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主体性的文化创新的内在逻辑、实践路径与时代价值

2023-04-18 08:23
文化学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群体个体文化

王 起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灵魂,是历史的瑰宝,也是未来的动力。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1]。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推动力量。文化主体性作为个体或群体对自身所属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文化主体性的体现,是个体和群体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来重新解释、改变或创造新的文化元素、表达方式、符号或实践的过程。本文基于文化主体性的文化创新,强调了个体和群体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不仅关乎着文化的传承,更涉及文化的发展与活力。

一、基于文化主体性的文化创新的内在逻辑

(一)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文化主体性首先是独立性,突出体现为独立自主精神[2]。文化主体性激发文化创新思维的独创性。个体或群体在其所属文化体系内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模式。在文化主体性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富有创造性的新理念、新理论或新作品随之生成。文化主体性作为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体系,可以成为激发个体或群体创新的动力来源。文化主体性带来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审美标准和创造方法,不同文化主体的存在和交流促使了创新思维的多元化。文化创新起源于对现状或传统的思考,文化主体性使得个体或群体能够对所属文化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产生新的理念和创新点。文化主体性的发展,推动文化的演进,创造出新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文化主体性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动力和独特性,是文化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使得创新能够扎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二)文化创新是文化主体性的体现

文化创新是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重新组合、发展或者引入外部文化元素,产生新的文化表达形式、符号、意义的过程。文化创新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有机发展,同时也是文化主体性的具体体现。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体现了文化参与者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文化参与者根据自身的认知、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和再创造,驱动着文化创新的发生。文化主体性使个体或群体成为文化创新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创意、理念和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个体或群体参与文化创新,将自己的文化认知、情感和审美价值通过创新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文化创新不仅是文化主体性的体现,还是维护和发展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创新,一个社会或群体能够持续地发展和传承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过程有助于丰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的繁荣和交流。

(三)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创新相互推动

文化主体性促进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维护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元素,成为创新的灵感源泉。文化创新可以拓展文化的领域和边界,使其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保持了文化主体性的根本特征。坚持文化主体性和文化创新相结合,使得一个社会或群体在发展中保持独特的文化特色。文化主体性作为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文化认同和独特性,激发了群体或社会对文化创新的需求和动力。文化创新则通过不断产生新的文化元素、表达方式或实践,维护了文化主体性的活力和独特性。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创新相互推动,共同构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和演变的文化生态系统,共同推动了一个社会或群体文化的繁荣和演进。

二、基于文化主体性的文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培养文化主体性意识,探索文化创新内容形态

文化主体既包括某些静态的文化载体,也包括一定个体和群体通过自身生产与生活呈现出的文化传承发展及在这种传承发展中的主体性。[3]了解文化主体性对于一个群体或社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学习文化历史、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对文化主体性的认知来实现。培养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文化主体性意识,需要提供机会让个体和群体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让他们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活跃参与者,从而建立起对文化的主体性认同感。保护传统与创新融合,寻求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合,赋予文化创新新内涵。培养文化主体性意识可以使个体或群体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属文化的特色,从而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更有目的地寻求新的方式来表达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探索文化创新内容形态,在特定文化背景下重新解释、改变或创造新的文化元素、表达方式、符号或实践,可以使文化保持活力,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为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新的表达途径。文化主体性意识激发文化创新动力,促使个体或群体去探索新的文化创新内容形态。文化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和认同感的社群,这种共同体意识会成为文化创新的基础。探索新的文化创新内容形态可以保持文化的活力和适应能力,使文化不至于僵化,从而保证文化主体性的持续存在和发展,保护文化主体性不被时代淘汰。探索新的文化创新内容形态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现代化的表达,使之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强化文化主体性认知,鼓励文化创新多元合作

