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音同步”
——小学英语音近词发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2023-04-19 01:30:31
英语教师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发音语音小学生

夏 禹

一、追根溯源——追寻理论依据

(一)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这一观点强调身体和环境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出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在身体与周围环境互动之后获得的这一规律。在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知识不是传统的记忆和运用,知识依赖身体,知识获得的过程也依赖身体的体验,人类的知识起源于个体对自身的探索。

(二)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课程的重要地位、作用和特点,突出了英语课程的学科育人功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坚持培根铸魂、全面发展。这对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着重要作用。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建立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分级体系,为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服务。

(三)课程标准与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即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知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课程标准》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关注知识点、知识链和知识网在实现英语学科知识和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中的衔接作用,着重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可见,《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具身性、实践性、基础性、综合性和情境性。

二、实践探析——找寻小学英语音近词发音问题的原因

(一)开展现状调查,进行数据分析

1.确定内容,着手调查

调研初期,教师确定了调查对象:在某市市区3 所和乡村2 所具有代表性的小学随机抽取的200名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及15 名英语教师。

调查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问卷调查法,该调查方式仅面向学生,便于收集并分析数据;另一种是个人访谈法,该方式仅限于教师,便于研究者通过问卷中反映出的现象或问题更深入地了解并分析原因。

2.统筹数据,精准分析

在初期调研阶段,发放200 份问卷,收回2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0%。

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足以完全理解问卷中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发放问卷前,将问卷中的题目和选项向学生进行了解析及答题示范,尽可能提高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小学高年级学生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重在让其理解此次调查的意义,引导其如实作答。根据问卷调查及访谈统计出的数据,选取主要内容作如下描述:

(1)23.7%的小学生对音近词的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并且经常混淆发音相近的单词。

(2)52.8%的小学生虽然了解音近词的概念,但是对其发音不能较好地掌握,经常在听音选择、听音完成句子或辨音题中填错单词或作出错误的判断。

(3)23.5%的小学生不仅能够自主解析音近词的概念,而且能够在辨析音近词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4)88.0%的小学生明确表示不希望在试卷中遇到音近词的辨音或填空。

综上所述,绝大部分小学生在遇到音近词时不仅大概率会作出错误的判断,而且会产生畏难情绪。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必将消磨其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二)归纳数据特征,解析内在缘由

1.起于师资力量,落于城乡差距

此次问卷调查数据中表现出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城乡之间悬殊较大,城乡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多样化的接触渠道,教师的语音示范是主要的语音学习来源(张煦然 2016),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素养与学生的语音学习效果直接挂钩。同时,数据中反映出的语音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程度偏低,学生兴趣不足等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出现了非专职英语教师兼职英语学科的现象,非专业化的语音示范及缺乏科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导致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反观城区小学,学生积极参加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及校外培训,无形中开阔了视野,锻炼了交际能力,敢说、能说、会说。同时,学校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教师的语言素养和专业知识呈上升趋势。

2.英音和美音混用现象普遍

英语在45 个国家是官方语言,世界上约33.3%的人口说英语。由于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发音不同、使用方法不同、文化表达不同等情况需要教师拨开云雾使学生见月明。然而,由于英音美音影视作品纷繁芜杂,大多数人的英语发音会出现兼具英式口音和美式口音的情况,夹杂乡音者亦不在少数。在访谈时发现,很多教师英音美音混用现象比较明显,更有甚者不自知自己说的到底是英音还是美音。可想而知,长期受到如此语音“熏陶”的学生会说出怎样的英语口语。音近词的发音很相似,很多只有一个音节的差别。即使相同的一个单词,英音与美英之间也可能存在仅一个音素的差别,因此解决英音和美音混用问题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3.走近学生,掌握学情

(1)语言环境单一,阻滞英语语音学习。

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区学校的学生,都存在语言环境单一这一问题,相较而言,农村的问题更加严峻。单一的语言环境不利于语言学习,如文化差异的感受、日常交际用语的使用、语音语调的感情变化等,阻碍学生接触、感受和理解目标语言,也不利于“用英语做事情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课堂是唯一的学习英语语音和进行口语交际的渠道,几乎没有任何使用课堂知识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

(2)家庭条件制约,阻困英语语音学习。

相较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其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不高,且家庭成员构成比较复杂,难以在学习方面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农村学校90%的小学生没有区分音近词发音意识,且欠缺学习英语的音/视频资料。另外,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在课堂外说方言,浓厚的乡音严重影响了英语语音学习。相较而言,城市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有优渥的家庭条件,且父母重视其英语学习,他们课外也会参加形式多样的培训,甚至有外教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接触、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

(3)知识技能匮乏,阻碍英语语音学习。

首先,大多数小学生缺乏完整系统的英语语音知识建构,对音近词缺乏整体性认知。其次,学习方法存在缺陷:学得慢,忘得快,形成了英语语音学习的困局。再次,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巨大,很多学生习惯用汉语拼音标记英语单词的发音。最后,由于思维定式的副作用,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及中外文化异同,思维受限,习惯用汉语思维思考,因此英语表达总是断断续续、不流畅,自然难以兼顾语音语调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音近词的发音。

(4)情感态度偏离,阻难英语语音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他们的学习动机大多来自纯粹的兴趣,并不一定能长久坚持,加之有些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遇到挫折与困难就失去兴趣与信心。据访谈了解,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个别学生存在学习态度的偏差,不重视复习和预习,羞于开口说英语,致使新授词汇难以巩固,一遇到音近词汇就出现较高的错误率。长此以往,问题日积月累且得不到解决,学生最终失去英语学习兴趣。

