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挑战及其超越

2023-04-17 17:41高雪梅
贵州社会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治思想

高雪梅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人工智能和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与创新,使教育向智能教育的新形态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智能教育新形态下如何进一步创新育人模式,提升育人实效性,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ChatGPT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言模型,当前,高校需要进一步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利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以更加灵活、智能的方式探索育人新模式,更有效地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当前,学界围绕ChatGPT赋能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已展开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结论。第一,ChatGPT的产生具有突破性意义,将极大地促进教育领域的变革。ChatGPT在技术基础上模拟了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外显工作形式与人高度相似,并形成了通用推理能力和功能突破[2],基于此,ChatGPT将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技术[3],并引起教育目标、教育形式与教育评估等多方面的变革[4]。第二,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着特定的技术路线。依托特征关联技术精确识别思政教育问题和答案的对应机理后,ChatGPT通过反馈强化学习机制,在与思政主客体互动交流中,聚合语料知识,转化数据意义,生产文本内容,修正并输出答案[5]。第三,ChatGPT在教育中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当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仍然会因其无法全面理解具体的语境背景、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存在算法歧视风险等特点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6]。第四,ChatGPT在教育中的应用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ChatGPT在应用中产生了一种工具性的主客互换,并且限定了使用主体可认知的范畴,进而增强了技术对主体的“凝视”,影响着人发展的实然走向[7]。第五,我们应该积极应对ChatGPT带来的挑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领域都应坚守育人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重申人文教育的理念,加强情感教育和科技伦理教育[8]。

因此,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关注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想图景、风险挑战与实践进路。一方面,从理论逻辑出发,阐释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运作机理,揭示ChatGPT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可行性和契合点;另一方面,从现实逻辑出发,审视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并从中探寻一条破解之路。

二、理想图景: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多重样态

ChatGPT人机协同的特征和生成式能力的场景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创新与实践的可能。当前,用好ChatGPT作为学生的个人学习助手和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智能助手功能,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个性化、创造性和学习资源多样性等方面的创新,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个性化定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的深度嵌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赋能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创新、发展智能教育已成为一项十分前沿且重要的时代性议题。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智能教育”的命题,并强调:“智能教育是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9]ChatGPT基于Transformer架构中的自注意力机制而运转,这将使得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智能教育图景成为可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助ChatGPT的力量,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增添智能助手,从而实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创新。具体来看,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赋能“定制化内容”和“智能化辅导”。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集体化、大班式的教育模式占据主流。回答、提问等课堂表现都能够被机器所感知和收集,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分析和用户画像,这便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精准、便捷地诊断大学生的群体和个性特征。而通过一对一的“个性化对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ChatGPT的技术优势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兴趣、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定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借助ChatGPT进一步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难点,定制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提供特定主题的阅读材料、视频教程或相关的案例研究等。此外,ChatGPT可以充当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智能辅导员,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解答。学生可以这就有利于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妥善处理好规模化课堂和个性化教学的辩证关系,也有利于使因材施教的理想图景成为现实。

二是赋能“自适应学习路径”和“全过程目标设定”。随着近年来在线课堂的日益成熟与深入发展,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成为一种被验证有效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ChatGPT通过收集和分析学习数据,可以为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作更为详尽和准确的评估,并据此推荐适合他们进行课下学习的学习计划、学习材料、教学方法和学习路径,最终助力课堂与课下的无边界式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盐溶于水”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与ChatGPT的交流,学生可以获得阶段性目标的激励和支持,这有利于帮助他们保持学习动力并逐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则能够掌握ChatGPT实时、动态采集的多场景、全流程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方式大数据,获取学习全过程数据档案。[10]总体而言,通过ChatGPT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大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为精准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关怀,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更优质的学习体验与成长。

(二)复合性训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创新

内容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只有在广泛占有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讲出深刻的学理道理哲理。ChatGPT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有利于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向相应的教育对象提供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呈现的方式和传播的效果,将有效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创新,使学生在广泛享受复合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得到德性涵养和能力养成的训练。

