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雁阳小学 万春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具有创新性与实践价值的教学策略应运而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关键性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而小组合作教学完美符合了这一要求。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对语文教学的推动性意义,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在实践中深度践行,从而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新生机。
小学阶段,学生犹如“一张白纸”,因此这一时期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掌握语文思维与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常常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忽略了思维培养的问题,教师过度强调应试成果,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小组合作,致使课堂问答模式从“一对一”发展为“一对多”,提高了问题设计的综合性与驱动性,也让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畅所欲言、博采众长,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不忘体会其他思维方式的优势与作用,提高思维的全面性与深入性,在交流与合作中真正实现自我能力的发展。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免不了要与人交流合作。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所需人才的重要特质,然而不少学生在这些关键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究其根本,这种欠缺的产生是因为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与人合作的机会,自然也不具备这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就显得尤为关键。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针对同样的问题或任务,在集思广益的同时又注重相互合作,依照各自不同的分工有序有效地展开组内讨论,切实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课堂氛围经常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忽视的部分,然而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就成为教师所思考的重要议题。小组合作能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避免学生因恐惧心理而“不敢说”的情况。小组合作,让学生从直接与教师进行交流转变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时能够直抒胸臆,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勇敢说”“积极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着“师主生从”的问题,教师不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下倍感无趣。小组合作则能够促进教学设计的新发展。首先,想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应运用具有探究价值与思考空间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的驱动任务,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提问“走马观花”、流于表面形式的问题。其次,小组合作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发挥与思考的空间,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主导”。最后,小组合作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合作任务的设计是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教学文本、实现语文思维发展的关键,因此任务与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避免问题出现过于浅显、宽泛以及繁琐的情况,既要考虑问题指向的明确性、问题本身的综合性,又不能忽略问题的思考价值。基于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可以立足单元大主题,在单元整体意识与文本特质的结合思考中,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与探究空间的问题,让这些问题成为驱动小组合作的关键性任务。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以“动物”为主题,包含《猫》《母鸡》以及《白鹅》三篇文章,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猫的古怪、母鸡的慈爱以及白鹅的高傲。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将小组合作的重点关注于作者的表达手法。教师可以设计任务:“《猫》和《母鸡》是同一个作者写了两种不同的动物,而《猫》《母鸡》与《鹅》则是全然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表达风格,请同学们在对比探究中感受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以及同一作者在描写不同动物时的语言特色。”这种问题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紧紧跟随着教师的步伐,难以得到切实的发展与提高。而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往往更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当打压这些“非主流”的见解,而应做一位智慧的倾听者,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思维的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6 课《巨人的花园》为例。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巨人的花园是巨人私有的,为什么不允许小孩子进入就是自私的行为呢?”听到学生这个问题,教师不应立即呵斥反驳,而是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最终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有的小组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不错的回答:“因为花园虽然是巨人自己的,但是巨人是孤独的,春天也没有光顾巨人的花园,当孩子进入花园,巨人才感觉到了一丝生机,春天也随之进来了。因此,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才能真正体现花园的价值,并且善于分享的人也能够得到来自于生活的爱与馈赠。”有时候,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并不会扰乱课堂节奏,而恰恰能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高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小组合作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性学习,因此小组成员的选择与组合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关系并作用于合作效果。因此,教师在小组构建中应当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并且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做好任务安排等工作。在当前的小组合作教学中,“异质合作”是主要的合作形式。在“异质合作”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积极进行问题讨论的同时,帮助其他学生实现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的发展,实现齐头并进的学习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 课《海上日出》的教学为例。当教师提问“这一课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时,部分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可能很难立刻说出答案,这时,小组合作中的“领头羊”就可以发挥作用,引导其他学生将描绘时间的词语圈点勾画。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引领下,组内成员便能够了解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进行写作,并且轻松掌握了思考的路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