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潮剧剧目名称翻译

2023-04-20 03:16杨丝丝汪全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潮剧剧目名称

■杨丝丝,汪全刚

(广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之一,广东的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浓郁,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弘扬家乡潮汕文化,实际上就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各种文化因素当中,戏剧文化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翻译和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潮汕地区的潮剧正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剧类型,因其深受闽南及周边地区的民众喜爱而著称。潮剧的形成与发展,与潮汕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语言,潮州方言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且也记载和传承了潮汕的文化。因此,潮州话,作为潮汕地区的方言,承载着独特的潮汕地域文化,担负着潮汕文化继承和传播的艰巨任务。然而潮州方言的地域性障碍,使得潮剧的传承和传播处于一种萎缩的状态。近年来,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和挤压,其萎缩速度令人担忧,潮剧便是首批非遗名录中的一个例子。因此,为了应对这种全球化的冲击和文化“走出去”的趋势,对潮剧进行英译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同时,翻译学家胡庚申教授在论述“为何译”的时候提到“为”在促进沟通、“为”在引发语言创新、“为”在激励文化渐进、“为”在促进生态文明、“为”在塑造国家形象等。因此,笔者认为潮剧的英译势在必行。在本文中,笔者把潮剧英译的研究重点放在潮剧剧目名称的英译上。笔者拟收集部分潮剧剧目名称,并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作为指导,探讨潮剧剧目名称的英译策略。

一、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是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所提出的翻译理论,是一种根据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整体性综观的研究。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具体包括:生态范式、关联序链、生态理性、译有所为、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适应/选择、“三维转换”,以及事后追惩等[2]。生态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

胡教授在其著作《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中论述了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如何译”,具体翻译方法包括,生态翻译中的“多维”转换、生态翻译中的“掏空”再现、生态翻译中的环境“补建”、生态翻译中的原生态“依归”、生态翻译中的自然化“仿生”和生态翻译理念的文本“干涉”[3]。同时,胡教授也在该著作中列举了生态翻译理论在不同领域的理论应用研究成果。从近年来的实践和发展看,生态翻译学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工作者、对于从事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传播研究人员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潮剧英译的过程当中,生态翻译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潮剧剧目名称的翻译

首先,笔者通过民间调查及网络搜索的方式收集到部分潮剧剧目名称及其剧情简介。之所以要了解剧情,是因为在潮剧翻译中,剧目名称的翻译涉及文学性和简洁明了性,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根据剧情和内容进行翻译。在了解剧情内容后,笔者再运用生态翻译学中提出的相应方法进行潮剧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当中,笔者要关注生态翻译学所提出的三种生态平衡,即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

(一)生态翻译中的“多维”转换

“多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中重要的生态翻译理念和方法之一[4]。在翻译文本时,通过对整体句子、段落甚至整个文章的考虑,改变翻译结果在单一或单项维度上的位置。这不仅要涉及语言的转换,而且要关注文化内涵、交际意图、心理暗示以及美学追求等多个维度。尤其需要注意原语生态的平衡,以及大、中、小翻译生态环境等整体和相互关联的要素[5]。比如,在翻译以下剧目名称的时候要考虑“多维转换”。

1.《古城风雷》

单看这个剧目名称,以为是古城里出现了风雷,但其实是在讲清代康熙年间,主角许颖到濠城任职的故事。许颖面对督建濠城一事,是应该按照圣旨筑造军城还是要按民意修造海堤,这个冲突贯穿故事的始终。虽然剧情高潮中也出现了潮汕地区常见的台风,但其实作者是借着风雷的剧情背景来映衬许颖在督建古城过程中所遇到的如同风雨一般的冲击,为的是塑造许颖顺民意办实事的形象。因此,该剧目名称翻译时要考虑到多种维度,不能简单翻译为The Storm in the Ancient City,而应该翻译为Xu's Supervi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cient City。这样才能保持“交际生态”,让外国读者或者观众一看剧目名称能就了解剧情梗概。

2.《终南魂》

这部剧是潮剧舞台上的一部经典潮剧,剧目名称的翻译也是“多维转换”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因为单看题目,对于非中华民族文化背景的人来讲是完全不明白其中意思的,但对于我们来讲,就知道这个题目描述的是宋朝丞相文天祥从江西转战到潮州的故事。当时元朝将领张弘范统率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紧追南宋皇帝至潮阳,丞相文天祥和潮阳当地进士陈应龙,在南宋危难之际,毁家纾难,以及潮州民众英勇卫士御敌,在可歌可泣的战斗中,陈应龙与义军最后壮烈牺牲。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因寡不敌众被擒,解回潮阳。张弘范带文天祥于“终南之处——潮阳莲花峰”诱降不遂,下令押文天祥登战船上解,潮阳百姓不避险阻,焚香道旁泣别丞相而告终。整部剧体现的是“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忠贞”的主题。因此,为了实现“文化生态”与“交际生态”,该剧目可以翻译为Wen Tianxiang's Loyalty to the Country 或者Hero Wen Tianxiang。

