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赋能非遗传承的实践探索

2023-04-19 22:51胡雨杨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工 2023年31期
关键词:遗传受众数字

胡雨杨 天津中医药大学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非遗传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媒体赋能非遗传承,既能丰富非遗内容,又能拓展传播渠道,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媒体在非遗传承中的价值和应用,为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数字媒体与非遗传承

(一)数字媒体概述

数字媒体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介形式,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快速传播、广泛覆盖和互动参与等特点[1]。数字媒体的发展使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传播效率更高,同时也为创意表达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

(二)非遗传承概述

非遗传承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社会风俗等无形的文化资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非遗传承目标是保护非遗项目的核心要素,培养相关人才,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参与积极性。

二、数字媒体赋能非遗传承的关键要素

(一)技术赋能

数字媒体对非遗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技术赋能作用。首先,数字媒体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和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媒体平台,非遗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这为非遗的传承和宣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其次,数字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呈现形式。通过数字媒体,非遗能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例如,通过拍摄制作视频,可以生动地展示非遗技艺的过程和特点,多样化呈现形式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非遗[2]。最后,数字媒体提供了数字化存储的手段。非遗传承需要有系统的记录和保存,而数字媒体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数字媒体将非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非遗。

(二)内容赋能

数字媒体可以创新内容和呈现方式,适应现代观众需求,并注重非遗的传承价值和教育普及,实现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目标。首先,通过数字媒体,传承者能以更生动、有趣和多样化的方式呈现非遗,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观众关注。其次,内容赋能要求非遗传承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和口味。传承者能通过数字媒体了解观众的兴趣和喜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创造内容。例如,可以将非遗与当代流行元素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最后,内容赋能还要求非遗传承注重教育与普及。通过数字媒体,传承者通过制作教学视频、推出在线课程等方式,将非遗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学习者,提高非遗的普及率,扩大非遗传承的影响力。

(三)渠道赋能

数字媒体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和交流渠道。首先,数字媒体扩大了非遗传承的传播范围。传统上,非遗传承受限于地域的限制,传播范围小,而通过数字媒体,非遗可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传播到全球,扩大了非遗的传播范围。其次,数字媒体提供了互动性强的传播渠道。传承者通过社交媒体、数字平台等渠道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使非遗传承过程更具活力,观众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与传承者互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最后,数字媒体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传播媒介。传承者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非遗,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增强非遗传承的多样性。

三、数字媒体赋能非遗传承的有效策略

(一)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传播方式

1.分析受众需求:根据其兴趣,定制传播内容

通过市场调研、网络分析等手段,了解受众的兴趣、喜好和需求。例如,他们对特定工艺的关注程度、喜欢的艺术风格、传统手工艺品的收藏习惯等。有针对性地了解受众需求,有助于定制更符合他们口味的传播内容。比如,对特定传统工艺的介绍和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和收藏鉴赏等。通过视频、访谈等形式,展示不同工艺美术传承人的故事和作品,深入挖掘各类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以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参与。

2.了解个性需求:个性化传播,增强受众参与感

针对非遗,个性化传播能大大增强受众的参与感。根据受众的个人偏好和兴趣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非遗传播内容,使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更加投入和认同[3]。例如,对于喜爱陶艺的受众,录制定制化的陶艺制作教学视频、陶艺文化讲座等内容进行个性化传播;对于喜好书法艺术的受众,则推出书法艺术的技法讲解、名家书法展览等个性化内容。这样不仅能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能提高非遗传承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3.拓展社交需求:媒体平台渠道,促进非遗分享

社交化传播是数字媒体赋能非遗传承的重要策略。通过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非遗传承的内容和社群,能促进非遗的分享和传播。例如,建立专门的非遗社交平台,让喜爱和关注非遗的人群进行交流、分享和互动,展示自己的藏品、学习体验和创作成果;传承者在社交媒体上定期分享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故事、制作过程等内容,与粉丝和受众进行互动。

(二)以内容为依托,丰富传播内容

1.内容故事化:非遗故事化,增加情感共鸣

故事化手法能让传统文化更加具体、形象,使受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以内容为依托,选择经典的非遗项目,在数字媒体平台展示中国的京剧、传统工艺背后的故事。例如,可以选取某个著名的非遗传统工艺,如刺绣或景泰蓝,以视频、图文等形式生动地展现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制作工艺、传承人物等内容,深入、生动地讲述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引发受众的共鸣和情感连接,从而增进对非遗的认知和理解。

2.内容媒体化: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全方位展示

非遗传承中,内容媒体化是把非遗内容以多种媒体的形式呈现,全方位展示非遗的魅力和价值。一方面,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非遗。例如,对于传统舞蹈表演,通过高清视频的形式记录下精彩的舞蹈动作和表情,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和力量。同时,还可以通过音频的形式呈现传统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还可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的细节和纹理,让观众更加清晰地欣赏到手工艺品的精致之处。另一方面,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丰富观众的体验。例如,利用VR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戏曲的演出场景,让他们感受到戏曲表演的氛围和情感;利用AR 技术,将传统绘画作品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绘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3.内容互动化:通过技术手段让受众参与非遗活动

