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莹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在当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应以立德树人为主,需要在德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高校思政课堂承载着塑造青年心灵的使命。因此当前,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利用现有的教材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和教学内容,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高校思政课堂中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方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的教学条件下,融入形式过于单一化,并不能支持多种形式教学内容的实现。在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堂没有与社会、校园、新媒体等进行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当前有一些教学融入了实践元素,但是并没有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也没有将理论进行巧妙的运用,没有将理论、认知、情感和行为进行有效的融合,过于宣传道德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师生课堂的融入过程中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到实处,大多数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将文化要素在课堂上进行融合,并没有对整个传统文化系统进行领会,没有形成整体形式上的融合,也没有进行实质性内容的融合。因此,在形式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不能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堂。
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高校思政课堂的融合渗透[1]。但是从目前教学过程来看,渗透内容的过程存在两个基本的问题。首先,政治、传统文化、大学生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机体,这是当前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当前思政课堂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传递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底蕴,大学生在校园中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三者并不处在同一个领域。如何用统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政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存在着较大难度。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虽然注重对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但其理论讲述与现实实际严重脱节,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甚至教学过程只是简单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程度上进行理解,从而使学生不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甚至会出现消极、抵触等负面情绪[2]。
在当前高校思政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如往日,教师的权威性在逐渐受到威胁。在新课改背景下,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一来,部分教师逐渐失去了自我认同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教师积极性大大降低。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在课堂讲述过程中,学生几乎不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更不会主动与教师共同完成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脆弱。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互动,大多数情况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或者学生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没有深入了解内容,也没有进行感性的、深入的互动,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产生共鸣,使教师被迫采取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和学生始终没有构成共通的意义空间,无法产生共鸣,使得思政课大多止步于理论的教学,而缺乏具体的实践,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当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以政治话语为主要的授课语言,也应该包含科学话语,例如“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等。除此之外,要贯穿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来完善真理和科学的话语形态。在当前思政课堂中,其实质是一场社会运动,因此在思政课堂的话语形态中也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其中包含着交叉和合力,需要真理性的话语以及审美性的话语进行讲述。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师生课堂的话语形态都以政治形态为主,课堂进行过程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也不能产生更大的共鸣,学生对于单纯思政的话语体系理解较为浅显,因此不能领悟到其中深刻道理,在教师表述与学生理解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偏差,因此需要在高校思政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丰富课堂的话语体系。
在当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思想充斥,不但有西方文化的冲击,也有我国文化百家争鸣。因此,我国要在各种文化领域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讲述。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西方思想文化产生自己的独特理解,并且能够体会到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对各种文化的统一性产生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有差别地讲述,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3]。在当前多种思潮涌入的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以国家意识形态的输入为主,要从客观现实出发,由此一来,让更多的文化产生巨大张力,也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在当前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社会分工导致教师的动力减弱,并且使教师教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当前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现实条件限制了教师的发展,教师被局限在科研论文、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等多种困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诸多情绪,因此当前教学过程在思想内涵、社会现实、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因此,在当前思政教育课堂上,教师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被大量挤占,从而对进行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教学设计产生了影响。除此之外,当前思政课堂教师教学水平也较为滞后,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利推动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合。
在当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的融合过程中,管理体制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制,能够使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定位,让课堂更加健康、持续地进行和运转。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堂中较多教师缺乏创新的意识,对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并且没有付诸行动,缺乏担当使命意识,导致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了解实际课堂的运行过程,也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由于体制原因,有较多教师都只求教学过程平稳运行,忽视了学生的舆情诉求,并且在出现问题时,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因此需要高校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纳入教学体系,促进其更好地融合。
在当前高校课堂的运行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教学主体,需要打造完善的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师团队,才能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当前,高校思政课堂中,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停留在专业知识的讲述方面,而是要在精神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当前高校思政课堂的教育过程中,需要灌输传统文化要素,并且将传统文化要素与政治理论要素相结合。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后应该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相长。另外,在当前高校思政课堂中,教师需要参加专业培训活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文化体系,多与专家学者进行沟通,由此才能建设出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加积极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融入。
当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中的学习,要开发第二课堂,要注重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扎根祖国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为国家培养更加合格的接班人[5]。在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需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中进行讲述,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创新课堂讲授模式,并且深入优化完善课堂内容,构建更加立体全面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大多将精力放在专业课的考试科目当中,忽视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没有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堂的融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如可以让学生阅读较多的优秀文化典籍,并且举办一些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内心。
在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当前较多平台多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阵地,大学生应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文化自信,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因此高校教师要利用各大平台,有效地将学习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探索过程当中,增强大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自豪感。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或者前往福利机构进行培训,并且引导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在各种活动中真正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
在高校思政课堂进行过程中,实践固然重要,理论也不能缺乏。教师需要带着目的去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且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者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库,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在当前,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之后形成一套更加合理的知识体系,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当前大学生虽然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也需要教师进行及时引导。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将传统文化与社会热点进行深入的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教育课堂的内容要以学生更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将传统文化的观念与思政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融合,并且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
在当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播文化、思想、语言、情感等要素时,高校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述。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多种角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诗朗诵,诗歌等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充分准备资料,并且分享自己的成果,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除此之外,还需要融合新媒体思维进行创新,丰富思政课堂的教学形式。例如,依托当前的学习强国,超星等学习平台,积极地打造新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新形式展示出来,让课堂更加有滋有味,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前高校思政课堂中,还需要选取多样的元素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诗词文化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课堂当中,能够丰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让优秀传统走进思政课堂,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当前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将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案例更新在资源库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当前《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优秀的文化节目资源,能够增加学生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产生文化认同。除此之外,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在公众号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公众号学习的内容要与当前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相关,促进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从大学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举办多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向学生展示企业和城市文化,将课堂与企业、社会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国内外当前的形势,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能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课堂中的融入。
在当前思政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的传输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也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的深度融合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对其进行渗透需要从高校阵地入手,让当代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因此,高校应鼓励思政教师打造第二课堂,丰富教学平台,利用当前新媒体技术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融入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