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革命的话语建构

2023-04-19 17:34:36刘志亮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恩格斯话语建构

刘志亮

(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也是“通过话语建构掌握话语主动权”(1)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话语建构》,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页。的历史。建构革命话语,是党动员人民力量的基本手段,是取得斗争胜利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频次明显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调研期间,大多安排到革命老区、革命圣地瞻仰并发表重要讲话,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重要场合、重要会议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及“革命”;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可以说,在当前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动员全党、全国力量的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应需而出,顺势而为。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建构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理论依据、现实需求和逻辑理路,对我们理解党是如何集聚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引领人民在斗争中不断实现社会革命新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构社会革命话语的理论依据

革命的内涵极为丰富,“革命”一词也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历经多重演变。科学理解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建构,必然要回归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的本义。

(一) 社会革命本质是人的解放

根据目前出版文献来看,社会革命概念较早是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恩格斯认为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是产生革命的规律,无秩序的生产必然会导致一次次商业危机,最终引起社会革命。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法国、德国是政治革命、哲学革命,只有英国是社会革命,并认为英国的社会革命“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有深远影响……政治的和哲学的革命必定通向社会革命”(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要理解恩格斯的“社会革命”概念,首先得明晰“社会”概念。恩格斯认为社会是个人脱离宗教和民族,成为具有个人利益的独立存在而形成,“只要国家和教会还是实现人的本质的普遍规定性的唯一形式,就根本谈不到社会的历史”(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93页。。因而,恩格斯认为只有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才有社会的历史,“只有在英国,个人本身才促进了民族的发展并且使发展接近完成,而没有意识到要代表普遍原则。只有在这里,群众才作为群众为自己的单个利益进行活动;只有在这里,原则要对历史产生影响,必须先转变为利益。”(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92页。从这个角度出发,恩格斯的“社会革命”概念应该理解为是对个人解放的革命。1845年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的集会上发表的演说中更是明确表示,“社会革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政治革命,它的矛头不是对着垄断权的所有,而是对着所有权的垄断;社会革命是穷人反对富人的公开的战争”(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24页。,在《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中,恩格斯也指出,住房短缺“并不是资本家把工人当做工人来剥削的直接后果。这种剥削才是社会革命要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加以消灭的根本祸害”(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页。。这与马克思理解的“革命”概念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追求人的解放,但马克思恩格斯也常常使用其他替代概念,如“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革命”“共产主义革命”(7)李永杰:《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的中国化理解与运用》,《党史研究与教学》2021年第1期,第15-27页。等。

(二) 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革命的任务

社会革命是为了人的解放,“无论资产阶级革命,还是无产阶级革命,革命的最终目的都是社会革命”(8)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31页。,但在私有制作用下,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成为少数富有的资本家的垄断物,成为他们奴役群众的工具”(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05页。,由此必然导致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抗,进而“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82页。,直至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生,“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将以共产主义原则的实现而告终;别的可能性是不会有的”(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25页。。

另一方面“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46页。,在人的解放前,首先是政治解放,也就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解放自己,取得普遍统治,就是一定的阶级从自己的特殊地位出发,从事社会的普遍解放”(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4页。,而承担这种角色“要使人民革命同市民社会特殊阶级的解放完全一致”(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5页。,但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缺乏和人民魂魄相同的,哪怕是瞬间相同的那种开阔胸怀,缺乏鼓舞物质力量去实行政治暴力的天赋,缺乏革命的大无畏精神”(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5页。,这种任务只能放到彻底解放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无产阶级肩上。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马克思观点更为明确,马克思认为英国的蒸汽机和自由贸易摧毁了印度家庭式公社,“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82页。,尽管这种社会革命是完全受利益驱使,但确实是动摇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的解放,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并坦言“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怪那样,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691页。

(三) 社会革命是持续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核心要旨是为了建立新社会,但“彻底的社会革命是同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条件联系着的;这些条件是社会革命的前提”(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04页。,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只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生矛盾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准备材料》中讲到,“所有印度日耳曼语系民族都是从公有制开始的。几乎在所有这些民族那里,公有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都被废除,被否定,被私有制、封建所有制等等其他形式排挤掉。对这种否定进行否定,重新建立处于更高发展阶段上的公有制,这是社会革命的任务”(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7页。。

可见,无产阶级主导的社会革命是人类史上最深层、最彻底的变革,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这必然是依托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全面持续的革命。在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革命目标后,仍将长期处于社会革命进程中,历经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层面上的“革命”,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这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建构革命话语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说,“新时代以来,革命话语重新显现于政治文本中,成为党的政治话语中的高频词汇,追根溯源为中国‘革命在路上’所催生出的新的革命话语。”(21)吕列霞、陈锡喜:《新时代革命话语的出场逻辑、重构原则及赓续路向》,《湖湘论坛》2022年第4期,第62-72页。

