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

2023-04-19 11:31何超群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商科共同体育人

何超群

(福建商学院,福州 350012)

新商科一词始于2014 年由西安欧亚学院在“商业社会需要新商科”中提出,此时的新商科只是区别于传统商科的理念。2019 年3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专家学者首次对其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进行集中深入交流研讨[1-2]。新商科是传统商科面临新技术、新产业与新业态进行的学科交叉重组,是在新文科理念下开展经济管理类教育,融入新教育思维、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技术、新教育模式,通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锻造适应新形势的跨学科复合型商科人才。在新商科背景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构建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形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变革、实现高等新商科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逻辑意蕴

(一)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内涵

新商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一个由多元主体、助学者和介体、环体等组成的宏观有机育人整体,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愿景一致、育人协同、责任共担”为运作范式,强调主体、目标、资源等要素的协同与整合,以期实现新商科学生全面发展与高等新商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从根源性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大思政格局的继承与发展。共同体与其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倒不如称其为教育新范式,它更加注重整体一致的利益共同体,强调各利益相关方共同目标认同、共同文化认同、共同情感认同、共同利益认同,挖掘现有资源,建立“商科+”教育生态,在教育规范约束中通过合力实现整体利益。

从引领性看,新时代商科教育迈入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商业伦理精神的培养与商业文明的传承发展。而这些思想精神集中体现于以乡土亲缘为纽带发展的商帮,如闽商、浙商、粤商、徽商等,构建起了区域商业文化的载体。福建地区的新商科教育,思想内核是“爱拼会赢、敢为人先,务实敬业、守信重义,善观时变、兼容并蓄,团结宗亲、乐善好施”的闽商精神[3];广东地区教育目标和价值认同则是“敢为人先、务实开放、崇信守法、爱国奉献”的粤商精神[4]。

从自主性看,新商科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同社会的契合度,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高度依附于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新经济、新业态、人才新需求无一不在影响着新教育。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具有依附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传递依附于日常教学、管理、学生活动等,具备系统性、开放性、发展性特点。只有高度重视教育生态,才能在实践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应然与实然

1.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价值逻辑

新商科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企业管理者,以及商业领域的主导力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性的战略工程,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5]。基于共同愿景、各要素协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与立德树人相耦合,都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构成要素,强调思想政治要素挖掘与资源整合,激发各要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与参与度,从而形成育人合力,化解立德树人工作中的现实困境。

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现实逻辑

从教育形态方面看,“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共同体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雏形,为后期共同体构建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课程思政”“大思政课”等理念相继提出,体现了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决心。从制度保障方面,《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的制度遵循与保障。

二、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现实困境

(一)各要素协同不足,合力育人成效不佳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还存在协同不足的情况,影响了整体合力育人成效。一是主体协同不足。教师、党政干部、管理人员等都是育人主体,甚至学生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然而,在现实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往往被归于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育人目标被混淆为业务目标、项目目标,各主体间疏离断层,彼此孤立,无法实现多元一体的协同联动。二是各育人体系协同不足,未能形成统一工作体系,如:团员教育与党员教育衔接不畅,存在缺口;组织育人与行政育人相脱节,党建与业务两层皮;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相冲突等。三是社会力量协同不足。新商科教育与企业产业的联系更为紧密,作为人才培养高地,在思想政治教育时却忽视了企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未能实现基于社会需求的学生价值塑造。

(二)新技术融合不够,网络阵地作用不显

数字化和智能化催生了新的商业业态,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的融合。各高校虽然积极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网络育人发展尚不成熟,思想政治教育依旧立足传统线下,忽略了线上阵地的开辟;简单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视为校园网、“三微一端”等平台的审核与管理,忽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需要实体场所的支撑配合;对网络新阵地的开辟与掌握还远无法达成教育目标,育人主体认识不足、专项经费偏少,智慧化程度较低,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等。

(三)新商科特色缺失,校本品牌尚未形成

新商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缺失,尚未形成特色品牌。一方面,教育资源内容挖掘不足。自然景观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与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忽视了对新商科学校、新商科专业中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耕,对校歌、校训及校史等校园文化资源的挖掘不深,利用有限。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不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资源利用处于原始低效状态,并未形成资源合力。科学技术为资源共享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教育者过于依赖教育技术,从而降低了教育工作者对资源利用融合的主动性和教育资源本身的实效性。

三、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若干思路

(一)理论建构:共同体模型初探

新商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应当基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的共同愿景,以校本特色为立足点,构建多元主体主动参与的“一核多元”育人主体。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接外部场域,畅通机制体制,通过信任合作、协商对话与共建共享推动形成合力,以自治推进核心圈、盟友圈、保护圈三圈共融。这个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内部到外部,各要素都在产生作用,维系着共同体的运行。

“一核”指以高校基层党组织为育人核心主体,用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领各主体开展教育,制定制度文件,统筹协调,凝聚育人合力。“多元”主体涵盖但不仅限于高校教育者、学生、政府、企业、家庭等。高校内部“十大”育人体系涉及的主体、参与自治的学生等构成了核心圈,各育人主体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活动、日常管理、服务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等职能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政府、企业与家庭等助学者则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盟友圈。政府作为多元育人主体之一,除了政策倾斜外,通过项目与高校开展合作,利用高校教育与科研资源来发展经济;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落地转化和应用示范的平台。新商科教育更加注重与企业产业的相互赋能,企业这一育人主体提前介入人才培养,通过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开展订单式培养、拓展实践基地等,深化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探索思政元素的融入,挖掘育人价值。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通过践行良好家教、传承优良家风加入共同体协同育人力量。保障、约束、激励、协作机制形成了保护圈,为共同体运行保驾护航,构建共同体育人生态。如此,凝聚育人合力,人人都是共同体的主体,通过系统内部师生、生生的情感联系、外界主体互动协同,积极主动作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面临的现状,建构良好的组织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二)实践建构:共同体运行措施

