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的路径
——以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为例

2023-04-19 03:46:58文|
新课程 2023年21期
关键词:园子祖父文本

文| 杨 琼

一、教学背景

在探索小学语文深度教学路径的旅程中,五年级下册的《祖父的园子》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教学案例。这篇文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家庭情感和自然美景的平台。小学生的心智和情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感知能力都在迅速增长。正因如此,《祖父的园子》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灵需求,还激发了他们对语言和表达的深层兴趣。

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其在课本中的定位和教学目标。作为五年级下册的一部分,这篇文章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内容,更是学生情感教育和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资源。《祖父的园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语言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童真和自然美的世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和自然的美好。通过这种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要想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和准备。这不仅包括对文章情节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和文化背景。《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童年记忆的细腻描写,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理解和体验文本内容。

在学生的预备知识方面,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特色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激发他们对作者的兴趣。此外,预读活动也是关键,通过提前阅读和讨论,可以使学生在正式教学之前对文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期待。

综上所述,教学《祖父的园子》不仅是一次语文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培养。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入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理解家庭和自然的价值,从而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播下宝贵的种子。

二、教学过程

(一)预备阶段

我先对《祖父的园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究其深层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弄清了故事的情节和结构,还深入理解了其中的情感和主题,确保自己能在课堂上提供丰富而准确的解读。此外,我还研究了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在教学中有效地将作者的经历和写作意图融入文本分析中。对于学生的预备工作,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预习活动。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祖父的园子》,并引导他们思考关于文本的基本问题,如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其动机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我准备了关于作者的简短介绍,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他们对作者和作品的初步理解。

(二)教学实施

1.引入活动

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实施阶段,引入活动是我作为教师采取的首要步骤,旨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并为深入学习创造一个互动和富有启发性的环境。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多媒体和互动式的活动。首先,我制作了一份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其中包括作者的照片、时代背景介绍以及《祖父的园子》的主要片段。这个演示文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文本的背景信息,还通过视觉和听觉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接着,我组织了一个基于故事情节的互动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并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接触文本,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故事情节。此外,我还安排了一次团队合作活动,其中学生需要共同制作一幅描绘故事场景的壁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决定如何表现故事的关键场景和人物。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加深了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基于故事的问答游戏。在这个环节中,我提出了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答案。

2.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在于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原文,通过语言的韵律和情感的体验,深入感受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内涵。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我强调对语言细节的关注,特别是文本中的情感和语言韵律。我指导学生注意每个词语的选择、句子的结构以及整体的语气和风格。通过这种深入的阅读,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表面内容,还能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深层次情感和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阅读中,我鼓励他们尝试以不同的语速和语调朗读文本,体验不同朗读方式对文本理解的影响。同时,我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思考和捕捉关键信息,如“这个段落中的情感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描述?”等。

第一步,情景模拟。

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实施中,文本阅读之后我展开了情景模拟,这一环节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至关重要。通过模拟文中的场景,学生不仅能把握故事情节,还能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与学生讨论了文中描述的几个关键场景。我询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个场景最能代表这个故事?”学生热烈讨论,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一个祖父和孩子在园子里劳作的情景,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接下来,我组织学生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模拟的“园子”。我提供了一些道具,如假花、小树枝和园艺工具,学生则自发地帮助布置,兴致勃勃地创造出一个接近故事中描述的环境。在布置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元素在故事中代表了什么?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情感和氛围?”布置完成后,我选了几名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如祖父和孩子,其他学生则扮演园子中的动植物或者其他配角。在角色扮演中,我鼓励学生尽量模仿文本中描述的动作和语言,让他们尽情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在模拟活动中,我不断地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作为祖父,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或者“作为园子里的一朵花,你觉得周围的世界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环境。我强调:“通过刚才的模拟活动,我们不仅重现了故事场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这将是我们理解文本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二步,分组讨论。