3.《玉佩奇缘》

《玉佩奇缘》是广东剧院新排的移植剧目,这个剧目名称看起来非常简单明了,所以翻译时很容易被直译为A Tale about the Jade。然而,当人们深入去了解剧情内容时,发现它讲述的是南宋时期,金兵屡犯边境,守关元帅陈靖海进京搬兵,其弟陈靖山的一对孪生儿女恰逢满月摆席,金兵趁机来战,陈靖山中毒箭身亡,在混战中孪生的男婴失散,十八年后,失散的男婴为救朋友卖了随身十八年的雕龙玉佩,两人后来结伴从军,玉佩最终被金人所获,知悉内情的金兵将领冒名成陈靖山的儿子,携玉佩前往宋营与母“相认”的故事。从这个剧情中,人们看到了是金兵将领冒名成陈靖山的儿子去与母“相认”,所以,我们在翻译该剧目名称时应考虑多个维度,为了实现“交际生态”,可以把该剧目名称翻译成The Fake。

除了以上所分析的三个剧目名称外,译员在翻译剧目名称《古琴案》时,可以为了实现“语言生态”,将其翻译为Whose Guqin 来调动观众的好奇心。而在翻译剧目名称《大脚夫人》时,人们可以通过剧情内容了解到,“大脚夫人”并非夫人脚大,而是其丈夫绰号为“杨大脚”。“大脚夫人”指的是杨大脚的夫人,所以为了保持“语言生态”和“交际生态”,我们可将其翻译为Mrs.Yang Dajiao。这样既能保持语言的风趣,又能让观众了解到这是关于杨大脚夫人的一个故事。

(二)生态翻译中的环境“补建”

生态翻译中的环境“补建”指的是译文中的“按语”“换例”“解释”及其他。在翻译以下这些剧目名称时译员可以用“补建”的方法。

1.《成康登基》

该剧分为上下两集,剧情跌宕起伏。在上集中,太子成康在山中偶遇民女林翠儿,两人互生情愫于心中,后翠儿被征选入宫当宫女,但因为受到赵后的谋害,这对有情人最终逃离皇宫。在下集中,赵后计谋搜捕成康,但计谋未遂,赵后见大势已去,服毒身亡,最后成康登基,封林翠儿为皇后。所以,剧名中的成康登基是故事的结局,而太子成康与民女林翠儿的爱情故事才是该剧的主线,因此该剧名称应“补建”翻译为A Love Story bet ween the Prince Cheng Kangandan Ordinary Girl。这样能让观众既了解到成康和林翠儿的身份,又能了解到剧情的主要内容。

2.《八宝与狄青》

该剧名中的八宝是鄯善国的一名公主,而狄青是宋代的一位名将。该剧讲述的是八宝公主因为狄青相貌出众、武艺高强而对其心生爱意,想要与其成婚,而狄青虽然爱八宝公主,但恐怕朝廷降罪,不敢应承,于是就发生了一连串周折的故事。因此,从该剧的内容来看,如果简单翻译成Babao and Diqing 的话就会显得平淡无奇,因此,在翻译时补充解释两位主角的身份很有必要,所以可以翻译为The Princess Babao Falling in Love with General Diqing。这样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主角身份的特殊性,也可以调动观众的兴趣。

3.《活捉孙富》

潮剧折子戏《活捉孙富》是根据旧本整理而成,故事情节是编撰增加的,在小说原著中本来没有,被认为是潮剧《杜十娘》的衔续。剧中的杜十娘是一名京华名妓,因与书生李甲相爱,自己解囊赎身,欲随李甲归家,怎料途中被盐商孙富垂涎。孙富是一名恶少,用金钱诱惑李甲将杜十娘改嫁予他,而李甲禁不住诱惑,顿昧良心,愿将十娘转嫁给孙富。孙富原本以为可以抱得美人归,没想到害人害已。杜十娘痛恨之余,抱百宝箱沉江自尽。然而阴魂不散,某天晚上飘渺来到孙家,泣诉悲惨身世,痛斥孙富恶行,之后更索命捉魂,一同到阎王殿前理论。虽然有部分读者和观众认为冤有头债有主,杜十娘并没有捉对人,她应该抓的是李甲,但这并不影响其成为一部好戏。剧中的好词好曲、好旦好丑的精彩演绎使这部剧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译者在翻译该剧目名称的时候,通过了解这部潮剧剧情的前因后果,认为在翻译名称的时候应该把主角杜十娘补充在题目当中,使观众更明白该剧的来龙去脉。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毕竟《杜十娘》已经名声在外,才更有吸引力。因此,该剧目名称可以用环境“补建”的方法翻译为Du Shiniang Punishing Sunfu。