三、日省月修——探寻解决小学英语音近词发音问题的对策

(一)寻求突破口,缩减差距值

1.规范教学,提升效度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语音素养较低,主要表现为语音语调不标准。这是因为很多区域在招聘英语教师时过于偏向对书面知识的检测,忽略了对语音语调的考量。这一问题加剧了解决发音问题的紧迫性。英语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语音素养,有效地示范和引导,才能使学生融入标准化的语音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统一标准,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音素养势在必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复习、巩固、完善语音知识,向英美音混用say no,扮演语音示范者的角色。同时,教师在课前应反复听录音,揣摩录音中的语音语调,确定其中的情感起伏变化,将每一处细节都落实到位,做到对学生负责。

2.“身音作业”的活化运用

家庭作业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方式。通过亲身实践发现,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都对“身音作业”“有声作业”充满激情,不仅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加以计划和排练,及时巩固课堂内容,而且能团结协作,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沈庆丽 2016)。

因为单词的发音与身体的动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英语教师在教授生词时可以有效利用手势、动作,引导学生用身体发音。英语教师应考虑“身音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实用性、多样性,如让学生自己录音或者拍视频,小组合作设计口语表演秀,自主设计一段绕口令的舞蹈等。同时,英语教师不可忽视对“身音作业”的反馈,应做到及时、到位,如在课堂中展示优秀作业,或者让学生做“小老师”,将学习心得与全班同学分享。

3.巧用绘本,引入自然拼读法

小学英语课堂曾掀起绘本教学热。结合多次绘本教学实践及相关方面的学习发现,绘本教学不仅有利于情境教学,而且有益于词汇教学,如学生可以在图文和教师肢体语言的引导下深刻地理解生词的含义。因此,单词教学不能脱离文本。另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自然拼读法。在自然拼读法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生词的发音,并带入其他相近词汇学习中。一般的绘本教学过程如下:预览绘本,整体感知—熟悉文本,辨别发音—师生共读,身临其境—读演结合,掌握发音。

(二)身体与发音同步,语音与标准共频

1.加强示范,注重模仿

学习英语发音,最基本、最高效的方法是模仿。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模仿和观察方面有巨大的优势,能够快速发现音近词之间的细微不同。教师在作示范时应发音清晰、语速缓慢、有所侧重地重复和强调,对于低年级学生要避免过多讲解发音规则,注重训练的方式方法。

教师发音的标准美和韵律美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发挥榜样力量,促发其说好英语的愿望。

2.启发诱导,触类旁通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地道英语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展示的舞台,使其获取成就感,提升自信心。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选择并调整教学方法,发现通过身体与语音的同步更能够刺激学生的感知。最后,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按照拼读规则拼读单词的意识和能力,使其逐步学会并掌握听音知形、见形知音的本领(叶浩生 2015a)。

3.听音辨音,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英语单词读不准、记不住的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分解示范进行语音教学。比如,在讲授单词five 时,教师分解音素,分别示范字母f、i、v 的发音及/f/与/v/的拼读过程,领读时采用“整体读—分解读—整体读”的方式,使学生养成按音节拼读的习惯。随着学生词汇量的不断扩充,教师采用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归纳音素、以旧带新、相互对比等,旨在提高其听音辨音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当遇到一些音近或形近的单词时,一开始就要加以区分,如在讲授wait 时,可引出want 作对比。

母语习得的规则证明,言语内化总是先于言语表达。因此,小学英语学习活动的开展一定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即坚持先听后说、以听带说、以听促说的原则。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学生听懂指令要求。以小学三年级的英语字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字母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字母的音、形、义有效融合(叶浩生 2015b),以加深他们对词汇的印象。

4.说唱结合,增强语感

相较朗读、背诵,小学生更倾向唱歌、跳舞的形式。诸如song、rhyme 和chant 是小学英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语音训练形式。优美动听、韵律感强的歌曲不仅能够极大地调节课堂氛围,而且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感。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通过节奏和旋律将所学知识和歌词相互交融,这是练习发音、节奏、连读、语调等的好方法。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4 My family 时,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自编了韵律诗,如“Father,father,father,this is my father. /Mother,mother,mother,this is my mother. / Brother,brother,brother,this is my brother. / Sister,sister,sister,this is my sister./Me,me,me,this is me!/We are a family!”,旨在让学生在说唱的同时记住句型结构。同时,教师编排了相应的动作,让学生从双重意义上感受字母组合ther 的发音。

又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7 On the farm 时,教师将单词发音与动物声音和动作相结合,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模仿,课后也乐此不疲地边说边唱,热情满满,从而实现了有温度的课堂、有激情的教师、有活力的教学、有声音的学生、有成效的学习的融合统一。

5.趣味语音,持久渗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绞尽脑汁地想出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周倩 2012)。教师整理了一些常用的小游戏,如“Let’s imitate.”“I say,you say.”“Find good friends.”“Voice PK Competition”“Take me home.”“Missing game.”“Turn over and match.”等。游戏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快乐,而且能使他们在快乐中掌握教学重难点。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开发、创设各种各样的游戏,帮助学生操练英语语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趣味语音练读,不仅能够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有益于更好地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将其从“拼背默写”四座大山下解救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其内在潜能。

素养立意,以始为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语音是英语学习的“门面”,因此解决音近词发音问题是迫切的。通过优化整合知识点,借用“身音同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步建构知识体系和提升实践能力,让知识和技能偕行共进,转为智慧和能力,使深度学习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发音语音小学生
I’m a Little Teapot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 05:43:38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电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 09:42:10
对方正在输入……
小说界(2018年5期)2018-11-26 12:43:42
我是小学生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