治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行为”[1]。因此,政治动员是政党、国家或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运用各种方式对民众进行宣传和鼓动,以获得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进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的行为与过程。它包括政治动员主体、政治动员客体和政治动员方式,具有“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促进社会民众政治参与、调适社会的心理认同、维持政治稳定”[2]的功能。其实质是“动员主体和动员客体之间消弭隔阂、填补鸿沟、趋向认同和实现政治一体化的过程”[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动员。然而,考察近些年党史、政治学等不同方面的研究,政治动员类的相关文献鲜见于学术期刊①(1)①学术界研究多集中在对陕甘宁边区的其它分区的动员,较有代表性的成果如青年学者王飞的系列论文:《抗战时期陇东根据地的文化宣传与政治动员》,《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第2期;《政治·民间小戏·乡村社会 论抗战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民间小戏改造》,《贵州文史丛刊》2013年第2期;《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延安红色出版研究》,《中国出版》2013年第4期;《陇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着眼于整个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动员研究多聚焦于某个方面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成果如倪婷:《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妇女的政治动员》,《中国妇运》2017年第7期;吕佳卉:《抗日战争时期标语口号的应用研究及新时代启示》,《社会科学前沿》2018年第9期;姜玉齐,王跃:《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政治动员——以<新华日报>为考察对象》,《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等。,少有提及,政治动员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在相关研究中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的概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由战争年代走向和平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环境变动所致。因此,人们往往把政治动员简单地划入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等对抗性政治范畴,导致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优势被简单化处理,其理论和实践价值都未得到充分重视。如若继续采取漠视的态度,最终不仅会导致政治动员作为政党基本功能的这一基本政治学原理得不到阐释,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挖掘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优秀政治资源也是不利的。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4]。延安时期的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动员从粗浅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动员不仅呈现出从阶级的斗争动员到抗战的全民动员的发展特征,而且政治动员的对象既有劳动者,亦有非劳动者;既有汉族,亦有少数民族;既有正规武装力量,亦有民间团体等。此外,延安时期的政治动员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开展的,艰难困苦的抗战环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大挑战,亦是对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客观催化。列宁说:“凡是党的现有力量能够采取并且在现有条件下能够使我们得到最大成绩的一切斗争,党都是承认的。”[5]总体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不同时期的各类动员也都延续了这一优秀传统,虽然动员的名称、内容、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始终聚焦于各阶段的中心任务。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6],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极其重视动员工农大众,积极探索、综合运用有效的动员方式,注重对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政治教化,以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增强革命力量。

大革命时期,列强横行,军阀割据,导致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打倒列强,除掉军阀”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动员的主题。毛泽东逐渐意识到农民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工农兵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动员的主要对象,国民革命思想在全国广泛传播,民众的革命热情普遍高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走出大革命失败导致的革命低谷期,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用最大速度、最大宣传和组织力量动员贫苦农民来热烈分配土地”[7]。党在江西赣南苏区、福建闽西苏区和川陕苏区等地的动员实践,充分说明政治动员是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的有效方式。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除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外,还运用了大量贴近民众、通俗易懂的动员形式,以增强政治动员的力度和效能。此外,这一时期的政治动员重点宣扬属于现代思想范畴的“阶级意识”与“民族意识”,用革命的阶级斗争思想取代传统的宗法观念,逐步使苏区群众从以血缘关系作为身份认同准则,转向以政治经济地位作为身份认同准则,加强了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凝聚力,使苏区民众自发的反抗意识逐步转化为自觉的政治热情。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政治动员不但继承了党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有效经验,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肩负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巨任务,党在延安时期把政治动员作为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关键方式。在动员对象上,通过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动员农民、工人、革命知识分子、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一切进步的政治力量联合起来,组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在动员内容和方式上,有为了克服经济极度困难的生产合作动员,有为了唤醒民众民族危亡意识的教育动员,有为了增强动员效果而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文艺宣传动员,有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边区建设而进行的群众团体动员,也有为了最大程度上凝聚力量和聚集民心而进行的榜样激励动员等。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动员,一切动员都围绕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而展开,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和平建国无望,党中央站在解放全中国的高度,积极部署,主动出击。1947年7月,毛泽东在《做好到国民党区域作战的准备工作》中要求,部队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使一切指战员明了任务的光荣与重要性,指出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与在解放区作战的不同,指出战胜国民党的各项条件,使一切人具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具有远征意志,完成充分的精神准备”[8]。“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五一口号”“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政治动员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方式

