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析

2023-04-20 03:56王艳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两弹一星精神教材

孙 桐 王艳华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引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落后,科学技术人才缺乏,国内缺乏建设基础。还面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帝国主义曾叫嚣:如果不能安排停战,将不再承担使用核武器的责任。但是,中国人不惧“核威胁”“核欺诈”,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投入科学研究,克服了艰难险阻,最终掌握了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两弹一星精神”生动体现了举国上下集中力量进行科技研发并创造奇迹的品质,这包含了“爱国”“团结”与“努力奋斗”“科学创新”等元素,鼓舞人心,催人奋进[1]。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两弹一星精神”内涵指的是:老一辈两弹一星科学家在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过程中,发扬的崇高革命精神。主要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主要是指许多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义不容辞地参与祖国国防建设,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毕生所学。其甘当无名英雄,无私付出,以身许国的爱国行为,为后代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它所蕴涵着的伟大爱国精神应永远名鉴史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完全在新中国内部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外部面临诸多困难的艰苦条件下自主独立进行的。在这种研究环境中,科学家运用有限的科学设备,克服了一个个的科技难题,最终实现了两弹一星的研制。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主要是指举国上下,团结协作,群策群力,锐意进取,勇攀高峰,解决了许多科技难题,中国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充分体现了依靠集体智慧协同攻关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势。

(二)“两弹一星精神”的特征

1.“两弹一星精神”是那个时代独有的艰苦创业精神

在党和人民的支持下,我国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对原子弹、氢弹与人造卫星的研究。两弹一星的研制需要空旷、秘密的场地。戈壁滩成了最佳的研制场地。但是戈壁滩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缺乏水源成了研制的主要问题。党中央得知研究有困难,派大量解放军战士深入实验场域,与科学家积极配合来确保实验的继续进行。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号召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长途跋涉,去居民地搬运实验所需的水。解放军与科学家积极配合,确保了实验的进行,切实将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到富国强国之中。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铸就的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艰苦创业精神,不仅丰富了百年党史,也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2.“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情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2]。”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科研人才,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对振兴中华的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两弹一星”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通过自己的汗水重铸中国国防体系,这是爱国情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体现。为成功研制“两弹一星”,许多科研人员、工作人员,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甘当无名英雄,执意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亲临战场不惧战争危险。真正做到了至诚报国、敢为人先,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民族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

3.“两弹一星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动力源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中国积极关照第三世界国家的合理关切,共享卫星发射平台,已将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的卫星送上太空,保证了发射成功率。老一辈“两弹一星”科学家运用他们的智慧造福了全人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奠定了重要基础。当代的“两弹一星”科学家,也积极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中国为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中国智慧”,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形成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崭新局面。因此,“两弹一星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科技领域的鲜活体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动力源。

二、“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发布,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各个高校和相关学者响应国家的号召,对“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整体而言,“两弹一星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深度显著增强。但是在融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着融入的效果。

(一)缺乏与教材的融会贯通

新时代,中国需要培养具有强烈国家认同感、文化认同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尤其是与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材建设,必须保持立场的鲜明与统一。如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材过程中,出现“内容粗浅”“一知半解”“形式主义”等问题,直接影响人才队伍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就如何挖掘和阐述“两弹一星精神”教材内容,提升教材阐释的吸引力、感染力,创新融入教材方式成为“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拘泥于传统经验的局限,融入方法创新不足

目前,中华民族斗志昂扬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将“教育”和“创新”相结合。教育创新功在当代、立在千秋。当代的青年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面对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现实,如何构筑以“大数据”为抓手的融入模式显得尤为迫切。然而,部分高校却执着于传统教育,顽固地坚守自己固有的教育阵地,缺乏现代化教育手段,融入效能大打折扣。因此,高校需利用信息技术“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重视融入方式的创新。

