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023-04-18 07:47裴付超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流程财务经济

裴付超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兰州 730314)

1 引言

企业在经营发展实践中,经济管理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空间大小,而在经济管理的整体系统架构中,内部控制又是核心存在,也是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支撑。但就现状来讲,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整体效力并不高,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甚至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制约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整体审视内部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进一步扩大企业发展空间,规避各种潜在风险,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基本概述

宏观层面来讲,经济管理就是企业现有各类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与结果。企业在经营发展实践中,要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业务范围,在综合考量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经济决策,有效实施管理手段,以保证既定经营目标及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在此过程中所开展的所有活动都属于经济管理范畴。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企业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合理恰当规范的动态过程,其核心诉求就是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管理流程及相关体系,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高效开展,并确保其符合战略规划,相关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规避各类经营及财务风险。

企业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借助科学逻辑分析,及时找出经济活动背后蕴含的风险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损失,而且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客观把握企业运营现状,明确战略落实中的短板,然后通过及时调整提高企业应变力、竞争力。企业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内部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核心支撑,后者的有效实施是经济管理高效开展的支撑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1]。

一方面,内部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协调内部关系,消解利益矛盾,而且能够有效协调企业与外部市场主体的利益冲突,借助规范流程提高资信水平,促进多维战略合作的达成。如此一来,企业就能够顺利实现内部及外部资源的整合联动,为自身战略目标的达成提供全方面保障。在此过程中,相关主体要立足实际,借助有效的内部控制,重点提高经济活动的管理效果,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并利用常态化制度机制增强资产管理实效性与安全性,进而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强化内部监督的全面性与动态性,对相关主体进行有效规制约束,进而提高管理效率。许多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管理权力都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若是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就无法对权力主体进行有效约束,最终导致权力倾轧、职权冲突等问题,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通过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对相关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约束,进而从根本上避免出现管理失范行为,保证决策合理有效。

此外,内部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切实提高企业内部治理现代化水平。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在内部经营和发展中会生成大量数据,且对内部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及时有效引进相关技术与平台系统,进而提高内部协同效力,快速完成数据整合与利用,进而为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决策等提供可靠依据,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助力企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3 企业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经济管理中非常重视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设,并充分发挥了内部控制的优势作用,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在现实推进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思想认知存在不足

企业经济管理实践中,许多管理者都将关注点放在产品生产、项目运行、市场流通等环节,没有将内部控制落实于业务与财务各个流程环节,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价值,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同时造成后续各种建设活动的不足。另外,许多财务人员也存在思想认知偏误,没有根据具体要求落实财务内控制度,导致财务内控形式化、表面化问题严重。

3.2 制度设计与建构不合理

尽管内部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许多流程制度上的问题,制度设计与建构不合理尤为突出。一方面,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无法形成完整闭环。如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对相关责任主体和关键岗位责权界定不明确,采购中的PMC、采购、财务等主体分工不合理,存在职权交叠、冲突问题,内控机构形同虚设。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没有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内控工作,或负责相关事宜的人员综合素养有限,无法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建构不合理,无法发挥应有的职能优势,甚至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

3.3 内部控制评价缺位

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作为核心构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财会信息质量上扮演着关键角色,但由于内部控制评价缺位,使得整个机制运行系统性、精准性不强,无法发挥其有效的规制约束作用。一方面,许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全面、不完善,内控评价局限于财务控制效果,忽略了人力资源、业务运营、预算管理等方面,或过于强调短期效益,忽略了对长期发展的整体把控;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评价执行不到位,在具体流程实施中存在标准化不足、常态化缺位的问题,或评价结果无法精准客观反映评价对象实际状态,导致内部控制评价效果欠佳。

3.4 信息化建设薄弱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滞后性,数据化水平不足,无法为财务内控数字化整体转型及发展提供足够支撑。一方面,因缺乏系统规划,企业内部资源共享有限,系统集成不够,各个功能模块分散脱节,整体应用效果较差,无法实现高效的数据整合与利用;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功能延展性不强,如部分企业尽管上线了ERP 系统,但缺乏MRP 功能,使得物料需求计算仍靠人工完成,另外成本核算也无法自行完成,导致内部控制数据化水平较低。此外,各系统之间无法进行高效协同,财务、业务、税务、人力等系统衔接性不强,导致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缺乏有效协同、配合,再加上信息流通、共享缺乏规范的流程机制,使得内部控制执行效力低下。

4 企业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要略

在明确上述企业经济管理与内部控制逻辑关系,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后,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主体要及时转变思维,加强现状审视与分析,然后围绕角色职责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地执行,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优势作用,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4.1 树立正确认知,强化内控意识

