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李大畏 胡军卫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劳动教育路径探析
李 丹 李大畏 胡军卫
西安科技大学]
三全育人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劳动教育概念入手,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视域下探究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现实瓶颈,从而进一步研究高校后勤在实现劳动育人目标下所发挥的作用。探寻高校后勤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从高校后勤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劳动育人模式、挖掘形式新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劳动育人各个环节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筹各方资源,发挥高校自身主观能动性,因校制宜,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之路。
三全育人;高校劳动教育;大学生;实施路径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在学生中要积极弘扬劳动精神,使学生懂得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总体要求中。“三全育人”是新时代的一种教育理念,它能够优化传统教育模式,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今的社会,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发展,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水平,努力培养出业务强、技能硬的新时代接班人。
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概念,各有千秋,见仁见智,总而言之,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指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劳动理论知识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其劳动素养,构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近年来,高校劳动教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学生劳动教育成效还不明显,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现如今,部分高校开设了劳动教育必修课,但多数高校并未形成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全覆盖,劳动教育现状参差不齐。同时,大学生劳动教育顺利实施还需要人力资源及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场所的租赁启用,各个环节需紧密配合,然而在现实中各个环节并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如存在缺乏大学生劳动教育专项资金、劳动教育场所有限等问题。
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当今大学生处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在家庭及学校参加劳动教育的机会较少,养成娇生惯养的生活习惯。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还体现在缺乏劳动精神上。个别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思进取,与现实劳动教育脱节,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为个人成长带来的益处,缺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
高校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家庭、社会、高校需要协调联动,发挥三者相应的作用。目前,家庭、社会、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机会较少,各个主体之间缺乏合力育人的共识,未能形成全员育人机制。[1]首先,家庭与高校间缺乏交流互动。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方式更加自主灵活,主要侧重于自我管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机会较少,高校与家庭沟通交流有限,劳动教育的成效不明显。其次,高校与社会间互动有限。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虽然部分高校也组织学生参观厂矿企业并实习,但实践操作环节时间有限不能较好锻炼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且企业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岗位也寥寥无几,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提高、劳动技能锻炼提升未能提供强有力的助力。
劳动教育需要充分挖掘所有资源,坚持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理念,人力、物力、财力协同发力形成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资源体系。目前,高校劳动教育主要方式为理论教育,现存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较少、勤工俭学岗位有限的现象。同时,大学生处在信息时代,对互联网有着较强的信息敏感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营造出劳动育人的动态网络空间,发挥网络育人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个别高校设立了新媒体劳动教育平台,如大学生劳动教育公众号,在网上宣传劳动教育政策和劳动教育讲座,此种教育方式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在校大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兴趣,运用新媒体技术还有待提高。然而大多数高校还未设立新媒体劳动教育平台,未能发挥出互联网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后勤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学校与大学生沟通交流,推进劳动育人的理想场所,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看似简单、规律,但也蕴含着方方面的教育内容,后勤是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理想场所,这将对学生日后就业大有裨益。高校后勤为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服务,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如物业管理服务、餐饮服务、公寓管理服务等,这些部门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后勤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2]
目前高校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劳动教育,大学生的认知及思想的升华还需要通过实践方式得以提升,高校后勤需重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为劳动实践是大学生从校园迈向职场的中转站,劳动实践经历将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独立自主习惯的养成及吃苦耐劳品质的塑造都需要通过劳动实践来锻炼。后勤保障服务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参与公寓环境改造、餐饮服务、卫生清洁等服务性工作将有利于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公物、节能减耗,自律自强、理性消费,培养较好生活自理能力。这些后勤劳动教育活动将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大助力。
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当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高校想培养出一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需要各方的努力,大学生、学院、后勤需要精诚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后勤作为直接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保障的部门,可以提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场地,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使其学会必备的劳动技能,培养出富于理论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当代大学生。