在数字媒体时代,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线上互动平台等技术手段可实现受众与非遗的互动,让受众能参与到非遗传承活动中来,增强其对非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4]。首先,利用数字媒体平台提供互动功能,开设线上问答、竞猜等活动,与受众进行互动。例如,在非遗的微信公众号或App 中设立知识问答环节,邀请受众回答与非遗相关的问题,以积分或小礼品等奖励机制,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对非遗的关注与了解。其次,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互动传播,以话题讨论、征集非遗相关的个人经历和故事,邀请受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和见解,形成多元声音与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例如,在微博或抖音等平台上举办非遗短视频创作比赛,鼓励受众通过拍摄和分享视频,表达自己对非遗的理解。

(三)以渠道为支撑,拓展传播渠道

1.线上平台:建立专门的非遗传承平台

线上平台作为数字媒体赋能非遗传承的重要渠道,能为非遗的传播和传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便利性。首先,在建立专门的非遗传承平台时,可以借鉴已有的线上社交平台或文化艺术平台的成功案例,结合非遗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平台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包括简洁清晰的界面设计和操作流程的简易性,以吸引更多用户的参与和关注。其次,非遗传承平台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需求。平台上可以展示非遗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的故事、传统技艺的具体操作步骤等内容,通过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2.移动应用:开发非遗相关的应用程序

应开发非遗相关的移动应用程序,更加便捷地让受众获取非遗的相关信息,加强非遗的传播和普及。例如,可以开发非遗手工艺教学应用,用户可以学习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编织、陶艺、木工等,也可以与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交流。此外,应开发非遗知识普及类应用,提供互动式学习功能,如答题、拼图等,以增强用户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线下活动:组织非遗展览、演出、工作坊

线下活动是拓展非遗传播渠道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非遗展览、演出、工作坊等形式的线下活动,可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增强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例如,举办非遗展览,展示各地的非遗作品和传统技艺,让观众亲身感受和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展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组织非遗演出,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呈现给观众精彩的视听盛宴。演出包括传统的舞蹈、音乐、戏曲等表演形式,探索并深化跨界合作,与当代艺术表演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演出形式和艺术效果,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和关注。

(四)以平台为依托,提升传播效果

1.平台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优化传播策略和内容

平台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对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优化传播策略和内容,提高传播效果。在数字媒体赋能非遗传承的过程中,应利用数据分析优化传播策略和内容,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互动数据、平台数据等,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调整传播策略和内容,提升传播效果。第一,在平台数据分析方面,从用户行为数据入手,分析用户在平台上的点击、浏览、收藏等行为,了解用户对不同类型的非遗内容的偏好和兴趣。例如,如果数据显示用户更喜欢观看非遗音乐表演,那么平台可以增加非遗音乐演出的推荐和推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分析用户的使用时间段,推测用户的在线时间和兴趣爱好,从而合理安排非遗内容的发布时间,增加曝光率和用户互动。第二,在平台数据分析方面,从用户反馈数据入手,分析用户的评论、留言和反馈,可以了解用户对非遗传承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如果多个用户反馈表明对于某个非遗项目的教学视频希望有更详细的步骤说明,那么平台可以针对性地制作更为细致的教学视频,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用数据分析了解哪些类型的非遗更受受众欢迎,哪些传播内容更能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共鸣,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精准地制定传播策略,提供更符合受众需求的内容。

2.平台跨界合作: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广非遗

平台跨界合作是指不同平台之间进行合作,共同推广非遗。跨界合作是数字媒体赋能非遗传承的有效策略,可以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品牌、机构、个人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广和传播非遗,拓展受众群体,提升非遗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5]。一方面,与旅游平台进行合作,例如,将非遗项目与旅游景点结合,推出非遗旅游产品。旅游平台提供线路规划、导游讲解等服务,而非遗平台则为游客提供非遗项目的体验和学习机会。在此合作中,非遗基于旅游平台的广泛宣传和资源优势,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和体验非遗项目,同时也提升了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传播效果。另一方面,非遗平台可以与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媒体合作,制作非遗相关的节目、纪录片或短视频。媒体平台播放这些节目,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提升非遗传承的传播效果。同时,媒体平台也在与非遗平台的合作中丰富其节目内容,增加观众的黏性和吸引力。

3.平台品牌建设:打造非遗品牌,提高其知名度

在数字媒体赋能非遗传承的过程中,打造非遗品牌能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应塑造非遗的品牌形象,增加非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非遗的传播效果。品牌建设要从整体视角出发,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设计、品牌传播等,精心规划和传播,让公众对非遗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品牌认同感。例如,设计专属的品牌标识、口号和形象形态,推出品牌合作产品,定期开展品牌传播活动等,这些举措能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的发展。

四、结束语

数字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手段,为非遗传承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媒体的优势,结合非遗的特点,探索更多创新的方式和策略,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创新,让非遗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遗传受众数字
非遗传承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