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旅元宇宙的开发前景、服务场景与设计思考
——以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考古遗址资源开发为例

2023-04-18 08:23:25刘婷婷
文化学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磐石抗联文旅

刘婷婷

一、引言

当前是元宇宙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学院总结2022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元宇宙文化产业、沉浸式文旅体验、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数字虚拟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想象力消费等,“元宇宙文化产业”为十大热词之首(1)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学院“文化产业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元宇宙产业也从2021年概念落地和初步普及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为元宇宙概念做了新的解读: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产生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和数字孪生实现时空拓展,基于AI和物联网实现虚拟人、自然人和机器人的人机融生,基于区块链、Web3.0、数字藏品/NFT等实现经济增值。在社交系统、生产系统、经济系统上虚实共生,每个用户可进行世界编辑、内容生产和数字资产自我所有(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虽然目前元宇宙的相关技术尚在研究过程中,但是其为文旅产业带来的前景是不可忽视的。文旅项目的开发可以利用元宇宙的发展机遇,逐步构建面向未来的文旅生态和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区域文旅资源乃至跨区域的数字资源整合,以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提升文化的传播能力。

本文将结合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考古遗址资源的元宇宙开发实践的探索,从开发路径拓展、服务场景生态、设计维度延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设定“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考古遗址”为开发资源,“元宇宙场域下体验设计的情感连接与信息传播”为具体研究场景,尝试从“跨时空叙事”角度构建多元化业态,探讨“红色文旅元宇宙”前期开发规划的新思路以及设计创新方法,以期为后续红色资源元宇宙开发、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二、虚拟路径拓展——元宇宙视角下磐石红色文旅开发路径之变

随着元宇宙产业的相关布局展开,国家持续推动扶持元宇宙生态构建。越来越多的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项目,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3)2022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在元宇宙的技术时代背景下,对文旅项目的开发路径规划也必然不再仅仅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拓展了虚拟时空维度,延展为虚实融合开发。

红色文化是磐石鲜明的文旅名片,磐石市是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诞生地,是党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地,是东北地区最早探索和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方,这里走出了由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军,这片土地清晰地见证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史的壮烈悲歌。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东北抗日联军遗址,它为研究东北抗联史提供了重要考古学材料。以传承红色基因、讲活红色故事为宗旨,通过打造“虚拟现实+文化旅游”的体验模式,让数字科技赋能红色文旅,弘扬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磐石红色文旅元宇宙将为磐石红色文旅开发提供创新路径,承载元宇宙展馆、讲堂、剧院、文物遗迹复原、虚实融合导航等虚拟现实的创新应用,以红石砬子遗址为核心,运用元宇宙平台的特点,打造具有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属性的,具有广泛教育意义的红色文旅元宇宙空间,形成与当地文旅的深度融合。同时,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也呈现着三大主要方向的转变。

(一)文科融合——“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融合,讲好红色故事

与传统项目不同,元宇宙平台的搭建需要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高度融合。通过深入挖掘内容精准咬合,以创意实现红色文化创新力的转化。通过元宇宙技术研发实现体验创新,塑造虚拟时空的情境空间、为公众带来审美与感知体验,传播红色故事。元宇宙平台将打破公众的参观体验壁垒,面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红色文化。通过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赋能磐石红色文旅,不仅有助于守护与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更可以释放红色文化驱动力,形成“红色文旅资源—超级 IP—创意文化资产”的循环转化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品牌。

(二)模式创新——“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双引擎,激活区域旅游经济

文化是重要支点,强化文化赋能,要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磐石红色文旅开发作为磐石市旅游拼图的重要部分,更是赋予了生态旅游人文精神。汲取考古遗址、口述历史等丰富史证资料,以全场域沉浸式体验,通过前沿的科技、艺术手段再现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百折不挠、坚信正义的革命意志。这是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东北抗联红色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强化磐石革命老区文化品牌整体升级。

(三)虚实同构——“虚拟时空+线下景点”双联动,满足公众精神需求

元宇宙平台的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线上平台的开发,而是采用线上线下双线运营的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互为反哺,逐步构建磐石文旅的新业态。前期利用元宇宙平台的广泛传播力为优势,通过城市宣传推广融合红色文化与生态景观,扩大磐石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开展元宇宙红色讲堂,实现对磐石红色故事做深度解读。后期随着元宇宙平台的逐步完善,配合线下实体旅游线路的打卡与社群活动等,将红色文化与磐石发展实际互通互融,形成与当地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不仅仅是风景观光,更是红色旅游的数字打卡地,实现双向引流。也能够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培养下一代爱国主义情怀提供资源与场域,成为学习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站点,形成自然、历史、东北抗联文化体验的集成线路,具有重要的教育与经济意义。

