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县黄川中心小学(222322) 张 亮
音乐欣赏有众多途径和方法,听赏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学生对听赏学习方式最为熟悉,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精选听赏内容、创设听赏情境、组织听赏活动、延伸听赏训练,让听赏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所谓听赏,就是在聆听音乐中建立欣赏认知的学习活动。听赏音乐教学法需要教师展开创新探索,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语言、乐器、歌唱、舞蹈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过程中建立音乐认知。
音乐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根据学情筛选内容、设计方案,推出一些适合的欣赏作品,为学生顺利进入听赏环节创造良好条件。
音乐欣赏需要选择适合的内容。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做梳理,对欣赏内容做筛选,还要有拓宽意识,借助教辅材料,或者是网络搜索平台,推出更多鉴赏内容,为学生提供鉴赏学习的机会,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有一定帮助。听赏是最为常见的音乐学习形式之一。教师要对听赏特点展开研究,结合听赏内容进行指导,以提升听赏教学效率。
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呈现个性化,教师需要做出对应选择,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适合的欣赏学习契机。如教学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我的祖家是歌乡》时,教师这样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并结合歌词解读歌曲内涵,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情绪、节奏等内容进行赏析。其次,为激发学生的听赏热情,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歌曲旋律特点,自行设计一些律动方案,一边聆听歌曲一边进行展示。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展开律动创编,在聆听旋律时进行个性化展示。最后,教师借助网络搜集相似的歌曲,引导学生延伸欣赏,如《家乡美》《人说山西好风光》等。学生对这些歌曲有浓厚的聆听兴趣,都能够积极给予回应。这样,教师根据学生听赏需要做内容选择,为学生准备更多适合的课外音乐作品,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欣赏热情,确保听赏学习的顺利展开。学生有听赏需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延伸设计,符合学生的主观要求,其设计效果良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对音乐作品有选择性,这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诉求,针对性做出欣赏内容的选择,体现了主体教育原则。教师要对欣赏的音乐作品做一些介绍和解读,让学生产生欣赏兴趣,这样有利于提升鉴赏效率。由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欣赏的价值取向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需要展开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学情信息,对教学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只有对学生听赏音乐的基本要求有一定判断,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听赏训练才会获得预想效果。如欣赏《跳柴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先让学生聆听歌曲,对歌曲特点做重点分析;然后让学生自行创编配舞方案,在小组内做展示,并选出最佳设计,在班级内推广。学生对创编配舞方案比较有兴趣,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为激发学生的欣赏主动性,教师组织学生给歌曲配舞,让学生先观看《跳柴歌》相关演出视频,对歌舞搭配情况做具体分析,再进行具体的集体研究,针对歌曲旋律特点,设计适合的舞蹈动作,准备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将听赏音乐和舞蹈表现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有了深入探索和思考的经历,其听赏学习认知会更丰富。
教师在听赏教学设计时,要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以期带给学生感官冲击,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示范演唱、深情演绎、背景介绍、故事讲述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听赏的兴趣。由于学生音乐学力基础存在差异,教师可深入学生群体展开学情调查,对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价值取向做分析,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创设听赏学习情境,为听赏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学生对教师示范演唱比较熟悉,如果教师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增加一些肢体动作,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如欣赏《打麦号子》这首歌曲时,教师先让学生聆听一遍音频材料,然后开始演唱展示,再辅以动作配合,对劳动场面进行直观呈现。学生被教师的演绎打动,情不自禁地进入互动环节,在模仿中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这首歌曲有比较鲜明的节奏,旋律很有特点,带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表现出力量感。教师模仿打麦的动作,为学生提供直观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回应,主动学习教师的动作,顺利进入互动环节。教师利用示范演唱的形式,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感觉,引导学生进入听赏环节。因为学生有很强模仿意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将听赏学习变为肢体运动,并与视听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的欣赏认知成长更为顺利。
学生对媒体展示比较感兴趣,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进行直观展示,能够引发学生的听赏热情,顺利打开欣赏教学程序。教师应对媒体手段运用做整合处理,选择合适时机展示,能够给学生带来有效的欣赏体验。听赏音乐需要媒体支持,唯有创造良好的欣赏环境,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的触动,使学生形成欣赏认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是最常见的设计。如果能够播出学生自行录制的音乐视频,效果会更为突出。如欣赏《捉泥鳅》这首歌曲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并告诉学生,这是其他班级同学自行拍摄的音乐视频。学生顿时有了观赏的兴趣。在欣赏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对音乐视频的拍摄情况做综合评价,总结出优点,找出缺点,使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阶段。教师播放学生拍摄的音乐视频,成功打开听赏教程,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音乐欣赏有多种形式可以选择。教师借助学生拍摄的视频进行引导和组织,给学生心理带来触动,其助学效果显著。听赏音乐不是单纯地聆听,而是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教师要进行创新探索,推出更多配合活动的内容,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冲击。
