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23-04-20 03:56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员大学生

韦 娜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 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1]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同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2]”。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长期沁入式教育,需要细而又细。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扎实落地,把握其思想特点,遵循其成长规律,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到学科专业教育,把好方向标,发挥引领作用,促使其成长为伟大工程建设和伟大事业发展的坚定信仰者和合格接班人。

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成绩斐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主体,重视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我党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党员结构的重要举措,是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3]随着各项教育政策和教育项目的稳步推进,高校不断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的专门教育,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1.教育状况整体良好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贯彻落实和良好氛围下,大学生党员的整体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突破。学生党员能够厘清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在关键时间点以及触碰到政治原则的问题时,能够始终坚定自己的立场做到旗帜鲜明。具体表现在:普遍拥护党的领导,对党的伟大事业和最高理想具有高度认同感;政治立场坚定,关注重大政治事件;理想信念层次较高,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社会责任和青年担当意识;党性意识较突出,示范作用较明显。

2.教育目标逐步明确

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不断激发接续奋斗的力量,改革的浪潮和思想的火花碰撞激发出日益深化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从“培养德智体都得以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4],到把教育目标确立为“使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5],体现出教育目标层次的明显划分。一方面,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党员和普通大学生作为根本目标,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党员应有更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信念。

3.教育模式升级优化

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转型也让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环境、氛围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性,理想信念教育不单单只在课堂,更多地将会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方式。因此,实践锻炼、环境培养、价值引领等方式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在实践中感悟、深化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除此之外,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问需”,通过广泛应用自我训练、隐性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教育方法,努力解决学生党成员内心世界的困惑,同时满足他们的精神发展需求,鼓励他们将教育从外部监督转变为内部自发的转变。

(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暗涌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在思想引领上、政治觉悟上、自我修行上和自主行动上还缺乏作为,知行脱节现象明显。此外,教育工作者对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在教育内容上不更新,在教育途径上不创新,这些都与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不符。

1.政治理想不清晰,共产主义信仰缺失

习近平提出,学校教育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熏陶,以培养学生为重点,努力打造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大学生党员在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易受到各类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党员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不加甄别汲取国外思想,盲目效仿国外学生行为,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党性修养不够,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认识存在盲点和误区;自主意识不强,被动接受党内的安排;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实用主义突出;知行统一能力不足,丧失艰苦奋斗精神。如上问题亟待改善。而高校教育具备专业队伍和组织指导,对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不断发力,为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塑形,率先帮助大学生党员将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立德树人不落地,理想信念引导不足

在健全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时应时刻瞄准为谁“立德树人”,谁去“立德树人”,如何“立德树人”的问题。当前的高等教育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理想信念的培育。在世俗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党员在自我认知方面缺少判断能力,不能准确定位自己,对于自身的发展方向出现选择性障碍。因此,大学生自身乃至社会发展都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健全与否相关。大学生党员既是党的青年知识分子,又是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只有牢牢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其认识自己的双重身份,牢记立德和成才,发挥他们的模范性、先进性作用,高校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三观端正、协调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领头人。

3.教育内容不贴切,教育形式缺乏创新

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侧重于党的经典理论、国家政策方针,未能紧密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极少关注个体发展的需要和思想的困惑,缺乏围绕高校大学生党员针对性引导。而且,部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多是面向全体大学生,没有对大学生党员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未能突出先进性教育。在教育形式方面,组织生活会、支部活动的教育形式固定,多为封闭的理论学习与讨论,缺少开放的实践教育和思想碰撞,没有充分运用多种教育途径,导致大学生党员丧失求索精神和学习热情。此外,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愈发广泛,但高校教育者并未将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技术融会贯通,很难迎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无法洞见其心理特点。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理论武装头脑,创新教育理念