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无论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各个岗位上的普通员工,都要对内部控制形成正确认识,要重点把握内部控制的应用价值和应用要点,然后在实际管理与工作中予以落实执行,这是确保其效用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自身要加强内部控制的理论学习与思想建构,管理层首先要达成思想共识,然后采取相应的宣传教育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知识推广,为内部控制实施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组织结构优化建设,全面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并对关键岗位采取轮岗制,通过有效的内部监督与制衡保证各项职权的充分落地。在此基础上,企业要成立内部控制战略小组,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通过定期构成优化岗位职权,并通过风险指标量化管理,强化相关责任主体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及时引入内部控制新理论、新方法,增强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促进财务内控整个系统机制的优化提升[2]。在培训过程中,要重点引入经济管理理论、大数据技术、管理系统应用方法等,保证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知识、流程与技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当然,在内部培养之余,还要做好优秀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完善的选聘机制和以老带新的模式,帮助经济管理人员快速有效投入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为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高效实施提供各方面有利支撑。

4.2 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流程体系

企业在经济管理实践中,要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流程标准化水平,通过系统约束来增强内部控制规范性、实效性。首先,构建完善、规范、细化的内控规章制度。一方面,企业要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各部门协同、各业务衔接、各具体流程予以明确规定、操纵设定、要求界定;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规定进行细化优化,保证其可执行性、有效性,如推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控制相关职能机构的责权范围,保证职权分离、权责统一,并利用相应的授权审批流程,增强内部控制执行规范性、严谨性和有效性。其次,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流程优化建设,通过财务内控的深层渗透增强对资金流动、采购业务、销售业务、财务报告、预算管理等的精准有效控制,增强内部控制的系统性、全面性。最后,加强内部、外部监督机制协同建设[3]。一方面,企业要成立内部监督小组,对内部控制过程与结果进行全面动态监测,包括财务内控、审计、预算、执行、评价等工作的监管,强化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意识,保证各项内控活动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引入第三方审计力量、社会舆论监督等主体,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间接增强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正当性,当然这也需要企业构建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为第三方监督介入创造良好条件。

4.3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长效实施

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控制应用实施中,评价系统是关键存在,其有效运行是保证内部控制长效实施的重要支撑,这就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设。首先,明确评价对象。企业要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的全面性,要对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进行精准有效的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中,要保证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比重合理,并结合实际构建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流程体系,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效果展开系统评估,为后续制度优化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除了要保证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合理配置,还要结合实际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设定、关系确定,以保证具体评价实施的高效性、合理性。如在对风险管理展开评价时,需要先明确具体责任主体及岗位人员的风险责任,然后结合实际风险等级确定各自所占权重,如此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精准有效[4]。最后,加强评价结果应用。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时,要灵活采用定性、定量方法进行综合评判,要深入调查内部控制制度实际运行现状,分析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能践行情况,及时了解反馈员工实际看法、困惑等,为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字化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和完备数据的全面支撑,这就要求企业与时俱进,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数据化水平。首先,企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增设数据管理相关岗位,如总监、核算员、分析师、统计员等,保证数据采集、核算与分析的专业性、高效性,夯实数据治理及内控数字化基础。其次,企业要加强硬件、软件投入,结合实际需要及时引入物料收发智能统计、产品生产原始数据自动存储等系统,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数据采集全面性、精准性[5]。再次,企业可以将网络与通信技术进行整合应用,有意识地下沉到经济管理领域,保证数据流动的顺畅、高效,做好数据存储的简化处理。另外,还要借助云计算技术将经济管理过程中生成的各类数据自动存储到云空间,这样不仅能够为数据中心高效运行提供数据支持,而且能够有效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最后,企业还要注重各个系统的集成建设,通过数据整合、信息交互形成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借此打破ERP、PDM、MES 等系统内部的信息壁垒与隔阂,夯实业财融合的数据基础,提高内部控制协同度。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企业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要重点把握财务数智化转型契机,从思想、技术、方法、人才等方面入手,加大相关投入,通过系统规划和精准配置,促进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以及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实现。

总而言之,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作为核心构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要求企业管理者立足实际,加强现状审视与分析,通过各方面的创新实践,积极寻求内部控制高效实施与长效生成的现实路径。总结来讲,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要重点把握树立正确认知,强化内控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流程体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长效实施;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字化水平4 个方面的应用要略,全面增强内部控制系统性、实效性与长效性。

猜你喜欢
流程财务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水利财务
本刊审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