音乐学习活动方式有很多,教师针对听赏学习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讨论交流、模仿展示的机会,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音乐体验机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听赏音乐不仅要认真聆听,还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对音乐作品内容、形象、情感、主旨、旋律、节奏等做梳理和归结,对音乐感染力、教育性做深度发掘,这样才能形成欣赏认知。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听赏对象展开集体讨论,为学生创造深入探索的机会,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听赏活动形式有很多,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做组织,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欣赏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欣赏认知。如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做示范演唱,对歌曲内涵做重点解读,为学生听赏创造条件;然后推出欣赏任务:“这首歌曲有不同版本,每一种唱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什么会推出这么多版本呢?你对这首歌曲有什么感悟呢?”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环节,对相关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有的学生说,这首歌曲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版本,是因为歌曲太过经典,其流行性很强,所以有很多人喜欢做创编演绎;有的学生说,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情绪奔放,表现出正能量,深受大家的喜欢,演唱这样的歌曲能够给人带来健康向上的感觉。
在组织音乐听赏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还要推出一些听赏模仿活动,让学生在演绎、展示、模仿学习中建立音乐认知。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和前提,如何进行学习内化,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展示、演绎,能够给学生内化欣赏认知创造机会。学生对音乐演绎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
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旋律优美,流行很广,深受人们的喜爱。教师组织学生听赏时,要求学生学唱并演绎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旋律舒缓优美,听赏时要有意识地学唱。请大家自行成立表演团队,现场演绎这首歌曲。”学生听说有集体演绎活动任务,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积极组建团队,学唱歌曲,设计出多种演绎形式。教师深入学生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及时给予技术支持。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演绎,将学习气氛点燃。学生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将音乐欣赏变为现场演出,从中获得了深刻的音乐体验。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演绎活动替代听赏学习,为学生带来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感知变得丰富而深刻。
音乐训练时,教师推出网络听赏活动任务,组织学生展开听赏创编训练,也能够使学生产生触动,从而走入深度学习环节。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音乐欣赏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特点,推出网络听赏交流活动,其组织效果十分值得期待。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网络应用最感兴趣,教师针对学生需要设置网络听赏训练任务,能够顺利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互动学习过程中建立音乐学科认知。
教师推出网络听赏任务,学生响应度很高,训练效果也会很好。如欣赏《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大多能够顺利演唱。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际设计了网络交互活动:“大家对这首歌曲都比较熟悉,回家之后,找到歌曲伴奏音频,自行演唱歌曲,录制成音乐视频,将视频推送到班级微信群,并开展聆听评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主动进入学习环节,对歌曲展开具体研究和学习,在家长协助下制作音乐视频。微信群中不断有视频呈现出来。互动评价活动也顺利展开。学生对网络活动有较高参与热情,都能够主动进行聆听和评价。教师让学生展开欣赏和评选,推出最佳演唱视频。学生积极响应,并对音乐听赏学习做延伸处理,获得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学科核心素养也得以发展。
听赏音乐不能停留在聆听环节,教师需要有配合训练设计,组织学生展开音乐创编训练,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并利用多种展示手段对音乐作品做个性化呈现。听赏与创编有效对接,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展开创新探索,在实践体验中启动音乐思维。
学生对歌曲改编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不妨给学生设计一些音乐歌唱改编任务,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如欣赏《送别》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聆听,然后要求学生对歌词做具体分析:“歌词是一首经典的诗歌,带有文白结合的特点。如何才能提升其直观表达效果呢?根据你的理解,不妨将歌词进行改编,看谁的改编方案最合适?”学生开始研究歌词特点,结合自身生活实践做具体操作,很快就获得一些学习启示。在歌词改编与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现场试唱,将改编的歌词唱出来,学生积极响应,课堂展示气氛热烈。学生对歌曲改编有较高认同感,教师针对性地推出展示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听赏音乐形式多样,其训练效果显著。学生对熟悉的歌曲进行改编,其学习主动性更强,从中获得的学习启示也更为深刻。
音乐教学方法众多,教师推出听赏教学法,精选音乐作品,组织学生参与听赏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入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音乐认知的健康成长。学生对音乐听赏有很高认同感,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组织,学生能够积极回应,从而获得音乐学习效率和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根据学生听赏需求展开教学设计,其适合性更高,助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