三、服务场景创新——未来磐石红色文旅元宇宙的业态模式

元宇宙是高度沉浸且永续发展的三维时空互联网,即包含数字孪生、虚拟原生、虚实共生;也是人机融生三元化的多感官通感的体验互联网,即包含机器生命、虚拟生命、自然生命;更是能够实现经济增值的三权化的价值互联网,即可读、可写、可拥有(5)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元宇宙将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叠加的数字生存,平台开发的核心依然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在中国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时期,需要各类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加以积极引导和激励,有效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6)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学院“文化产业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红色文旅元宇宙需要从精神高度、文化内涵、经济价值等角度,满足人的生活、美学、经济、文化多重价值属性。因此,对于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考古遗址资源开发,并不局限于遗址开发的一个点,而是以传承红色基因、讲活红色故事为宗旨,立足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指导思想,以数字生存的未来远景为构想,实现元宇宙生态构建的综合开发规划。用数字科技与艺术创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从而以红色资源赋能旅游产业。让公众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够回溯历史时空,将东北抗联的过去时空与当代时空相互融合,为东北抗联精神的弘扬、全国革命考古遗址的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方法路径,在元宇宙中提供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的优质教育平台。

元宇宙的业态模式需要数字技术端、数字创意端共同研发多功能一体的元宇宙服务体系。根据目前的技术特征及技术现状,规划出未来“博物馆展场、红石砬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红色剧场以及元宇宙文旅研创中心”三场一中心的“3+1+N”服务场景,构建起磐石文旅元宇宙中红色文旅的业态模式。

(一)博物馆展场

博物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元宇宙博物馆与传统的虚拟展单纯复原线下展示空间不同,具有数字分身体验、沉浸式演绎、强交互游览、虚拟社交等新特点。它不只是线上展,而是从云展的“在线”延展为抗联故事的“在场”数字平行世界,具有现实与非现实融合的新特点,在功能上作外延,构建兼具“虚拟人角色”“叙事空间”“情感体验”“交互游戏”的体验新维度。

博物馆专题展以考古遗址发掘为重要见证,结合档案、当事人回忆录、专家学者著作等详实的史料、物证,梳理历史脉络,展现考古成果,弘扬抗联精神。展览分为“序厅”和“东北沦陷”“暗夜星光”“烽起磐石”“星火永存”四大篇章,以故事进行数字转译,跨时空沉浸,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和文化记忆。通过对数字典藏的开发与运营,创意东北抗联题材的数字藏品,进一步扩大文化的传播效应和影响力,并形成线上与线下的引流联动关系,让东北抗联精神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时期东北抗联精神融理论与体验于一体的元宇宙博物馆。

(二)红石砬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首批抗日根据地之一。该遗址的发掘是第一次从考古学角度科学阐释了东北抗联密营的形制和布局特点,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和参与者口述,为东北抗联密营的修建背景、使用和废弃年代、形制特点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进一步验证了密营文化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为研究东北地方史和东北抗联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材料,为抗联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提供了关键的学术支撑,是抗联精神解读的珍贵教材。通过数字还原实现1∶1遗址还原场景,以数字手段保存遗址遗产,同时通过沉浸在现场解决往日游客在山林田野遗址参观的难行不便,最大限度满足了公众的参观学习需求。通过虚拟考古队员智能应答以及沉浸式解说,公众将会通过考古发掘现场的沉浸式游览,身临其境走进考古现场。

(三)红色剧场

与磐石东北抗联影视基地合作,以红色题材舞台剧为核心,打造大型直点播节目剧场。融合舞台剧、电视剧、电影展播、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并配套演播高峰论坛,不定时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开启戏剧元宇宙,开展关于演播概念的学术探讨,推动经典剧目的传播与红色文化传承,为沉浸式展演添加新动力。在元宇宙中打造红色沉浸式剧场,区别于传统舞台拍摄技术,探索红色舞台剧形式与全景VR融合,表演以观众为核心,角色利用声音引导依次出现,让表演内容融入空间,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同时,融合虚拟明星、云包厢、多视角多屏幕观看等科学技术,助力红色舞台剧的数字化升级。以5G赋能,增强传播效应,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播。