一是赋能资源整合。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1]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条件下,对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议题的探讨很有可能会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使设想的深度和广度无法达成。而ChatGPT基于海量语言数据的预训练过程使其被输入了大规模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互联网上的各种来源,覆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信息以及丰富的语言表达、语义关系,可以协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完成非常有益的资源整合工作。基于ChatGPT的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技术工具获得更加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网络教材、数字图书馆等;大学生群体也能够诉诸ChatGPT智能检索系统的生成来迅速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开启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深度探讨和知识探索成为可能。

二是赋能资源呈现。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存在,以“看得见的知识”的形态而呈现,其重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给予”。而在ChatGPT的虚拟场景中,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备了网络流动的特点,祖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案例、新时代的生活实践等隐性资源拥有了更多在课堂上被可视化的可能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既可以利用ChatGPT及其衍生的更为先进的技术工具来优化从前显性资源的讲述方式,又可以诉诸ChatGPT带来的资源呈现方式底层逻辑的调整来将隐性资源引入课堂,挖掘大学生的真实情感需求和潜在成长需要,其重点将在于大学生的“参与”。由此,ChatGPT的应用将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动探求”的学习境界。学生通过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在平台上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三是赋能资源拓展。在应用场景中ChatGPT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对输入的综合理解形成知识点输出,因而还具备一定的创造性能力,能够生成新颖的语言表达和内容,这使得ChatGPT能够在输出知识点时,不仅限于简单地重复预训练数据中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创造性组合和表达,生成更丰富、更有趣的新知识点。如,ChatGPT“辅助学习资源搜索”“支持学术研究”“探索新闻和时事”“提供跨文化和跨领域的知识”等,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网站、视频等资源,与学生研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立场,扩展看待复杂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全球视野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等。因此,用好ChatGPT知识生成和表达工具特性,可以进一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且多样性的学习资源,拓展知识和信息获取渠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价值观塑造、社会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造性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ChatGPT连续并不断迭代的预训练和微调过程,使其获得了广泛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成为一个强大且多样化的语言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和交互场景。与此同时,ChatGPT利用所抓取信息与信息间的关联组合形成新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ChatGPT的创造能力加强互动教学,设计新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以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

一是赋能教育环境拓新。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规范性极强的物理空间设计以及教学安排决定了教育环节普遍存在的封闭性。然而,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兴起,教育时空已由单一、固定、封闭转向多元、流动和开放。[12]具体来看,ChatGPT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教室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解决了学习时间碎片化问题,使实时“教与学”成为可能。通过与ChatGPT的智能对话和实时互动,大学生能够随时提问并能够得到智能化的反馈与指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群体提出问题、研讨观点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其学术兴趣培育与激发想象力。从更深层的逻辑来看,ChatGPT的产生和运用不仅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表面的时空形态,还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传统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想通过“预设”来建构课堂内容,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测和及时反馈。[13]而在ChatGPT的支持下,机器可以在后台根据学生的话语习惯、表达方式、情感态度等指标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表现进行精准测评,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建构一种流动性、生成性的课堂提供便利。

二是赋能学习体验革新。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席卷,许多工作岗位面临消失的风险。因而,大学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体验为切口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承载专业教育能力培养的职能,但肩负着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责任。在与机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着关于自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感知与审视,也在不断地就如何与外界相处这个问题做出选择,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过程,个人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也就从中生发出来。当然,ChatGPT目前仍处于训练过程,还在不断成长中,暂时还不能回应太过复杂的问题,需要提问者将大问题拆分为一个个小问题,最终实现问题解决。但恰恰是这种与ChatGPT对话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体验可启发学生学习化解知识难点,学会循序渐进和主动建构,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现实挑战: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风险挑战

ChatGPT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需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理性看待ChatGPT的局限性,善用其优势,充分发挥其潜力,才能确保其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发挥良好的效用。

(一)主体矮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式微

ChatGPT对教育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给“以面对面授课方式为主,注重教师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较大冲击,首当其冲涉及育人模式、教育方法、师生角色关系等多方面。

