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023-04-18 13:39张秀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3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张秀芬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1)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风俗、审美等多方面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现代因素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导致一些传统节庆文化的流失、衰落、异化或商业化。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通过创新和发展, 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

1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 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形成并沿袭至今的各种具有特定意义和形式的节日活动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艺术表现等。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包括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二十四节气和其他地方性或民族性的节日。具体来说,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1 历史价值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遭受的苦难挫折、所表达的情感愿望等。 例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它源于对农业生产周期和自然变化规律的崇拜和敬畏, 也寄托了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而形成的传统节日,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和对祖国安危重视。

1.2 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创造的重要体现,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美学情趣、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例如,元宵节是中国最早的灯节,它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光明与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也富含了浪漫和诗意的情感;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团圆节,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和渴望, 也蕴含了对月亮和自然的敬畏、赞美[1]。

1.3 社会价值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具有维系中华民族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 它规范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社会交流和社会融合。 例如,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先祖和历史的尊重和缅怀, 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孝道和忠义; 重阳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敬老节,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老人和长辈的关爱和敬重, 也倡导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和敬老助老的美德。

1.4 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重要载体,它涉及中华民族音乐、舞蹈、戏剧、书画、雕塑、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例如,七夕节是中国最古老的爱情节, 它孕育了中华民族最著名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2],也激发了中华民族对爱情美好和忠贞不渝的歌颂;冬至是中国最重要的农历节,它产生了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食品——汤圆和饺子,展现了中华民族对食物多样和美味的追求。

2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历史与特点

起源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节庆文化,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成为今天丰富多彩的节庆体系,尤其注重天人合一,传承文化,强调和谐。 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富含传统、仪式、音乐、舞蹈、美食等元素,不仅形成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也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的节庆文化。

2.1 历史渊源

2.1.1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国节庆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为了纪念重要的农业活动和季节性时间点,如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人们创造了各种节日。例如,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都是为了纪念这些重要的农业活动。

2.1.2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有深远影响。 儒家强调礼仪、孝道和对祖先的尊重,这些观念在节日庆祝中得到了体现。例如,清明节就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肃穆节日;中秋节则是团圆的象征,象征着家庭成员的团聚与和谐。

2.1.3 节日的融合与发展

随着历史的推移, 各种外来文化和宗教逐渐传入中国,许多原本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例如,端午节原本是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后来逐渐演变为划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传统[3]。

2.2 文化特点

2.2.1 注重家庭与亲情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 无论是春节的团聚,还是中秋的团圆,家庭都是节庆活动的中心。 家人们一起庆祝,互相关心,这种习俗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家庭的重要地位[4]。

2.2.2 丰富的仪式和习俗

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仪式和习俗。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赏花灯等传统活动;端午节则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这些习俗和仪式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气氛,且寓教于乐,教育人们要尊重传统、孝敬长辈。

2.2.3 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庆祝节日时,人们会讲述历史故事、 吟唱古代诗词, 或者进行传统的音乐和舞蹈表演。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2.2.4 注重和谐与平衡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深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注重和谐与平衡。 例如,春节、端午和中秋等节日的庆祝活动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祭祀祖先或神灵,另一部分则是庆祝和娱乐。 这种平衡与和谐的观念也体现在食品的准备上,如粽子、月饼都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象征意义的食品。

2.2.5 地方特色与民族多样性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 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庆习俗。 例如,苗族的苗年节、火把节,壮族的铜鼓节、花婆节,彝族的火把节等,都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状及问题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各种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依然广泛存在于民间,尤其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人们通过祭祀、游艺、饮食等方式进行庆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冲击,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3.1 发展现状

3.1.1 节日种类繁多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因此传统节庆文化也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目前,中国有上百种传统节日和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且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5]。

3.1.2 庆祝方式传统与创新并存

尽管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拥有许多古老的习俗和仪式,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不仅可以和家人一起贴春联、包饺子、放烟花,还可以观看春节晚会、参加网络抢红包等活动。 这些创新的庆祝方式为传统节庆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6]。

3.1.3 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

近年来, 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节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举办各种活动来推动这些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如,政府会举办各种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和文化竞赛, 以提高公众对传统节庆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民间组织和企业也在积极参与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举办各种民间活动和推广地方特色文化, 为传统节庆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3.2 面临问题

3.2.1 全球化对传统节庆文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西方的节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例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节日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节庆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使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过西方节日而不是传统的中国节日。 此外,由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现代因素的影响,一些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已发生变异或变质, 一些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已经被曲解或利用。 例如, 一些传统节庆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如红包、灯笼、月饼、汤圆等,已经被商业过度开发,失去了原有的寓意和情感;一些传统节庆文化的活动和表现,如燃放烟花爆竹、舞龙舞狮表演、民间艺术、民俗游戏等,已经被简单模仿或娱乐化,失去了原有的审美和趣味[7]。

3.2.2 缺乏创新意识

尽管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节日,但一些地方在庆祝这些节日时缺乏创新意识。许多地方的节日庆祝方式数十年不变, 缺乏新意和吸引力, 导致一些年轻人对这些传统节庆文化失去兴趣,不愿意参与其中。