政治动员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关键。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9]480“这个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没有许多别的必要的东西固然也没有胜利,然而这是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9]513有了对政治动员重要性的认识之后,如何开展政治动员成为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政治动员方式是政治动员主体为实现目标而作用于政治动员客体的策略、方法、手段、途径,直接影响政治动员的效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广大民众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民主意识相对缺乏的特殊条件,循序渐进,以发动民众教育动员为切入点,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继而开展群众团体动员以增强政治动员的广泛性。通过通俗化、生动化的文艺宣传形式和方法进行政治动员,重点开展生产合作动员,辅之以榜样激励和奖惩制度动员等形式。坚持以政治革命和阶级斗争为主线,多种动员方式共同发挥作用,不仅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最终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心理观念的变化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政治动员的价值外延,其实质“在于发挥人的精神的作用,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精神动员’形式”[10]。

(一)民众教育动员

抗日战争需要唤醒民众的民族危亡意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创造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满是文盲的国度里是建立不起来的”[11]。陕甘宁边区政府创建前的状况是“知识分子缺乏,文盲高达99%;学校教育除城镇外,在分散的农村,方圆几十里找不到一所学校,穷人子弟入学无门”[1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13]619民众教育主要通过夜校、冬学班、识字小组等形式实现,其基本内容就是教给文盲或半文盲以获取知识的工具,使其能运用文字获取知识和了解政府政策。民众教育还把教育与政策宣传、抗战动员、发展生产等结合起来,使边区民众教育迈向更深层次,也使边区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抗战热情得到提高,能够较深入地理解边区的各项政策和决策,并自觉给予极大的支持。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不仅继续在解放区而且也在“国统区”对广大民众进行政治动员和教育,使广大民众认识到参加“反蒋”斗争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促使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迅速高涨,自觉地加入反对美蒋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中来。

(二)群众团体动员

要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需要建立广泛的群众社会团体。毛泽东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9]511“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14]9301938年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中明确提出:“凡在国内和平开始时已经建立及在其后按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实行改进和发展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组织及其他民众团体,本府本处当保护其活动,促进其发展。”[9]4021939年4月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明确规定:“扶助人民抗日团体与民众武装之发展,提高人民抗战的积极性。”[15]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先后组织了青年救国会、妇女联合会、总工会、文化界救亡协会、抗敌互济会、农民自卫队、儿童团等群团组织。救亡类团体有陕甘宁边区民众抗敌后援会,文化类团体有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包括音乐界抗敌协会、美术界抗敌协会、作曲者协会、边区戏剧协会、民众剧团、杂技团、群众报社、西北文艺工作团等),自然科学类团体有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社会科学类团体有中国新法学会、新哲学研究会、鲁迅研究会,宗教类团体有陕甘宁边区回民文化促进会、陕甘宁边区蒙古文化促进会、延安回民救国会、延安清真寺、成吉思汗纪念堂,工商学群众团体有延安工业作坊工会、延安市商会、延安市公营商店联合会、延安留日同学会、国立同济大学延安校友会、日本工农学校同窗会。除此之外,延安和边区各学校还有自己的学生会或俱乐部[16]。农民也有自己的组织,如变工队、扎工队、唐将班子、纺织小组、农会、合作社等①(2)①中国北方农村旧有的劳动互助组织。变工队是农民以自己的劳动力或畜力,集体地轮流为本队各家耕种。扎工队一般由十多个或数十个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组成,集体出雇,取得工资,流行于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山区。唐将班子是由10人以上短工组成,总收入的5%—10%用作日常零用和组织者的额外补贴,剩余部分按劳付酬。(《简明经济学辞典》《中国商业大辞典》)。这些群众团体一方面代表成员的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成员中积极宣传贯彻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发展生产,保卫边区。