一是育人模式变化带来的人文精神消弭风险。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通常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角色,而学生则一般是单方面的接受者。其中,身居“高位”的教师不仅进行知识传递,还传播着重要的人文关怀,肩负起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人的任务。如今,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问世催生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智能时代,展现出实时性、多样性和全球化等特点。在这种背景下,掌握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可以轻松获取海量、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他们关注热点话题和多元观点,还会出现追随、模仿和互动等行为,这使得单一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失去了信息占有的重要基础。故而,ChatGPT在带来便捷的生成式人机对话和丰富的多元学习模式的同时,也对传统教师权威提出了挑战,容易消解教师的获得感和职业效能感。同时,海量的信息以“知识”形态生成、汇集,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降维到纯粹知识的层面,带来人文关怀的“缺场”。当然,除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主体带来挑战外,大学生这一主体也遭遇着人文精神的消弭风险。学生的自我表达、学习情况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被教育者用一种“柔性”、有温度的视角进行捕捉,而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下,学生的反应被机器以“程式化”的方式予以分析,也就可能会失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情感色彩。同时,ChatGPT的过度介入,也会给成长在数字化时代、能熟练运用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并具有较强求知欲、对多元文化和全球化充满好奇的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新的考问,为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习、如何生存带来了更多选择难题。

二是教育方法变化伴生的“技术依赖”问题。ChatGPT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在ChatGPT的强势浪潮下,常态化的“课堂教学+集体授课”教学模式受到较大冲击,其暴露出自身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注重自我表达、追求个性化价值和特殊生活态度的现实需求这一短板。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潮流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被裹挟着放弃过去所形成的一些有益经验和有效教学模式,因而可能会使广大教育者产生混乱和失调的感觉。与此同时,随着技术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场景等各方面,特别是随着融合程度的增加,“技术依赖”问题越发显现出端倪。事实上,ChatGPT只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当工具僭越实质而成为首要关注点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人文本质的忽视或轻视。具体来看,过于依赖ChatGPT实时应答和便捷获取的智能对话与知识获取方式,迎合了现代“快餐文化”的方便快捷,将容易导致学生偏好于使用搜索引擎等技术手段,忽视了对其他重要学习途径的合理使用与补充,弱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直接联系,淡化师生关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有温度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过程的实施和开展。总而言之,在技术深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度的“技术依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部分教育工作者会被技术所支配,逐渐失去话语权,技术对教育的“越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初衷得不到实现。

(二)内容分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偏差

作为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的语言模型,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也存在着“信息数据的影响”问题。故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使用语言模型的输出结果时需要进行审慎评估并理解ChatGPT局限性。

一是算法偏见问题。人们对于技术经常会产生正向偏见,即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默认信赖技术,对其客观程度过分乐观。[14]这种算法偏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视:第一,虽然工程师在设计之初总是出于追求尽可能的公正的逻辑来进行系统建构,但由“公式”等规范形态塑造而成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在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往往容易给不同的学生群体贴上标签,并不断强化学生身上某些潜在的特征,而这种标签背后正是一种不易规避的偏见。第二,在我们准备将ChatGPT作为一种“中立性”的工具来辅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也应注意到,来自设计者的西方价值观、情感态度不可避免地也隐含其中,这是否会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干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但在什么程度上以及在什么环节中使用ChatGPT确乎是一个需要被提前考量的重要问题。第三,对于ChatGPT这种生成性工具而言,训练数据的存在偏见或不平衡性可能带来生成文本的不公正态度或倾向,这种情况在语言模型处理一些敏感复杂问题时更有出现的可能,而如果训练数据中存在相互矛盾的信息则可能会导致系统输出不一致或混乱的结果。质言之,ChatGPT可被训练,这就意味着,训练数据的错误或不准确信息可能导致模型输出不可靠或错误的结果。与此同时,其作为一种高阶形态的人工智能,也很有可能在同人类的对话中习得固有的社会偏见。