1.目标赋能,以培育商德为基,凝结共同愿景

一是资本逻辑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这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6]。新时代,新商科教育面临新商业伦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更加注重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与法律素养等,锻造新时代商科人才的人文精神。立德树人是新商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为之奋斗的共同愿景。这一共同愿景的创建并非靠行政命令和制度规约,而是自下而上、从内到外经过长期凝练并实践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让成员获得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并将其根植于实践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成员目标是构成共同愿景的基本元素,新商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为根本目标,以期提升学生对商业伦理、社会责任的认知水平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6],主动担当经济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受教育者以个人发展为目标,在教育中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成为高水平商业参与者和主导者;家长希望学生接受新商科教育后能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企业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在校接受应有的职业伦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育,成为有较强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职场人。在这些目标中,有一个词贯穿始终——商德,培育商德,需要顶层总体规划,整体部署,将其理念根植于所有人员心中,融汇成前进的动力。

2.资源赋能,以涵养商情为要,整合特色资源

一是新商科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商业伦理的培养。商业关系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商科人才应当心怀“国之大者”,文化则是涵养商业情怀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以校本特色为立足点,挖掘思想政治要素,整合共享优势资源,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二是整合优势资源,关键在于发现识别资源并有效建立资源挖掘框架。高校要充分挖掘新商科教育资源,并开发利用学校独特的创办、转制发展史中的显性资源(地理、地貌、建筑、设备、文物等)和隐性资源(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机制体制、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校风班风等)。高校应依据学校发展规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凝练特色,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浸润于新商科文化之中。同时,高校应挖掘“走出去”与“引进来”过程中的外部资源,比如地域特色资源与合作单位资源等。产业融合与校企合作中,或多或少会涉及相关企业单位的企业文化、人文素养等教育资源,如行企精英奋斗实践中形成的特色实践教学与职业体验活动资料。学校所处的地区也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与族群资源等,对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通过当地博物馆、档案馆等获取精准资料,并将其融入课程,用当地案例形成生动德育素材。福建地区可将“爱拼会赢、敢为人先,务实敬业、守信重义,善观时变、兼容并蓄,团结宗亲、乐善好施”的闽商精神作为核心元素融入新商科教育,而广东地区则可聚焦“敢为人先、务实开放、崇信守法、爱国奉献”的粤商精神的传承。三是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共享是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要以技术为支撑,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结合新媒体新技术,融入新元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生动教育素材,将其精准投放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各个环节,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叠加整合,而应基于教育目标,综合考虑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选取最优方案,实现资源最大效能。

3.制度赋能,以健全机制为驱,完善治理体系

一是完善保障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投入上,加大现有专项资金投入,尤其是网络思政教育投入,配备相应资金,并规范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专业队伍建设上,高校需严把育人队伍入口关,完善评聘制度,建立长效培养培训制度,大力推进思想政治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进程;在校企合作上,高校与企业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加强合作,依托新媒体新技术,实施“新商科+新技术”教育模式,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创设实体场所。资金、基地、队伍都是共同体落地的基本供给,是其运行、维持的基础条件。二是完善约束机制。从高校内部而言,需要完善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各主体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高校党委基于共同愿景,把稳方向,统一领导,集中部署,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解到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并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个环节。根据工作需要,基于各主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关系,确保落实的可行性。从高校外部来看,主要依靠软约束,明晰企业、家庭这些主体的职责边界,绘制责任清单,推动家校、校企形成共有的可信承诺遵循。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高校要建立奖励激励、关怀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相结合的全方位激励机制,让其成为推动共同体成员团结协作,奋力向前的驱动力;要注重激励引导,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并面向全社会宣传推广;要鼓励企业进校开展教育指导及服务,并将其视为员工的业绩要求,给予奖励。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评估并不能等同于党建检查,也不能简单以举办多少活动、获得多少奖项来衡量,应当建立过程性的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四是完善共同体协作机制。高校通过各主体的信任合作、协商对话与共建共享建立起信任友好的联动机制,实现各部分间的相互赋能。家校沟通机制是高校加强与家庭协作的重要方式,除了推动线上线下家访常态化、长效化制度,还可建立家长进校制度,引导家长更好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配合学校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成立家校协作工作领导小组,遴选聘用部分杰出家长作为家庭教育辅导员,由专家进行培训后开设亲子思政课、家校讲座等,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高校与企业的协作则更多依赖合作企业与校友单位,成立校企思想政治共育指导委员会,通过聘请知名企业家、校友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选派教师进入企业,与企业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送在校生入企接受现实场景的生动思政课等形式,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高校将“任务式”参与转变为“服务性”“成长性”参与,是各部分协作的关键。

四、结语

新商科背景下,高校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有助于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对于实现新商科学生全面发展与高等新商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如何构建,运行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建完后能否产生实际效用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方能得到答案。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多元主体通力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会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形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变革、实现高等商科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新范式。

猜你喜欢
商科共同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爱的共同体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