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虹
(普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实践,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传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及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视野,则是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对于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及深化课程思政多元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工作的多元协同,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体系化、系统化开展创造良好的时代机遇。
基于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应将提升课程教学亲和力作为主要的切入点。教师通常对学生学习动态、学习习惯及学习特点较为了解,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教育沟通与教学互动,加深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掌握,使教师能以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特征为基础切入点,科学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因此,相较于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提升教育亲和力作为主要切入点,能让学生能容易融入当前课程思政学习环境。换言之,教师可以借助拉近与学生之间教育关系,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降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育疏离感,打破思想隔阂对于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限制,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亲和力,为后续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长效化推进做好充分铺垫[1]。另外,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育,能缓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知识的学习压力,使教师的教育疏导能起到教育内容转化的作用,改变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知识学习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程思政知识学习习惯,为学生以积极心态参与课程思政学习实践夯实基础。
加强课程思政针对性的教育设计,同样是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核心切入点之一。以往,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主要是按照思政课教学进度及教学步调开展课程设计,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被忽视,使部分课程思政教育设计继续走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老路,未能充分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影响力[2]。新时期基于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育人实践,则能基于教师的教育引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让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与学习不足,有的放矢地开展各个阶段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增强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内在针对性,保证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开展,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在针对性,解决传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育时效性不足的问题,让教师不再因思政课教学进度开展教育设计,而是能以提升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能力与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影响为主体,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培养的新体系。
课程思政明确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基于多学科融合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成为提升思政教育育人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应充分明确教师在各个阶段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教学定位,针对学生的课程思政知识学习接受能力,转化教师实际的课程思政教育角色,提升学生在课程思政学习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进一步为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实践营造良好氛围。其中,明确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定位,并非一味地强调课程思政决策的动态化调整,而是要求教师能根据当前的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合理的进行教育决策的转换。譬如,针对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匮乏的现状,教师则要从教育指导者的身份转变为教育辅助者,避免强制性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干预,而是以提升学生学习感受为主体辅导学生逐渐的融入课程思政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程思政知识学习方面产生一定的荣誉感。
统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规划,细化各个阶段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基于课程教学规划有序开展教育决策的实施,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渗透能力,则是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重点教学理路之一。其中,所谓统筹教师课程教学实践规划,并非是指统一课程思政教学布局,而是要基于统筹管理课程教学思路的运用,采用多步调协同的办法循序渐进的开展教育探索,根据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反馈及学习能力动态变化,为教师优化课程思政教育方案提供丰富的内容参考[3]。从而,帮助教师运用统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规划,选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最优路线。因此,统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规划的目的,是提升教师在各个教学项目中的教学指导能力,保证教师课程教学决策的科学性,持续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能力,为教师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奠定良好根基。
发挥教师的教学引领作用与个人教学优势,亦是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理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具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因此,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设计,要基于刚柔并济的教育思路进行教学引导。其中,教师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倾诉对象,应承担起与学生开展教育沟通的责任,通过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发挥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榜样作用,让学生能针对教师的优良品质进行继承。教师则要基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以言传身教的教育视角以身作则,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学习模仿能力,使教师的优良品质成为学生自我提升及自我强化的重要激励。与此同时,教师应基于个人教学优势,做好多方面的教育引导,发挥不同教师与不同学科的教育特色,保持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开展,摆脱环境因素对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的限制,让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真正做到入心、入脑[4]。
新时期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势必面临各类外部因素及内部环境等基础要素的影响。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理路分析,实际上是为教师提供理论性的教育指导,明确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方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则要根据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情况,系统性的开展教育分析、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估。从而,提升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保证教学理路研究能在课程教学实践方面得到充分体现。第一,从课程教学结构来看,新时期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必须要做好对结构性教育规划的调整,按照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表达能力及学习认知水平,逐级的做好课程教学内容补充。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初期阶段,应由教师进行教育框架设计,按照学生的学习思路不断进行内容填充,使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能与学生学习需求充分契合。因此,基于教育结构视角分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结构,则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课程教学的育人影响力及建立良好教育环境有着积极影响。第二,从课程教学趋势来看,课程思政教育发展逐渐面向学生个性化培养开展教育改革。新时期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也要基于对个性化教学思路的运用,做好对学生个体化学习差异的分析,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多套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案。以此,保证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的内容联系,通过提升课程思政与学科课程内容衔接有效性,让学生在汲取课程思政知识养分的同时,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的应用技能。因此,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挖掘的目的是实现学科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开展,推动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交叉融合。从而,构建多元互补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譬如,针对专业学科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则要在课程资源的挖掘方面,将与专业学科实践技能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知识内容的学习感知能力,结合学生对于各类课程思政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案,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推进,能实现多元循环开展。因此,教师应在重点做好对各类不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整合,按照各类教学资源教育应用价值的不同,合理的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归类,进一步提升对各类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科学性,为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多位一体协同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推动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前瞻性一种有效举措。新时期人才教育培养形式的转变,在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教育支持的同时,也提出更为严格的教育要求。教师应摒弃传统滞后性教学思维,采用开放包容视野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规划。其中,教育机构应重点做好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视野的拓展,将更多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体系,并将部分前瞻性教学概念、教学技术与教育理念,嵌入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让教师能对课程思政教育技能的应用具有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培养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方面的创新思维,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内容前瞻性,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对于学生知识学习的内在吸引力,实现对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质量的提升。因此,推动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建设,本质上是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技能,丰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储备,让教师能保持课程思政教学的多元化优势,实现对教师综合教学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础工作重点在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水平,让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方面能长期保持教学优势,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的转化能力。加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动态化平衡思维模式的运用,则是基于对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增强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面的教育设计能力,让教师能根据当前的课程思政教学节奏及课程思政教育规划,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体系化开展,基于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动态化调整,始终提升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知识的学习兴趣[5]。因此,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动态化平衡思维模式的运用,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教育观察能力,能根据学生学习表现与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于各类课程思政知识的学习看法及学习认识,结合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化,做好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平衡设计,充分协调课程思政教学各项教学内容的平衡关系,为教师持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及教育质量提供充分的教学保障。
引入教师自我评价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模式,让教师的各类课程思政教育问题能更好进行教育呈现,提升教师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与学生的教育接触,势必面临各类外部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负面情绪或对课程思政学习接受能力,始终对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教育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以提升教师教育问题评估与教育问题管理能力为主体,做好对教师自我评价管理的课程教学规划,增强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面自我纠错能力,让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做好对课程思政教学思路的革新,并提升教师对创新思维的教育运用,保持教师饱满的教育状态,避免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产生教育懈怠的问题。
文章第二部分对于教师教育引领作用进行提及,明确教师教育引领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影响。新时期教师教育视角下的思政教学实践,必须要发挥教师身先士卒的优秀个人品质,让教师能以一马当先的姿态,优先针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贯彻学习,进一步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师的高大形象,持续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内在影响力。其中,针对教师身先士卒教育品质的培养,要基于提升教师教育探索意识、强化教师敢于为先教育开拓能力,促使教师成为主动拥抱课程思政教育的排头兵,将教师的教育引领作为提升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内在推动力。此外,针对教师身先士卒教育品质的培养,要从提升教师个人思想觉悟、强化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教育领悟能力着手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强化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让教师能更好的结合课程思政教育需求,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体系,增强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方面的个人能力,为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育高质量推进做好充足的教育准备。
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侧重于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力的强化。相比于以往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教师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更注重对教师个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师能发挥多方面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优势,满足新时期课程思政视角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使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能面向更高维度做好教育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