大学生乐于接收新生事物,但是在有限的社会实践和社会阅历下,难以明辨是非,易被各种思潮、观点影响和煽动,因此,强化理论教育是大学生党员提高精神认识,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高校需建立一支行动高效、指导有力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理论教育队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者和辅导员为核心,扩容教师队伍,发挥全体教职人员的培养职责。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党员耳濡目染的作用,将理论教育贯穿于大学课堂内外,深入开展形势与政策解读、红色宣讲、论述摘编的宣传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政治站位,正确认识理论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第三支部对学习党史及党的相关理论知识高度重视,高标准精心谋划,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表》和《“五个一”主题党日活动计划》,实现在党员干部、师生中理论学习全覆盖;让大学生党员参与其中,高效率推动落实,落实责任到具体人,确保支部活动见成效。

(二)加强教育引导,创新培养机制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大学是学生三观逐步建立成型的时期,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当结合学习、生活和生涯目标,逐步引导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其次,强化服务意识,做到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大学的教育已然不是灌输式教育,大学需要培养的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的人才,而学校教育要立足于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体现服务,让他们在关怀中坚定理想信念。再者,要强化“树典立范”,健全激励机制,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对于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运用奖励措施来激励学生,同时,将民主评价纳入到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考察体系中,形成典型模范的长效机制。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第三支部进行改革创新,利用北京冬奥会的育人价值,巧妙把鲜活思政课素材及时转化为育人素材,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国之大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明确使命担当;支部结合开学第一课开展了“专业引领‘透’冬奥 工匠力量传薪火”的线上红色课堂。支部党员教师通过理论宣讲、交流分享、动手实操等方式,将冬奥精神融入专业引领,让大学生党员汲取冬奥会孕育的精神力量,自觉参与体验和实践,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养成高尚品德,创新教育内容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丰富完善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感染力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保证。在教育内容中,要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础,丰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实质和精神内涵,建立起贴近大学生党员实际的多层次教育目标;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发掘大学生党员自身优势,教育内容既要抓住广泛性又要把握多样性,更应以个人学习特点加以区分,分类开展教育工作,确保教育教学效果。只有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贴近大学生党员,才能让他们逐渐锤炼高尚的品德,为培养合格的高校学生党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第三支部为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激发全院师生敢担当、讲奉献的热情,联合第一教师支部共同开展了“不忘初心学雷锋 党员服务进网格”为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师生发挥专业所长,为社区居民排查电路、宣传用电安全,并挨家挨户为群众进行地毯式排查检修。丰厚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大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

(四)发挥网络优势,创新教育形式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合理利用网络媒介有助于大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创新思维。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以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新媒体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引导,更好地服务于理想和信仰教育。同时,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注重理念更新,加强对新媒体的学习和使用,提高自身能力,多样的展现形式,将严肃的宣传教育转换为生动形象、有益有趣的互动式、参与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使传统的教育阵地产生鲜明的时代特色。

如第三支部利用新媒体平台“扬工智造”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在“扬工智造”微信公众号设立“新时代”“新智能”“新青年”三大栏目。子栏目涵盖时政学习交流、学院动态传递、师生双向互动、典型人物推介等多种功能,构建全方位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并结合学院“出彩智能人”品牌,将宣传和学生党建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党员,坚定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发挥网络阵地作用。

(五)提升实践育人,深入开展活动

实践育人不仅在日常高校中可“育智”,而且可以“育德”,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在校大学生党员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因此高校可通过政策解读、精神传达、理念宣讲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为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智能制造学院第三支部将学院专业建设与党日活动相结合,技能实践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组建了一支学生党员实践团队,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开展社会实践。团队期间开展了“智能科普营”“圆梦老兵”“防诈宣传”“支教留守儿童”“寻足迹看江苏十年画卷”等实践活动,通过咨询访谈、亲历体验等形式深入调研。着重用新时代伟大成就、伟大变革的鲜活思想引导大学生通过返回家乡看变化、重走故地看新颜、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从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结语

远大理想是锤炼品格的引路明灯,是人生发展的航向标[7]。现在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的中流砥柱,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力量。学生党员的素质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党的事业的兴衰。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活力源泉,肩负着建设党和国家的担当。高校要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创新教育途径,搭建教育新平台,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远大抱负,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融合,共同发展,共同创造,共同成就伟大“中国梦”。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员大学生
我是党员向我看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