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勰
“以”字广见于先秦文献的语言运用之中。在甲骨卜辞中,“以”用作抽象的“携带,带领”义(郭锡良:《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1期),后来语义泛化,即 “用,使用”义。《说文解字·已部》“以”:“用也。”但在先秦文献之中,“以”字已经发展出了众多用法。《韩非子·五蠹》中“以”字运用丰富,分别用作动词、介词、连词、代词和通假字。
从词义上来看,文中“以”字经考察分析,存在1个用作动词的义项, 表示“认为、以为”:
①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1.名词位于介词“以”之后,其基本语法形式是“以+NP+VP”,其中,“以+NP”是限定“VP”词。
(1)引出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方式,介绍动作实施时的工具、凭借、身份、计数单位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用”“凭借”“根据”,所组成的介词结构做状语或补语。 其中,表“凭借”“根据”意义的有:
②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
③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
④事成,则以权长重。
⑤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士官于内。
在例②中,“以”不能理解为“因为”。仲尼不是因为仁义而不会屈服于鲁哀公,而是根据仁义才不会屈服于鲁哀公。“因为”后接原因,表示这样做的理由,“根据”后接条件,表示把某条件作为论断的前提或言行的依据。 “以”的这种用法也是它与介词“因”的区别之一。
另外,表“用”的意义的有:
⑥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骡马,此不知之患也。
⑦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
⑧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
⑨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⑩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在例⑨中,“以”译为“使用”,中间的分句可译为“却使用这些最聪明的人都难以理解的言辞”(张觉等:《韩非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引进行为动作的标准、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按照”“依照”,所组成的介词结构做状语或补语。例如:
(3)引出行为、动作的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为”“由于”,所组成的结构一般做状语。例如:
(4)引进行为、动作的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依靠”“借助”。例如:
第一,整个介宾词组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也可以放在动词(及其宾语)后面。
第二,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以”的前面。
2.“以”的宾语省略。在一般句式中,由于“以”的宾语已经在前面提到或太长,所以,为了避免表达重复和不清,故省略。如例中第二处的“以”。
3.“以”的宾语提到了它的前面,而且不限于疑问代词宾语,这是它和其他介词不同的地方。在《五蠹》中,只存在有以下一种情况:
固定介词结构“是以”,“是”是“以”的宾语并前置。
“以”用作连词,一般有以下六种情况:
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可译为“去”“来”等。
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可译为“使得”“以致”。
连接前后两项,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可译为“因为”。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可译为“和”“又”。
连接状语和谓语主要成分,可译为“地”,或不译出。
表示顺接或顺承,常用“以”连接两个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或分句,可译为“而”。
在《韩非子·五蠹》中,只见其中三种情况,即:
第一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例如:
第二种:“以”所连接的是两个动词性的词语,或为连动式,或为连贯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例如:
第三种:表示顺接或顺承。例如:
“以”为代词,同后边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充当主语。例如:
通“已”,表示“已经”的意思,例如:
第一,“以”为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与后面的动词“为”形成固定结构。“以为”有两种意思:
其一,认为:
其二,作为,用作:
第二,由介词“以”和动词“为”前后搭配构成。本文中,此处“以……为……”表示主观上把什么当作什么。可译为“把……当作”,或仍作“以……为……”。例如:
第三,“以”为介词,其宾语承前省略,与前面的“可”构成凝固形式,可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可”“可以”。例如:
第四,“以”是介词,“是”是“以”的宾语并前置,“是以”表达“因此”的意思。例如:
第五,“以是”系连词性的介宾词组,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开头,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以是”具有两种固定的表达意思,一种是“因此”“因为这样”,即:
另一种是“由此”“用这个”,即:
第六,“以”是介词,介词后宾语不出现,与前面的“所”构成固定形式。“所以”有两种意思,一为表达“……的原因”。例如:
另为表达“动作和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例如:
第七,“以”是介词,其后宾语省略,助动词“足”是“值得,够得上”的意思,“足以”即“足够,能够”的意思。例如:
关于区分虚词“以”在句子使用中的介词和连词词性,是语文教学中繁杂且持久的课题。王宁《古代汉语》对此问题做出阐述:“‘以’是介词时,它后面总要接个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介宾结构,来修饰动词谓语。‘以’是连词时,它总要有被连接的两个部分,而这两部分中后一部分往往是前一部分的目的或结果。”此说言之有据,颇为通达。如例中“坚兵厉甲以备难”,“备难”是“坚兵厉甲”的目的,且“以”后面无接名词或名词词组,而接动词词组,由此可知,此处的“以”是用作连词。再如例中“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先王之政”是“以”后接的名词词组,与“以”组成了介宾结构,来修饰前面的动词谓语“欲”,由此可知,此处的“以”是用作介词。还有是当介词“以”的宾语省略时的情况,王宁先生认为:“……就要看‘以’的前面是否也是个动词。如果不是,‘以’就是介词,否则就是连词。”如例中分句“非所以持国也”,是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之”应指代前面的“仁义辩智”。而“以”前面是助词“所”,非动词,因此,此处的“以”是用作介词。
由此看出,“以”字每种用法之间是繁杂多变的,需要仔细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