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本质、价值及路径

2023-04-18 12:54卫奕琳赵峻岩
煤炭高等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生

卫奕琳,赵峻岩

国际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人才是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1]。“学科交叉”的核心要义在于破除原有学科壁垒,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开展跨学科的科研攻关。2021 年1 月国家印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2],新增的“交叉学科”成为第十四个学科门类。随后颁布的《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交叉学科的内涵为“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交融,创造一系列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展示新的认识论,构架新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新的更丰富的知识范畴”[3]。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把交叉学科作为第十四个学科门类建立起来,不仅符合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科建设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交叉学科这一门类的设置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本质、价值及路径。

一、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本质

1.“交叉学科”及“跨学科”的概念辨析

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均来源于英语形容词“interdisciplinary”。在同一语境下,前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进行研究,后者是指某一学科的多个分支领域同时展开研究。但如果将两者分开来进行比较,两者的意义就大不相同了。“跨学科”中的“跨”,指的是研究对象相同或者相似的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中文语境下,“跨”为动词,强调的是行动;在英文语境中,“跨”表示为两者以上的行为。所以,“跨学科”这个词一般被当作是形容词。“交叉”是一个形容词,“交叉学科”常常被当作名词性短语来理解,其意思是“形成的一个新学科”。作为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是在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学科”,以区别于传统的单一学科。传统意义上,人们一般会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把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安置”在一定的框架内,也就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且自成体系的学科。随着新知识出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科的交叉性及人们科研活动的跨学科性越来越彰显。同时,人们不断地用跨学科的方式去探索新的问题与领域,并将这些新兴领域纳入学科范畴内加以研究,从而形成了众多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门类。

2.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本质特征

国家将“交叉学科”当作一个学科门类进行设置,本身就意味着跨学科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式与手段,是一种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当今世界正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难题,这类问题单靠某一门学科是不能解决的。如全球范围内疫情问题的解决就不能止于医学,即使是医学最发达的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发和蔓延,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所以,若要寄希望于未来的毕业生有充分的准备来驾驭新局面、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跨学科培养是必由之路。跨学科培养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之保有好奇心与创新精神,所以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必然会与传统的培养方式有鲜明的区别。

(1)整合性。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整合性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科研活动等三个方面。其一,师资队伍是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前提。研究生的师资队伍需要打破原有的学院隔离,起码要实现校内的师资共享,即鼓励不同院校、不同学科背景教师共同组成导师团队。其二,跨学科课程设置是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基础。研究生的课程内容需要深度整合,不仅要直接开设跨学科课程,而且要鼓励以某一学科课程为中心不断拓展其学科知识的外延。其三,教研融合是跨学科培养的落脚。教师要将自己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到跨学科研究中来。

(2)系统性。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跨学科作为人才培养手段必然会触动整个社会系统。从宏观上看,国家已经将“交叉学科”当作了一个新的学科门类,各级地方政府应制定有关鼓励措施为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中观上,各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打破传统学科的制度障碍,通过设置跨学科的专业、学位、课程,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可行性方案。在微观上,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跨学科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跨学科学术活动;学生需要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获取跨学科知识并促进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

(3)多元性。从现有的经验来看,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模式是多元的。各高校以二级学院为主体,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活动。其一,“学院内部式”:如果一个二级学院本身就由多个学科组成,它会非常方便地进行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其二,“学院协同式”:不同的二级学院合作开设跨学科的专业,共同培养和管理学生。其三,“单一学院统筹式”:学校出面成立专门负责协调本校跨学科学位型人才培养的组织,负责创建跨学科专业并承担学生管理工作,但是不设置实质性的课程,学生可以前往各开课学院听讲座。其四,“跨院协同式”:学校把所有的院系都纳入一个大的教学体系中,在统一的教学管理之下,共同实施跨学科培养。其五,“独立建院式”:如果该校的某一交叉学科正在快速而有力地发展,该校可以据此独立建院并进行研究生培养。

