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奋林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初中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初中生物学为例,其新课标重点提出的探究式教学与科学思维养成,都指向实际学习过程应当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形成问题解决思维,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因此,在当前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以“问题驱动”为主要抓手,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加以深度思考,进而引发持续、有意义的深度学习,以此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本文以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的分类”为例,在分析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本质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实践方法,并总结该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反思实际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提升应用效果,为初中生物学高质量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上的新时代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进度,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强化知识认知与掌握,在教学设计当中通过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逐渐将学生思维探究引向更深,以此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或假说,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通过问题产生情境来实现对已掌握知识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依托自身知识经验建构所形成的知识理解,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立足特定学习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在知识获取与运用中的重要性,其中,情境指的是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环境,特定情境的构建,向学生提供学习所必备的背景与经验,能够减少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对主题意义建构产生的阻碍。问题作为人类好奇心的原生表现,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心理的原动力,因此,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导入环节是初中生物学课堂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适当的问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教学目标,为主要问题的出场进行有效铺垫,以真实情境的创设自然生成主要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问题场景当中,更加主动地进行思考,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第22 章第1 节“生物的分类”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基于“分类的意义”与“分类的原则”进行问题导入。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的方法来引出问题:“大家在逛超市的时候,如果想要买一瓶某品牌某口味的饮料,应该怎么做?”接着在课件上展示超市购物的流程:进入超市—饮料区—果汁—品牌—种类。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超市中的货物是怎么摆放的吗?”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很快得出答案:“超市货物摆放的原则是进行分类,有文具区、生鲜区、饮品区、调味区等。”基于学生实际回答,教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大自然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远比超市商品种类更多,那么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呢?应当怎么分类?”通过教师的问题导入和学生的自主讨论,得出分类的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并保护各种生物。这一导入,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激发学生兴趣,由此自然引出生物分类的意义与生物分类方法等相关教学内容,并从中挖掘主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开展后续学习。在该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确定主问题,在此基础上导入合理问题,实现有的放矢。第二,创设教学情境,尽量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设计问题,提升情境亲和力与感染力,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问题的积极性。
基于问题驱动的生物学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设计紧跟生物学核心素养,即在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进行问题设计,防止出现问题与知识点不一致等尴尬现象。“生物的分类”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较多,要求教师树立核心素养意识,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指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发现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该节课所涉及知识点比较零散,包括生物分类的概念、意义、原则、方法、等级等,在对其知识点进行整理分析之后,结合上述生物学核心素养设计主问题为“结合生物特征来进行生物分类”。在主问题的支持下,结合教材章节知识点顺序,又可将主问题分为“生物的分类依据”与“生物的分类等级”。在以上主问题与分问题的支持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生物出发,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并概括出具体的分类原则与等级。可以看出,核心问题的设计对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也为实际教学环节提供了一条操作性较强、知识点较广的问题主线。在主线的引导下,学生可通过自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分析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提炼与整理,需摒弃传统以知识为重点的方式,转为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提炼方法,使问题很好地对应学科核心素养,真正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科学思维的形成需要所学理论知识与证据之间实现相互协调,最终形成科学论证的过程,尊重事物发展规律,遵循严谨的科学求证态度,以科学思维探究并获取新知识点。科学思维并不是直接形成的,而是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问题探索,不断获取知识,在此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并归纳总结知识,以推理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在实际的生物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效问题链,不断锻炼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探索未知领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总结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链不能随意设计,而是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以“生物的分类”中的“生物的分类等级”为例,设计如下问题链:给出部分生物,发现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在以上分类的基础上还能继续分类,根据分类结果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在分类之后发现,生物分类是具备等级划分的,且划分原则为从高往低。在以上问题的支持下,接着设计问题:“从高向低的分类等级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同类的生物,引导学生对其所处等级进行划分,并分析处在同等级生物中的相似特征。这种链条式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点,逐渐深入,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助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基于问题驱动的生物学教学模式,除了强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深入浅出呈现知识点之外,还能够引导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实现问题探究,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从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概念形成角度来看,学生概念的形成与学习往往需要大量例证支持,以此将概念与例证相互映照,最终形成并从中理解重要概念。例证法指的是在呈现概念的基础上,举出与概念相符合的例证来映照概念,其中所举的事例或现实就是论据,概念则是论点,以论证得出论点,才是科学的概念习得过程。
以“生物分类的依据”为例,教师首先提出“生物分类是否存在依据”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发猜想,并在其基础上提出相关例证来支持所得出的结论。教师分别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植物体有哪些器官?”“所有植物都有种子吗?”“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吗?”“植物的叶子都是一样的吗?”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教师在课件上放出对应图片作为支持结论的例证,得出植物分类的依据是“植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除了例证支持之外,实践活动也是引导问题探究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或完成实践项目”,也就是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生物学中重要概念的形成与理解离不开科学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所呈现的数据、现象等,都是概念建构当中不可缺少的。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也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完整的科学实验的能力。科学探究强调通过科学实践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助力学生形成生物学观点,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印证所学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力与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如在围绕“生物命名法是怎样进行的”活动中,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里的植物,并说出这些植物名称的命名方式。学校常见的榕树就是“属名+种加词”,银杉就是“属名+种加词+命名者名字”,以组织户外实践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为学生理解对应概念佐证。相应的问题探究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应立足生物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特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问题设计不断外延,对接学生现实生活,才能充分发挥问题驱动教学的内在价值。
从以上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比较传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从学生身边常见事物与教学目标入手,科学设计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探究心理被充分激发,从而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习热情明显提升,自身主体性表现非常充分。
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使知识点沿着问题链逐层展现出来,学生能够充分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复杂、零碎知识的消化吸收。
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设计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初中生物学知识与核心素养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以问题为主要起点,在问题中渗透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体现出教学的综合性与科学性。经过学习,学生对生物的分类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在后续的生物学学习中充分表现出来。
在基于“问题驱动”的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设计思路与方式至关重要,问题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实际教学效果。在课堂导入环节,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的基础认知,从学生身边常见事物出发,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在问题链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问题链应由浅到深进行设计,每个问题都需要等到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理解之后,再进入下个环节的问题当中。也就是说,问题链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在学生所学知识基础上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知识储备解答问题,形成新的知识点,并以新的知识点解答后续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在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教学目标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可以使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使生物学课堂更加符合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规律,真正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因此,“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值得初中生物学教师深入学习,并尝试探索更多实践策略,以此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