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继情景模拟之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旨在深化学生对文本主要情节和主题的理解。为了有效组织这一活动,我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有四到五名学生。分组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确保每个组内能有多样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在分组之前,我向学生明确了讨论目标:深入探讨《祖父的园子》中的主要情节、角色、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了指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讨论,我准备了一系列的引导问题,如“你认为故事中最重要的情节是什么?”“祖父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这些问题旨在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探索故事的多层意义。在讨论开始前,我提醒学生既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要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我强调讨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我巡回于各个小组之间,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如将故事中的情景与他们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对于这些深刻的观点,我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讨论结束后,我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这不仅是对小组讨论的一个总结,也是让全班学生共享不同小组的独特见解和发现。在汇报过程中,我适时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补充一些文本分析的深层内容,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深化理解。

第三步,角色扮演。

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过程中,继文本阅读和分组讨论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为了让这个活动生动而有效,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角色扮演的目的和意义。我说:“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你们可以更深刻地体验他们的情感和经历。这不仅是一个理解故事的方法,也是一个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接下来,我给每个小组指派不同的角色,并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和服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学生兴奋地开始准备,互相讨论如何更好地演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尽量表现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例如,扮演祖父的小明问道:“老师,我该怎样表现祖父的慈爱和耐心呢?”我回答:“试着想象你是一位充满智慧和爱心的老人,用温柔和鼓励的语气和其他角色交流。”小明点头,开始模仿一位慈祥的老人的神态和语气。我还安排了一些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如祖父教孩子园艺知识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展现出角色的行为特征,还要进行对话和互动,进一步加深对角色的理解。比如,扮演孩子的小华在模拟学习园艺时问道:“祖父,这些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美丽?”扮演祖父的小明则耐心地解释:“这是因为我们用心去照料它们。”

第四步,画面再现。

为了有效地实施这一环节,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任务:将文本中的一个场景或主题转化为图画。我说:“想象你们是艺术家,用画笔表达你们对《祖父的园子》中某个场景或主题的理解和感受。”我提供了各种绘画材料,如彩色笔、水彩、画纸等,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准备阶段,学生兴奋地讨论他们想要绘制的场景。小丽说:“我想画祖父和孩子在园子里劳作的场景。”小强说:“我更喜欢画园子里的花朵和蜜蜂。”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各显其能,有的仔细描绘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有的专注于渲染自然景色的美丽。我走访各个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鼓励。例如,我对正在画祖父形象的小丽说:“试着想象祖父的眼神和笑容,让你的画作更生动。”对正在画花朵的小强说:“注意花瓣的色彩和形状,让你的画作展现出园子的生机。”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我组织了一个画展和分享会,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想法和感受。小丽展示她的作品时说:“我画的是祖父和孩子一起工作的场景,我想通过这幅画表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小强则说:“我画的是园子里的花朵,我想表达园子的美丽和生命力。”

3.拓展活动

完成了文本阅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进入《祖父的园子》教学的拓展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我鼓励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分享与文本中相似的个人经历,同时探讨故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有过类似故事中的经历?”这个问题旨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例如,小红分享了她与祖父在花园里工作的经历,她说:“这让我想起了我和祖父一起种花的时光,我们虽然不多言,但那种亲情和温暖一直陪伴着我。”接着,我引导学生探讨《祖父的园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我问:“这个故事讲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它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相似或不同之处?”学生踊跃发表意见,有的认为故事中的亲情和自然美景是永恒的主题,与现实生活中的家庭价值观相契合,而有的学生则指出,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相比,故事中的生活节奏更慢、更贴近自然。

三、教学效果

1.学生在理解文本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他们不仅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故事的情节,还能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人物。

2.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3.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不仅在理解文本上有所进步,也在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中加深了对文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园子祖父文本
祖父瓷
意林彩版(2022年1期)2022-05-03 10:25:07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我和祖母的园子
祖父的一封信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园子匠
吐鲁番(2015年3期)2015-12-07 13:12:52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