强化文化主体性认知使个体或群体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属文化的特色,增强了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强化文化主体性认知可以形成共同的文化目标和使命感,促使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团结合作,以实现共同的文化创新目标。文化主体性认知会激发个体或群体的文化自觉,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参与者。强化文化主体性认知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本地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鼓励多元合作能够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汇聚在一起,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推动文化创新的多元发展。多元合作能够促进不同个体、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各方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借鉴,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多元合作汇集了不同领域和背景的专业知识和创意,促使文化创新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文化主体性。通过多元合作,个体和群体能够共同合作,共同创造出具有文化创新价值的成果,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多元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提升文化创新的效率,加快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过程。

(三)尊重文化主体性价值,推动文化创新成果传播

文化主体性价值代表了个体或群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自信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主体性价值意味着尊重不同群体、社区和个体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文化财富。通过尊重文化主体性价值,人们可以建立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尊重文化主体性价值也包括保护个体和群体的文化权益,确保他们有权利和自由发展自己的文化,确保他们在文化交流中不受歧视或排斥,为个体和群体提供发展的自信和动力,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文化创新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个体和群体通过传播文化创新成果,可以拓展其影响力,使更多人受益于新的文化创意和表达方式。成果的传播可以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创新互相启发,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尊重文化主体性价值是保障文化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尊重各个文化主体的独特价值和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够推动文化创新,使其在不同文化之间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推动文化创新成果传播是实现文化主体性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人们通过将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可以使更多人了解和认同该文化的价值,进而加强对文化主体性的认同与尊重。

三、基于文化主体性的文化创新的时代价值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时代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人民群众的文化理念也是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繁荣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自身拥有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与理性思辨能力阐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发展理念。

(一)坚定文化自信,创新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化历史底蕴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4]。文化自信是坚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前提,是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力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文化主体性体现出深厚的文化累积,根植现实基础,推动时代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文化交流的内容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文化交流,文艺、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方式变革,创新文化交流体系,构建文化传播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文艺作品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社会影响力。

弘扬中华文化、坚定创新自信,可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相互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发展。创新文化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为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二)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事业生产社会公共文化产品,文化创新为聚集和整合国家的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文化主体性的发展理念,文化事业的发展机会源于各种文化创新路径的有机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发展、博物馆与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前提条件。音像、期刊、图书等优秀出版物大规模涌现,推动了出版事业繁荣发展。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艺术精品数量与质量优势凸显,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品质。

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是文化事业繁荣程度的体现。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国家与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不断社会化。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人们对文化创新产品的社会需求引领消费升级,是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据,是文化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原动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数字化和网络化,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文化创新引领的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媒体、手机出版等领域产品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和对外文化投资,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战略合作,提升了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创新文化属性,创造文化价值,融入世界文化发展进程

文化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文化产品的创新。文化产品具有文化承载功能,语言、文学、艺术等是文化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词汇、语言表达方式,文学创作理念、传播方式,艺术发展方向、精神内涵,都映射出文化属性。人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产品的文化属性是创新文化属性的两个方向。创新人的文化属性,由创新人的身份认同理念来主导;创新文化产品的文化属性,由完成创新人的身份认同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认同理念来主导。文化不是一个固定概念,而是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文化属性同样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动态变化。

文化价值的实现是基于文化主体性的文化创新品质与规模的体现。文化创新带来的文化发展推动了文化与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整合优秀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产品商业价值是创造文化价值的主要方式。解读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利用现代技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感染力,从理解到全域性传播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基于文化创新的视角,结合“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的理念,建设数字城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主题公园以及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可以有效进行文化资源整合,让人民群众感受优质的文化体验、丰富精神生活。城乡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已经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基层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基层文化队伍培养机制,是实现城乡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实现路径。文化创新提升文化产品商业价值。非遗成果转化是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有效路径,为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结语

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汇聚世界文化发展要素与中华文化的价值力量,基于文化主体性打造文化创新成果,加强世界文化领域合作交流,与世界分享中华文化成果,对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发展进程、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群体个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谁远谁近?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