(三)文艺宣传动员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各抗日民主政府的政策宣传规模之浩大、形式之多样、成果之丰富、效果之显著都是前所未有的。以陕甘宁边区为例,从宣传形式上讲,有戏剧、小说、报纸、电影、音乐、美术等;从表现形式上看,有边区民众喜闻乐见的秧歌剧、板报诗、快板书、信天游、连环画、宣传画、木刻画、漫画等。“戏剧是社教的最好工具,不论是抗战动员、改良社会风俗、提倡教育,她都是有力的宣传武器”[17]73。特别是陕西特有的秦腔,《血泪仇》《穷人恨》等曲目几乎演遍了陕甘宁边区的机关、学校、文化团体。这两部戏和《刘胡兰》《白毛女》一样,用生动的表演、丰富的剧情和浓厚的情感,动员和鼓励了全国军民共同打败蒋介石,建立了全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毛泽东曾表扬说:“秦腔对革命是有功的。”[18]2621942年,大型纪录片《南泥湾》记录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克服困难挖洞盖房、开荒种地、养猪放羊、纺线织布等生动火热的生产场面。该片在拍摄时“是考虑到边区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想尽可能使他们喜闻乐见”“是宣传党的方针的需要,是鼓舞动员边区军民自力更生、打破国民党反动封锁、坚持革命斗争的需要”[19]。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使边区政府的政策和决定被边区老百姓所接受,进而鼓舞和动员百姓发展生产,剿匪锄奸,为各项政策的执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生产合作动员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大规模的生产合作动员也是政治动员的有益补充。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各机关、部队、学校积极参加开荒运动。同年4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公布《经济建设的原则方案》,强调经济建设是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巩固边区的决定条件。苏鲁皖分局确定了财政经济工作的八项任务,要求在根据地内部建立自给自足的财政经济[20]。留守兵团三八五旅、八路军三五九旅等部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成为生产合作动员的先进典型。

生产合作动员更多地体现在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上,这是陕甘宁边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合作总社,加强对各类合作社的领导,同时在各地建立县联社,作为各县合作社的领导机构。林伯渠指出:“经过劳动模范和模范工作者,经过变工队和合作社,这就是我们为实现边区建设亦即边区民主政治的新任务新目标,所必须经过的道路和办法。”[21]毛泽东在《论合作社》《组织起来》等文章中,高度评价了合作经济的重大意义,强调通过合作社的形式,通过大规模的合作运动,促进边区的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并提高运输效率,活跃农村金融,改善军队机关的物质供给条件,使边区人民劳动和生产的积极性及生活和消费水平得到提高。陕甘宁边区合作社有农业劳动互助社、消费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等,涵盖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据统计,截至1944年上半年,陕甘宁边区共有各类合作社1280个。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布《晋察冀边区合作社暂行规程》,鼓励号召人民集资兴办各类合作社以调剂军需民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五)榜样激励动员

延安时期,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英雄榜样在抗日救亡、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担负着政治动员的责任,赢得民心、凝聚力量,最大程度上推动了政治动员的有效进行。

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公务繁忙仍以身作则,他在自己住的窑洞门前选了一小块空地,动手开荒种地。郭化若曾回忆说,毛泽东在大生产运动中为大家带了个好头。年过五旬的朱德也积极行动起来,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组织了一个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垦了三亩菜地。当时的报刊评论道:“总司令在生产中的这种模范作用,感动了所有看见他生产的人,成了推动生产运动,建立革命家务的一个巨大的力量,这个力量鼓舞着大家去创造奇迹。”[18]368周恩来和任弼时搞了一个“丰衣”运动,带头学习纺线,苦练纺线技术,总结和交流纺线经验,参加纺线比赛。周恩来还鼓励大家,要再努力,起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搞好大生产运动。1939年12月,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全体共产党人学习白求恩精神,称赞他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模范。1944年5月,陈震夏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44年9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行“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表彰他用自己平凡而短暂的一生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榜样。此外,还有刘玉厚、郝树才、赵占魁、黄立德、刘建章、申长林、冯云鹏、郭凤英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在各种动员任务中起了带头和号召作用,参与经济建设、拥军优抗、文化教育等各类事务,在极大地改善人民生活、巩固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共产党的认同和拥护。

