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与优化策略

2023-04-20 03:56徐晓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育人精神时代

徐晓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1]。从中可见,奋斗是新时代的精神特质之一,奋斗也是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新要求和新期许。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新要求和培养方向。如何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继承好、发扬好奋斗精神,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育人的方向和职责所在。

一、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价值指向

(一)奋斗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奋斗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就在与自然界搏斗中逐步形成了坚忍不拔、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孕育产生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诸多神话故事激励后人;在改造人类社会的长期实践中,又勇于对自然环境不断进行改造、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对精神世界进行批判与提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近代以来,奋斗精神更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身上得到体现,在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他们冲锋在前自发组织爱国运动,孕育出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当代,他们冲锋在基层一线、卫国一线、抗疫一线、科研一线等各个领域,孕育而生了“脱贫攻坚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等,这些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时代演绎。

(二)奋斗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精髓要义

奋斗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马克思认为,在奋斗的道路上,事先于我们选择之前就已确立的特定社会关系,还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身体素质,以及自身已具备的职业能力,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奋斗的理解,强调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为人类幸福而终生奋斗相一致的价值观。毛泽东曾说过:“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了毛泽东《永久奋斗》中的话语,鼓励新时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3]。可见,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中就包含了奋斗精神。

(三)奋斗精神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奋斗精神也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历经了革命年代、建设年代、改革年代,用奋斗精神激发出改天换地的精神伟力,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有27次谈及“奋斗”[4]。可见,“奋斗”是新时代的“关键词”。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新时代召唤着大学生们做敢于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只有不断保持拼搏奋斗的精气神,才能在广阔发展空间中延续党的红色精神血脉,永久发扬奋斗的精神传统。

(四)奋斗精神巩固了意识形态主阵地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关系到我国各方面建设人才的成长成才的方向。只有把好“政治关”“阵地关”“防控关”,才能不断擦亮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确保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高校必须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精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认知规律、接受习惯和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引导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定政治立场,培养他们勇于斗争、不断奋斗的精神,敢于以奋斗精神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局中人”“发声人”,守牢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多元化背景下奋斗精神的时代解读

新时代的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激荡,不断衍生变化形成多元化的大背景。青年大学生们由于阅历还不够,分辨力还不成熟,容易让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观念得以滋生,进而消磨了一部分人的奋斗意志。因此,对奋斗精神进行新的解读,有着深层次的意义。

(一)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价值追求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人民自古崇尚奋斗精神。奋斗精神包含了艰苦朴素、从一而终、持续奋斗,珍惜劳动创造价值的行为取向,这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养成崇尚劳动、奋发图强的品质,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成长在中华大地上的青年学子来说,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志存高远,而正确的价值取向则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彰显了新时代的奋斗精神,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正视人生道路中的成功与失败,锤炼个人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二)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5]。可见,奋斗精神中蕴含了积极乐观、主动作为,这应当成为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形象气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守“永久奋斗”光荣传统,“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占据着中国青年的主流,自信达观、积极向上是中国青年的鲜明形象[6]。正是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奋斗精神,才使得“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三)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奋斗精神体现的也是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上,需要我们从内到外发挥精神信念与思想意识相联结的文化合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文化情感是否充盈、文化信念是否坚定是我们文化自信自强走向深入的关键。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新时代大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世界、融入世界。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与优化策略

青年群体是有热情、有活力、有志向、有担当的群体,将奋斗精神作为自己的青春底色,有利于促进新时代大学生与时代同频共振,吸引他们加入到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中来,进一步砥砺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

(一)创新优化红色文化传播理念

红色文化的传播理念一定要建立在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上。一是系牢爱国情感。情感是精神动力,具有内在驱动力。奋斗精神是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性发展,两者具有情感上的自然共鸣。高校要以情感为纽带激发青年奋斗基因,继续在大学生中厚植“爱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全新的中国形象;引导他们继续追求“进步”续写“中国精神”,深刻认识追求进步的意义所在,不断丰富中国精神时代之义;讲清楚为何要夯实“民主”走好“中国道路”,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之义,引导大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坚定拥护者和自觉践行者;要立足“科学”努力实现“中国奇迹”,身体力行将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尊重科学、追求科学培养为新时代青年的“时尚标杆”,营造崇尚科学精神的社会风气。二是系牢文化情感。红色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与时代血肉相连的文化载体,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结晶,红色文化继承了党的奋斗传统,展现的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扬眉吐气,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要用英雄人物事迹点燃奋斗精神,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带头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系牢文化情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之必然[7],深刻理解“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8]的意义所在。