(四)元宇宙文旅研创中心

设立文旅元宇宙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和探索旅游与元宇宙的融合发展,以“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旅游产业新的产品形态、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云旅游现已成为一种新趋势,我们开辟一个通往数字虚拟世界的工具,打破旅游时空观的媒介,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穿越于景区游玩,让旅游地实景以及旅游地所不能实现的场景搭建都得到满足,让过去与现在时空折叠,沿着英雄的足迹重走抗联路,还可以与朋友相邀互动以及购买物品等,通过“镜像虚拟世界”沉浸式的在元宇宙旅游,元宇宙可以看作是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升级整合。

四、设计维度延展——虚实同构场景下的设计思考

与线上云展或是线下实体展陈设计不同,元宇宙展场呈现“人—机—境—货”四个主要方面的转变,其一为人的参观行为,从引导式引领探索转变为自主式游戏探索;其二为智能的应用,从真人服务转变为虚拟智能导览,实现智能化的人工替代,全天候实时的开放平台;其三为场域的变化,从单一的时空场域变为多时空穿越式场域,元宇宙可以实现一键穿越,让跨时空布局规划成为可能;其四为文创产品,从实物产品转变为数字产品,借助区块链技术与手机永久绑定的限量数字藏品,更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设计专属的AIGC,未来数字藏品将具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在元宇宙的空间中展示、互相交易、赠予等等,成为参与到元宇宙世界或者是线下景点的门票,与文旅运营相联通,推进文创新形态发展。

元宇宙平台所构建的虚实同构的场景体验让公众的体验不仅局限于物理空间,亦或是单纯的线上观展空间,而是延展为超现实与现实相融共生的混维时空,即“虚实同构场景”。文化重在体验,虚拟场景能够带来更深度的沉浸感、实时性、交互性,在数字化的虚拟时空,公众将会获得与在现场体验不同的体验感受,也因此相较于物理空间内的在场感,在元宇宙中实现线下观展、游历吸引力的有效替代的难度更大,如何保持与线下观展同等的吸引力,是对故事能力、设计能力、技术能力的更大挑战。

(一)叙事:从内容叙事转变为时空叙事

依托于物理空间的叙事,空间只是叙事的情景化表达。但在元宇宙中,空间不再只是与体验者分离的物理空间,而是融合在了故事的一部分,就好像公众穿越到故事本身,也因此展览的展陈体系也包含着时空观。既然是故事,自然少不了角色,这也是元宇宙体验与以往线上展的区别之一——虚拟英雄、数字导览员、数字学者讲师、数字演员、公众体验的数字角色等等,让英雄以虚拟形象讲述革命的故事,让参与的公众也可以穿越时空,更具亲历感。

以博物馆展场中的首展:“烽起磐石 红色星火”主题展——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考古成果元宇宙展为例。策划以杨靖宇的“灯芯理论”(7)杨靖宇同志的灯芯理论:“我们是灯芯,群众是油,灯芯离开了油还能亮吗?磐石是我们的根据地,有党的基础、有群众基础,那里是我们的根”。为展览的创意概念,将概念与虚拟体验相融合。步入元宇宙展厅,公众将通过交互的仪式带入情境,以杨靖宇的“灯芯理论”为创意元素,在展区设置一盏油灯,邀请来宾手持提灯与其薪火相接,将虚拟角色手中的提灯点亮。油灯象征着红色根基,象征着党与群众的联系,也象征着磐石最初的革命星火。提灯则作为观展体验中的指引灯,同时也为结尾的“星火长河”装置埋下伏笔,寓意永不熄灭的星火穿越了时空,传承与永续,通过贯穿全馆的沉浸式体验情节设置,让公众带入角色的体验情境,获得“存在”“认同”和“情感满足”。

(二)空间:从场景体验转变为场域体验

“场域”(field)的概念源自物理学——物理场。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场论代表人物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将场论的理念从物理科学转移到社会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将场域理论进一步普遍化并确立其为社会学中的基础理论,使其在社会学研究中更具普适性。布迪厄将场域视作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元,并将其定义为“在各种经过客观限定的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构型”。整个社会场域由各个子场域交错组成,各子场域间既相对独立也相互影响。元宇宙平台的强社交属性,以及未来数字生存的本质,也让策划所设计的空间以及引导公众的交互行为有别于以往的场景设计范畴,延展为场域设计,包含建筑空间、情境营造、社群心理等的有机结合体,满足沉浸这一相对复杂的综合体验。也因此对于策划来说,核心不仅仅是美学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机制的建立,产生交互以此架起展场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并产生反馈。