(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教师能力有待加强

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源泉,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功能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部分教师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能力,拉远了受教育者与“两弹一星精神”的距离。表现为:融入过程中缺乏启发性,偏向口头说教。在单向灌输教育体系下,学生与教师将中各行其道、自立门户,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两弹一星精神”仅仅停留在口头说教、无法内化于学生的行为中、实践中,降低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成效。

三、“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时代导致新环境,新环境孕育新措施。在新时代的视域下,需进一步探究“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路径,保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两弹一星精神”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品质,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两弹一星精神”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这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重要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为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提供了实践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新时代特征充分紧密融合,要与新时代卓越精神相结合。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

(一)创新教材内容形式,增强融入的影响力与针对性

教材是规范教育的基石和依据,必须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同时,教材也是指引学生学习知识、传承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工具[5]。因此,教材内容必须客观正确,教材融入形式务必前瞻创新,突出国家意识,保证“两弹一星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政治性。编写教材前,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信息,进行教材研究开发。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充分了解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两弹一星精神”的认知水平、接受方式和接受能力。根据数据信息,力求以“青年视角”,编撰出兼顾教育德育意义,学生能够消化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在编撰教材过程中,对接“两弹一星精神”学术最前沿内容。实时关注学术界对于“两弹一星精神”及其内涵的学术动态,将党中央关于“两弹一星精神”最新表达论述融入思政课教材中,保证融入的前瞻性与时代性;编写教材后,突出价值观引导任务,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教育。坚持编以致用原则,围绕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博洋内涵熔铸于两弹一星故事中。学生在阅读思想政治教材过程中,领会到“两弹一星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熏陶,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6]。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融入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催生新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至关重要。注重两弹一星的网络思政课堂的开发,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效率。汇集在两弹一星方面有造诣的专家,录制系列网络公开课。通过专家的解读与讲解,受教者不仅接受了两弹一星知识,还可以领会到关于“两弹一星精神”背后的党史故事、学术见解、思辨哲理。进一步增强传承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建立两弹一星网络沉浸式学习平台,提升融入创新力。沉浸式教育平台是具有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和高教学效率等特点的智慧学习平台。“两弹一星”网络沉浸式学习平台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系列讲话视频、两弹一星系列党史知识竞赛、共产党员在“两弹一星”事迹虚拟展馆等教育形式。“两弹一星”沉浸式学习平台有助于创设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促进“两弹一星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传播、充分融合,扩大了“两弹一星精神”传播的覆盖面和感染力,通过网络“大流量”产生报效祖国正能量[7];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有很多种,诸如开设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手机APP、网站等,并在平台上设立评论区,定期展示与“两弹一星精神”相关的育人内容,供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相互分享、交流和心得体会。同时,还应该注重将大学生生活趣味性与教育内容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策划,使现实教学和网络虚拟教学相互融合,实现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大化作用。

(三)注重“知”到“行”的转化激励,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8]”因此,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强调校内实践的重要性。开展“两弹一星精神”系列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效用。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活动中,涵育爱党如家思想、增强众志成城观念,重铸“两弹一星”精神的华丽篇章;强化校外社会实践环节,充分发掘社会组织的综合育人功能。参观两弹一星教育实践基地、兵工厂旧址、历史纪念馆,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体验、两弹一星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体验式、互动式教学的综合育人功效。通过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感悟中国共产党党员筑防御屏障不易,潜移默化地与前辈的精神面貌和理想信念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深刻把握“两弹一星精神”昭示的重大意义,保证知行合一,发扬奋斗精神,助力实现中国梦;要扮演好思政课教师的“引路人”的角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功底,深入解读“两弹一星精神”的实质内涵,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

结语

目前,人们缺乏国难当头勇往直前、挺身而出的勇气;同时也缺乏面对“资本”“利益”的诱惑下,应当克己慎独、不慕名利的品质。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这等宝贵的精神品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迫在眉睫。高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推进“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取得实效,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精神教材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虎虎生威见精神
教材精读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