3.研究生跨学科培养范式的转变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源自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当时一些大学学者呼吁根除传统学科,提倡通过跨学科研究来认识处理解决宏大时代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研究生跨学科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哈佛大学2012 年创设的教育哲学博士(Ph.D)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组织保障、师资力量、课程资源以及专业方向等方面凸显了跨学科特色[4]。我国的研究生跨学科培养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其背景是院校合并。一些院校通过合并其他院校、扩充学科等方式建立起了多学科性质的综合大学,学校内部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逐渐增多[5]。交叉学科的大量出现,对于高校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加了新学科门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原有学科体系中的结构模式并促进科研与教学范式深层次的变革。例如学部制改革,它的出现就是为了适应新型知识生产方式和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对于研究生培养来说,跨学科培养范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相邻学科间培养向多种学科交叉培养转变;第二,由少部分学科培养向建立学科群融合培养转变;第三,由重视跨学科研究向跨学科人才培养及研究双轨并行转变;第四,由高校试行到国家提供学科管理制度保障转变。

二、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价值

当前几乎全国所有的“双一流”大学都在进行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如北京大学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清华大学的交叉信息研究院等,它们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学科研的目标。高水平大学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为己任,因此会把研究生教育放在突出位置[6]。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是当前我国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征途上德才兼备的突出人才培养的有力突破口[7]。

1.彰显现代大学的职能

探寻大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得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自中世纪以来大学得以立身的根本。进入21 世纪,面对需要高度综合知识才能解决的现代性问题,大学的三个职能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刻。教学是为社会提供知识体系和传播系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科研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是对已知的更新与超越;服务社会则是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不只是一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它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来解决问题了。大学不再仅仅以单一学科来开展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而是要在不同学科门类之间进行交叉、融合以开展跨学科教育,以培养能够适应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环境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研究生跨学科学习提供机会,推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跨学科教育是对传统专业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适应当今知识生产、知识创新新常态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对研究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研究生阶段跨院系、跨学科学习可以打破传统专业壁垒,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其二,为研究生提供跨学科发展平台,促进科研训练与科研思维方式培养有机融合。为了取得突破、推动科研创新,研究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多学科合作开展项目。通过参与不同学科领域的项目研究,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科研视野,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满足知识创新驱动的客观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边界不断延伸,知识的产生、 转移、交流、消费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8]。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阶段的进程中,知识生产模式也同步实现了其本身的变革。大学已经告别“象牙塔”般的大众形象,不断充实其职能,知识生产的地点由大学内部逐步转向了社会,科学研究由面向理论研究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吉本斯把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叫做知识生产模式2[9]。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促使研究生教育改变了过去偏重学术型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培养目标越来越强调跨学科的能力和知识的实用价值,走向了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培育道路。

三、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

一门交叉学科的设立要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论证:学科编入目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试点设置情况,学科内涵,人才培养,教师队伍,支撑条件,学科发展的规划设想[10]。依据这七个方面,从管理上来说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路径由培养目标、资源配置、组织文化、制度保障四方面组成。

1.明确培养目标:以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导向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在交叉学科成为一个新的学科门类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必须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遵循学科交叉融合规律,以“知识”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保障”为基础、以“质量评价”为依据,以复合型人才需求导向,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2.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原有的学院本位思想

当前高校的学科发展,仍然要以二级学院为依托进行设置和安排。在实际工作中,各个二级学院的学科数量有限,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实现学科体系优化与创新发展,就必须构建跨学科组织形式。加强高校交叉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一方面,要打破原有的学院本位思想,在学校层面明确交叉学科建设目标与愿景,改变传统高校内各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各自为战的局面。另一方面,各二级学院要立足自身实际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制定交叉学科建设规划和方案,避免“贪大求全”的情况出现,要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符合学校整体发展需求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上。

3.强化学科组织:营造良好跨学科组织文化

成立跨学科组织来实现人才的跨学科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形成跨学科组织文化。研究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术研究的主体,在跨学科培养的过程中,若要在不同专业、不同的利益诉求的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就需要按照整合性、系统性、多元性的原则,组织跨学科、跨学院的多元群体共同来营造。另外,高校的教育管理以及激励机制等也要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4.加强制度保障:健全跨学科培养管理制度

想要培养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就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在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一是要建立研究生招生资格联审制度,建立跨单位、跨部门的导师选聘和考核制度,形成导师自主选择学生的机制;二是要建立学科间交叉培养人才的遴选制度,在招生指标分配上向跨学科团队倾斜;三是要完善研究生学习年限延长制度,适当延长跨学科研究生的课程学时;四是要实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鼓励不同专业的导师组成导师组;五是要优化研究生学习方式和培养模式,鼓励跨学科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加大对他们的科研经费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