在本项目的博物馆展场中,包含四大主题性空间,每个空间塑造不同的体验情境,并通过交互机制形成情绪的引导,激励公众的期待并建立起情感性体验。如步入展厅的“油灯装置”仪式感地开启,微弱的火光指引着征程,引导公众走进展览的场域。在第一部分“东北沦陷”板块,幽暗、破碎承载着记忆。幽暗的空间,只有提灯中的悠悠火光微弱却有力地跃动着。空间整体呈现不规则的、断裂的、破碎的碎片化的空间构成,整体空间较少的设置展示墙面,而是用破碎的结构体形成空间的结构关系,交错的结构柱体分别代表着一段伤痛记忆,展现当时被日军侵占沦陷的东北。第二部分“暗夜星光”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篇章,空间由第一部分的黑色过渡,融合红色色调。整体空间呈现旗帜的流动感,随着前行顶部隐隐的红色飘带随着脚步的临近一点点亮起,与提灯的火光相呼应,象征着血火洗礼的微光中,党指引着革命的征程。在情感节奏的把握中,考虑下一部分为展厅的重点篇章,在该部分需要逐步烘托氛围,调动起观者的情绪。第三部分“烽起磐石”是展厅的核心体验区,设置三重维度的虚拟时空场域,并让整体空间从狭长的通廊式的空间步入到开阔、立体多层的结构当中。展区通过多层的环形结构,从外围的根据地介绍到中层的考古发掘情况介绍,再到核心层的立体沙盘以及时空胶囊,分层次建立起不同的时空体系,让公众从历史研究所揭开的根据地面貌到考古发掘的根据地遗址情况,再到最后沉浸式走进根据地,沉浸式地融入到历史时空。第四部分“星火永存”将提灯放置在展区的入口处,点点星火升腾而上,与星火长河装置的走向相一致,点亮漫天星河。寓意即便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从序厅的一盏灯光,到尾厅的白山黑水间的星火长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象征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不息。星火长河由一个个旗帜组成,其中镌刻着东北抗联的精神,形成一个视觉统一的动势,来宾可以在此留下寄语,随着星火的火光一起,照亮未来。而在展场中设置的沉浸式战场、攻防体验等环节,也更能够给予公众融入感,形成展场中层次分明、情感变化的场域体验。

(三)技术:从体验交互转变为沉浸媒介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基础设施作为文旅元宇宙大规模普及的核心条件将保持发展并得以不断完善,成为元宇宙全产业全环节生态布局的重要助力[1]。文旅元宇宙为游客重构了时空体验、再构了恋地情节,同时也给传统旅游业带来了不同维度的突破。例如,可以通过数字设备和数字技术,打造炫彩实景、梦幻虚拟、跨界互动(8)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线下场景的元宇宙化,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与元宇宙相融合,实现数智经济与元宇宙的统一。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平台也将从初级阶段的虚拟世界向融入现实社会生活的沉浸媒介发展。

元宇宙的终极形态是构建起与现实世界互为增益的平行宇宙,公众的体验行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可见可读,互为实时影响的关系。在元宇宙中公众将构建起独立于现实生活的虚拟世界的身份映射,实现异构身份,既是游客,也是创造者,参与角色更加多元,实现人人可以参与、留痕、传播。这也从本质上颠覆了现有的旅游模式,打破了对旅游活动的场地空间束缚,让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成为了可能,建立社会连接的新媒介。

五、结语

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更新了文旅项目的前期规划路径,本项目虽然只是课题的方向性探索,但其吸取考古遗址、口述历史等丰富史证资料,提出以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打造磐石红色文化品牌IP。通过元宇宙科技在全场域沉浸式体验文旅项目,再现百折不挠、坚信正义的革命意志,是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东北抗联红色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播价值。通过探索“红色文旅元宇宙”虚拟路径拓展、元宇宙中服务场景的规划、元宇宙体验的设计维度,重塑文旅线上连通线下的双线运营商业模式,以多业态的文旅布局提升区域文旅经济,为未来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构建初步概念模型,也期待学界相关研究和实践补充,进一步探究元宇宙中红色文旅项目开发路径,促进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传承的落地实践。

猜你喜欢
磐石抗联文旅
争霸
宝藏(2021年6期)2021-12-01 23:24:27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4:14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食物书写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乡情心中若磐石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40
重走抗联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文旅照明的兴起
修行
文学港(2016年12期)2017-01-06 1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