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的互动合作教学实践与反思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为例

2023-04-19 14:18:40王云芳
新课程 2023年19期
关键词:青树交流课文

文| 王云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从而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还能促进其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阅读中,通过有效策略来实现对文本信息的深度挖掘与利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互助合作教学模式。

一、实施课前预习合作,检验预习成果

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知识的探究与交流。合作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中,还存在于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活动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其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特色。

师:“同学们,我们即将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你们预习过了吗?”

生:“预习过了。”

教师: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吗?

生1:老师,我不太明白课文中提到的“大青树”是什么意思?

师:“大青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也叫“高山榕”,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它通常被视为一个地方的标志物,象征着团结和友谊。在这篇课文中,“大青树”代表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

生2: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但是不知道美在哪里?

师:认真回想一下这篇课文的描写和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学校环境的描写,以及对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和谐、欢乐的氛围。这种氛围既来自课文的语言表达,也来自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想象。

师:想必大家会注意到“新鲜感”一词,在小组合作预习中,文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这一词的含义呢?

生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句话很有新鲜感。

生2:文中出现了一个排比句,向……向……向……

(在课前预习合作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阅读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在课堂上的深入学习和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在课前预习环节和小组合作阅读中,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共同探索课文中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课文及作者写作手法的理解。)

二、课中集中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合作探究是师生之间基于一定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双边交流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质疑、争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师: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在阅读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其次,要仔细品味文章中的语言和描写。最后,要积极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与小组内成员交流阅读心得,学习对方的阅读方法。

(学生开始阅读文章,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而教师此时应在教室里巡回走动,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倾听每个小组的意见与看法。)

师:下面邀请几位同学回答问题,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上课是怎么样的呢?

生1:他们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还有很多小动物一起和他们学习。

师:下课后,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都有哪些活动呢?

生2:下课了,小学生都围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师: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让人读后会有很多感触。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描写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是什么呢?

生3:我认为这篇文章想表达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因为在这所学校里有很多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产生矛盾和冲突,相反还能互相理解和包容,这是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需要学会的。

师:大家很棒!能从文章中品味出这些思想和意义。同时,我也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文章中有很多描写是关于自然环境的,大青树、松鼠、小鸟等。这些描写并不是简单的修饰,而是用来衬托和强调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也能多加注意。

(设计意图: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对话交流的过程,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充分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而达到思维碰撞的效果。)

三、合理分配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要求,根据学情确定学习重点,制订教学方案。搜集资料,了解教材编排结构,掌握课文内容及特点。这一点对于后续的互动合作阅读有决定性作用,为每个学生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进行探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给大家布置一个阅读任务,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回答以下问题。

1.描述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环境和氛围。

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情?

3.课文中的哪些情节让你感受到了小学生的快乐和活力?

4.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阅读课文,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

生1:老师,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环境很优美,氛围也很和谐。学校周围有大青树和美丽的花园,小鸟和蝴蝶在周围飞舞。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教师:非常好,你提到了课文中的重要情节。这些情节不仅展示了小学生的快乐和活力,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那么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生2:我认为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多元文化共存、促进和谐发展。在文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在一起生活、学习,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共存。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多元共存的思维方式,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师:非常好,你从多元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这篇课文的主题和启示。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3:我认为这篇课文也告诉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大青树下的小学提供了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样的机会,努力学习。

师:你从珍惜学习机会的角度对这篇课文的主题和启示进行了分析。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看来大家对这篇课文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生4:我认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多元文化共存的重要性以及珍惜学习机会。

(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设计意图: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学生共同探索出一条自主阅读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途径来实现对文本信息的整合。)

四、小组分享交流,进行总结评价

合作阅读中,不仅要重视阅读过程,还需要关注阅读结果。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反思、比较、批判,逐步完成自我建构,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

教师: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纠正字音,练读不通的句子。读完互相讨论:“这所小学有什么特点?作者对这所小学怀着怎样的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

生1:这是一所民族小学,很多学生都来自不同民族。

生2:我从文章中读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和谐共处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作者通过对学校生活的描写,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师:非常棒!同学们要学会从文章中发掘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描述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还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细节和互动情况,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要热爱生活、珍惜当下、憧憬未来。

师: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师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背诵情况,师生互评互赏,重点引导学生再次感受这所学校的美丽之处和学生的快乐生活以及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师:同学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那里有阳光照耀着他们,有洁白的粉墙摇晃着他们的快乐,有那凤尾竹的影子摇曳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让我们也来夸夸自己的学校吧!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写一篇短文。

生1:我的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认识很多好朋友。

生2: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可爱,为我们传授知识,让我可以健康成长。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完成知识迁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师评,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全过程,在交流探索中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学会从整体着眼、由表及里地把握文章内容,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回顾文章描写手法的同时进行阅读迁移,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最终实现对文本深层次意义的挖掘。)

五、教学反思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灵活互动

在语文课堂中,教学互动是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它既包括静态层面上的知识分享、情感体验等方面,又包含着动态层面上的思维碰撞与思想交融,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深入体悟、全面提升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合作阅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增加课堂提问,交流互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合理设问、多向发问、多给学生表达机会、鼓励学生质疑。讨论作为培养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造讨论机会,让学生想讨论、敢讨论、能讨论。在讨论时,学生能积极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组,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团队。

(三)创设评价标准,融入互动

阅读评价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评价活动,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在开始阅读合作之前,教师需明确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使其确定阅读的重难点,包括对文章的理解、词汇使用等。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评价标准。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理解感悟。通过提问、讨论和分享观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表达习惯及写作风格,进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话题或体裁变化,促进其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在每次阅读合作结束后,教师需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努力给予肯定,利用反馈机会,引导学生反思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猜你喜欢
青树交流课文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贵州省铝土矿采坑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及恢复治理方法探讨——以清镇市麦格乡大青树铝土矿采坑为例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6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敏化”阅读味蕾 品赏新鲜词句
布哈克历险记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修剪青树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