二是信息茧房问题。凯斯·R.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信息茧房”问题,并指出数字化时代的趋势——“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15]。事实上,ChatGPT可以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个性化定制,以其智能对话能力帮助大学生快速地从无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并形成个性化的索引目录,却也容易因为这种“私人订制”和“投其所好”而使大学生陷入“信息茧房”之中。[16]过于依赖ChatGPT的知识来源,忽视对多样化知识来源的选择,可能会使使用者因ChatGPT“数据影响”而导致教育信息获取不当,不利于当代大学生“兼听则明”,甚至陷入一种单一、局限的认知里面,影响正确价值观的灌输与引导。

三是数据安全性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安全问题已经造成了技术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张力。作为一种语言模型,ChatGPT只能在其训练数据所涵盖的范围内生成内容,而训练数据中很有可能包含各类敏感信息,例如学生个人身份或位置信息。如果“以学习之名”使ChatGPT应用到教学场景中,而没有划定好“教育”和“非教育”之间的界限以及“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之间的边界[17],那么学生的数据隐私就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围绕个人数据安全,我国连续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等法律。但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ChatGPT所造成的数据安全问题,法律并不能完全覆盖、及时反应,且如何界定学生数据隐私被侵害的尺度也是一个难题。

(三)技术异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伦理责任的隐忧

科技的本质目的应是人的解放,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应当是使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但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拓展以及在社会中的深度“镶嵌”,人工智能是否一定“向善”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第一,ChatGPT控制育人过程带来的技术崇拜风险。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ChatGPT的横空出世被赋予了一种颠覆性、突破性的意义。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许多领域展开了对ChatGPT应用问题的热议,这些行业的从业者热切地对待ChatGPT,并为其打上了“先进”“现代”“高科技”的烙印,试图将之作为解决本领域问题的“钥匙”。然而在这种“热问题”的表象之下,关于ChatGPT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功能边界在哪里的“冷思考”是缺位的。实际上,当学校理所当然地接受ChatGPT的智能光环的时候,就已经陷入技术崇拜之中了。[18]这种天然的崇拜可能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收敛对于现实教育问题求解的动力和创造性,从而将问题的产生归诸于教学手段“落后”,而将问题的解决诉诸智能手段的进一步运用。由此,人工智能的作用被神化了,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创造性也就因之有被绑架的风险。

第二,ChatGPT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价值挑战。由于ChatGPT技术的内在规律尚不完全可知,加之人类理性认识的有限性以及技术风险的不可预测性,ChatGPT大规模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事实上,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的形态,其建构目标和逻辑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行动。当前,由于还未能真正进入到“智慧”阶段,ChatGPT本身还不能完全创造思想,但是,它生成的新内容立足于对庞大数据信息的分类处理,其算法和数据模型可能带有潜在的价值、观点错位的问题,这可能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于价值观的传递。与此同时,ChatGPT目前的表现已经展现出其明显的类人特征,其可以像人类一样去学习、认知,并且展现出了一定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在未来,如果ChatGPT进化为真正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就可能给人类造成更加深重的价值危机,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能力、尊严造成挑战。

第三,ChatGPT的工具理性导致的社会交往危机。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就是说,人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广泛的社会交往关系之中,并且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确证自身的存在。但是,ChatGPT的介入可能会使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丧失“社会粘性”。这是因为ChatGPT赋予了大学生选择信息的自由度,并不断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久而久之,不同学生之间关注的信息会越来越缺少共性,而这种虚拟空间中的行为偏好会逐渐反映到现实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形成的共同分享、互相交流的社会联盟。[19]另一方面,ChatGPT也会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价值冲突。比如,ChatGPT关注效率、效果,强调进步、发展——这都是一些可以量化、考核的目标,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同样应该被予以重视的合作、信任、同理心等价值色彩浓厚的内容很可能被边缘化,这就会带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想之间的冲突。[18]

四、实践超越: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探索

当前,努力规避ChatGPT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并在此背景下针对性地进行主体调试、内容升级和载体规约,有利于更好地把握ChatGPT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中的作用及其边界。

