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晴
大学英语阅读是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英语阅读水平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素养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通常关注通过文章给学生传输语言知识,如词汇和语法等,容易忽视对其语言技能及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思路(李辉 2010),引入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可以减少枯燥的阅读训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挫伤,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其英语阅读能力,使他们形成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体会阅读的快乐和语言的魅力,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在选取阅读材料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应惠兰 2001),以其兴趣为导向,以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保持对阅读的兴趣。英文原著小说、故事等叙事性阅读材料情节生动,语言丰富,读起来轻松、有趣,应被适当引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另外,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适当引入和运用一些人文学科研究的方法与理念(袁渊 2021),将西方叙事学相关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尤其是在英文原著的阅读赏析中。这是对学生语言学习在层次上的深化和拓展。一部好的英文小说中往往含有大量对人物的生动描述,同时涉及多样化的人物塑造方法。The Valley of Light 的作者是美国小说作家德瑞·凯(Terry Kay),该小说语言难度适中,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文笔清新优美,画面感强,适合大学生阅读并赏析英语语言的美感。该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一个受第二次世界大战阴影困扰的美国士兵诺厄(Noah)战后返乡,发现父母已逝,弟弟入狱,家园被卖。他花了两三年时间独自旅行以求精神自愈,在重新寻找生活希望的旅程中遇到同样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阴影所困扰的女主人公埃莉诺(Eleanor),两人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逐渐走近,温暖彼此,让心灵在真爱和善意中复苏,开启新的未来。下面,从西方叙事学研究视角出发,以英文原版小说The Valley of Light 为例,将叙事学中人物塑造方法相关理论应用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叙事,就是叙述事情,即通过语言或者其他媒介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的事件。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叙事学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的学科,为小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模式和方法。尽管当今叙事学的意义包括研究各种叙事文本,研究对象包括日常口头叙事、法律叙事、电影叙事、戏剧叙事、广告叙事等,但小说依然是叙事学研究的中心对象(申丹、王丽亚 2010)。
根据叙事学的基本区分,故事指按照实际时间和因果关系排列的事件,话语指对素材的艺术加工;话语涉及是怎么叙述的,包括各种叙述形式和技巧,而故事涉及叙述了什么,包括事件、人物、背景等(申丹、王丽亚 2010),因此小说人物(character)属于故事层。英国小说家、评论家福斯特(Forster 1993)认为,小说人物可以分为两大类: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和圆形人物(round character)。所谓扁平人物,指代表“某种单一思想或特质”的人物,具有十分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无论故事情节进展到哪个阶段,出现什么样的情形,这些人物在思想和行动方面都不会出现大的改变(Forster 1993),如巴尔扎克(Balzac)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塑造的文学史上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圆形人物则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更加类似。福斯特(1993)认为,“一部复杂的小说通常同时具有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但是圆形人物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可以在故事层面制造悬念和惊奇,增加故事的逼真性,有利于小说家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
依照叙事学家里蒙-凯南(Rimmon-Kenan)的观点,小说人物通常以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叙述方式描述。直接法指运用直接向读者点明人物特点的形容词、抽象名词、喻词勾勒人物主要特征的叙述方法;间接法指未经叙述者阐明,需要读者仔细推测的人物塑造手法。直接塑造法主要体现在具有叙述权威的全知叙述者经常直接向读者点明人物的主要特点上,如“善良”“漂亮”“聪明”等可以概述所述对象的基本特点的词语。间接塑造法主要通过具体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多维度描述,包括对人物行动、语言、外貌、环境的描写,以及通过人物关系映衬人物的不同性格(申丹、王丽亚 2010)。通过描写人物行动可以塑造出形象生动、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他们对人物的印象。人物语言也是体现人物性格的另一重要方面,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具有精明能干、八面玲珑的特点,但叙述者很少使用直接概括这些个性的词语,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精彩的人物自身言语行为给予展示。除了行动和语言外,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也可以使读者感受人物的形象和个性。此外,关于人物所处的环境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是与人物塑造相关的方面。作者通过这些间接塑造人物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关人物的线索,让他们通过人物的思想、行动、语言(用词、说话方式)、外貌和所处的环境推断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从而深层次地理解小说内容。如里蒙-凯南(2002)所说,直接塑造法在话语形式方面虽然显得简明扼要,但是过于笼统,因此现代小说家更青睐间接塑造法。
在读前阶段,教师先向学生系统介绍如上西方叙事学中关于人物和人物塑造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让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作初步理论准备。接着,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Have you ever read any stories about the World War II?(2)What impressions do war stories make on you?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豪集中营的照片,让他们了解战争的残酷并讨论亲身经历过这些战争的人的内心会留下什么样的创伤和阴影。最后,教师给出小说标题The Valley of Light,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对小说的内容进行读前初步预测。这些读前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小说的兴趣。
在读中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层阅读,层层递进,先让他们运用skimming 策略快速阅读小说,获取基本信息,如事件发生的时间(1948 年)、地点(The Valley of Light,一个虚构小镇名)、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男主人公诺厄及女主人公埃莉诺)等,以在训练阅读技能的同时,为进一步理解小说内容作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scanning策略进一步快速阅读小说,并回答以下关于小说所塑造的人物的整体特征的相关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所探讨人物塑造语言实例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埃莉诺进行):(1)After a quick reading of the first,middle and last chapters,can you preliminarily summari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roine?(2)What obvious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haracters’thoughts,emo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3)According to Forster’s dichotomy of character types,does the heroine Eleanor belong to the round character or the flat character?
