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美术创意绘画课堂的策略探析

2023-04-19 23:53:56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雁群小学221150魏培培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33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创作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雁群小学(221150) 魏培培

小学美术作为创造类学科,是构建创意课堂的有效载体。但是,小学美术课堂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依然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挫伤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美术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绘画兴趣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形式单一,大多是教师进行示范,学生直接临摹。学生没有时间创作,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很难在绘画中实现突破,也容易产生枯燥感,对绘画失去兴趣。创意绘画课堂应保证教学形式的丰富性,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绘画,将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作品体现出来,从而体现出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

1.营造活跃氛围

小学生活泼好动,但一些教师认为,过于活跃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静下心来进行绘画,所以压抑他们的天性,为其布置课堂任务,使得课堂整体氛围死气沉沉。实际上,绘画教学恰恰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绘画中,主动开展绘画活动。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适当引导,让学生产生美术课堂轻松愉悦、美术教师和蔼可亲的印象,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如教学《会游的玩具》一课时,教师将一个大水缸带入课堂,展示一些能在水中游动的玩具,让学生操作并观察其在水中游动的原理。学生对玩具进行观察并展开讨论,课堂氛围活跃。教师出示多种水中玩具的设计草图,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纷纷表示想要设计自己的玩具。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绘出玩具的设计草图。学生完成了功能多样、具有创意、外形精致的玩具设计图,如小黄鸭潜艇、喷水潜艇等。这样,教师运用玩具实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引入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个学科都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小学美术学科是创造类学科,更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开阔学生的创作眼界,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多媒体技术不受时空限制,能让学生暂时从枯燥乏味的教材中抽离,直观地感受到美术创作的魅力。教师应及时引入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开拓创意绘画教学的途径,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水平。如在教学《我画的动漫形象》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几个经典动画片的片段。例如,动画片《宝莲灯》中,每个角色出场都伴随着不同的色彩和音乐:三圣母美丽动人,其背景非常明艳;而杨戬是个反派角色,所以背景都是暗色调,并伴随其狰狞的表情,不时有闪电劈下。学生看得十分投入,随着剧情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角色进行绘画,学生刚看过卡通片,情绪十分高昂,立马着手创作。伴随着交流与讨论,学生绘出的动漫形象都配上了合适的背景和装饰,作品质量很高。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刺激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了学生绘画的品质。

3.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框架,开展具体的主题绘画活动。教材给出的主题,都是在美术发展史中经久不衰的经典主题,对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天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主题活动要避免绘画种类的限制,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所擅长和喜爱的绘画种类,进行创作。如《光的魅力》一课的主题是光影效果,很多学生对此认知不足。为此,教师设计了以“光影效果”为主题的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光与影,指导学生创作人造光源照射作品。然后,教师把皮影戏道具带入课堂,让学生欣赏皮影戏,尝试自己操作。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主题任务,让学生完成光影作品。对学生而言,光影作品的创作有些困难。教师提供大量的光影作品作为参考,学生受到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光影进行描摹,绘制成各种形式的光影作品。教师选取教材内容作为活动主题,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绘画主题,让学生高效地完成了主题绘画任务。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绘画灵感

小学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环。美术素养已经成为新时代学生的必备素养,美术的教学目标也应该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主。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迎合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模式中产生绘画灵感,从而发挥自身的绘画潜力,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

1.拓展绘画材料

小学阶段学生喜欢绘画,因为他们能通过美术创作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获得愉悦感。但每个学生对绘画材料的偏好不同,且对绘画工具的上手程度也不同。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绘画材料,让学生在选择与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绘画创作方向。如果学生长时间使用单一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提升绘画水平,但是会影响其绘画灵感,无法用最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满意的绘画作品。久而久之,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可通过为学生拓展绘画材料,刺激其绘画灵感。例如,在教学《走进春天》一课时,教师先以谈话方式导入课堂,通过文学、音乐元素与学生进行愉快的沟通。然后,教师向学生出示多种描绘春日的绘画作品,包括油画、水粉画、铅笔画、蜡笔画等。教师对这些作品类型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其产生一定印象。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用新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春景图。如有的学生将多种绘画材料进行组合,用水粉描绘天空,用蜡笔描绘建筑物等,表现出画作的不同质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种类,进而拓展绘画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作,呈现具有灵性的作品。