3.2.3 文化传承断层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对传统节庆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足。 他们可能更愿意过西方的节日而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这种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明显,使传统节庆文化面临传承困难的问题, 对此我们要引起重视[8]。

3.2.4 保护措施不足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节庆文化,但这些措施还需要加强和完善。目前, 一些地方缺乏对传统节庆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导致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或被遗忘[9]。 由于历史变迁、社会变革、人口流动、文化冲突等原因,一些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消失或淡化,一些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已经遗忘或模糊。例如,一些地方性或民族性的节日,如腊八节、上元节、花朝节、壮族三月三等,已经在很多地区不再庆祝或缺乏庆祝的氛围; 一些传统节庆文化的习俗和礼仪,如祭祀祖先、拜访亲友、赏花赏月、赛龙舟等,很多人已经不再重视或缺乏参与。

4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发展的机遇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尽管如此,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复兴和保护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些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被恢复和弘扬, 一些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已经被重新认识或强调。 例如,一些地方性或民族性的节日,如春耕节、端阳节、火把节、达斡尔族刀杆节等,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传统节庆文化的习俗和礼仪,如扫墓祭祖、拜年送福、吃团圆饭、佩戴吉祥物等,已经被广泛推广或提倡。

4.2 改进和升华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变革,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一些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已被改进或丰富, 一些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已被拓展或升华。 例如,一些传统节庆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如电子红包、环保灯笼、创意月饼、营养汤圆等,已经与现代科技或生活相结合,增加了新的功能和魅力;一些传统节庆文化的活动和表现,如网络祝福、文化演出、主题展览、互动体验等,已经与现代媒介或文化相融合,增加了新的形式和内涵。

5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5.1 弘扬和传承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可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和文化遗产, 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文化繁荣。例如,通过对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创新与发展, 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担当之心,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爱护之志。

5.2 交流和互鉴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可以交流和互鉴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优秀节庆文化, 增进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 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例如,通过对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创新与发展, 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分享中华民族对光明与和谐的向往和追求,对浪漫和诗意的情感表达,对多元和包容的理念认知。

5.3 创新和发展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可以创新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艺术形式, 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竞争力, 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变革。例如,通过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创新与发展, 可以让更多的人探索和实践中华民族对月亮和自然的敬畏及赞美, 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及渴望,对食物和美味的追求及享受。

6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原则与方式

6.1 创新发展原则

6.1.1 尊重和继承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不能脱离其历史根源和文化基础, 而应尊重和继承其原有的内容和形式、精神和内涵、特色和风格,保持其独特性和连续性。 例如,春节的创新与发展,不能忽视其对农业生产周期和自然变化规律的崇拜及敬畏, 也不能忽视其对新年新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应在保留其传统习俗和礼仪的基础上[10],增加对其现代意义和价值的发掘。

6.1.2 适应和融合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不能孤立于现代社会和文明之外, 应当适应与融合现代科技和生活、现代媒介和文化、现代需求和审美,增强其活力和魅力。 例如,元宵节的创新与发展,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灯谜和花灯之上, 也不能仅迎合市场消费和娱乐的需求, 而应在利用现代科技和媒介的优势上,增加其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

6.1.3 创造和超越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不能拘泥于既有的模式和范式, 而应创造和超越原有的内容和形式、精神和内涵、特色和风格,拓展其深度和广度。例如,中秋节的创新与发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赏月和吃月饼,也不能局限于现代的团圆和祝福,而应把重点放在突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上, 增加对其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创新。

6.2 创新与发展方式

6.2.1 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提供保护、推广、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将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社会价值的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列入国家级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给予相应的资金、人才、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开展一些以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为主题或内容的公共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补贴、优惠等。

6.2.2 社会参与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保护、推广、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机构等可以组织参与一些以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为主题或内容的公益活动、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媒体平台、网络平台、文化平台等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进行一些以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为主题或内容的宣传、报道、评论、展示等,并做出相应的关注、推荐、评价、反馈等方面的互动。

6.2.3 个人参与

个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做出创新、改进、丰富等。例如,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选择或创造一些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相关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影视作品等,并做出相应的表达、分享、交流等。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审美,选择或创造一些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相关的食品、服饰、饰品、礼品等,并鼓励身边人制作、使用、赠送等。

7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7.1 增强节庆文化创新

可以深入挖掘节庆文化的历史与内涵,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活动形式,使传统节庆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提高其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还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广节庆文化产品, 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7.2 保护和传承节庆文化

政府应加大对传统节庆文化的保护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节庆文化。 在保护和传承传统节庆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相关产业,如节庆旅游、节庆用品等,提高节庆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全球各地进行节庆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举办国际节庆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全球目光,提升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结合现代社会和当代文明,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进行创造和超越, 拓展其深度和广度。还可以通过跨界、跨域、跨文化等方式,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进行改进和升华, 让更多的人探索和实践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精神和内涵, 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

8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满足人们的期待。通过尊重、继承、适应、融合、创造、超越等不断努力,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可以在保持其本质特征的同时,增添时代特色,从而为中华民族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文化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为世界文明交流做出更多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