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实验小学(215000) 鲍桂芳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这样展开复习课的教学:分析讲解在单元教学中的错误习题;进行课堂默写或练习讲评;进行强化练习等。一节有效的单元复习课,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对单元复习课,教师既要合理地将零散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题,也要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使各项语言训练活动更具有指向性。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资源,注意课堂教学用语等问题,努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这样才能达成英语教学目标。
下面以译林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 的单元复习为例,探讨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复习课中,教师要整合单元内容,发掘课内外契合单元主题的资源,并进行适度拓展延伸,以达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提升学科素养的目标。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时,在新授课中,学生对四季的天气、季节所对应活动等已有所了解,能顺畅地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而单元复习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仿照范例文本,陈述自己的朋友或同学最喜欢的季节。
1.课堂教学过程片段描述
[活动形式]
文本阅读,合作交流,范例描述。
[活动过程]
(1)主题:My favourite season
(2)范例文本:I like spring.It’s warm.The trees are green.I can fly a kite.I can ride my bicycle.I like riding my skateboard in the park in spring.
(3)对应问题:Which season do you like?What is/are the weather(things)like ...? What can you do in...?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活动说明]
教师出示“我最喜欢的季节”主题文本,让学生阅读,并以特殊疑问句的方式,进行师生问答,在生生之间展开合作交流。交流问题的流程,以范例文本的结构为参考,先问喜欢什么季节,再问该季节的天气情况,然后问该季节你可以做什么事、喜欢做什么事等。学生根据获取的信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语言输出。在这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聆听,做好相应的记录,最后整理出某一位同学最喜欢的季节。
2.教学分析和反思
本轮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互动有协助,最终也达成语言输出的目标,但是有明显的不足。首先,教学内容单一。问题导向下的训练内容单薄,无法达到综合性训练的目的。作为单元复习课,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回顾各项语言知识,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并使学生习得一些学习策略。其次,教学活动单一。学生自我阅读范文,随后进行师生、生生交流。这样的活动形式只能培养学生的低阶思维。由于问题的单一性,学生不需要思考,只是通过背课文的方式进行没有意义的机械性的交流,失去了根据主题内容自我感悟和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设计让学生感兴趣、易探讨的开放性或思辨性的问题,以拓展复习课的深度和广度。
1.课堂教学过程片段描述
[活动形式]
头脑风暴,交流合作,梳理反馈。
[活动过程]
Ms Bao’s favourite season
Weather:Is it...?What’s the weather like?→It is...Special things (in the season): Is/Are the ...? What is/are...? →The...
Activities: Can you ...? What can you do ...? →I can...
Activities: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 →I like(doing)...
Season:Do you like...?What season do you like?→
I like...(season)
[活动说明]
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善思的习惯,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理由和观点。本次教学,教师根据主题给出相关的上位词,以质疑的方式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旧知回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预设问题框架,引导学生梳理信息;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积极借助问题框架但不局限于框架,进行追问或创新提问。
2.教学分析和反思
首先,唤起旧知,激活思维。教师创设主题情境,调动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储备,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将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主题进行关联,发现认知差距,形成学习期待。教师根据旧知,设置头脑风暴这一环节,引领学生对本单元主题复习课中可能涉及的语言知识、文化等进行回顾。如,对“The season I like”主题的四个上位词:“weather”“special things”“activities I can do”“activities I like doing”。学生可以用问句询问教师有关信息,但是不能直接询问目标语,即先询问完四个方面的信息后,再进行“What season do you like?”或“Do you like ...(season)?”等提问。这样,通过猜测与推想,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学生根据自己的旧知和语言能力,甄选适合自己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提问和回答,以便于及时修正自己的提问。本次教学弥补了第一次磨课中对知识层面的复习综合度不够的短板,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感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交流合作,发展思维。教师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储备知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无论是师生的互动,还是生生的互动,都凸显了思维的发散性、联想性,甚至是创新性。合理恰当地使用问题框架或自创问题,是学生自我体验、感悟、运用语言并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只有开放的问题,才会有开放的思维;只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会有真正的思维碰撞。在这一轮教学中,教师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本轮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教师要多予以肯定和鼓励。例如,对于班级中学得慢的学生,他们的提问可能与教师的提问框架和例文差异不大,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哪怕是一个字的改动,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他们要先根据自己所需进行提问,再按逻辑陈述出自己好友最喜欢的季节。这样的语言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再如,有些学生为彰显自己的语言能力,不愿意被自己的好友一下子猜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会在回答的时候比较迂回,因此提问的学生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来获得答案。
S1:What’s the weather like?
S2:Sometimes it’s rainy. Sometimes it’s sunny.(为了增加猜测的难度,故意使用了“rainy”和“sunny”,季节性不强的天气词)
S1:Is it usually warm?(为了缩小范围,进行追问,提问中灵动地使用了关键副词“usually”,选择主动“出击”)
S2:No. It’s usually cold.(对这样的天气特征,S1基本可以锁定S2同学最喜欢的季节。这样的话,接下来的交流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可见,在交流中,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法)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朋友的“特征”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有针对性和条理性的,要做到层层推进。教师所给的主题上位词和框架性问题,只是给学生的范例或提示。在学生沟通时,它们会发生变化,具有不确定性,这将大大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相比于第一次教学,本次教学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两轮教学中,单元复习主题都为“favourite season”,均以问题为引领,学生能围绕相关主题,运用所学知识,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能模仿范文,写(说)出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同一主题下的两次单元复习课,我们关注不同的重点,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得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不难发现,以下一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厘清的: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到底要解决谁的问题?如何解决?解决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只有通过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才能最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任务。其中,课标和教材是既定的,而学生的学情始终处于动态当中。因此,单元复习课所设定的主题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在该单元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绝不是教师所认为的问题或困难。
一是改进呈现方式。单元复习课,学生对本单元的相关主题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储备,教师要做的是整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提升学生提取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是改善活动设计。单元复习课,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需要搭建好支架,并通过语言、活动等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框架和平台,设计适度而高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有思考问题,主动分析、辨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随着教学活动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单元话题的思考兴趣渐浓,参与度由浅入深,并慢慢形成了科学而有效的思维习惯。
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肯定是各种各样、杂乱无章的。教师需要艺术性地将这些问题组合成一个主题,有层次、有条理地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展开课堂教学。像在前面举例的Seasons 单元复习课中,教师就使用了主题性“骨架文本”的方式,组合一篇有关联的主题文本,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文本,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地聆听别人的陈述,耐心且细致地进行甄别和记录,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同时,教师将文本以“挖空”的形式呈现,这样的半开放式的文本陈述方式,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推理、比较、判断等思维活动进行内容建构,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奠定基础。
单元复习课,既是针对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堂复习,更是对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知等的思维训练。教师要结合单元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等,精心组织好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Seasons 第二轮复习课中,主题上位词的给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探究方向。教师可以在课后练习中进行弥补,布置这样的任务:完成对家人或朋友最喜欢的季节的调查,询问了解信息后进行记录。任务一,罗列主题上位词;任务二,罗列需要提出的问题;任务三,归类整理获取的信息,有逻辑地进行陈述“his/her favourite season”。在这三个任务中,学生不仅使用课堂上出现的系列句式,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提问。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课堂问题灵动地延伸到课后,真正地体现了复习课的初衷,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单元复习课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承载着人文素养培养的责任和使命。问题引领下的单元复习课,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出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和思维能力提升,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