(六)奖惩制度动员

让动员客体认可接受相关规范并遵照执行是动员的目标之一。规范的形成需要支付相应的代价或成本,即需要相应的惩罚系统,如果有行动者不服从规范,必须对其进行惩罚,只有这样,规范方能行之有效[22]。这种以外在的惩罚性控制行动为特征的动员策略,即为惩戒动员[2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奖励和惩戒相结合,以教育动员广大民众,使其充分认识到在抗战的特殊时期遵纪守法的极端重要性,对于动员民众投身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共同对付敌人起到了重要作用。《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草案》规定了“对抗战动员、拥护军队、保境安民,增强边区内外各抗日党派阶层之团结,成绩优异者”等八大项符合奖励的情形,奖励分为提升、记功并公布、给予奖章奖状或给予书面、物质或口头奖励。《关于发动群众对敌斗争及注意对干部的教育奖惩》电令指出:“此次战争,对所有干部是总的考验。各级领导机关,应随时注意对动摇、退怯、逃跑、失职及蜕化分子,予以严厉批评,分别教育惩办,以至撤换。在斗争中表现坚定勇敢的干部,应予以表扬奖励,适当提升。”[24]1937年10月,在公审黄克功案时,审判长当场宣读毛主席的信,其中说道:“他之处死,是他的自己的行为决定的。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18]337这从反面教育的角度对在场的民众以及边区群众进行了有力的动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施行的奖惩制度对边区干部和群众继续保持昂扬的革命斗志,致力于抗战胜利及全国的彻底解放起到了激励鞭策的政治动员作用。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主要经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多种动员方式,充分实现了动员为抗战服务、为解放全中国服务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成熟的政治动员体系,积累了弥足珍贵的政治动员经验。

(一)善于调动各方力量,增强群众动员

延安时期尤其重视对农民群众的动员。“农民起着保守或者革命的作用,农村不是稳定的根源,就是革命的根源,农村的反抗派是致命的,没有哪一个社会集团比田地甚少或者交纳过高的田租更为革命,得农村者得天下”[25]。长期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刘澜涛讲道:“没有充分的群众的政治动员、组织动员和工作动员,没有深入刻苦切实的乡村工作,那么一切漂亮美丽的决议和指示,将和革命博物馆的古代文献一样,徒供人们的参观游览而已。只有决议和指示,深入到下层群众中去、乡村中去,且为广大群众在实践中所了解、所体验,并愿坚决为其彻底实现而斗争,那么这个决议和指示,才能发生伟大的革命效力,才能变为‘物质’的力量。”[26]延安时期的政治动员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党的各项政策深入到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中,深入到广大民众之中,取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任,得到了民众的衷心拥护。

(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精神动员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939年4月,《中央关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第二次指示》指出,要经过这一精神总动员的形式,根据其中一切积极的东西,来实际解释与发挥我党坚持抗战的正确路线,打击日寇、汉奸、汪派、托派反蒋反共、挑拨离间、和平妥协的阴谋活动,使这一动员成为我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开展群众运动,反对防共,要求民主的武器[27]。《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的提纲》指出,在思想意识上动员全民族与全国人民为革命在一定阶段内的彻底胜利而奋斗[28]。延安时期,党通过文告、标语、报刊、口号、戏剧、电影、歌曲等多种通俗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和阶级意识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了农民的阶级斗争意识,潜移默化地提升了革命群众的精神面貌,极大地鼓动了群众的革命热情。