除了以上剧目名称外,在翻译剧目名称《无意神医》时也要把这个“无意”的意思表示出来。“无意”指的是主角“张无意”无意中做了很多事情,所以,应该翻译为Zhang Wuyi Unintentionally Becoming a Doctor。同样地,在翻译剧名《葫芦庙》时,人们通过剧情内容了解到这部潮剧并不是主要讲葫芦庙,而是指从这个小庙开始的一个故事,所以,可以翻译为A Story Beginning from Hulu Temple。综上所述,当译员碰到原话的“原意”不能完全传递沟通时,要用“环境补建”的方法进行翻译。

(三)生态翻译中的原生态“依归”

这里的原生态,既可以是原语生态,也可以是译语生态。“依归”于原语生态时,大多表现为翻译过程中的高度异化处理;“依归”于译语生态时,大多表现为翻译过程中的高度归化处理[6]。在翻译以下这些剧目名称时,为了使译文更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义,可以用“依归”的方法。

1.《换偶记》

《换偶记》是一部采用喜剧形式演绎的潮剧。剧中利用潮语读音相近及潮汕方言俚语,设计出许多包袱桥段,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该剧讲述的是唐朝年间宫廷遣散宫女时所引发的故事。该剧从一个新的角度演绎两个被放出皇宫的宫女的命运。相传宪宗时,后宫放出八百宫女嫁人,除部分指配给各级官吏外,另一部分不分老少妍媸,一律红巾蒙头均价任民间求婚者按号领娶。老宫女张幼花,对上个俊秀青年冯天盛;年轻貌美的佳月英,却配了个老头马大成。当晚,两对不谐之配恰好同宿一店。张幼花体恤两个后生之苦,毅然与月英互换配偶,并怂恿一对后生乘隙遁去。翌日,二人被马大成追到,闹上县衙。恰县令之少妻,同病相怜,遂力促其夫成全一对后生,并经张幼花尽心斡旋,终解大成心结。虽然这是一个沉重的故事,但通过剧中演绎人员诙谐滑稽的表演,把闹剧手法将其演绎到极致,堪称潮剧丑剧的经典,也是潮剧有史以来笑点最密的剧目。当人们看这个剧目名称时,虽然宫女被遣散出嫁的背景没有在剧名当中表述出来,但是整个故事的重点其实是剧名所表达的互换配偶(更具体的是互换新娘)的故事。因此,译员在翻译该剧目名称时应该用“依归”的策略,将其翻译为Exchaningthe Brides,使剧名既保持原滋原味又能全面地体现故事主线。

2.《大义状元》

《大义状元》是一部大型潮剧,讲述的是状元李雪澄被人陷害,与邪恶作斗争的故事。剧中的李雪澄是一位一心报国、富有正义感,但同时在官场上缺乏经验的新任知府,而剧目名称正好全面地体现了剧情内容,因此,翻译时要准确传达原语的意思,所以,可以把该剧目名称翻译为The Righteous Number One Scholar。

3.《串戏定亲》

这部潮剧的剧目名称十分清楚地表达了剧情内容。剧中讲述的是黄良丰与邻女桂英彼此心生好感,却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借串戏来表达对对方的爱意。因此,该剧目名称的翻译也应用“依归”的方法翻译为Expressing Love by Acting in an Opera。除此之外,如《陈三五娘》《杜十娘》这些经典的、家喻户晓的潮剧,翻译剧名时也应该用“依归”的方法,将它们分别翻译为Chensan and Wuniang 和Du Shiniang。

除了以上三种翻译方法外,生态翻译学还提出了生态翻译中的“掏空”再现、自然化“仿生”和理念的文本“干涉”的方法,但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只列举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剧目名称进行翻译。以上分析的只是部分潮剧剧目名称,所用到的方法也是生态翻译学中的一部分。笔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剧目名称的翻译不能只使用一种方法,还需要结合使用。比如《辞郎洲》这个剧目,不仅要用到“依归”的方法,也要用到“补建”的方法,要翻译成Cilang Island(Cilang means saying goodbye to one's husband)才比较合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将潮剧翻译成其他语言时,译员要充分考虑各种要素,采用多维转换的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合宜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传播潮汕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生态翻译学把翻译描述为一个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因此,“如何译”与“译为何”都不是绝对的。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理论及方法。本文中的译文也有待商榷,可以继续修改提高,本文的分析是想说明生态翻译学在翻译潮剧剧目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潮汕文化迎来了发展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潮汕艺术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潮剧的发展引起了文化研究者的重视,因此,人们期待潮剧不会因为潮州方言的地域性而受限,而会让世界通过潮剧更了解潮州方言和潮州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潮剧剧目名称
潮剧在东南亚的传播现状及研究启示
新媒体时代潮剧网络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
姚璇秋:潮水不尽 潮声不息
舞台剧目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