(二)运用数智技术打造年轻人奋斗文化IP

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人应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率先扛起弘扬奋斗文化的精神旗帜,发挥思维创新优势,打造出各种系列的奋斗文化IP,创作出属于年轻人的奋斗文化。一是凝练新时代的奋斗“关键词”。在新时代,“奋斗”与个人的学习、思考、行动、不屈、进取、成功等“关键词”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很多青年人的情感需求。实际上,类似的很多激励话语类的文创产品的火爆正体现了广大青年人对于奋斗精神的认同,比如“正能量摆件”“元气打工人”等主题文创产品,以及各种各样的奋斗主题的表情包等,受到了青年人广泛欢迎,因此,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凝练出更多的奋斗文化IP,用年轻化、娱乐化的方式,让奋斗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创新推出“奋斗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奋斗者是我们的榜样和典范,奋斗的人值得全社会的尊敬和赞扬。2018年,由北京时间牵头的“新时代矩阵”聚焦奋斗这一时代主题,以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讲述奋斗者的故事,总在线观看人数达到5584万人次,总点赞数达到4043万次[9]。让奋斗者的故事走近大学生生活,那就需要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创新语言表达方式,将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数字世界的智慧和能力穿梭时空,让奋斗者“近在眼前”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进一步增强受众体验感。三是打造奋斗主题的物理“空间群”。当下“文化打卡”是一股时尚潮流,这一潮流正是被广大青年所带动起来。高校打造奋斗主题的物理“空间群”,可以陈设奋斗主题文化小品,建立奋斗主题活动场、打造奋斗形象标识墙等微文化阵地等,有助于成为青年群体汲取奋斗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既丰富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生活圈,又提升了校园审美情趣。

(三)构建多元联动机制明确新时代奋斗方向

高校要为新时代大学生指明新时代奋斗方向,建立多元联动机制。一是要壮大思政课堂育人阵地。思政课堂要坚持内容创新和表达创新,主动用青年人所感兴趣的表达方式进行时代对话,指引大学生们聚焦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引导他们破除观念趋同和行动从众的圈层壁垒,激发思维活力,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与实践力量。二是要壮大劳动育人阵地。奋斗本身体现的就是劳动的价值理念。针对当下部分青年秉持“急于求成”的奋斗观和“急功近利”的竞争观这一现象,高校要通过奋斗精神的培育,引导青年形塑严谨务实的劳动态度和苦干实干的实践品格。以社会为课堂,以专业比赛、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形式,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情怀,塑造劳动品质。三是要壮大互联网育人阵地。互联网为处于不同时空的青年群体的“精神集聚”创设了可能,成为了育人的“显效阵地”。在“信息茧房”效应的催化作用下,活跃于互联网上的青年大学生在正确引导之下,更容易产生观点共鸣,凝聚正确价值观。譬如对于“奋斗”意义的理解,《新时代 新青年:2019青年群体观察》的报告显示,“奋斗”入选“青年眼中的时代关键词”前五位。可见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10]。

(四)丰富多元化育人平台提升奋斗本领

增强奋斗本领是培养青年奋斗精神的根本落脚点,高校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需求期待,丰富多元化育人平台。一是要丰富着眼于专业提升的平台。当下,青年群体对于知识的获取和需求更加迫切。相关数据显示,有69%的创业青年商家坚持每天花半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书籍、学习深度文章和收听网上课程[10]。可见,在青年群体中“奋斗”已成为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新时代大学生的第一重身份是“学生”,因此,必须丰富专业提升的平台,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以及语言符号、图像符号以及运用技术手段的多样化符号叠加呈现帮助他们沉浸式、体验化学习,帮助他们突破空间时间的局限,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和知识视野。二是要丰富着眼于个人成长的平台。

结语

美好生活需要有和谐的发展氛围,也需要有愿意奉献的精神。美好生活不可能凭空实现,高校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将个人奋斗与美好生活的创造相结合,为新时代大学生主动搭建多种形式的服务人民的平台,让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具备大视野和大情怀,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年大学生以奔跑的姿态、蓬勃的朝气践行奋斗精神,描绘出“劳动创造美、奋斗升华美”的生动图景。

猜你喜欢
育人精神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