“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高校需要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挖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从而发挥劳动育人合力,优化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健全劳动教育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形式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将更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高校要注重课内与课外劳动教育的无缝衔接,学院与后勤处要加强沟通协作,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如利用暑假开展三下乡、建设美丽乡村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学雷锋日等节日开展公益劳动实践活动,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融合,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感受到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劳动教育的融合衔接,高校后勤要重视传播媒介的重要影响力,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空间的劳动教育,合理利用互联网及新兴媒介,发挥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的作用,创建后勤劳动教育驿站,在网站内公布每学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预告、后勤相关劳动教育课程以及发布一些具有劳动教育内涵的短视频、图片及文字介绍,强化线上劳动教育,从而促进线上与线下劳动教育的有效衔接,突出育人时效。再次,高校也要加强校内校外劳动育人的有效衔接。高校要对大学生四年的求学生涯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每学年的劳动教育目标与实践活动安排。学院要紧紧抓住学生实习的重要机遇,加强与厂矿企业的深化合作,达到产学结合效果。学院同时也需与后勤处加强沟通交流,积极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充分挖掘后勤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并对其进行指导,从而为大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校要不断更新劳动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去。目前常规的劳动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早已司空见惯,高校后勤需要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劳动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新路径,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后勤处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可与学院强强联手,打造别具特色的“校园果园”。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目前有一个别具匠心的校园果园,它是后勤处倾心打造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计算机学院的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领挂牌石榴树,在石榴树生长周期内参与修剪、浇水、施肥、喷药防虫、蔬果、套袋、采摘等劳动流程,大学生通过参与石榴树的管理养护及果实采摘等实践活动,使其获得成就感,从而发挥后勤劳动育人的功效。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也可与艺术学院加强合作,组织开展园艺设计大赛,学生根据现有的绿植花卉设计园艺方案,通过作品创新度、人气指数、设计美感等方面评选出设计大赛冠亚季军。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将当年冠军设计图稿真实运用到校园园林景观中,做到学以致用。艺术学院学生通过丰富校园色彩,合理规划园艺空间,亲手打造出校园版的“创客花园”。
餐饮管理服务中心可设立第二课堂或开设劳动实践选修课,利用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开展家常菜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在大学生劳动教育微信公众号内查看家常菜大比武参赛规则及日程,自行选择擅长的菜系。大比武期间,所有参赛选手根据食材进行菜肴烹饪,并将参赛作品一一呈现出来,专业厨师现场观看学生烹饪过程,根据色香味形及创新度来进行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选手,并现场颁发奖品。此类活动旨在激发大学生劳动创作的热情,培养动手能力。从中感受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粮食,感激餐饮人员的辛勤付出。
公寓服务中心在大学生公寓内可开展“小空间、大收纳”活动,中心邀请专业的收纳师为大学生进行衣物收纳培训,现场教授大学生如何将衣物收纳整齐、利用最小空间收纳最多生活用品及衣物,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独立自主的劳动品格,为未来更好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劳动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靠各个部门单打独斗并不能成型,高校应该努力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上下沟通机制畅通、师生全力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高校内部应专门设置大学生劳动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劳动教育政策的上传下达、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的师资培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工作,同时划分出高校后勤与其他部门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调动高校的一切资源,从资金、政策上给予后勤创造劳动教育的便利条件,实现育人与服务的合作共赢。[3]劳动育人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后勤劳动育人工作:
一是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力度,筑牢后勤劳动教育宣传阵地。文化宣传拥有一种无声的力量,高校后勤可在劳动教育宣传方面做文章,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如体育场、餐厅宣传栏等地方设置劳动教育宣传长廊,宣传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人物事迹、后勤劳动模范等内容,使大学生沐浴在劳动教育的文化氛围中,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劳动教育学习内容,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后勤处与学工部及各学院要加强互动交流,根据大学生学制,制定每年的劳动教育计划与实施路径,后勤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学院为学生劳动教育活动进行组织策划、学工部为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政策宣传,使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获得长足的进步,劳有所获、心有所向。
三是培养一支兼职后勤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打造后勤特色劳动教育示范窗口。教师是教育的推导者,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高校后勤要拥有一支敬业奉献、理论实践经验俱佳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在后勤各部门内发展一至两名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发挥一线工作人员技术专长,利用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导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同时,后勤还需打造一批特色劳动教育示范窗口,各个部门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突出工作亮点,挖掘出劳动教育中的专业因素,创办特色劳动教育课堂,通过形式新颖的教育方式、接地气的教育内容,吸引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物业管理、餐饮服务、维修服务等劳动实践岗位中去,使劳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培养其吃苦耐劳、坚毅果敢的品质。
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需要学院、学生、后勤等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前期着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后期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与劳动技能,我们要在“三全育人”的正确理念下,不断增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效,深入挖掘劳动育人、五育并举的意蕴内涵,积极探索出一条特色创新之路,全力培养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李珍.“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22.
[2]蒋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后勤服务的实现路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06):87-91.
[3]姚丽敏.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后勤服务的路径研究[J].院校治理,2022(27):71-73.
(责任编辑:赵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