(一)主体间性:“人机协同育人”的关系涵育

当前,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人机协同的特征。特别是作为下一代的语言模型ChatGPT-4,展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卓越表现,带来图片信息处理等多种新功能,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和多模态的语言模型,拓展了应用领域,使人机交互更加丰富多样化。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机协同育人”新范式,应在特定任务或领域中达成人类和人工智能技术(机器或计算机)之间的密切合作,从而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任务高效完成和问题有效解决。例如,整合AI技术资源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通过智能推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虚拟学习环境,以虚拟学习场景与体验推进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伟人故事等的沉浸式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情感共鸣和吸引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其学习特点与难点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与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教育游戏等工具积极开发互动式学习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项目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区块链技术以确保学习记录的真实、安全与可信。

同时,要注重 “教师-学生”关系向“教师-对话机器人-学生”的新关系重构。首先,要坚持技术赋能应当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线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一致。其次,在构建“教师-对话机器人-学生”的育人新关系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仍然是教育的主体,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对话机器人作为智能辅助工具,帮助“教”与“学”更好地开展;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通过与对话机器人的互动,主动参与学习,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这种新的“主体间性”关系的建立将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更智能化、个性化、全面的方向发展,也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内容升级:“能力培养为先”的范式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ChatGPT的技术赋能下,应经历从“知识灌输为主”向“知识灌输与能力培养并重”,甚至强调“能力培养为先”的新观念转变。基于此,从理念上看,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逐渐从知识本身转向学生的能力培养,“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得到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转变需要更加注重启发思考和引导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更加强调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使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更加鼓励协同合作和团队精神,助力学生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解决复杂问题,并且能够认识到,在多元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弘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个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应努力推进新理念的实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也在实践的历练中掌握智慧与能力,实现个性发展和自身价值。

从实践上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最终需要落脚到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的素养和能力之上。首先,建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任务的“思想引导者+智慧辅导员”的角色。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围绕“能力培养为先”的教学组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放在首位,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如细雨滋润般滋养心田,点燃心灵,启迪智慧,引领学生思想的航向。其次,提升驾驭ChatGPT技术的能力与素养。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利用便捷的生成式人机对话提供的多元学习模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等,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新活力,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新成效。再者,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初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关心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塑造,使之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时能够更加自信并更具备适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情感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助力学生在服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

(三)载体规约:“回归育人本位”的价值塑造

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始终为人类社会带来积极、良好的影响,并解决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和道德冲突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妥善应用好ChatGPT,完成从“技术本位”到“育人本位”的回归。

第一,明确“手段”与“目标”的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在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过程同ChatGPT的关系时,需要充分了解ChatGPT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理解技术只是辅助工具,认识到技术赋能唯有服务于铸魂育人的目标和原则才能转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只有把握好工具与实质之间的主次关系,方能避免ChatGPT这个教学工具“喧宾夺主”、僭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被奉为目标。在应对信息数据影响的过程中,要避免将技术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演变成违背初衷、没有温度的知识加工过程。

第二,实现“技术”与“伦理”的调试。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技术与伦理相互作用的过程,二者之间的冲突未必全然由ChatGPT本身的性质所造成。因此,在认识二者关系时,要避免要么将ChatGPT奉为圭臬要么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的极端化的情况,理性、客观地对教育实际展开研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ChatGPT产生了异化现象,或者已经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价值,那么就必须对ChatGPT介入的程度和方式进行规约;如果是由于教育伦理落后、僵化而限制了ChatGPT的灵活运用,则应果断地推进教育伦理的与时俱进。[20]

第三,推动“内在向善”与“外部约束”的结合。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学问题,还是一个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因此,一方面,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是中立的,而使用ChatGPT的人,即教师和学生是有自己的立场的,因而在运用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时,主体的德性和良知是避免这一活动陷入伦理危机的前提。基于此,教师和学校应密切关注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教育伦理,警惕技术赋能增权而引起的变化,确保技术赋能的实践是符合教育价值和原则的。另一方面,强大的制度设计是敦促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持续“向善”的外部保障。在实践中,围绕ChatGPT等人工智能赋能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教育活动的过程治理,应着力于出台更有操作性的规定,建构更加有效的教育科技伦理治理的体制机制,甚至建立起专业的伦理委员会;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应建立起有效的学生道德监督机制以及教师伦理奖惩问责机制,经常性地对ChatGPT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伦理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完善学生的道德认知。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