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涛
2022 年11 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实施。一年来,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已超过4030 万人,包括储蓄、保险、理财、基金在内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达到741 只,有力推动了养老金融市场的培育壮大和规范发展。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共同作为5 篇大文章进行谋划部署,为包括个人养老金在内的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养老保障事业、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宗旨,促进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经济社会和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是激发了社会积极养老意识,为促进市场需求的释放和转化创造了条件。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已意识到应当从当前财富中拿出一部分专门用来投资未来养老生活。除在试点城市(地区)实现良好起步之外,非试点地区人群对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反映出社会养老意识在政策推动下已开始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二是健全了养老金融供给体系,为实现养老金融专业化分工打下了基础。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对现有养老金融体系的完善和丰富,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有利于银行、保险、基金等不同金融机构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和差异化的服务供给体系,促进了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
三是提升了金融普惠性和包容性,为满足老百姓差异化养老需求提供了途径。覆盖全体参保人群和实行个人账户的制度设计,在现行以稳定劳动关系和户籍为基础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之外,为不同区域、部门、收入特征群众的广泛参与提供了便利,更好地适应人口区域流动以及多样化就业形势下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诉求。
四是探索了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方式,为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积累了经验。发挥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撬动、严格参与金融机构准入资质的方式,为老百姓自主积累养老财富提供了安全可靠且更加灵活的选择,也为未来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实现养老资金在第一、第二、第三支柱间衔接转换提供了可能。
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实施,对激发社会需求、塑造行业生态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开户人数不及预期、开户后实际缴存和投资比例较低等问题。其中,有制度需要完善之处,也有政策普及和投资者教育时间尚短等客观原因,但更多需要从提升养老金融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方面下功夫。
产品服务细分度专业度不够,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发掘空间。目前个人养老金入池产品虽然已覆盖不同种类金融产品,但定位差异化不足,在期限、风险、收益以及领取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有待提升,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细分客群,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及服务,更好促进市场需求的释放和转化。
运营成本过高,产品获得感和服务体验有待提升。在重人力、重渠道的传统营销方式下,金融产品的运营成本较高,容易挤占客户的获益空间,有些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服务质量降低。同时,由于个人养老金运行涉及银行、产品发行方、主管机构信息平台等流转环节,各方信息、数据、交易衔接的流畅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品和服务的客户体验感还需进一步提升。
与养老保障衔接不够,金融服务社会养老体系作用未充分发挥。近年来,保险机构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旅居养老、居家养老等创新模式,努力以养老服务需求带动保险需求,同步为消费者提供综合养老解决方案,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但总体上服务覆盖面、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普通百姓的获得感等仍存在短板,需要持续摸索完善。
养老资金有效进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渠道还有待畅通。金融机构想要为普通百姓提供运作规范、成熟稳定、侧重长期保值增值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就必须不断提升养老资金投资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目前,要实现养老资金有效进入资本市场,投入到高质量实体经济,最终实现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在政策扶持、数据共享、信息沟通、税收安排以及降低投资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盲区和堵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既体现了党中央对养老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指出了养老保险行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定位。因此,包括国民养老保险在内的保险机构需深入贯彻中央精神,以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化扩面为契机,积极践行养老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经营管理模式和产品服务创新,助力养老保障事业及个人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守牢风险底线,确保经营稳健、可持续发展。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汲取国内外寿险业发展经验,在做好量本利分析基础上,持续做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秉持效益质量优先原则推动业务发展。始终将安全审慎经营放在首位,切实提升风险管控的预见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在经济周期波动和不确定环境下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和定力,确保发展方向正确、行稳致远。
坚持守正创新、专业专注,更大发挥养老保险价值和优势。不断探索符合养老金融发展规律和具有市场前瞻性的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资金运用和风险管控模式,在为百姓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同时,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和声誉。持续丰富年金保险、寿险、商业养老金、长期护理保险等多元养老保险供给,结合养老投顾服务,细分服务人群和场景,更大发挥养老保险在长期规划、资金管理、风险保障方面的独特优势。
深耕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以数智化发展提升服务便利性、普惠性和可得性。探索发展以数字、科技、普惠、可信为特征的养老投顾服务,通过摸准客户需求、科学专业选品、长期服务陪伴,帮助民众管理养老风险、做好养老安排。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释放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销售服务、产品开发、精算定价、账户服务、交易处理、支付结算等环节全面应用数字技术,通过降本增效,将节约的成本反哺客户。
聚焦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践行长期价值投资,切实提升养老资金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实体经济的能力。聚焦国家双碳减排和科技强国等中长期政策导向,从中央战略部署中寻找“长期投资密码”。以符合国家中长期战略布局和社会文明进步为导向,加快建设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相适配的投研体系,形成以宏观研究为主导的养老资金投资战略框架和逻辑,努力实现企业投资收益与服务实体经济目标的融合统一。
立足金融服务养老,探索区域化、特色化养老生态金融发展路径。探索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适老化改造等服务场景,推进与地方政府及优质养老服务机构的创新合作,通过发挥协同互补优势,培育孵化区域化、特色化养老服务体系,让金融服务养老成为落实国家战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践行普惠利民的重要抓手。
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政策惠及面。比如,支持金融机构为用工机制灵活、员工流动频繁的行业设计符合行业特性的个人养老金供款计划,鼓励混合用工模式下的雇主为员工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从提升人文关怀的角度,针对继承、身患重疾等特殊情况,进一步细化个人养老金的转移和领取规则,满足普通百姓在养老金积累过程中的特殊流动性安排,缓解群众的后顾之忧。
联动推进第二、第三支柱衔接发展。比如,允许企业将现行第二支柱年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用于支持职工参加个人养老金积累。对于目前没有条件或意愿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允许将单位缴费税前列支额度以及个人缴费税前列支部分,用于支持员工参加个人养老金。已参加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的从业者,在离开单位以后,支持其将个人账户资金直接全额转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比如,支持将更多缴费灵活、安全稳健、具有长寿风险转移等独特优势的养老保险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鼓励参与机构发展专业性养老投顾服务。进一步便利开户流程,允许保险公司等养老产品销售机构代为开立个人养老金信息户,通过引流等方式引导至银行开立资金户等。
鼓励扶持养老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严格规范机构准入标准,确保养老资金运作安全稳健、风险可控。在养老资金运用监管规则、税收优惠、组合管理、信息披露以及考核要求等方面出台更多针对性扶持政策,以支持养老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开拓创新、提升投资效率,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落实投资收益,实现回馈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