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锤炼

2023-04-16 16:07:36李新地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郭老炼字骨气

李新地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媒介,是审美传达的载体,是传递文学和文化魅力的桥梁。写作中,做到炼字灵巧、遣词灵敏、句法灵动、修辞灵活、意境灵远,才能让我们的表达与交流简明、连贯、得体,生动、形象、深刻。

一、炼字灵巧

汉语言中单音节词汇有很多,有时候一个字就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甚至是多层意思。“诗眼、文眼”的提法,便是针对炼字艺术而言的。历史上有很多佳话都是关于炼字的。比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巧妙。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化不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为视觉,既展现了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来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二、遣词灵敏

语言的运用一定有具体对象和语境,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同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相适应。应人、切情、合境是遣词艺术的基本原则。在老舍的作品中,应人、切情、合境的遣词用语有不少。例如《四世同堂》中有一对被鞭挞的对象——大赤包和冠晓荷。他们卖友投敌,不知羞耻。当上了“检查所所长”之后,大赤包得意忘形,“气派之大已使女儿不敢叫妈,丈夫不敢叫太太,而都须叫所长。”冠晓荷巴结地“报告太太”的称呼并不使她满意,她要求说成“所长太太!不!干脆就是所长”,从此以后,冠晓荷也就真的一口一个“所长”地叫着。这就是十分切合二人性格特征的话语。仅仅一个称谓上的锤炼,便把两个没有心肝、虚伪作态的人物写活了。又如《茶馆》中有一个无赖唐铁嘴,抽了一辈子大烟,最后却来了两句:“我已经不吃大烟,改抽‘白面啦!”“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吧?”这就是符合唐铁嘴身份性格的个性化的鲜明语言。

三、句法灵动

字词是表达的基础,句法才是语言运用的重头戏。郭沫若在台下看自己创作的历史剧《屈原》的演出。演到第五幕第一场,他听到婵娟怒骂宋玉:“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听了感到不够分量,就走到后台去找扮演婵娟的演员商量,问:“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分量会加重些?”一旁一个正在化妆的演员,听到后灵机一动插了话:“不如把‘你是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郭老拍手叫绝,连称:“好!好!改活了!”郭老的改动是加进形容词,从静态剧本语言的角度讲是没有问题的,比原来的效果好;演员则是从舞台实际运用效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是”改为“这”,看似一字之差,实则把陈述句改为了祈使句,增强了愤怒的语气,就连郭老都称赞“改活了”。

四、修辞灵活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是锤炼语言的重要途径,如用比喻、拟人、夸张、引用等,化笼统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生动形象是指所用语言不死板、不平淡,力求活泼、新颖,给人以鲜明、活脱之感。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的杂文像刀枪、匕首,犀利尖锐深刻,是特殊的战斗武器。可是先生的语言却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综合运用各种修辞,灵活生动,深入浅出。他的《拿来主义》为了论证对待文化遗产这一抽象的命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化遗产比作一座大宅子,宅子里的“鱼翅、鸦片、姨太太”喻指不同层次的文化遗产。这种新奇的比喻能够使深刻的大道理变得通俗,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更容易被大众理解接受。毛泽东是遣词造句的大师。他的政论文章大气又接地气,也是因为他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中他就大量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有思想的说服力,也有艺术的感染力。比喻可以让道理更通俗,排比则能增强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我们要好好加以利用。

五、意境灵远

中国人的美学追求是以含蓄作为主基调的,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追求弦外之音、象外之境。比如鲁迅先生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即使是一首短诗,他也要反复吟咏,细心推敲。比如他的名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中,“忍看”原是“眼看”,“刀丛”原是“刀边”。虽是两字的改动,但“忍看”,就更突出了反动派的兇残令人“惨不忍睹”这层意思;“刀边”是指一把刀,“刀丛”是一片刀,这样对敌人白色恐怖的揭露就更有力,也更能表现蔑视敌人的英雄气概。

猜你喜欢
郭老炼字骨气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检察风云(2021年20期)2021-12-23 20:05:39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朽木颂
老友(2020年2期)2020-03-08 14:25:40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拓展延伸
忆郭启儒
曲艺(2017年7期)2017-08-16 23:01:07
惟有骨气映青松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
北京纪事(2017年7期)2017-07-18 19:24:31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中华诗词(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8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教师·上(2016年9期)2016-10-08 13:13:26