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构社会革命话语的现实需求

话语建构源自社会需求,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每次出场都是一种意义重构。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产生,源自党带领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阶段性目标的社会革命实践,是以问题为导向而生成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动员性和时代性的新革命话语。

(一) 新时代党需要新的革命话语保持政治警醒

党的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民族复兴大业成败,关乎社会主义发展命运。中国共产党是有百年历史、长期执政且致力于千秋伟业的超级大党,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困难和忧患,这是无须回避的事实,也符合政党建设一般规律。建构革命话语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探索出推进自身建设的有效手段和成功经验,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就指出,“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中的动员口号”(2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2页。。动员口号的提出必须依靠人民,“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2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依靠人民生成政治口号、标语等革命话语,又以革命话语来动员人民力量的良性循环。这是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并融入党的革命文化而加以固化。

“口号性质的转变及口号的转换,要依争斗实际形势的转变来决定。”(24)《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新时代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需要新的革命话语保持政治警醒,进行伟大斗争。一是以革命话语继承优良革命传统,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话语建构并不纯是一种创新,更是革命话语在经历了出场、扬升、鼎沸、沉寂、怀疑后,在今天的重建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的继承与发展。社会革命的话语建构有助于我们党继承优良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以革命话语明确革命任务,尽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们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革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一段时间内受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影响,国内出现了很多错误观点,如面对党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有些人刻意把革命简单理解为暴力革命,鼓吹党要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甚至还曾出现过“告别革命”等错误思潮,在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后果。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建构能够警醒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1页。。三是以革命话语推进“四个自我”,党面临的考验是长期、复杂的,危险是尖锐、严峻的,新时代相对安逸的发展环境更需要革命话语,时刻保持党的斗争性和先进性,以应对新征程道路上出现的新挑战、新要求。

(二) 新时代党需要新的革命话语保证始终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交融共生,成为扎根在中国共产党人灵魂中的精神支柱,进而转变为“为民、为民族”的思想和行动的自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死而后已。南京雨花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无名烈士数以万计。以雨花英烈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为民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1930年6月3日考入金陵大学的陈景星因忙于革命工作而暑期没有回家,于是给母亲写了一封发自肺腑的长信,信中写道:“母亲,你对我的爱、对我的体贴,那是使我时时不能忘记的……你为我挨了很多的累,吃了很多的苦,甚至于被债主们的逼迫,处处方面你都代表着慈母的爱……然而慈母爱儿的亲热,我能如何报答呢……我常想,我若是读了很多的书,不能为社会上的被践踏的人类谋些幸福,那我怎能对起母亲呢,怎能对起母亲疼儿一场呢。”(26)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编:《雨花英烈家书》,南京出版社2016年版,第16-17页。他们将自己的小爱融入对民族、对人民的大爱中,为此甘愿放弃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我是一个革命者……我能否与你们再见面,实极难料,请父母勿奢望汝子罢!”(27)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2》,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28页。这种为民的情怀始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赓续,可以说,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钥。

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核心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要求,决定了党需要以教育宣传、舆论引导等时时刻刻熏陶,保证党始终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这正是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建构的实践价值,作为话语,是口头相传,这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又不可或缺。其次,革命话语是一种政治话语,是在中国实践中根据当前阶段性任务生成的具备中国特色的话语,有助于形成持续奋斗的政治文化,涵养党员为民情怀。最后,革命话语还是一种大众化、通俗化表达,有政策宣传、思想动员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强化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以此反促党员为民的行动自觉。

(三) 新时代党需要新的革命话语保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页。要确保统治地位,需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这就凸显出话语的作用,而话语是社会建构的,这就涉及话语权的争夺,福柯在谈论话语的秩序中说道,“话语的制造是同时受一定数量程序的控制、选择、组织和重新分配的”(29)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话语并非仅是斗争或控制系统的记录,亦存在为了话语及用话语而进行的斗争,因而话语乃是必须控制的力量”(30)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第3页。。

建构话语是党的成功经验,通过话语建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而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和支持。当前,认同危机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大威胁,思想领域往往又是政权瓦解的溃堤点,思想防线容易忽视而又令人警醒的就是政治话语的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深刻指出,“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3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7页。。中国共产党建构的革命话语是在实践中生成具有民族性和斗争性的政治话语,是高扬社会主义旗帜的符号标志。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表达,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这正是捍卫意识形态阵地的本质与核心。同时,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建构也是对西方政治话语的抵制,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构社会革命话语的逻辑理路

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建构的内容是开放的,但建构的基本逻辑是稳定的。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为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建构提供了逻辑起点;其次,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协同推进,形成了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主导、推动社会革命螺旋式深化的动力机制,为话语建构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革命理想,形成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一步扩展了话语内容;最后,以培养新的革命者作为话语建构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形成逻辑闭环。

