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表达最美
——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探究

2023-04-19 03:46:58文|
新课程 2023年21期
关键词:书籍家乡作文

文| 孙 涛

(作者单位:宿迁市沭阳县人民路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许多小学生面对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写,甚至有些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这种情况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性,过分强调写作技巧和写作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针对此问题,教师可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教学案例,探讨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的策略。

一、以《我的植物朋友》写作教学为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细节,使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提取素材。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如观察自然景象、身边的人和事等。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深入地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和闪光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老师、父母等,发现他们的特点和优点,从而在写作中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接下来以《我的植物朋友》写作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教学准备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充实写作素材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安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观察任务,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某些场景、人物、事件等。例如,在写作课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公园中的花草等,让他们有意识地了解这些植物的名称、形态、颜色、生长情况等,鼓励他们用语言记录下自己的观察体会。基于此,学生能够带着目的和问题进入写作课堂,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步骤。

1.展示植物样本

在课堂上,教师可准备一些植物样本或照片,向学生展示植物的不同部位,如叶子、花朵、果实等。通过直观地展示植物样本,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2.讲解观察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植物,教师可以讲解一些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特征观察法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方法系统地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规律,更好地记录和整理观察结果。

3.学生分组观察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记录下植物的各项特征,如颜色、形状、生长情况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体会和发现,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

4.写作指导

在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整理观察记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进行写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写作指导,如写作顺序、表达方式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考一些优秀的范例,从中汲取灵感和技巧。

(三)案例反思

通过这堂写作课,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观察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和作用。首先,观察生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深入观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等,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避免无内容可写的困境。其次,观察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植物进行分类、辨识等,进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最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学生对植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从而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

二、以半命题作文《____即景》写作教学为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许多学生来说,写作往往是一个难点,他们可能因为不知道如何下笔,或者不知道该写什么而感到烦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将写作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一)教学准备

在课前,教师需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并准备相应的教具和材料。写作课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自然景色图片或视频,如湖面、山林、沙漠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小道具或相关书籍,以便在课堂上使用。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创设生活情境。

1.展示生活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预先准备好的生活情境图片、视频。这些图片、视频应尽量真实地反映出各种生活场景,如街头巷尾、学校课堂、自然风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想象

教师可通过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些情境中,感受情境中的氛围和美感。例如,在展示森林图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森林中,感受身边大树的挺拔、青草的清香和鸟鸣的悦耳,以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情境。

3.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象。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情境,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讨论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4.写作指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感受和想象进行写作,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三)案例反思

通过《____即景》这堂写作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能够拓展思维,丰富写作内容。同时,教师创设情境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不能过于复杂或抽象,以免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三、以《朝花夕拾》书籍阅读为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既是一种语言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获取知识和乐趣的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中,阅读课外书籍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其次,应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等。最后,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写作中。

(一)教学准备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便为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如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并为他们准备一些与该书籍内容相关的问题和讨论主题。这些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1.学生自由阅读

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朝花夕拾》,并要求他们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问题。这一步骤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也是学生获取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

2.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同学那里获得新的启示,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分享阅读感受

教师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讨论书籍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这些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书籍的内容,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写作指导

在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阅读感受进行写作。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从而巩固他们的语言知识。

(三)案例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并开展相关写作课程,我们可以看到阅读课外书籍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提高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许多精妙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避免出现只注重故事情节而忽视语言表达的问题。

四、以《家乡的风俗》写作教学为例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组织实践活动是丰富学生生活写作情感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主题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文娱比赛、研学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体验生活、感受情感。学生在此基础上写作,可以表达出更真实、生动的情感。此外,学生还应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教学准备

在组织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并制订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方案。此外,教师还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家乡的风俗》的写作课程前,教师可以通过聊天、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家乡风俗的了解程度和兴趣方向,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制订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参加一些家乡的传统活动等,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增加对家乡风俗的认知和了解,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二)教学过程

1.制订活动计划

在课前,教师需要制订好实践活动的计划和安全预案,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家乡的风俗》的写作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

2.学生参与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参加家乡的传统活动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当地的传统节日或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俗文化,感受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

3.记录活动感受

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认真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包括看到的景象、感受到的文化氛围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等。在写作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参加传统活动的经历和心情变化等。

4.写作指导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记录和感受,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写作。在写作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写作:(1)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2)描述自己参加的家乡传统活动以及自己的感受;(3)总结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三)案例反思

通过《家乡的风俗》这堂写作课,我们可以看到组织实践活动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写作情感和增强写作的真实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家乡的风俗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加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从而在写作中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观察生活、创设生活情境、阅读课外书籍和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有效地实现生活化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融入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书籍家乡作文
鲁迅与“书籍代购”
我的家乡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 00:39:24
夸夸我的家乡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