2.组织实地写生

小学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基础后,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直面绘画对象,通过细致的观察,将具体实物的形象描绘出来。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教师要在实地写生中做好指导,让学生将所学的绘画技能运用到写生作品中,提升绘画作品的创新性。如《平凡的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绘画来展现日常用品,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将学生带至校园内,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个参照物进行写生。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四处走动寻找素材。教师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询问学生的创作意图。有的学生以校园内的雕塑作为参照主体,有的学生选择花坛中的鲜花作为创作对象。主体绘制完后,学生再对背景进行绘制,整体的绘画质量比在室内创作时更高。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内的实地写生,为学生提供创作环境,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灵感不断涌现,创作出优质的写生作品。

3.加强合作创作

小学阶段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灵感是有限的,在美术课堂中经常进行单独作画,不利于激发其绘画灵感。学生的绘画作品都蕴含其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但是,很多学生创作的多个作品都具有同质性,因为他们往往从以往的绘画作品中寻找灵感,而不会主动寻找新的素材,这是其生活经验不足的体现。如果能与其他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就有机会获取更多的绘画灵感。教师应将学生组成团队,让学生共同完成绘画作品,实现绘画作品的进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人数组成小组,让学生开展合作创作,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合理的创作分工。如教学《那一刻的我》时,教师播放了跑步、跳远、跳舞等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连续的动作。在学生观察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每个小组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一系列的连续动作,呈现出动态效果。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很有难度,于是展开小组内讨论,从而形成了创作思路。各个小组选择了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形式进行创作,每个学生绘制出不同的动作后进行组合,让画作呈现出动态效果。

合作创作,让学生在灵感的互相碰撞中获得了较大的学习收获。

三、转变教学方法,提升绘画效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按照常规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绘画。但其实对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激励。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以激励学生参与绘画创作,使学生能更快速地完成课堂目标,提升绘画效率。这样才是最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

1.注重因材施教

即便是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绘画基础和天赋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小学美术教学都是比较简单的内容,但是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基础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而美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跟不上课堂进度而产生负面情绪。教师要处理好学生差异较大的问题,注重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板,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个学生的绘画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如《电脑美术——“笔刷”画画》一课具有较高的难度,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学生擅于纸上绘画,但因为不熟练的原因难以使用“笔刷”绘画;有的学生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能使用计算机画出更为优秀的作品。考虑到这点,教师可布置不同的任务。针对不熟练的学生,教师让其通过笔刷的线条、色块形状绘制形象或者场景;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让其使用画图程序中的多种工具,对形象进行变形和画面处理,进一步将作品设计成装饰画。学生带着各自的任务,自由使用电脑绘画,快速完成各自的创意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绘画作品后获得成就感,更敢于创作,更有兴趣去创作。

2.实施体验式教学

学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传统的美术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没有参与感。而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如教学《主体与背景》一课时,很多学生对绘画创作中主体和背景的理解不足,分不清绘画的主次。于是,教师对主体和背景进行讲解,但是学生依然对颜色搭配不是很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主体和背景的色彩搭配,教师选择不同的背景布贴在黑板上,让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学生上台站在背景前,其他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色。经过反复地尝试和观察,学生掌握了主体和背景的色彩搭配方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色彩的体验感,使学生有效掌握了绘画技能。

3.重构评价机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往往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肯定,获得学习的满足感。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学生的情感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开展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提升美术综合素养。教师应重构小学美术评价机制,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进行灵活点评,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获得成长。如在教学《吹塑纸版画》一课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吹塑纸版画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先进行尝试,再自由完成吹塑纸版画作品。教师将学生完成的吹塑纸版画作品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先让学生互相交流绘画思路和技巧;再让版画作品的创作者进行自评,分享自身的绘画经验,总结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基于学生互评和自评的结果,先对版画的优点进行肯定,再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评价机制,比较灵活也更易于学生接受,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课堂离不开创意教学,教师应在教学形式、模式、方法方面进行创新,为学生构建创意绘画课堂,以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需要。小学美术教学要始终坚持创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更高效的教学方式,持续推动创意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创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3期)2014-08-16 09:02:22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5期)2014-08-16 02:33:53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