(一) 逻辑起点:一以贯之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毛泽东也曾指出,“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32)《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2页。。但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社会革命首要任务是阶级斗争的政治革命,且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的结束,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革命的主要任务又转向建设、发展生产力。“革命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加以改变,把经济制度加以改变,把政府、意识形态、法律、政治、文化、艺术这些上层建筑加以改变,但目的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一个新的生产关系,而在于发展生产。”(3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页。但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现代性弊病,党作出错误判断,期望以“‘不断革命’(Permanent Revolution)的姿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建构,并将其导向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蓝图”(34)张明:《“革命的现代性”:毛泽东重构中国现代性的双重维度》,《现代哲学》2018年第5期,第38-45页。,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口号。

改革开放后,党重新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社会革命的理解也再次回归到发展生产力。“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3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1页。1981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不但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而且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逐步消灭一切主要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而造成的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直到共产主义的实现。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革命。”(36)《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15-216页。进而,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了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胡锦涛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并列,习近平沿用这个提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讲话中都继续并列使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重新使用社会革命概念。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将党的全部历史归于社会革命下,并再次明确共产党人始终是革命者,革命始终是党的实践。习近平重新使用社会革命概念并提到新高度,一是为了在建党百年前夕,回顾党的一大话语,告诫全党我们仍在社会革命的路上,不能被暂时的成绩冲昏头脑。二是为了回应革命党到执政党的错误舆论,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3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70页。。三是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有独特优势,要有绝对自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在理性反思西式现代化道路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料的基础上,经过多轮革命洗礼生成的,无论是目标定位还是发展路径都更具先进性。

(二) 逻辑深化: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主导的协同并进、螺旋深化革命样态

面对社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提出了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的观点,将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有机串联,形成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主导、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协同并进的革命样态,为社会革命话语建构提供了动力源泉。

一是从革命任务来说,社会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解放,当前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面对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需要党“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3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破除思想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二是从革命领导力量来说,党是民族复兴的主心骨、社会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党在新时代必须更加强大有力,以充分保证党的战斗性,而当前仍存在很多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危险因素,所以党要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并将之上升为党“最鲜明的品格”“最大的优势”来推动,从而有信心、有能力推动复杂困难的伟大社会革命;同时,党的先进性最终是由党员的先进性作为体现,是具体的、可被群众衡量的,所以党的自我革命还要党员要“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3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190页。,以自我革命精神直面问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革命动力来说,社会革命是要全民参与的全面性革命,是要动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作为长期执政的党面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所以也需要党进行自我革命,以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另一方面是伟大社会革命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很强的现实导向,是以社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新形势及对党带来的新问题为靶点,进而进行自我革新升华。从这个角度说,伟大社会革命也推动了党的自我革命,但这种推动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在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实现的。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基本主体,衍生出丰富的话语内容,如“打铁还需自身硬”“打虎拍蝇”“四个自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个意识”“四个伟大”等。可以说,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主导,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协同推进的革命样态是社会革命话语建构的重要动力源泉。

(三) 逻辑延展:坚持革命理想,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40)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0页。,在革命理想的激励下,“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4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加重视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的作用,将革命理想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之“钙”,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4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9页。,将保持革命精神上升到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高度,提出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又必须解决好的课题”(4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89页。。为此,习近平以身示范,一是在红色足迹中展现红色情怀,从2014年起每年的9月30日习近平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英烈丰功伟绩。在各地调研期间,习近平也大多会安排参观学习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4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人民日报》2021年6月27日第1版。二是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五四精神、女排精神等各种革命精神重申或作出新的阐释;面对社会革命进程中的实践新需求,习近平又提出“丝路精神”“抗疫精神”等新的革命精神;在建党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三是提出相关配套措施,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主张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等。毋庸置疑,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以及衍生的话语内容已是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逻辑终点:培育新的革命者

社会革命是持续的,是全面性的革命,“举凡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等一系列革命性演化进阶,均可在一定意义上统摄于广义上的‘社会革命’”(45)王智:《百年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演进与新时代话语重建》,《理论月刊》2021年第12期,第5-13页。,从党的一大到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再到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我们始终都在社会革命的进程中,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接续奋斗。新时代革命话语建构的落脚点就是为了培育新的革命者,一方面是教育全党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4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15页。,另一方面是教育新时代青年继承先烈遗志,永远做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

当前,培育新的革命者主要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加强调抓好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一是崇尚英烈,完善党和国家的功勋荣誉表彰体系,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鲜明导向,并强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以英雄精神鼓舞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英雄气概,保持革命者斗志,投身伟大社会革命,争做人民英雄。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516页。,这决定了培育时代新人必然要强化斗争意识,要有“‘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14)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0页。。三是强调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年赓续党的红色血脉。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大中小思政课改革到劳动教育,核心主线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培育新的革命者不仅是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主要要素,也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弘扬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的落脚点。

总体而言,新时代社会革命话语的发展框架基本定型,但就其内容来说,其衍生的具体话语将随着社会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这也正是党的革命性和先进性的体现。

猜你喜欢
恩格斯话语建构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