(三)坚持斗争团结策略,筑牢统一战线

洛川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起草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传鼓动提纲,要求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掌握革命武装,重视人民军队建设,无论是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政治动员,还是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政治动员,党中央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武装斗争的主线,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敌人。“抗战需要人民的动员……没有巩固的和平和团结,没有人民的动员,抗战的前途便会蹈袭阿比西尼亚的覆辙。”[29]在坚持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斗争过程中,党中央根据抗战形势,不仅重视培养群众的阶级意识,而且善于整合不同阶级的利益,建立新的利益分配关系以满足不同时期革命的需要,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制定了有利于团结各阶级参加革命的土地政策、劳动政策,如“三三制”政权建设、精兵简政等,有效地调节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维护了与国民党及其政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诚团结,极大地提高了各阶层民众参加革命斗争的热情。

(四)重视理论宣传建设,增强话语动员

毛泽东指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30]加强党的理论政策宣传,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是党的政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体现[31]。延安时期,加强党的理论政策宣传成为政治动员的应有之义。1943年3月,中央宣传委员会成为党宣传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各地也纷纷成立宣传委员会,党的理论宣传队伍建设进一步趋于规范化、专门化。《新华日报》《共产党人》《边区群众报》等近百种报刊,及时传播了党中央声音和战事信息。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它仿佛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激励着广大军民的抗日爱国斗争[17]296。邓小平指出:“这些动员较好的区域……运用了各种宣传的武器——戏剧、歌曲、壁报、群众大会、小的飞行演讲、个别谈话等等方法,向群众说明目前形势和生路,揭露敌人的残暴。经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后,民众的抗日热情很快地激发起来,自动加入军队的踊跃,是远远超过强征的效果。”[32]喜闻乐见的话语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党的政治动员效果。如“兵民是胜利之本”“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标语口号紧跟时代主题,具有很强的纲领性和鼓动性,极大地动员了多方社会力量,推动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33]。在今后的政治动员中,务必要运用顺应时代发展、多种多样的宣传动员方式,增强话语动员力量,让动员的声音和指示能够方便快捷地传达到民众之中。

(五)保障群众物质利益,提升效能动员

“人类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34]延安时期,毛泽东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就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说来,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35]“我们不是处在‘学也,禄在其中’的时代,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36]陕甘宁边区经济落后,人民困苦不堪。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号召和政治动员上,不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善于把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群众就不可能被真正发动起来,脱离群众衣食住行的“小事情”,党的“群众工作”是不可能有效果的[13]360。群众的日常问题愈解决得好,支部党员在群众中愈受拥护,则一切动员工作也就愈能顺利完成[14]5。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关心群众生活,专心致志为群众做贡献,实实在在给予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最大程度上增强了政治动员的群众基础,极大地提升了政治动员的效能。

(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提倡适度动员

毛泽东强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9]522他号召全体党员都做“实事求是的模范”。他在《抗日的政治动员》一文中指出,首先要具有切实的动员目的,即把“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这一最切实的,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一切军民,方能动员各个阶层的力量,造成最热烈的抗日潮流。其次,在具体的动员方法上,不合民众口味,神气和民众隔膜,必须结合实际地改一改。“作群众政治动员时,必须联系到群众本身的生活问题,必须按照各地方、各阶层、各职业的人在抗战期中提出适当的口号。群众要求过高时,须多方解释使他们明了过高的口号提出之不适当。”[13]5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政治动员策略,把政治动员的主动性、灵活性与计划性有机结合,掌握好政治动员中的“度”与“量”,才能取得既定的政治动员效果。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自身和边区及各根据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治动员活动,使人民群众提升了思想文化素质,树立了阶级斗争意识,有力地团结了社会各个阶层,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抗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党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聚集了力量,奠定了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了党在全体国民心中光辉伟大的形象和崇高有力的威望,为今后党和国家的建设和改革事业铺就了群众道路。总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是成功的,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这一重要组织形式和政治优势,必定能够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借鉴,凝聚更加磅礴的奋进力量。

猜你喜欢
政治动员陕甘宁边区动员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海底总动员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国防动员歌
国防动员
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问题研究述评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动员建设的重点环节
信息时代的政治动员
努力提高新时期政治动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