基于前文所述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基本区别,作为小说The Valley of Light 的女主人公,埃莉诺起初沉默消极,随着故事的发展,她的性格、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等发生了明显的积极转变,更多地表现出“圆形人物”所具有的多面性、可变性。小说通过对埃莉诺的语言、外貌、思想和行为等进行描述,间接塑造了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阅读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细读和研读,并运用对比分析和推理等阅读策略。教师可按照间接塑造法的具体分类逐步展开、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析间接人物塑造法在小说中的体现和应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保持学习兴趣,体会英文原版小说中鲜活的英语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从而深化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提升赏析能力。
小说中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进行间接的人物塑造。因此,教师先让学生在细读过程中找出一些典型的通过语言进行人物塑造的实例,并进行探究性阅读。
例 1:Eleanor looked at Noah without expression,and moved her face in an answering nod.“If you got a taste for some fish,he’s taking orders,” Taylor added merrily. For a moment no one spoke,and the silence was like a chill.Then Eleanor said,“Thank you,but I don’t eat much fish.”(Terry Kay 2003:Chapter 2:26)
例 2:So many words,they seemed to be waiting in line to get into his hearing.“I’m sorry,” she said after a moment.“I told you I was a jabber-mouth.” She smiled.“I know it when I am doing it,but I just can not seem to stop.It’s like I’ve got a mouth full of Mexican jumping beans and they are popping out all over the place.”(Terry Kay 2003:Chapter 22:190)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两个语言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推理策略推断出女主人公埃莉诺的一系列明显转变。她在故事开始沉默寡言,回避社交,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得健谈,如例2,就像“it was God who loosened her tongue”,这具体表现在她的语言及说话方式上,如“So many words”“waiting in line to get into his hearing”和“popping out”等生动表述。在此阅读环节,教师抓住时机,通过语境进行一些词汇、句型、修辞手法(如拟人手法)的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语言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些关于人物语言叙述的例子,更加清晰地理解埃莉诺的个人特征并没有像扁平人物保持不变,而是随着情节发展发生了明显的积极转变,从压抑、沉默到健谈、活泼。小说通过对人物语言特征进行描述,间接塑造出一位真实且具有多面性的圆形人物。
同时,小说中有丰富的关于人物外貌的叙述,并以此进行人物的间接塑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探析这些描述人物外貌的文字。
例 3:She stood before the mirror on the dresser,gazing at herself. The woman who gazed back at her no longer had the smile of joy worn by the girl who had been mesmerized by the man’s eyes.The woman who gazed back at her was tired,had the beginning of crow’s feet at her eyes. Her face appeared pale,carried a sign of surrender. Her hair seemed lifeless.(Terry Kay 2003:Chapter 3:36)
例 4:He wondered if being at the shack bothered her,remembering her husband’s death. Yet,she did not looked bothered.There was a freshness about her.Her hair was not gathered in the small bun at her neck as it had been.Her face seemed to hold a faint coating of makeup.Her eyes seemed clear,bright.(Terry Kay 2003:Chapter 16:13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Can you make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anor from these two distinctive descriptions of her physical appearance?”学生阅读并分析得出,在例3 中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埃莉诺揽镜自照,对其外貌进行描述:她面容疲惫苍白(tired,pale),带着一种“向生活投降的神情”(a sign of surrender),眼角开始出现鱼尾纹,头发毫无生气(lifeless)。通过阅读和对比分析,学生推断出她目前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即刚三十出头的她显得疲惫苍老,失去活力,似乎被什么打败而放弃了希望。随着情节的发展,如例4中,作者通过“freshness”“a faint coating of makeup”和“bright,clear”等词汇,使读者看到一位面色不再苍白,化了淡妆,眼睛清澈明亮,精力充沛的女主人公。仔细阅读这些关于外表的叙述,通过推理可以发现此时她情感活跃、精神复苏,性情发生了积极转变。通过阅读并学习这些由外貌间接塑造人物的例子,学生能够在具体语境中习得一些典型的描写人物外貌的词汇,同时加深对人物的印象和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升语篇鉴赏能力。
另外,小说中不乏各种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可以提供有关人物的线索,并由此进行人物的间接塑造。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值得充分运用的一点。
例 5 :She had said too much,she thought.It was a fault,and she knew it,and the drive to her home was one of regret. ... A thought struck her:Did Noah Locke remind her of her husband? No,she decided.The war,she thought. It was the war. Noah had been in the war.The war was the tie between them.(Terry Kay 2003:Chapter 5:55)
例 6:Her mind was restless. Had been all day,and perhaps for several days,and she believed she had finally reached the point of change. Done so suddenly it would puzzle her until she accepted the truth of it. She believed it had happened that morning ... A surge of relief flowed her.(Terry Kay 2003:Chapter 15:126)
学生通过细读,理解例5 描述了埃莉诺第一次和诺厄共进晚餐后复杂的心理活动:她意识到她长期的沉默随着诺厄的出现而结束了,但内心不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the mental activities of the heroine in example 6 imply?”在例6 中,作者叙述了埃莉诺在一个雨夜的心理活动,如“reach the point of change”“accept the truth of it”和“a surge of relief”等。通过对比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推断出女主人公埃莉诺在心理上达到了一个转折点,终于能够接受悲伤事实,回到现实世界中。小说通过对埃莉诺在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叙述,展现了这个人物思想情感和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使读者清楚地理解小说人物最终得以治愈战争阴影,在真爱和善意中让心灵复苏。这些阅读和探析可以深化学生对小说主题的领悟。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引入一些语言生动、丰富的英文原著来激活阅读课堂,同时将西方叙事学相关理论应用到阅读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并赏析其中关于人物塑造的典型语言实例。在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有效训练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